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花开

2023-10-26 00:59田亮
环球人物 2023年20期
关键词:菌草巴基斯坦电站

田亮

2022年8月7日,希腊,鸟瞰视角下的比雷埃夫斯港,大型货轮、帆船停靠在码头上,装卸集装箱和货物。

今年9月11日至10月13日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四届会议上,“一带一路”成为热门话题。

中国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向与会的外国人士介绍了“一带一路”与人权改善的相关情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已开展3000多个务实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为共建国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使数以千万计的当地民众摆脱贫困。这激发了与会人士的强烈共鸣,不少外国人士饶有兴趣地向中国专家学者提问。瑞士媒体俱乐部副主席、资深联合国注册记者卡特琳娜·菲安康—博孔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广受好评,是因为其核心宗旨是合作谋发展。

“一带一路”万里长,一点一滴暖心肠。丰硕成果的取得,靠的是一个个项目的日夜兼程,特别是一个个标志性项目的强劲带动。

“‘新生的起点”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位于希腊首都雅典西南约10公里处,处于萨罗尼科斯湾怀抱中,属于天然良港,全年无任何灾害性天气,不受潮汐和潮流影响,码头航道和泊位均为自然水深,没有淤塞现象,常年无须疏浚。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丝绸就已经由斯基泰人通过海路运到鼎盛时期的比港,再销往希腊各地。

然而,2009年底,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千年比港遭受巨额亏损。据管理人员回忆,当时设备老旧不堪,得不到及时维修保养,靠港船舶因装卸不力严重滞留,港口门口卡车堵塞长达5公里,绝大部分船东弃港而去。“一条船卸到剩一两个箱子,设备突然就坏了,船开不走,急死你,外面的船还在等着,船东还要找你索赔,那是超乎想象的巨大压力。”

2010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以下简称中远)正式参与比港运营,改善港口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码头作业效率,引入现代化管理体系……给港口注入蓬勃生机。后来,每天进出港的上千个集装箱,平均10分钟就能提走。

2014年7月,前往拉美四国访问的习近平主席过境访问希腊罗德岛,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专程前来会面。帕普利亚斯是希腊德高望重的政治家,时年85岁,满头白发,走路时身体向前微傾。比港建设与经营成为两国领导人的重要议题。

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政府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希腊投资兴业,经营好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等项目,打造互利合作的样板。帕普利亚斯表示,我坚信,支持中国就是支持世界多极化,就是支持和平与发展的力量,欢迎中国公司前来投资。

为走出债务困境,希腊启动了大规模的国有资产私有化进程,并成立国家私有化委员会。比港也成为私有化标的,中国企业是有力竞争者。然而,希腊政界对港口等的私有化存在分歧。比港工人也曾因担心中国企业收购比港后会丢了工作等而罢工。比港周围的地方政府也有一定顾虑,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卡车噪声、交通拥堵、城市垃圾等。

2015年1月,新一届政府经济、基础设施、海运和旅游部主管海运事务的常务副部长兹里察斯宣布,新政府将根据希腊人民的利益“重新审核”港口私有化交易。这个表述随后被媒体广泛误读为中国企业在希腊的投资项目被叫停。兹里察斯很快澄清了这个误会,他说:“中国不同于以往某些大国,并不以损害他国利益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这与中国崇尚和平的文化密切相关。”

2016年1月20日,希腊国家私有化委员会批准了比港股权出售计划。4月8日,中远和希腊共和国发展基金签署协议,以3.685亿欧元收购比港港务局67%的股权,成为比港的实际经营者。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接管整个港口的经营权。

中国企业重信守诺,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员工沟通,在确保不辞退一名本地员工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人员重组。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方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加大对比港的投资,根据当地产业优势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集装箱码头、物流仓储、修造船、邮轮码头和渡轮码头等业务板块的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打动了员工,打消了希腊各方的顾虑。

2016年3月19日,中兴通讯与中远在比港签约,正式启动中兴希腊物流中心。根据协议,中兴通讯将使用比港货运码头作为其产品对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12国的物流中心。随即,惠普、华为等大型企业也在希腊建立了物流中心。

