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的探讨

2023-10-26 13:51安平原
创造 2023年8期
关键词:维度常规精神

◆ 安平原 刘 然

在马克思的实践理论视域下,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是一对矛盾。如果说古代世界常规实践占据主导地位,人类的创新实践是分散、孤立的话,那么现代世界创新实践则逐渐取得优势地位,人 类的创新实践密集、融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创新理论应运而生。马克思是创新理论的奠基人,熊彼特是创新理论的创立者,后经技术经济学派和制度经济学派发展而逐渐走向综合发展道路,更多影响创新的因素被考虑和研究,文化视角显现,学界称之为创新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一、创新文化的理论定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实践生成论。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实践是现代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它不仅普遍地存在于人的生存空间中,而且形成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从横向的静态视角来看,按照领域实践分为物质生产实践、关系生产实践(交往实践)、精神生产实践;从纵向的动态视角来看,按照生产和再生产的性质,即是否具有新的要素和创造性,实践分为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创新实践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研究发现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及其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运用这种新的认识成果发明新技术、制定新制度、创造新事物和过程的实践活动。常规实践是指人们传播和运用已被发现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按照原来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规章制度重复进行,并且生产同质性成果的实践活动。两个视角相互融合,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的一般关系是所有领域的实践活动既有常规性又有创新性。创新实践按照实践领域可以分为技术创新实践、制度创新实践和知识创新实践。技术创新实践是创新实践的基础,对应新的技术,包括新的物质设备、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制度创新实践是创新实践的保障,对应新的制度,包括人们在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精神交往各领域新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和社会制度;知识创新实践是创新实践的源泉,对应新的本质和新的规律,包括真理知识、善德知识和美感知识。它们彼此互为中介,构成一个整体,共同承载着社会和人的发展。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的特殊关系是按照不同实践在历史上的优势地位来描述的,“常规实践—常规实践和创新实践—创新实践”的历史演进序列与“交往实践—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的历史演进序列基本上存在对应关系,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时代创新实践占有主导地位。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现时代为知识经济时代,称当代人的生存方式是创新实践。

在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动态的创新是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实践生成论,人类以实践为生存方式展开社会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强调扩大再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旨是为资本主义进入共产主义建构科学路径。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创新文化是创新实践的文化环境,创新实践如实践一样是动态的开放结构,内部结构包括主体、客体和中介,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形式、政治体制和文化土壤等。马克思说:“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形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已有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应当只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加以考察。……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由此可见,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创新实践过程,再生产总是依赖于既有的实践结果,即实践的外部环境,其中文化环境就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精神生活方式和成果,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机理,实践是人类文化意图的外在表现,两者具有同构性。影响创新实践的文化因素就是创新文化,创新实践需要创新文化作为生长的土壤。

二、创新文化的哲学根基

文化在内涵上主要和自然相对,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特定人群为追寻某种程度的自由所创造的生活方式,外延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狭义上是指精神文化,当然还有更为狭义的情况,专指文学艺术。我们研究的创新文化中的文化狭义上是指与物质、制度并列的精神文化。因此,我们认为创新文化的哲学根基是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分为不同的领域和层次,又包括历史、比较和结构三个维度。创新文化虽然根植社会意识之中,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部分,但并不是某个领域、层次、维度,而是性质上指文化中有利于创新的部分,与常规文化相对。因此,正如创新实践普遍地存在于实践的各个领域一样,创新文化也普遍地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各个领域、层次和维度。社会意识是实践的精神场,创新文化是创新实践的精神场,有关社会意识的哲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于创新文化的基本规定。

三、创新文化的定义

对于创新文化,一般的理解是指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创新理念和行为得到社会认可,人们相信创新、推崇创新、鼓励冒险、奖励创新、宽容失败。针对这个理解,金吾伦认为:“创新文化的涵义不但指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而且指文化对创新具有导向作用和牵引作用。”意思是说创新实践不仅需要社会认可,而且需要价值导引。价值引导一方面是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指恪守职业道德、讲求爱国主义、追求生态价值等。但这仍是单纯的价值观阐释,不过是价值观的两个方面:认可和引导。社会意识的原理认为,创新文化应该包含更多。创新文化是指为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思想材料、创新形式、社会氛围和价值引导的精神文化。简言之,就是支撑、推动、认可和引导创新的文化。

四、创新文化的领域和层次

创新文化分为不同的领域和层次。通常人们认为创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价值观,因为人类社会获得能量和信息的方式,不完全凭借本能,而且具有主观能动性,很多行为及其结果都是主动的选择,依赖于人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是以真理事实为基础的,脱离真理,价值就会脱离正确的轨道,目的必须寻求合理的手段。同样,美感是人类在真理和价值基础上追求的更高目标,也是创新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各门科学是同宗同源的。”创新文化是一个自然、社会、艺术等各方面精神产品构成的系统。

