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2023-10-26 13:51李树华
创造 2023年8期
关键词:祥云县祥云文旅

◆ 李树华

随着后疫情时代和大众化旅游消费时代的到来,大理的旅游业已进入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期,祥云县也不例外。2023 年春节假期,祥云县共接待旅游者22.17 万人次,同比增长271.9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2 亿元,同比增长199.94%。其中,接待过夜旅游者4.21 万人次,同比增长164.77%;接待一日游旅游者17.96 万人次,同比增长310.98%。这是疫情发生以来,祥云县旅游发展增长的高峰,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到未来祥云县旅游发展的曙光。

一、祥云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协调联动机制不顺畅

祥云县提出并实施全域旅游,编制了旅游发展规划,但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还不够完善,缺乏统筹旅游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特别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链条”脱节,部门没有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持续发展不够,联动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

(二)历史文化挖掘不够深入

“云南县”“彩云南现传说”“清华洞新石器文化”“大波那青铜文化”“水目山佛教文化”“洱海卫屯田文化”等历史文化特色和品牌价值未能充分凸显。一是旅游建筑缺乏统一的设计和规划,缺少体现旅游特色的建筑文化符号,不能较好体现祥云应有的历史文化风貌。二是全县至今没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标识”,县城缺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符号,使旅游者到祥云后感觉不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三是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两者的结合不够紧密,在处理文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上,存在“重文物保护轻旅游营销”的现象,导致一些历史文物景点投入大收益小,社会效益不明显。

(三)精品旅游线路不通畅

很多景区“小而散”,缺少“叫得响”的龙头景区和精品线路。全县成熟的旅游景点尚未连成线,“一日游”“二日游”不能正常运营。旅游层次不高,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体现旅游文化的项目,缺少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产品,无法让游客驻留进而形成消费,旅游没有从“路过型”转变为“目的地型”。

(四)旅游服务环境不配套

全县现有的道路交通规划没有突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滞后,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设施布局不合理,规模档次低,配套服务能力弱。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总量小、素质低,缺乏旅游文化创意、项目策划及营销等高端人才,导游整体水平不高。

(五)旅游发展要素制约严重

粗放型旅游经济增长模式造成旅游用地浪费突出,存量用地使用低效和闲置现象比较严重,旅游用地尤其是乡村旅游用地集约化水平亟待提高。另外,城市形象的宣传营销不够、景区开发建设的体制不顺、市场投融资机制不畅、专业性规划力量不足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祥云县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祥云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祥云县在历史上虽历经“云南县”、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等风雨历程,但作为最早叫“云南”的地方,从公元前109 年延续到1918 年,“云南”这一名称从未发生过改变。要发展祥云旅游,首先就要打响“祥云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这一全国唯一的文化品牌,同时,在这一文化品牌引导下,持续发力,下决心培育一批具有时代特色、有重要影响力的文旅融合企业、核心品牌、特色园区,讲好祥云文化品牌故事、谋好祥云文化品牌项目、做好祥云文化品牌产品,增强祥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做到文以旅传、旅以文兴,最终达到提高文旅融合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长远发展目标。

(一)提高文化自信力,统一认识,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及时研究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重大项目、政策措施,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文旅融合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环境,形成县、乡“共同抓文旅融合”的强大合力。

(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旅游名县

第一,要深入挖掘祥云历史上的文化名人资源,提炼名人文化内涵,打造名人故居,开发相关文化旅游产品,延伸文旅融合发展链条,提升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第二,要利用现有设施,设置“老三馆”。一是将县城鼓楼东街现存的“水目餐厅”进行改造,设置为“云南源”馆(或云南之源馆、古云南馆),展示祥云作为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这一历史发展脉络,介绍源远流长的云南之源历史文化。二是将县城北中街现存的“将军弟”历史遗址(原杨发贵旧居,红军长征过祥云指挥所)改造为“红军纪念馆”,以展示红军长征过祥云的革命历史。三是在现存的王孝达故居内设置以祥云县本土历史人物(如“三英烈”)及对祥云历史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如徐霞客、林则徐、贺龙)为主要内容的“人物馆”,以展示祥云杰出及进步人物在历史上的贡献。同时,结合祥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将祥云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祥云大剧院等“新三馆”建设列入规划并争取尽早实施,以提升祥云县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形象。