犹记2010年中国企业来到比港时,只有2号码头可以正常运营,码头泊位很小,只能停靠一两条5000箱位的船。3号码头当时还是一片大海。经过8年多共两期建设,到2019年6月,3号码头终于建成,使比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了60%以上。新码头造好以后,每次可以停靠5到6艘装载1.4万标准箱的货船。

希腊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克斯·马吉纳斯认为,中国在比港的投资是这座港口“新生”的起点。

比港汽车船码头操作部副经理帕特里夏·吉古说,中方刚接手比港港务局时,她和家人还担心过职业发展前景,但很快就发现担心是多余的。中方接手时就向所有员工宣布,大家都可以留任,且中方员工的人数会精减到最低限度。多年来,中方恪守承诺,中方人员规模始终不超过15人,当地员工则超过了1000名。

中方伙伴还非常尊重当地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举办各种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每逢希腊重大节日,公司都会为员工精心准备礼物;每逢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公司也会组织相关活动,邀请希腊员工一起品尝中国特色美食。吉古说,现在每位希腊员工都知道中国的饺子、月饼、粽子是什么样的,也很熟悉贴春联、赏月、赛龙舟这些传统节日文化。

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2019年11月11日,正在希腊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专程来到比港,考察中希共建“一带一路”的这一龙头示范项目,同港口员工亲切交谈。

行政部经理尼古拉斯·帕特马尼迪斯向习近平主席讲起公司最近推行的股权激励计划,说“比港项目进入了新时代”。听到大家的心声,习近平主席说:“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不是口号和传说,而是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不是一家说了算,而是大家共担责任,共享成果。”

“习主席,从您身上我们看到了朋友应有的样子!”希腊政府一位部长说。

2022年,比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在500万标准箱以上,继续保持地中海第一、欧洲前五大港地位。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2%,达1.946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3.9%,达5290万欧元,已为当地创造约3000个直接就业岗位和数以万计的间接就业机会。

“我们比港从未如此荣耀。”比港的一名希腊员工说。

“留给子孙后代的礼物”

2016年6月17日,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机进入塞尔维亚领空时,塞尔维亚空军战机升空护航。下午2时许,当专机抵达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机场时,塞尔维亚方面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总统尼科利奇夫妇、议长戈伊科维奇、总理武契奇、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等在机场迎候。习近平主席抵达后,开始对塞尔维亚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9年,中塞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塞尔维亚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中东欧国家。

时隔7年,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期间,两国元首达成多项重要共识,一致决定建立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习近平主席抵达塞尔维亚的第二天,两国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中特别提到了匈塞铁路:“双方高度评价匈塞铁路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将继续努力,推动匈塞铁路按期完工,为提高地区互联互通水平作出贡献。”

这条铁路诞生于遥远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始建于1882年,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老化严重,且为单轨线路,火车运行时速只有40公里。两座都城之间相隔近35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济南的距离,火车却要开上8个多小时。

前几年,曾有媒体记者体验这条“古董”线路。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蒙泽火车站门可罗雀,整个售票大厅虽然有好几个窗口,却只开放了一个,大厅内包括记者在内只有3个人,记者和一人是顾客,另外一人是坐在大廳内打盹的流浪汉。大厅没有电子屏,没有广播。列车卧铺车厢上座率很低,很多铺位是空的,人多的包厢也只有3个人。

2013年5月,匈塞双方达成协议,拟将老匈塞铁路扩建为双轨、高速电气化的新路线。11月25日,中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三国在第二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宣布将合作改造升级匈塞铁路,并于2014年12月17日签署了《匈塞铁路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古老的匈塞铁路也像古老的丝绸之路那样,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

新匈塞铁路在塞尔维亚境内长183.1公里,设计最高时速200公里;匈牙利境内长158.6公里,设计最高时速160公里。它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成为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对接的首个项目。

项目中使用的接触网、牵引变电、通信信号、列控系统等主要产品及设备均来自中国。2015年12月23日,匈塞铁路项目塞尔维亚段在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举行启动仪式,标志着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2022年2月5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武契奇说,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塞极大推动了塞中关系发展,自那以后,双边贸易增长了3倍,匈塞铁路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塞尔维亚经济增速连年在欧洲国家中位居前茅。

