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PPV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10-25 11:57李秀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20期
关键词:硅油裂孔视网膜

李秀婷,张 君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陕西西安 71000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为临床常见的眼科急症,以视网膜裂孔为主要特征,病理解剖结构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色素上皮层分离。目前,RRD患者的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为封闭裂孔、复位视网膜。临床有资料显示,RRD手术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男性患病率稍高于女性,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较高[1]。玻璃体切割术(PPV)是高水准现代显微眼科手术,主要通过切除浑浊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复位,恢复眼疾患者的视功能。既往有研究证实,PPV与空气或惰性气体填充术联合,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压水平,实现视网膜完全复位[2-3]。随着RRD病因、病理特点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PPV治疗的推广应用,RRD患者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明显提升,但最佳矫正视力(BCVA)仍存在较大差异[4-5]。另有报道指出,部分RRD患者术后可出现视物变形[6]、高眼压[7]等问题。术后视功能恢复水平是RR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围绕视功能恢复欠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改良手术方案并采取有利于视功能恢复的干预措施,对RRD患者的病情管理有积极作用。鉴于现阶段以临床数据为基础分析RRD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欠佳危险因素的报道较少,手术方案的选择可影响患者视力预后,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重点探讨PPV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RRD患者的手术治疗与术后病情管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126例(126眼)R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9例,女47例;年龄45~74岁,平均(63.18±7.61)岁;眼轴长度21~27 mm,平均(24.25±1.08)mm。根据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将视力较术前提升≥0.1的102例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视力较术前提升<0.1的24例患者纳入预后欠佳组。纳入标准:(1)入院时行BCVA、眼压检查,并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彩色照相等检查结果,确诊为原发性RRD;(2)裂孔较大且分散,裂孔处玻璃体牵拉,以视网膜前膜为主,经综合评估,拟行PPV治疗;(3)既往无眼科手术史;(4)单眼发病;(5)视网膜裂孔数≥2个;(6)由同一组医疗团队完成手术;(7)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有手术禁忌证者;(2)既往接受过眼科手术者;(3)合并视神经萎缩、黄斑裂孔等疾病;(4)病程≥3个月;(5)高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数>-6D);(6)术后未及时复查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25G+PPV,方法如下:(1)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于颞下、鼻上、颞上距角巩膜缘约3.5 mm处行穿刺,使用25G玻切套管针,进入球内后,回抽出针芯;(2)完成3个穿刺口后,将套管留置于穿刺口,颞下套管装置25G灌注头,鼻上、颞上套管放置切割头、导光纤维等器械;(3)行全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处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硅油眼内填充或气体填充。术后密切关注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评定标准:(1)视网膜平伏在位,未见视网膜脱离,裂孔封闭良好,黄斑区无视网膜下液,相关症状及体征消失,则为复位良好;(2)视网膜大部分平伏,或存在局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封闭良好,黄斑区有或无视网膜下液,相关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则为好转;(3)视网膜脱离,术后出现视网膜下液、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或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为复位不良。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调查,嘱患者及时来院复查,并完成BCVA检查,具体方法: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检查,检查时取站立位,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验光师完成检查。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影响RRD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因素。

2 结 果

2.1术后视网膜复位与视功能恢复情况 126例患者中,24 h内达到复位良好105例(83.33%),达到好转17例(13.49%);24 h后新增14例患者达到复位良好,共119例患者实现首次复位,首次复位率为94.44%;余7例患者伴有术后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取得良好的解剖复位。

2.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患眼数、眼轴长度、术前眼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病程短于预后欠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或

2.3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屈光状态、视网膜裂孔数、术中放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术前视力≥0.4、视网膜脱离象限数≤2个、气体填充占比均高于预后欠佳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预后欠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

