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2023-10-25 11:56程彦博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20期
关键词:存活脓毒症内皮细胞

张 峥,程彦博

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开封 475000

脓毒症为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有报道显示,其病死率可达30%~50%,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降钙素原(PCT)为新型细菌感染病变的标志物之一[3],在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存在紧密联系,属于激活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4]。本研究分析血清ESM-1、PCT水平与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病情评估、改善预后寻找可信赖的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8 d后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21例)和存活组(79例)。根据《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5]中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脓毒症组(43例)、重度脓毒症组(32例)和脓毒症休克组(25例)。纳入标准:(1)与《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5]中诊断标准相符;(2)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3)成年人。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疾病;(2)合并心力衰竭;(3)合并恶性肿瘤;(4)中途自愿退出;(5)合并症未得到控制。病死组男12例,女9例;年龄38~76岁,平均(56.72±9.32)岁;合并症:高血压7例,糖尿病6例。存活组男45例,女34例;年龄37~74岁,平均(55.18±8.97)岁;合并症:高血压29例,糖尿病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

1.2.1治疗方案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接受早期液体复苏、血管活性物、控制感染等常规治疗。

1.2.2血清PCT、ESM-1水平检测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3 mL,高速离心取上清液,置于-80 ℃冰箱保存待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CT、ESM-1水平。

1.3观察指标 (1)观察病死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ESM-1、PCT水平。(2)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ES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6]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从急性生理、年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3个维度予以评估,最高分为71分,评分越低,表明病情程度越轻。(3)观察患者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影响因素。(5)分析血清ESM-1、PCT水平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预测价值。

2 结 果

2.1病死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ESM-1、PCT水平比较 病死组和存活组患者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患者治疗3、7 d后血清ESM-1、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死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ESM-1、PCT水平比较

2.2轻度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患者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 轻度脓毒症组患者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重度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重度脓毒症组患者血清ES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脓毒症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轻度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患者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比较

2.3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ESM-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473、0.649,P<0.05)。

2.4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以患者治疗3、7 d后血清ESM-1、PCT水平作为自变量(原值输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7 d后血清ESM-1、PCT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脓毒症患者入院28d后病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血清ESM-1、PCT检测对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预测价值 以入院28 d后病死脓毒症患者作为阳性标本,以入院28 d后生存脓毒症患者作为阴性标本,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 d后血清ESM-1、PCT水平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48%、78.48%;治疗7 d后血清ESM-1、PCT水平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AUC为0.92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24%、83.54%。见图1、表4、表5。

图1 治疗3、7 d后血清ESM-1、PCT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ROC曲线

表4 治疗3 d后血清ESM-1、PCT检测对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预测价值

表5 治疗7 d后血清ESM-1、PCT检测对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后病死的预测价值

3 讨 论

脓毒症为现代急诊医学与重症医学领域的常见疾病,因环境、基础病多发、抗菌药物滥用等因素影响,脓毒症发病率呈升高态势[7-8]。因脓毒症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致使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预后欠佳。APACHEⅡ评分为临床常用的评估病情的指标之一,但由于评价项目多、主观因素干扰等,使APACHEⅡ评分在临床应用时存在一定限制性[9-10]。因此,需寻找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死组患者治疗3、7 d后血清ESM-1水平均高于存活组,且随病情程度加剧,血清ESM-1水平逐渐升高。由此可知,动态监测血清ESM-1水平变化可为脓毒症病情程度评估提供可靠数据支持。ESM-1为内皮细胞释放的一种生物标志物,于肺毛细血管、肺动脉与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大量表达,参与炎症反应、组织损伤修复及血管新生等病理生理过程,多以可溶性形式释放,释放至血液后可稳定其循环水平,且极易于血液内检测到[11-12]。脓毒症患者发病初期大量释放炎症因子,损伤内皮细胞,大量表达与分泌ESM-1,参与内皮损伤修复[13]。脓毒症患者体内产生炎症级联反应,在趋化因子、免疫细胞作用下,损伤内皮细胞,促进ESM-1释放,而ESM-1表达可阻滞白细胞黏附及迁移,减轻组织损伤程度[14]。

PCT为无激素活性前肽类物质,正常状况下少量分泌至血液中。有研究表明,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后,PCT水平短时间内快速上升[15]。陈静波[16]报道显示,PCT可作为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与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病死组患者治疗3、7 d后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轻度脓毒症组患者入院时血清PCT水平低于中度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入院时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提示脓毒症患者PCT水平呈高表达,其水平变化可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ESM-1、PCT在脓毒症病情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此外,血清ESM-1、PCT水平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指标,提示ESM-1、PCT存在互补性,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脓毒症患者血清ESM-1、PCT水平均呈高表达,动态监测有益于病情程度评估,且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为临床完善治疗方案发挥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存活脓毒症内皮细胞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飞利浦在二战中如何存活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