2022年5月1日,塞尔维亚,中塞合建的科斯托拉茨电站项目施工现场。

2023年2月22日,匈牙利,施工经理翁布鲁施(左一)在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工地与同事交流。

1个多月后的3月19日,匈塞铁路贝诺段(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长约80公里)举行通车仪式。上午11时左右,载有270名乘客的首班列车从贝尔格莱德发车前往诺维萨德。诺维萨德车站一反冷清的常态,被欢迎列车到站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武契奇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在首班列车上。武契奇说,今天欧洲最现代化的铁路开始投入运营,不仅大大缩短了两座城市间的通行时间,也实现了塞尔维亚人民长久以来的梦想,将进一步促进地区联通和塞尔维亚经济社会发展。欧尔班说,匈牙利和塞尔维亚都是历史命运艰难的国家,两国间的友谊从未像今天这样亲密。

经常往返于贝尔格莱德和诺维萨德的商人佐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前要么开车要么坐长途车,前者油费、高速费加起来单程需10欧元(1欧元约合7.8元人民币)左右,后者也要8欧元以上,而且至少需要70多分钟,堵车的话时间更长。贝诺段通车后,乘坐直达列车只需要30多分钟,价格也更便宜,不过四五欧元。

塞尔维亚还有很多家住诺维萨德、工作在贝尔格莱德的上班族,耶莱娜·伊里奇就是其中一位。她从2014年起频繁坐火车往返于这两座城市,开玩笑说过去坐火车的秘诀就是要有耐心,而如今的通勤生活大变样。“过去几年,我在火车上的时间超过了3000个小时,而现在半个小时的火车行程对于我来说,像光速一样快。”耶莱娜·伊里奇说。

运行一年后,贝诺段累计发送旅客293万人次。铁路的开通不仅缩短了两座城市的时空距离,也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让“双城生活”成为现实。

目前,贝诺段的列车从瑞士进口。10月17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塞双方签署了塞尔维亚高速动车组车辆采购商务合同。这是中国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列车计划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

2023年4月6日,匈塞鐵路塞尔维亚境内剩余的诺维萨德至苏博蒂察边境段(诺苏段)正式启动轨道铺设工作。预计2024年底,塞尔维亚段全线竣工。

武契奇曾在今年春节前夕来到诺苏段项目现场祝大家节日快乐。他的家乡在诺苏段沿线的一个小城镇,铁路建成后那里将设立车站。他说:“希望下次带着中国朋友乘坐崭新的火车到我家,在那里共度新年。”

匈牙利段的推进相对缓慢。2015年6月,匈牙利成为欧洲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国家。而匈牙利是欧盟成员国,匈塞铁路匈牙利段的建设流程更为复杂。2020年5月,匈牙利国民议会以133票赞成、58票反对和3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匈塞铁路升级改造工程法案。2020年7月,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开工建设,2022年2月进入土建工程施工阶段。2023年5月30日,随着匈牙利段孔圣米克洛什—陶什站至伯斯特尔站区间首对钢轨落入承轨槽,匈牙利段全面进入铺轨施工阶段。

正如武契奇所说,匈塞铁路“对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礼物”。

“你们都是‘一带一路上的光明使者”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该倡议下标志性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以下简称走廊)启动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走廊建设为巴基斯坦各地的基础设施发展、能源生产、工业合作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22年底,走廊已累计为巴带来直接投资254亿美元,累计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巴新增510公里高速公路、800万千瓦电力和886公里国家核心输电网。

2013年5月,中巴领导人达成了建设北连新疆喀什、南抵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中巴经济走廊重要共识,旨在加强两国互联互通,深化战略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会处的中巴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

习近平主席2015年4月访问巴基斯坦时,双方确定了以走廊建设为中心,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为重要领域的“1+4”合作框架。签约仪式上,51项协议集体交换文本,其中能源项目占据半壁江山。

能源是激活走廊的血液。当时,巴基斯坦电力严重短缺,缺口高达500万千瓦。缺电也是长期困扰巴基斯坦民生和经济的一大难题,即使在首都伊斯兰堡,夏天经常每天停电12小时左右。偏远地区情况更糟糕,停电时间甚至长达18个小时。