这个系统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两个层次。创新文化的社会心理层面是自发的、没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停留于感性认识层面,表现为感觉、知觉、表象、情感、意志、心态、风俗、习惯等;创新文化的社会意识形式层面是自觉的、理论化系统化的、定型的社会意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层面,表现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类思想。两个层面的创新文化是相通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在创新实践中,两者共同发挥作用。

五、创新文化的历史、比较和结构三维度

历史维度就是古今视角,在创新文化研究中我们可以挖掘古代创新文化资源,它们作为文化基础、底色和基因,是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创新文化的本源要素,从而形成传统创新文化对现代创新文化的关照。传统创新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精神中的“贵和尚中”思想,如能摆脱中庸之道的束缚就可以成为求同存异综合创新的智慧。再比如“刚健有为”的思想,其实就是革故鼎新的“向上之心”,如能不受“相与之情”的局限,就可以成为改革创新精神的思想渊源。

比较维度就是中外视角,在创新文化研究中我们可以到外国古今文化中寻找可以借鉴的创新文化元素,形成外国创新文化对于中国创新文化的关照。比如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理性精神、逻辑抽象思维、进取批判传统等。再比如英国社会发展的渐进变革的模式。现代创新文化理论和实践也先发于西方,在国家创新战略、企业文化、大学文化等方面,西方社会积累的丰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结构维度就是上下视角,是社会本身的立体层级。在结构维度方面主要是处理好国家创新文化、精英创新文化和大众创新文化的关系,尽力实现三者贯通。国家创新文化与国家创新体系相关,是指有利于并指导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价值观、理念、行动纲领等。精英创新文化包括产学研很多领域,目前比较活跃的是企业创新文化和大学创新文化。大众创新文化是指社会底层群众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突破性思维等。创新文化在社会结构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做到上下贯通,既能上升为国家意识,也能渗透到民族和大众的血液中,并得到精英文化的理论自觉、智力支持和合理规范,从而形成立体的、动态的、和谐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同时由于中国民族关系的特色,结构维度也表现为中华民族与各个民族多元一体的关系,一方面是开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创新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是批判继承各个民族的创新文化资源。

六、创新文化的基本特性

创新文化的上层范畴是文化。创新文化是培育创新的文化,因此创新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创新文化的特性。“如果以实践理论来解析人类生存的维度,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作为普遍存在于人类活动中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实践恰好代表着过去和将来,他们以现在为契合点,一个执着于未来,一个坚守于历史,构成人类生存的张力。”常规实践是同质性的生存方式,它启示人们注重社会的稳定,尊重历史的赐予。创新实践是异质性的生存方式,它启示人们注重社会的进步,创造未来的美好。创新文化的特点在基本方向上与此一致。具体言之,创新文化的基本特性包括创造性、挑战性、进取性、自主性、开放性、目标性、风险性、激励性、宽容性、规范性等。

创造性是创新文化的首要特性。创新文化培育的是异质性行为,人们需要在创新文化的滋养下从事知识探索、技术开发、制度建构等活动,创新文化必然是具有创造性的文化,比如科学技术史、革命史、辩证法这些创新文化的内容都传达着创造的气息。创新实践是创造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的东西,必然具有挑战性。这种挑战性一方面来自于现存社会保守性的压力和阻碍,另一方面来自于本身的艰巨性,以及同行的竞争。这就要求创新主体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突出的创新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由此观之,创造性就是创新文化必然的品质,“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和责任感”,帮助主体达成高成就目标。

由于创新实践具有极大的突破性,不是常规思维能够包容的,因此创新文化提倡自主性,即创新实践主体是相对独立的,能够比较自由地对自身行为做出决断和安排,并有权表达观点、参与决策。同时创新文化又是开放性的系统,系统内部具有非线性、自组织性和聚集性,外部具有共享性、交互性和适应性。创新主体可以根据任务对内部要素进行随意的拼接,没有绝对的规则,同时能够获得外在的支持,并对外部刺激做出自组织性反应,迅速调整策略方案。

创新文化还具有目标性。创新文化的使命是培育创新实践,以满足主体发展的需要,无论这个需要是工具理性的,比如获得经济效益,还是价值理性的,比如制定公正的社会制度。因此,创新文化有着明确的目标,通过应用渗透于主体认知和行为之中,从而形成创新氛围和行为模式。

创新实践要突破已有的知识体系、技术壁垒和制度瓶颈,对于未来即使计划得再周密也只是假设,因此带有很强的风险性。创新文化是一种冒险性文化,可能获得巨大成功,也可能失败,因此创新文化还具有宽容性和激励性。必须对创新行为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宽容失败。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促使创新实践蔚然成风。

最后创新文化还具有规范性。创新是突破性行为,因此越少束缚越好,但是也不能完全没有底线。创新实践的风险不仅是指失败,失败的后果以及成功的失败应用,甚至是目标性中原本的恶,都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风险,甚至是破坏和灾难。因此,创新文化还提倡创新主体恪守学术道德、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追求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猜你喜欢
维度常规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常规之外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拿出精神
别受限于常规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