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3-10-30 10:06丁琦
天津教育·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师应中华高中生

丁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下称《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与“文化品格”概念,强调教师应在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与文化品格的同时,制定高中英语教学计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致力于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強中外人文交流,做好真正意义上的“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在提升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同时,强化其英语学习水平成为每位高中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英语教学的实施意义

当前社会文化逐渐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一些区别于人们以往接触过的文化形式相继显现,许多群体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冷漠态度,而这种态度也在无形中影响着高中生。《新课标》针对高中英语课程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除了明确高中教育定位之外,更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强调教师应强化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及学习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了突出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自觉汲取世界文化精华,逐渐具备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具有主题多元、内容丰富等特点,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能够提升高中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具体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多种展现形式,如古文、乐曲、古诗等,将此类文化渗透于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能够锻炼高中生中英文转化能力,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更能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借助英语交流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高中英语教育,可以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无论是中文交流还是英文交流,所获得的交际行为都带有双向性特征,这种双向性特征打造了交流共享、文化共享的局面。结合现状分析不难发现,传统文化面临逐渐失语的现象,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着手,帮助其熟悉并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学科中,鼓励其运用英语语言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以实现跨文化交流,达到英语交际能力和文化输出能力的提升。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多种可用于教学指导的课程资源,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英语课堂,可以在激发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同时,增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隐性资源

1.基于教材视角,引入文化资源。

教材是开展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基础,更是建立教与学的重要载体。为了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之间的联系,教师需要将英语教材作为切入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隐性资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点动成线,融合发展”,以联合文化与知识元素,形成完整的知识串和知识链,从而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合理渗透。结合教材内容解读不难发现,英语教材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分散,并且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学习内容较为单一,容易模糊教学活动实施目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及影响力,需要教师在备课前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既能掌握英语技能,又能感受传统文化赋予的自豪感的精彩课堂。为此,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建立传统文化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搭建更完整的知识链。

以高中英语新人教版必修二“Unit 4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为例,该部分以“历史与传统”为主题,介绍了关于孔子、孔庙、孔林、曲阜的相关材料,要求学生从相对客观的角度表达自己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看法。分析本课内容不难发现,本课带有强烈的传统文化特征。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渗透于高中英语教学,教师需要整理听力问题,如“Kong Xiao”的名字是否在孔子家谱中?“Kong Xiao”为什么要去孔庙?概述听力中呈现的新型语法;分析文中出现的生词汇。

同时,针对问题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围绕传统文化设计预习任务。如“What is Confucius' educational thought?(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Where is Qufu?(曲阜在哪里?)”“Investigate the data of Confucius House/Confucius Forest/Confucius Temple(调查孔府/孔林/孔庙资料)”。预习任务完成后,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并在讨论结束后撰写一篇介绍孔子的英文小短文,以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占比,在锻炼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同时,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使其领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2.拓展教学范围,实现文化传承。

高中英语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为了向学生输送更多关于英语句型和语法的知识,教材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大多秉持“点到为止”的原则,试图以此方式扩大学生英语知识面,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渗透,影响了文化的传递与传播。为此,教师应立足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同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拓展教学资源和教学范围,开发教材教学价值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英语教学的补充,使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发光发亮,营造充满文化氛围的英语学习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提升高中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高中英语新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一课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信息,如词汇、短语等。为了合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一些高中生熟悉的节日词汇进行教学导入,如“Do you know which traditional festivals have been known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n China?(同学们,我国哪些传统节日已经被世界人民所熟知?)”从传统节日出发,将课程主题转移到民族节日方面,以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课程之间的联系。

为了拓展教学范围,丰富高中生的学习视野,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的视频和纪录片,并组织学生使用英语形容各民族节日的特点,以增强其民族文化意识,锻炼学生的英语水平。除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外,教师还可以以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如“Explore the origin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探究传统节日的由来)”“ Summarize the cultures and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ethnic festivals(汇总不同民族节日和文化活动形式)”此类实践任务融合英语阅读、探究、写作等教学内容,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升英语词汇记忆力以及句型语法运用能力。

(二)以精品阅读和自主探究促进文化传播

1.开展精品语篇自主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不仅需要发挥教师的力量,致力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资源,还需要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拓宽学生了解文化的渠道。通过精品语篇的自主阅读,可以在丰富高中生文化知识储备的同时,锻炼其英语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提供更多带有传統文化特点的语篇素材,使其受文化的引导,逐步掌握文化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高中英语新人教必修一“Unit3 Sports and fitness”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以合作的方式阐述“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什么?)”“What i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发展情况?)”以足球为例,教师筛选有关足球的精品语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可以了解足球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足球被称为“蹴鞠”,随着时代的发展,“蹴鞠”一称流传甚广。资料整理完成后,教师便可以将“蹴鞠”与现代足球的起源以英文文本的形式呈现,并组织学生开展中文材料和英语文本对比阅读,总结英语语言与中文之间在语法和词汇上的差异。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阅读技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感悟传统文化的同时,稳步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2.组织传统文化自主探究活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现有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多种学习渠道和学习途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也有了更多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中,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但也造成了文化传承的困境。为此,教师不仅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渗透,还要培养高中生自主探究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学生具备鉴别文化、传承文化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语实践类探究活动。首先,发布小组活动任务,围绕“ What are the most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world?(世界范围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spreading Chinese food culture in the world?(在世界领域中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开展实践,传递实践方法、明确实践范围。其次,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交流会,将通过信息技术收集的有关传统文化的材料作为信息来源,自主探讨小组观点,这不仅能够从文化传承视角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而且能够从世界的角度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此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中生有关中华传统文化词汇量的储备,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其自觉建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3.创设古诗文阅读与翻译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拓展。古诗文带有诸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基于古诗文开展翻译活动能够进一步达成《新课标》中强调的跨文化交流目标。结合高中生英语学习水平来看,相较于小学和初中,其学习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在古诗文翻译方面依然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尽可能选择学生喜爱的古诗文读物,并节选其中的片段,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阅读与翻译。为了避免学生因翻译难度过大而产生畏难心理,教师无须做过多限制,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查找资料,也可以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掌握语句翻译方法,从而锻炼学生的英语水平,开阔其文化视野,使每位学生都能逐步实现英语知识的内化,肩负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高中阶段学生接触过的古诗文,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等,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律诗、绝句”展开翻译,并同步强调翻译并非只是将古诗以英文表达的形式呈现,而是需要在斟酌和推敲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利用英语语言表达古诗古籍的魅力。对学生而言,此项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却是锻炼学生实践水平和语言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积极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品味古诗古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和英语语言水平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积极传递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高中生思维品质、核心素养和文化品格的同时,助力其在英语领域的发展。但是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渗透并非一蹴而就的,如何找到文化与知识的融合点,在提升高中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其自觉建立传承文化的意义,是每位高中英语教师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应掌握现阶段文化与课程的融合现状,分析融合的意义,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资源,拓展英语教学与文化传播范围,以精品阅读和自主探究促进文化传承,锻炼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与文化品格的双重提升。

猜你喜欢
教师应中华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