2014年4月,华能山东公司取得萨希瓦尔燃煤电站2台66万千瓦燃煤超临界机组项目开发建设权。电站位于巴基斯坦东部拥有1亿人口、经济产值占全国60%以上的旁遮普省,在萨希瓦尔市东18公里处。2015年7月31日,电站开工建设。

2023年5月5日,巴基斯坦正式启用中国企业承建的太阳能发电厂。

建设初期,办公条件极为简陋。巴基斯坦炎热少雨,热风吹在脸上,让有些戴着隐形眼镜的员工感到眼睛十分干涩。“大家就在没有空调的集装箱里合署办公。不到现场,你永远不能想象,在49℃的情况下停电是什么感受。”项目公司华能山东如意(巴基斯坦)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宋太纪感叹:“停电,是巴基斯坦国内的常态,我想这也是我们来这儿建设电源项目的最大意义。我对公司的年轻人说,你们都是‘一带一路上的光明使者!”

即使有诸多不利条件,电站建设历时仅仅22个月就宣告完成,比合同工期提前200天。2017年5月25日,电站举行1号机组投产发电仪式。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说,此次投产仪式标志着走廊建设从全面实施进入“早期收获”阶段。

巴基斯坦时任总理纳瓦兹·谢里夫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对巴产生巨大积极效应,还将改变沿线广大国家和人民命运,他对中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感到由衷钦佩。

“电站建设所需的主要设备材料均由中国制造,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中国标准,使中国标准在巴基斯坦生根、开花、结果。”中国电建旗下山东电建一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韩建慧在接受采访时说。

萨希瓦尔电站还创造了5个“最”,即巴基斯坦单机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环保指标最优、建设速度最快、最早投入商业运营的燃煤电站,被巴政府誉为“巴基斯坦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

空气污染是让巴基斯坦人头疼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空气污染城市排名中,巴基斯坦的卡拉奇、白沙瓦、拉瓦尔品第都排进了前十。

“我们的电站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除尘效率高于99.8%,远优于巴基斯坦国家标准。”萨希瓦尔电站化学环保主管孟骋说。电站每发1千瓦时电,就可以比一般电站少烧12克煤,一年下来可以节省10万吨煤,足足可以装满2000个车皮。

2021年1月9日,巴基斯坦发生建国以来最大规模停电,80%地区陷入停电状态,萨希瓦尔电站两台机组也同时跳闸。电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进行事故处置,仅用了5个小时,两台机组便在全网率先恢复并网,受到巴国政府和人民的赞誉。

作为旁遮普省最重要的电源点,萨希瓦尔电站对巴基斯坦电网起到了强劲的支撑作用,帮助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市将每天停电时间缩短了3小时。2017年10月28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至今,电站累计向巴基斯坦电网供应了432亿千瓦时电能,弥补了巴基斯坦1/4以上的电力缺口。

2023年8月20日,泰国,鲁班工坊展台的工作人员演示鲁班锁组装设备。

萨希瓦尔电站还为巴基斯坦培养了大批电力人才,不少员工获得到中国培训半年的机会。如今,电站巴籍员工已超过总用工数的一半。

电站还投资2600万元人民币建设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可提供中文、仿真机、焊工、电工、化验等多项专业培训,每年培训学员逾千人次,越来越多的巴籍员工正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走向更高的岗位。

投入运营以来,萨希瓦尔电站屡次拿奖,荣获“巴基斯坦电网最稳定可靠电站奖”“最佳社会责任奖”“最可持续发展奖”“杰出成就奖”等100余项荣誉。

日前,电站又收获由巴基斯坦总理颁发的“走廊共同繁荣突出贡献奖”,以表彰电站在电力保供、促进就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努力。

今年7月,巴基斯坦政府举行走廊十周年庆祝活动,习近平主席专门致信祝贺并指出,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中巴全天候友谊的生动诠释,为两国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

“菌草拉近了斐济和中国的距离”

