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研究

2023-10-24 21:24马彬
求知导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课程教学初中体育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体育课程走向教学设计提质、活动创新、过程增效的新局面,教师应自觉为体育课程教学融入新方法,创造高层次的育人环境。文章解读了课程思政的概念以及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分析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并具体论述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体育课程;初中体育;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马彬(1982—),男,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初中。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自觉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之中,帮助初中生实现身体素质与思想意识的双重发展,构建高层次、高品质的课程育人环境。为了加速课程思政理念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师应科学解读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认识其实施的必要性与价值,打造高水平的教学空间,努力推动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认识到课程思政是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点睛之笔,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德育性、品质性以及价值性[1]。

一、课程思政解析

课程思政是指各学科教师自觉地将本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挖掘本学科教学资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渗透于全学科、全学段的教学中,切实凸显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与全域渗透,科学打造“全面开花”的良好德育态势。课程思政理念隐含突出的德育观念,教师要加速学科教学活动与德育工作的深层次融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重开展与双赢推进。对此,教师应以课程思政理念作为教学设计、活动指导、过程管理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核心元素,推进德育工作优质开展[2]。

二、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初中生的健康体质、运动技能以及健身习惯,还要培养初中生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初中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健康意识、生活情趣、娱乐爱好以及道德品质,从容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成长为品德优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3]。而课程思政理念与培育优秀人才的内在要求相符合,初中体育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有助于促进初中生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的发展。

(二)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融入祖国建设之中,夯实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才基础与智慧保障。对此,社会需要专业能力强、思想先进、品德高尚的建设者,还需要能够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美德的人才。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中,有助于塑造初中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初中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荣誉感,推动初中生去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因此,课程思政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体育教学的思想维度

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够提升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思想维度,以体育锻炼活动为基础,以德育工作为跃升动力,促进初中生思想进步、启智润心、品德提升。这样,初中生就能拥有一个体育锻炼活动与思想品德教育相得益彰的课程学习环境。总之,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够推动体育课程教学走向设计进阶、活动提质、过程增效的新局面,从而科学构建高层次、高品质的课程育人环境,助力初中生成长[4]。

(二)优化教学内容,助力德育开展

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够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凸显体育课程教学的设计性、品质性以及育人性,将德育工作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并使之走向正规化与日常性,凸显体育教学活动的思想性、品德性以及人文性,为体育锻炼活动注入思想滋养与品德精华,优化课程育人环境,从而提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外延性以及拓展性,推动初中生的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質的塑造。总之,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够提升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育人任务的价值性与高度,切实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和务实推进,促使初中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5]。

(三)提升体育课程的体验性

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够将体育活动和挫折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提升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体验性,使初中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挫折教育契机,从而提升其心理素质。此外,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助于初中体育教师与初中生互动,从而提升师生交互的层次性与品质[6],促进体育课程教学实现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四)提升初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程思政与初中体育教学的融合能够促进教师育人思想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的优化,帮助初中体育教师积累更多高效的实践经验,促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提升施教能力与育人水平。久而久之,初中体育教师就能够自觉将德育工作融入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之中,成为德育工作的践行者与推进者。总之,课程思政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方法、优化育人理念,逐渐提升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四、在初中体育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是促使初中体育教学提质增效的强大推动力,值得教师深度思考,从多方面研究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人性化的教学氛围

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营造人性化教学氛围,让初中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展体育锻炼。对此,教师可以立足课程思政理念,推动人性化教学氛围的营造,并在其中渗透高品质的德育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初中生的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启迪与品德熏陶,帮助初中生聚集正能量。

例如,教师可以将《弟子规》韵律操引入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以伴奏音乐和《弟子规》诵读音频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这样,初中生能够跟随伴奏的节奏开展韵律操活动,体验舞蹈艺术的精妙之处。而《弟子规》诵读音频可以为学生输送高品质的语音信息,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思想启迪以及品德培养。此外,《弟子规》韵律操节奏轻快,有助于激发初中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生参与《弟子规》韵律操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这样,初中体育教师就可以有效完成德育工作,对初中生的思想意识与道德修养进行塑造,提升课程思政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二)融入思想教育类的资源