第三,要创新思路,突出打造“最早叫云南的地方——祥云”。要依托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品牌和红色文化主题,重点打造“云南源”和“红色文化”两大品牌。一要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在县城的主要街道及县城标志性建筑物上设置“云南之源”“祥云——最早叫云南的地方”“古云南”“云南源·祥云魂”“云南源·云南魂”等永久性文化符号及文化标识。命名“云南大道”“古云南大道”“云南源大道”“王德三路”或“王德三大道”,对县城徐霞客投宿过的民房等与历史文化名人相关的遗址及红军长征过祥云革命遗址进行挂牌保护,以提高祥云县作为“云南之源”的知名度。二要在县城设立以“云南源”及红色文化两大文化旅游品牌为标识的主题街道、主题公园。三要结合正在实施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在县城设置以红军长征过祥云事迹为主要标识的“红军街”,以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投宿洱海卫为主要标识的“徐霞客街”(或霞客街),以“洱海卫”古城为主要标识的“洱海卫街”(或洱海街),以“彩云南现”传说为主要标识的“云南街”(或彩云街)。四要利用现有设施,重新确定名称和主题,在县城设置一批以祥云历史文化符号为主要标识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将“玉波营湿地公园”更名为“云南源公园”,通过雕塑(浮雕、圆雕)、展板等通俗易懂的文化标识和文化符号,全面展示祥云县作为“云南之源”的历史文化,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祥云历史,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热情。将县城鼓楼南街广场更名为以“洱海卫”文化符号为主要内容的“洱海卫”广场或以“彩云南现”传说为主要标识的“彩云南现”广场。将“龙翔公园”更名为“王德三公园”,通过雕塑(浮雕、圆雕)、展板等通俗易懂的文化标识和文化符号,全面展示王德三的生平及革命事迹,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点亮钟鼓楼”,实施好县城钟鼓楼及鼓楼四街的灯光亮化美化工程。

(三)着力打造地方文化“软品牌”,提升祥云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第一,要在硬件更新改造和建设的同时,认真发掘青铜文化、西汉云南县的设置、明代屯田、云南驿飞机场的修建、红军长征过祥云等对祥云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以及徐霞客、杜文秀、岑毓英、王德三、王复生、莫尼中尉等历史人物的事迹,提升地方文化的软实力。

第二,要利用举办“论坛”“研讨会”等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定期参加祥云文化的高端主题研究,如:举办“云南之源”论坛、“祥云青铜文明”“王德三在中共党史上的理论贡献”“祥云明代屯田”“杜文秀起义对祥云近代历史的影响”“红军长征过祥云的历史意义”“云南驿飞机场在二战中的历史作用”等研讨会,以扩大祥云文化的影响力,最终形成祥云品牌。

第三,要加大扶持力度,聘请国内知名作家,创作一批以祥云历史文化及红色文化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鼓励并扶持创作《最早叫云南的地方》《王德三》《王复生》《王孝达》及《红军走过的地方》等电视剧本。指导并支持彩云艺术团排演《王德三》《王复生》《王孝达》及《红军走过的地方》等情景剧、舞台剧并在烈士故居演出。

(四)培育核心景区,打造精品线路

第一,要做好规划设计,串联特色景点,积极开发若干条“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打造系统性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第二,要结合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加快祥云县“青铜博物馆”、清华洞、水目山、莲花湖等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使之成为祥云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龙头品牌。

(五)做精乡村旅游,推动转型升级

要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休闲农业、旅游扶贫开发融合发展模式,由县政府牵头,组织旅游、文化、住建、农业、扶贫、财政、林业、水利、土地、环保等部门,对一些重大旅游项目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六)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旅游管理权责对等、高效运转

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旅游投资公司的引导作用,制定文化旅游招商引资、争取投资、多元融资措施,激发社会资金、民营资本投资活力。

猜你喜欢
祥云县祥云文旅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祥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奥体祥云
云南祥云县实施沼气建设项目优化能源结构
潭溪山祥云景观桥顶升法安装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