2021年11月19日上午,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忆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当年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中,从福建援助宁夏的农业技术专家凌一农,原型就是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会见巴新客人之前,菌草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为“闽宁合作”打开了一扇门。会见之后,林占熺远赴南太平洋岛国,书写了“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佳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用椴木栽培食用菌,是备受福建农户欢迎的“短平快”项目,但以消耗大量木材为代价,需要砍倒树木做菌棒,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为解决菌林矛盾,林占熺提出了以草代木的设想,发明了中国特有的菌草技术。他还发现,菌草有很好的蓄水保土效果,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并将菌草技术引入黄河流域,甚至在内蒙古阿拉善的沙漠地区让流沙得到治理。

1996年,在首届菌草技术国际研讨会上,林占熺坚持以“Juncao”为译名。

有人担心外国人不明白为何物,林占熺却说:“看不懂没关系,那他就来学吧。我就是想让世界知道,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发明。”

上世纪90年代,林占熺带领团队来到东高地省鲁法区,建立菌草技术示范点。

“当时一到东高地省,我就蒙了,大部分人把树叶当衣服穿。要吃饭时,他们在地上挖坑,放石头生火。快进入21世纪了,竟然还有刀耕火种。”林占熺回忆道。为帮助当地人民改变落后的生活面貌,截至2019年,他先后22次前往巴新组织实施菌草技术项目。

当地不少人用“菌草”给孩子取名。“警察部原部长的孩子就叫卡拉里菌草,而且是用登报的方式公布。他和我解释说,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让他们的人民,永远不要忘记中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林占熺回忆道。

2018年6月,巴新成为太平洋岛国地区第一个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国家。

2021年9月2日,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在北京举办,习近平主席专门发去贺信并指出,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实现了光、热、水三大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

习近平表示:“我长期关心菌草技术国际合作,2001年中国首个援外菌草技术示范基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成落地,至今这一技术已推广至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合作紧扣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可再生资源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发展目标,为促进当地发展和人民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

2021年11月23日,林占熺(左一)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外国留学生(左二、左三)讲解菌草的种植培育技术。

太平洋岛国斐济拥有约90万人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以前斐济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超过120吨蘑菇。2014年底,中国在斐济开始建设援斐菌草示范中心,使斐济结束了不能生产食用与医用蘑菇的历史,人们不但开始重视种植蘑菇,食用蘑菇,还要用它出口创汇。

塞鲁瓦伊娅·卡布卡布在斐济农村经营着一家奶牛场,她从2019年起在示范中心参加了两期培训班,从此喜歡上了种蘑菇。

她经常将蘑菇拿到集市上出售或送到一些中餐馆与酒店。利用种植蘑菇的收入,她为家里购买了电冰箱、搅拌器等家电,还修建了带有洗澡功能的独立卫生间。

她还带领村子里的其他妇女、残疾人与学生种植蘑菇。在她的帮助下,女学生韦丽麦纳·诺克诺克塞雷在假期种植蘑菇,用赚来的钱为自己置办了新校服、书包和凉鞋。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已成为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的菌草技术示范基地。

2017年5月14日,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召开答谢宴会。他特别强调,菌草项目拉近了他和习近平主席之间的关系,拉近了斐济和中国的距离。

在非洲,菌草技术快速改变了当地菇类生产模式,菌种制作成本降低90%,产量比先前提高两倍以上,有两万多个家庭(农户)通过菌草援助项目直接受益,改善了生活状况。2019年12月,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在首都班吉举行的61周年国庆庆典上,为6名中国援中非菌草技术专家颁授国家感恩勋章。

菌草技术授人以渔、急人所需,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造血”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联合国大会曾专门举办了题为“菌草技术:‘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质性贡献”的高级别会议。

时任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说,菌草技术“为发展绿色经济树立了榜样,为当地青年和妇女创造了绿色就业的机会,是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合作的一项重要实践”。

2018年7月31日,埃塞俄比亚,工人们在东方工业园的一家鞋厂内工作,该鞋厂一共解决了当地7500余人的工作问题。

猜你喜欢
菌草巴基斯坦电站
林占熺:用菌草造福世界
菌草是什么草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菌草灵芝栽培技术
中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巴基斯坦下调风电价格
五个菌草新品种 rDNA ITS 序列克隆与遗传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