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引入一些教学资源,帮助初中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思想认识,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对此,教师可以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资源的挖掘中,推进德育工作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初中生创造高品质的成长环境。

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苏炳添,讲述苏炳添如何战胜运动伤病等现实困难,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秒83的成绩,进入决赛,成功地站在“百米决赛的起跑线上”,成为亚洲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选手。苏炳添的事例能够有效地激励初中生,为初中生的成长输送正能量,推动初中生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之中。而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和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启发。比如:苏炳添伤病时有发生,但他每一次都能从挫折中走出,重返巅峰;苏炳添在赛场上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的莫斯科世锦赛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他因抢跑被罚下,一度对发令枪响有了心理阴影,但他并未退缩,而是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将起跑磨炼成了自己的优势[7]。对此,教师可以提炼出苏炳添“在困难中越挫越勇”的优秀品质,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慢慢启迪初中生,以具有影响力的运动员鼓舞初中生,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克服体育锻炼活动中的不适感。此外,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借助苏炳添的事例,对初中生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三)开展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活动

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为初中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初中生在游戏中积极锻炼、快乐交流,实现初中生的健康与快乐成长。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将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让初中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以彰显游戏化教学的价值。

集体游戏与团队活动能够促进初中生之间互帮互助、信息交互以及思想沟通,有助于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可以为初中生设计丰富多彩的以合作为主的体育游戏活动,促使初中生在游戏活动中互相合作、沟通交流,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和合作能力的提升。以“推小车”游戏为例,该游戏需要学生以二人为一组的形式开展,在游戏中,学生一人在前,前肢着地向前移动;另外一人在后,用手抬起前者的脚踝,两人的姿态形似推小车。在“推小车”游戏中,前者主要锻炼前肢力量、背部肌肉以及腰部力量;后者则能够锻炼全身力量,因而具有较大的运动量。为了使“推小车”顺利开展,获得比赛胜利,二人需要不断地转变角色,在密切配合中保持最佳的运动状态与竞争水平。因此,“推小车”游戏能够有效强化初中生团队观念、协作意识、关爱思想、责任观念以及进取意识的形成,从而实现高品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四)开展自省型的体育教学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创造长时间、沉浸式、自省型的感悟机会,使初中生有所收获、自主成长。对此,教师可以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为初中生打造高品质的成长空间,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自省型的德育,以相应的教学资源引导初中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其在慢慢顿悟的过程中获得思想观念的塑造和自我个性的发展。

例如,在武术训练活动中,教师往往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初中生掌握武术动作以及肢体造型,而初中生往往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其间甚至會遇到困难。部分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学生会因为动作难度较大而产生退缩心理,半途而废;还有部分学生会在长时间的反复练习中因感到枯燥而放弃。对此,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实施课程思政,比如,将振奋人心的歌曲《男儿当自强》作为伴奏音乐、播放相关的武术方队操练视频进行氛围渲染与品德启迪,让初中生精神振奋,继续学习;或者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源,让学生了解他人如何克服困难坚持武术训练,从而展开自省,激励自己坚持下去。这样不仅能让初中生感受到武术方队操演的强大声势、浩大气势以及艺术氛围,从而提高武术学习的兴趣,还能对初中生开展德育,促进课程思政的开展。

结语

课程思政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性与科学性,其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初中体育教师应以课程思政理念作为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切实推动德育工作与体育活动的深层次融合,为初中生创造高品质的育人环境,促进初中生身心发展与品德塑造。

[参考文献]

[1]徐晓梅.中学体育课程实施精准思政教学的探究[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3):82-83.

[2]史凯璐,朱晓红,闫艾萍,等.乘“数”而上,深琢中学体育课程与思政元素交融新路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2):124-125,281.

[3]王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中职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体育风尚,2023(1): 68-70.

[4]王佳鑫.课程思政融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困境与纾解之策[J].体育视野,2022(15): 51-53.

[5]赵鹏.家校社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价值浅析、发展困境与实践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24):150-154.

[6]陈芳芳,李英奎,高亮.要旨、困局与纾解:中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系统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3):43-48,85.

[7]刘硕阳.为了0.01秒的提升,付出100%的努力[N].人民日报,2022-09-23(14).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课程教学初中体育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