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概念的主题式初中地理总复习单元教学实践

2023-10-30 10:06曾佩青
天津教育·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素养教师教学

曾佩青

本文以初中地理总复习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大概念”为核心目标,借助主题式教学策略、主题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等理论,开展一系列的实践研究。结合课题研究结果发现,聚焦大概念学习策略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这一理念进行实践应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创新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了解地球,学习地理”成为初中地理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单元教学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采取主题式教学方法,以“地球”为主线进行单元教学。本文通过对学生实施主题式复习方法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教师在主题式复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知识整合方面加强对地理学科概念与原理的有机整合;关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变化;体现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素养目标;将“学习地球”这一单元主题内容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在复习中关注地理问题和地理思维。

一、主题式初中地理总复习单元教学研究背景

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基于此,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落实地理基础学科课程标准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观念,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有哪些方面的认识。而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如何突出这一核心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呢?《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从七年级开始设置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和思维方式。例如,“学习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认识世界各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认识地球,学习地球上的各种资源”等单元主题都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的单元知识整合。而在初中地理总复习中就可以将这些整合后的知识有机融合成为一个大单元,即“学习地球”。学习海洋时要了解海洋形成、分布和运动的规律;了解天气、气候等自然现象的规律;体会人类活动与海洋之间的关系等。

由此可以发现,学生对以上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但在总复习中如何将这些内容有机整合成一个大单元,以满足新课标对学生全面发展所提出的要求,是值得地理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主题式教学法就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密切相关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围绕某一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并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三维目标,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突出性的人文关怀等特点。

二、主题式初中地理总复习单元教学核心理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受到不同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这些思想和观念都是从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进而得出结论,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也会因此发生变化。通过实践发现,大单元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識并发展地理思维。大单元教学作为联系课程和学生的纽带,从以下方面克服了传统碎片式课程教育的弊端:第一,大单元的系统教学是一种有机整合。大单元目标教育是指教师在认识和理解课堂目标、分类和总结课堂资料、诊断和评估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系统叙写的综合性课程目标。第二,大单元教学的研究框架包括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还涉及价值观、品质与技能等几个层面。第三,大单元课程的复习活动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又紧密联系的,都具体指向大单元的目标。

由此可见,大单元课程契合了地理教学与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基于这一认知,以大概念认知结构建立的主题式复习有助于学生建立具有迁移性价值、举一反三的区域感知能力,以及建立区域感知的思考策略与方式。良好的区域认知提供了全面而丰富的信息,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知识点排列有序。它还具有更高层次学科和思维方式的指导,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提示。另外,本文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运用了主题式教学策略。主题式教学策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新理论体系之一,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约瑟夫·斯佩里博士(JosephE. Sperry)于1990年在《发展学科整合教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他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学校教学领域,并成为课程开发中重要的环节。

三、主题式初中地理总复习单元教学具体措施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以“问题—思考—展示”为主线,将生活体验、学习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和课堂展示活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自主探究的作用,增强学习动机。具体来说,主题式课堂教学复习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实际展开教学

初中地理教师要从教材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主题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科特点或教材特点等因素为基础,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地理主题单元组合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组织。通过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完成从点到面的地理学科综合思维。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种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学习主题探究——课中活动实践——课后总结归纳。教师在这一模式中采用“问题—情境—探究”型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究完成知识探究与问题解决,并在总结归纳环节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明确学习成果并形成书面经验。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用“学情调研——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和“课后评价反馈——教师评价改进”两种方法。从上述活动过程可以看出,以“大概念”为核心目标的主题式课堂教学策略是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情等因素所选择的适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地理主题单元组合教学方式。其中以大概念为核心目标的主题式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创新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例如,在“世界地理”单元复习中,学生既要掌握七年级下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位置、面积等内容,又要从区域的角度认识全球位置和气候特征、地形特征等;在“主题式”地理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七年级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及其特点、各大洲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等内容,而且要从区域、全球层面认识世界各个区域的位置、形状、面积、资源等,进而拓展到中国的不同区域。

(三)通过小组合作改变课堂气氛,转变学生思维方式

小组合作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积极,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合作交流也更积极,在思维方式上有了较大变化。例如,“地球”一课中,针对地球是如何被人发现与利用的进行研究后产生疑问,而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与结果有了进一步认识: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此外,学生能提出许多新问题、新看法,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可见,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知识的结合理解,产生了许多积极思考与疑问,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后形成“思维方式”的能力与习惯,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成果。

又如,在复习“中国的四大区域”时,教师摒弃传统以自然和人文两条线索的复习方式,采取学生“分组旅行”的方式,通过在旅途中观察到的吃、住、行的差异来复习我国四大区域的差异。当走到青藏地区时,以“牦牛”为线索,第一组通过牦牛的毛发复习青藏地区寒冷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而理解该地高海拔对气候的影响。第二组通过牦牛的饮食复习当地的植被以及河流。第三组通过牧民对牦牛的饲养复习当地的农业类型。第四组通过牦牛在牧民心目中的地位复习当地的风土人情。当走到“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以“旅行衣着”为线索,通过冬季“南方组”与“北方组”不同的衣着准备引出气候这一自然要素,再探究对比两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将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进行整合复习,然后由南北方衣物布料的不同引出我国主要的产业以及南北方的农业差异,最终实现人地协调观这一地理核心素养。

(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是因为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积累。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例如,在“交通运输业”地理大单元复习中,将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地理教学活动,不仅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暑假新疆旅行”的情境,展示“中国的铁路交通图”“中国的公路交通图”“中国机场分布图”“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交通方式对比图”等,让学生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对比不同的交通方式,得出最优的出行选择。以“旅行”为线索、以图片和地理背景为资料、以实际情况为参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突出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总之,围绕“大概念”设计的主题式复习中,情境问题来源于生活,更加真实、充满情趣,共同指向“交通运输业”单元复习,摆脱了简单的知识罗列和枯燥的练习,将“描述、归纳、评价”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放在“大概念”单元复习的第一位。

(五)自主学习归纳整理,单元检测总结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整理,既锻炼了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综合素质。这种方法既是“大单元”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也是“主题式”地理教学所倡导的一种新模式。

例如,在学习“世界区域”课程时,学习目标已经明确,学习重点都在课本中,“单元检测”的任务也已经完成。学生根据检测内容,对照本节知识,从本课所学知识中选择最合适的进行练习,然后上交给教师。教師要对学生完成本课时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进行评定,如学生应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基本概况”“区域地理”“全球气候特征和地理位置特点及地形地貌特征”等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所学知识与其能力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分析原因;也可以让学生就本课学情完成一个大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再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评价。

(六)开展课堂小结与单元拓展,通过单元训练提升地理素养

为了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经常在课堂上进行单元小结,为此,可以进行以下对话。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气候的基本知识,知道了气候变化是一种客观现象,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可是我们还不能准确地了解它,你觉得呢?

学生: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地球模型来表示世界气候的变化情况,人们对全球气候的认识可能会出现偏差。人类对地球表面温度进行控制,应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但很重要的工作。

学生要想更好地学习地理,必须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主题式训练、讲解和指导。

四、结语

初中地理单元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开展主题式的单元复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主题式复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通过实施主题式复习教学,教师可以整合各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以大概念基本理论开展主题式复习课程,是高效的复习组织形式,是走出碎片式学习课堂,由基础知识掌握到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注:本文系思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聚焦大概念的主题式初中地理总复习单元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No.W2022Z0158)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素养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