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双减”建设高效课堂

2023-10-30 10:06杨霞
天津教育·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双减评价

杨霞

随着“双减”政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落地生根,积极地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全面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和水平,已然成为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共识和重要工作导向。本文在深化对“双减”政策研究、分析和解读的基础上,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实现策略进行讨论,以全面促使数学教师重视对“双减”政策的深入研究,全面把握稳步推進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规律,为课程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意义

(一)逐步深化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理解

全面立足“双减”政策要求推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促使教师全面重视对“双减”政策的研究,如全面联合优秀的同行学习关于“双减”政策解读的相关文献、具体理论、重要观点,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座谈讨论、系统总结,从而全面把握“双减”政策的核心要义,以及“双减”政策对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精神指示,有效深化小学数学教师对“双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全面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全面立足“双减”政策的指引来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可以促使教师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因素等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纳,同时合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查漏补缺。例如。在讲解《分数乘法》内容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和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考核,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的进退步情况等,而全面探索促使教师有效转变评价的观念和评价策略,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精准化解决,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与素养

全面探索“双减”政策指引下小学课堂构建路径,可以促使每一位教师转变教学思想,积极立足“双减”政策的指引,强化对学生各项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分数除法》内容时,教师可以积极强化合作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高质量的分层教学来逐步发展学生个性;组织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素养,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

(四)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

全面从更为宽阔的视角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具体对策和基本规律,可以促使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全面重视对“双减”政策的研究,学习关于高效课堂构建的具体教学理论和基本教学方法,同时在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强化课题研究、座谈交流、集体备课、集中讲课听课等,开阔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野,激发教师的有效教学思维,从而促使教师把握高效的教学规律,助力教师执教水平的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原则

(一)以生为本

全面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减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双减”政策指引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与核心所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探索中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围绕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来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积极地在高效课堂构建中通过强化活动引领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注重分层教学来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围绕学生来推进探索工作,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源泉活水与勃勃生机。

(二)服务教学

全面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减负,是“双减”政策的重要方向指引,也是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的实现路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探索中遵循服务教学的理念,围绕提升教学质量来展开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探索工作。例如,在讲解《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在探索中更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更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推进课程教学组织流程创新,从而促进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循序渐进

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的构建策略,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的艰巨性,并遵循循序渐进和长期探索的原则,明确不同阶段高效课堂构建中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要破解的具体瓶颈以及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从而按照一定的节奏循序渐进地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逐步完善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源泉活水与勃勃生机。

(四)开放探索

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项系统性的任务,需要每一位教师认识到该项工作的艰巨,并积极以开放互动的姿态深化与其他教师同行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座谈会、集体讨论、课题调研、教学实践、听课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学习优秀教师关于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以及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的经验积累,并注重归纳、梳理和再反思,从而在开放性探索中形成高效课堂构建思维,开阔高效课堂构建视野,为更好地把握“双减”政策指引下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规律铺路架桥。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

(一)注重研究教材,科学设定目标

积极地重视对教材的研究和对教学目标的合理化设计,是“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基础和重要前提。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借助各种方式,全面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沿着新课标的指引全面设计具有较强启发性与概括性,且有利于提质减负的教学目标,从而为后续高质量的教学组织指引明确的路径。

例如,在讲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具体内容时,教师要从整体进行教材阅读,并在教材阅读过程中梳理知识体系,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明确不同知识点的教学难度系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概括性较强、启发性较强、指引性较强的教学目标。如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统计表、什么是条形统计图;掌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够准确读取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为后续有效教学组织指引方向。此外,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做到面向整体、兼顾差异和体现个性,如设计包含基础知识学习、迁移应用学习和实践学习的任务,真正提升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二)强化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潜能

要合作学习不要被动灌输,要开放学习不要“填鸭”教学,是“双减”政策指引下推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方向指引,也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和各项素养的重要路径。小学数学教师要沿着“双减”政策的指引,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并立足当前课堂教学被动灌输和“填鸭”教学的现状,引入合作学习与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求知积极性,从而释放课堂教学潜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具体内容时,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设计合作讨论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讨论引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所在、讨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理算法、讨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等,让每个小组结合案例、PPT课件和随堂练习题目深化对上述知识点的开放式交流,并总结经验、分享方法、梳理思路。教师则要动态化地把握每个小组和每个学生的讨论情况,注重思路的指引和启发,教授给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并引导不同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讨论成果展示,在展示过程中积极分享思路、总结不足、归纳问题,查漏补缺,真正在强化合作与讨论学习中助力每个学生综合素养的高质量培养。

(三)注重活动引领,实现寓教于乐

全面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寓教于乐,进一步让学生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进来,是“双减”政策指引下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一环,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实现路径。小学数学教师要进一步从更宽阔的视角深化对“双减”政策内容的解读,并积极地立足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在教学中组织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帮扶,从而以游戏活动为依托,让数学课堂教学潜能得到激发和释放,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具体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计算活动。如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在计算比赛之前精准分析和把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算理算法,总结计算方法、规律与技巧,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之后,教师可以展示几组关于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题目,引导不同小组派出代表上台作答,教师则要针对学生作答的情况给予引导和启发,注重教授给学生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同时结合案例来分析学生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真正以活动为依托,全面助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四)引入信息技术,注重激发兴趣

有效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双减”政策指引下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突破口,也是释放课堂教学活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法宝。而从目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情况来看,存在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得不到唤醒的弊端,导致课堂教学生机不足,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影响,需要教师充分沿着“双减”政策的正确路径指引,全面转变教学思路,并恰当地引入信息技术对当前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基本互动策略、具体知识点讲解模式进行有效改进,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为全面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铺路架桥。

例如,在讲解《垂线与平行线》具体内容时,教师可以合理借助思维导图和相关的符号对本课的内容构成、内容联系进行梳理,如在思维导图节点分别展示本课包含的具体知识点,并借助☆和△标注不同模块内容的学习难度系数,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知识点和学习内容构成。之后,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讲解本课的具体知识点,如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概念、区别、联系等,并在讲解过程中运用gif动态图片展示垂线与平行线的形成过程,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灵活的课堂提问,真正激发学生兴趣,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五)强化多元评价,强化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之后组织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师了解学生課堂学习情况、为学生指引改进路径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当前评价情况的分析可知,评价存在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评价形式固化、评价主体单一、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诸多问题,导致课堂教学评价不能精准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自然不利于学生结合问题的指引进行改进和提升,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充分立足当前评价中的各种问题,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有效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合理性与精准性,为促进学生查漏补缺和数学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观察物体》具体内容时,教师要强化多元化评价组织与实施,可以让学生打破小组的界限,随机结队,开展两两互评、小组轮流评价、学生线上匿名评价等,从不同的视角对彼此在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要积极转变评价思路,及时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对每个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课堂学习方法运用、课堂具体状态、课堂参与积极性等进行全面考核,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积极强化合作学习、有效注重活动引领、更加注重兴趣激发、全面实现多元评价,是“双减”政策指引下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和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抓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准确理解“双减”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积极地在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强化自我学习,深化与优秀同行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强化问题驱动和实践引导,从而借助恰当的方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双减评价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