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

2023-10-26 13:51
创造 2023年8期
关键词:保山育人学院

◆ 朱 江

2023 年4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 周年时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 周年,既是对百年云大办学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

保山学院是云南省首批确定的国门大学,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根祖国西南边陲办大学,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明确了建设“祖国西南边陲最好国门大学、高黎贡山脚下最美高等学府、校地融合发展最优示范院校”的奋斗目标,着力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形成了“党建本色突出、边疆特色突出、师范底色突出”的办学特色,为服务边疆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一、努力建设祖国西南边陲最好国门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保山学院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国门大学。

持续强化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保山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推行“三题融合”(围绕一个理论主题,结合一个实践问题,解决一个工作难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五讲五进”学思想、“五廉五风”强党性、“五高五实”重实践、“五比五看”建新功为抓手,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5 项重点措施贯通起来,不断提高全校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探索实施“五管齐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机制,管好方向、管好队伍、管好责任、管好阵地、管好预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充分发挥党建在立德树人中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作用,全校39 个党支部全部完成规范化达标创建。2018 年以来,学校3 个党支部获“全国样板党支部”,19 个党组织获评省级先进、示范基层党组织。

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高标准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质量培养堪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水平培养好建好家乡、守好边疆的强国人才,是我们国门大学的使命任务。保山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新要求,深入推进“主体思政、课程思政、特色思政、实践思政、网络思政”内涵建设,全面构建“五环同心、协同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打造5 个特色育人馆,构建“五馆齐上、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有8门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平台,9 门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立项,6 人次在云南省高校“双思”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奖。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育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与保山市教体局合作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和“协同育人中心”,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掘杨善洲精神、艾思奇哲学、滇西抗战文化、金鸡“4·15”武装起义纪念馆、司莫拉佤族村、云南地方党组织创建人李鑫等本土红色优质资源,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强化党组织在学生社区的政治领导、思想引领和活动管理作用,持续推进学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出成效,建立学生社区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建强线上线下党建思政园地、党员先锋岗等特色平台。努力把学生社区打造成党建引领的示范阵地、文化育人的学习园区。实施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做到学院早抓、部门齐抓、党政共抓;强化就业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就业质量、就业效果纳入综合考核重要内容,作为检验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准。近年来,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 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5 项。

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保山学院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探索“2345”工作法,搭建“两个平台”(校园文化交流平台和“中缅一家亲”友好交流平台)、打造“三大课堂”(思政课主渠道、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民俗博物馆”教育课堂)、抓牢“四个关键”(团队建设、基地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坚持“五化并举、同向同行”(体制机制长效化、宣传工作人文化、实践活动实体化、防控教育大众化、对外工作联动化),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发挥保山学院与西藏山南市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开展的“鸿雁传书、教育传情”特色活动,深化滇藏两地教育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师生的原创音乐作品《三声鼓响》《司莫拉的春天》在CCTV3、CCTV15 频道多次播出。学校获评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入选“云南省推荐2021—2023 年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候选名单”。

二、努力建设高黎贡山脚下最美高等学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全省教育发展大会上强调,高等教育要出成果,大力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产业和地方发展。保山学院全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建设,不断提升特色立校、内涵发展的能力水平。

持续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发展。学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紧紧围绕专业综合评价、审核评估、硕点建设、更名大学目标谋划推进工作。举全校之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升特色立校、内涵发展的能力水平。着力实施“增B 去D 稳C”计划,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C 类专业达到29 个,C 类专业连续3 年翻番,跃升到州(市)高校第一方阵。“学前教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产品设计”“社会工作”等9 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边境社会治理学”专业入选云南省一流学科新学科培育计划,“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入选云南省一流专业新专业培育计划。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省级培育建设,5 个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近三年来,立项国家级项目8 项、省部级项目35 项、横向项目29 项,建设“云南省闻邦椿院士工作站”,获批云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2022 年学校荣获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保山学院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全职引进一批、柔性引进一批、银龄博士一批、岗位吸引一批、自己培养一批”等“五个一批”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措施,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探索实施“高黎贡山学者”“高黎贡山教学名师”等人才项目。目前学校有“国贴”专家、云岭学者、云岭教学名师、云岭首席技师、云岭青年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指委委员,实现了“兴滇英才计划”各层次人才的全覆盖。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教育引导全校教职工树师德、强师能、立师表、铸师魂、正师风,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努力建设校地融合发展最优示范院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云南大学的贺信中指出:“建校百年来,云南大学先后培养了30 余万名各类人才,为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稳定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一指示精神不仅肯定了云南大学的办学成果,同时也为云南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一座高品质的城市,一定有高品质的大学,地方高校有没有很强的存在感,有没有强烈的自豪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培养地方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能不能帮助解决社会发展需要破解的工作难题,能不能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王予波省长深入学校调研时也特别强调保山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非常重要”。

持续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全面实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从人才培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对外开放、基础教育等方面,主动融入和服务保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擦亮保山学院“五张名片”,与保山市委、市政府共建“永子围棋学院”,并推进与韩国明知大学以永子围棋专业及学科建设为重点的合作,助推保山永子围棋产业发展;与保山市委市政府、华为、东软等共建“数字经济学院”,培养数字经济人才;与保山市政府共建“中小学教师发展学院”,助推提升保山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与保山市委市政府、中科院昆明分院共建“高黎贡山研究院”,与保山市科技局共建保山市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山市林草局、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山管护局等单位,合作开展省级“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共建工作;与保山市委、市政府共建“两山学院”,努力培养践行“两山”理念的合格人才;发挥好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保山乡村振兴研究院作用,主动服务乡村振兴,主动对接保山市产业发展,大力培养应用型产业人才。学校与保山市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建立高校、教育体育局和中小学基地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与腾冲益群中学、清水乡民族联谊完小等中小学校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挂牌保山学院附属小学和附属幼儿园,服务基础教育,创新保山中小学师资人才能力素质的提升培养。

持续推进开放办学。保山学院依托区位优势和“国门大学”定位,扎实推进实施“留学云南”计划落实,凝练办学特色,积极吸引南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学生“留学保院”。依托滇西南红、玛瑙、翡翠产业优势,不断推进、深化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英国朴次茅斯大学、韩国加耶大学的教育合作,重点培养珠宝产业人才;不断拓展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大学和教育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推进“缅甸研究中心”建设,擦亮“中缅文化交流周”活动品牌;建强建优华文教育基地,持续加大华文教育力度,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和省级援外项目,努力创办华文学院;努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探索推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生交换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力争在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上实现新突破,为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实用技能人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山学院将把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持续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要求,以高水平为目标、以应用型为定位、以特色化为彰显、以国际化为拓展,全面提高育人工作质量,坚定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扎根祖国西南边陲办大学,服务云南省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国门大学,让保山学院“三最”的大学品质更加彰显。

猜你喜欢
保山育人学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初等教育学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学院掠影
PTN技术在保山广电网络的具体应用
漫画10幅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