2.4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病程≥14 d=1,<14 d=0;术前视力<0.4=1,≥0.4=0;视网膜脱离象限数≥2个=1,<2个=0;填充方式为硅油=1,气体=0;术后并发症有=1,无=0。将术后视功能改善作为因变量,预后欠佳=1,预后良好=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视力<0.4(OR=3.284,95%CI:1.011~10.662)、填充方式为硅油填充(OR=4.253,95%CI:1.449~12.48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OR=8.723,95%CI:1.325~57.431)为视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RRD患者PPV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RRD致盲与视网膜脱离后不能正常感知光线刺激有关。根据视网膜脱离情况与各项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病情,以手术方式实现复位并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控制病情进展的重要方法。PPV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诊治过程中有重要应用价值,经玻璃体切除处理后,用气体或硅油进行眼内填充,能够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但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功能恢复不良。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围绕PPV治疗RRD患者的临床价值与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PV治疗视网膜复位效果良好,126例患者首次复位率为94.44%,其中105例患者于术后24 h内达到复位良好;术后随访与复查发现,共102例患者视力较术前提升≥0.1,视力改善率为80.9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视力、填充方式、术后并发症是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

本研究中预后良好组术前视力≥0.4患者占比高于预后欠佳组,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视力<0.4为RRD患者PPV术后视功能恢复欠佳的危险因素(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术前BCVA检查可反映视网膜生理功能、病变严重程度等有关。陈易弘等[8]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外层厚度、结构损害情况与BCVA检查结果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胡宏伟等[9]研究发现,RRD患者术后视力水平与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有一定的关联。由此考虑,术前视力良好者,视网膜外层厚度与结构的损害程度相对较轻,生理功能的完整性更优,在完成PPV治疗后,视网膜脱离导致的不良影响消除,视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更高。目前,关于术前视力影响RRD患者PPV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报道较少,参考文勇等[10]研究得出的结论,术前BCVA检查结果可作为RRD患者视功能恢复的预测指标,对于视力<0.4的RRD患者,在行PPV治疗期间,应重点关注手术因素对视功能预后的不良影响,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术后密切监测视功能变化情况,警惕恢复不良风险。

围绕RRD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不良的手术因素进行分析,选择风险较低的手术方案,对视功能预后的改善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两组填充方式存在差异,预后良好组气体填充占比高于预后欠佳组,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填充方式为硅油填充是术后视功能恢复欠佳的危险因素(P<0.05)。分析硅油填充增加视功能恢复欠佳风险的原因,可能与硅油的毒性作用有关。SCHEERLINCK等[11]研究发现,在病变未累及黄斑且行硅油填充的患者中,约30%可出现难以解释的视力损伤或微视野损害,硅油取出后损伤仍可持续存在。此外,有部分RRD患者行PPV与硅油填充术后可能继发青光眼[12],该因素对患者视力恢复造成的影响,可能与视功能恢复欠佳患者中硅油填充患者占比偏高有关。相对于硅油填充,采用空气或惰性气体进行填充,能够有效规避毒性问题,但术后恢复期间再脱离的风险较高[13]。因此,在对RRD患者行PPV治疗时,填充方式的合理选择,对术后视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还发现,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与患者视功能恢复之间存在关联。本研究共119例患者实现首次复位,余7例患者均因出现术后并发症被判定为复位不良,后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取得良好的解剖复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RRD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欠佳的危险因素(P<0.05)。深入分析各类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视功能预后的影响,明确患者因素、手术因素与并发症风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优化RRD患者的PPV治疗方案,改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视网膜下液为例,付燕等[14]研究发现,RRD患者成功复位后出现视网膜下液主要与年龄<40岁、合并高度近视、累及黄斑区等有关,该并发症可延缓术后视力恢复,但对最终视力无明显影响。本研究纳入病例中并发症例数较少,故未按并发症类型进行进一步分类,后续研究可着重筛选PPV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探讨各类常见并发症与RRD患者视力恢复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建议。

综上所述,在RRD患者手术治疗中,PPV具有良好的视网膜复位效果,但术前视力、填充方式选择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可能影响短期视力恢复,增加视功能恢复欠佳的风险,临床应予以重视。本研究尚存在局限性,如缺少最终视力评定数据,患者年龄集中在60~65岁,受长期复查依从性差、复查费用高等问题的影响,本研究总体纳入病例偏少,现有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后续可通过扩大样本量及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分析PPV治疗方案与术后视力恢复之间的关系,为RRD患者手术方案的决策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硅油裂孔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二甲基硅油结构及热稳定性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硅油及钛白粉在聚丙烯膨胀阻燃中的应用研究
CAE技术在硅油风扇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