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策略

2023-10-30 10:06刘丽萍
天津教育·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师应幼儿园游戏

刘丽萍

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需要幼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创新课程游戏化教学方法,以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对学前教育的限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通过将幼儿园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中,以游戏化的方式开展教育,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结合幼儿园教学经验,探讨在游戏精神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重要性、特点以及有效策略。

一、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概述

游戏精神主要包括探索、挑战、创造、想象、合作、竞争等,合作精神与教育领域的结合,能够利用游戏活动引起幼儿的情感投入,促使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主要是指将游戏精神作为教育核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利用游戏要素进行课程设计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会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兴趣爱好设计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和交互性的游戏活动或游戏任务,让幼儿在丰富多元的游戏活动中,通过实践与合作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通过自主探索与实践空间的创造,有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建立起以游戏精神为核心,课程游戏化为主要教学方式的现代幼儿园课程体系,推动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课堂学习兴趣

将游戏环节引入幼儿园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幼儿园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通常较为单一且趣味性不足,以口语转述为主,缺少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的教学内容,不能有效激发幼儿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致使幼儿的学习自主性不强,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而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游戏元素,则可以让幼儿更快地进入课堂,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幼儿的各项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游戏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构建相对真实的游戏化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发性的感悟,以获得自主能力的提升。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增强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完全沉浸在游戏中,从而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感悟道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课程游戏化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游戏活动具有挑战性、互动性、随机性等特点,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每次游戏都有可能有不同的过程和不同的结果,幼儿也会面临随机性与多样性的挑战,其中部分挑战需要幼儿通过与其他幼儿协作的方式完成,要求幼儿创新思维方式、突破思维局限。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积极探索新的方式。

(四)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课堂互动体验

游戏化课程能够通过多种不同的游戏方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元的课堂互动体验,使幼儿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并与教师以及其他幼儿积极互动。在游戏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展开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保持与幼儿的交流,在娱乐中指导幼儿学习,使幼儿在沟通与互动中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同时,游戏化的课堂有助于提升幼儿之间的交互水平,促使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一些互动性的行为,如合作、竞争、分享等,从而在互动过程中促进幼儿相互学习,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协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三、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特点

(一)情境化教学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课堂具有情境化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趣味性游戏情境的构建,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角色扮演的真实或虚拟的学习环境,为幼儿营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面对游戏中的各项挑战,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将学习知识的过程作为一种娱乐活动,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获得更多收获。

(二)互动性强

互动性强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特点之一。游戏化教学强调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通过教师构建互动性强的课堂教学场景,以推动幼儿的成长与进步。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能够实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或竞争关系,从而培養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与教师的互动中,幼儿能够从教师身上获取更多新的知识,以便幼儿更好地学习,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而在与场景的互动中,通过对场景的探索,幼儿能够将所学到的东西和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明确

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具有学习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会通过游戏的形式,将所要教授的知识点转变为游戏性的任务,并结合学习目标设定明确的游戏任务。通过这种方式,使幼儿在娱乐时自觉地参与学习,并通过完成游戏任务,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与游戏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学习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四、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

幼儿的特征是总体年龄偏小,思维发育不健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游戏精神,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取得进步。为此,教师应为幼儿建立一个全面的学习过程,创建一个多视角、多维度的游戏课堂。教师应在游戏课堂打造的过程中充分重视语言、健康、艺术、科学这四大板块。在语言板块中,以培养幼儿口语能力和语言思考能力为主;在健康板块中,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艺术板块中,培养幼儿基本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各类型的音乐与美术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并提升自身的能力;在科学板块中,以培养幼儿基础的科学素养为主,通过有趣的科学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基础的科学价值观,让幼儿认识简单的自然现象,通过对科学现象的理性分析提高自身的能力。

(一)设计主题活动,营造主题情境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主题游戏活动,以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主题作为游戏活动的核心,将课堂学习延伸到不同的学习领域中,为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要尽可能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符且幼儿感兴趣的主题,结合教学主题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规则和教学任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主题活动的参与度。同时,教师要明确主题活动的游戏规则以及游戏任务的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充分融合到主题活动中,从而让幼儿在娱乐的过程中完成学习,鼓励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创新、挑战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应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方式,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职业”相关的主题游戏活动,将教会幼儿认识不同的职业作为教学目标,构建一个以城市缩影的街道场景,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微缩场景中充分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为幼儿未来的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活动进行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简易的角色服装,分配不同的职业任务,如让幼儿穿上白大褂扮演医生给教师“诊治”,以此教授幼儿基础的与身体健康相关的知识,如流鼻涕、发热时应该怎样做等。也可以让幼儿戴上眼镜扮演教师给其他幼儿讲课,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体会教师的不易,从而在日后的课堂学习中有更加良好的表现。

(二)设计课程游戏内容,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

教师需要做好课程游戏内容的设计,丰富课程游戏形式,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让幼儿在欢快、娱乐的氛围中积极探索,向着学习目标而努力。教师应尽可能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形式,通过科学的游戏设计方法满足不同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同时,教师应在游戏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保证游戏内容和形式具有挑战性,切实起到锻炼幼儿能力的作用,让幼儿在问题解决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以体育活动为例,为了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教师可以设计分组对抗的体育游戏活动。如在幼儿园设置宝藏打卡点,每一个打卡点处放置一枚印章,幼儿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尽快找到宝藏所在地,最快集齐印章的小组将能够获得奖励。这一游戏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对幼儿体育能力的锻炼。再如,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各种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将这些自然材料制作成自然手工艺品,在教会幼儿手工艺品制作方式的同时,有效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激励幼儿参与游戏

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游戏氛围,调动幼儿参与课堂游戏的积极性,尽可能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保持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能力,为完成游戏任务而不断努力。首先,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尽可能保持与幼儿之间相互尊重、独立的关系,保持课堂教学氛围轻松、友好,可以适当使用彩带、气球、贴纸等装饰课堂,从而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深度参与课堂,提高幼儿的投入度。其次,教师要适当给予幼儿鼓励和认可,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与前进的动力。

教师要注重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塑造,保证班级内场所的干净整洁,为幼儿提供游戏活动所需要的各项材料与工具。教师可以基于幼儿不同的兴趣爱好打造具有差异性的教学活动场所,做好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工作,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场所之间的关联性,保证活动区域之间互不干扰以及有效协调。在人文环境塑造过程中,应包括人际关系与联系模式,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形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整体,激发幼儿的整体性意识,鼓励幼儿积极与教师以及同伴互动,在游戏中成长。

(四)做好家校共育,建立课内外联系

家长是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参与主体,教师应做好家长的工作,建立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建立課内外联系,为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家庭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家长既是幼儿成长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参与者,要想保证良好的课程游戏化教学效果,教师要得到幼儿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展开沟通,解答家长对游戏化教学的疑问,了解家长现阶段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期望,并针对实际情况给予必要支持与协助。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

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亲子手工制作”活动,选定一个时间,向幼儿家长发送邀请函,确定游戏活动的地点,组织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制作材料可以是生活中的常见废品,也可以是卡纸、橡皮泥等。这类手工制作依靠幼儿个人的力量通常难以有效完成,需要幼儿家长给予高度配合,帮助幼儿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借机向幼儿家长讲述游戏课程的意义,让幼儿家长充分认识到游戏环节在幼儿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在幼儿教学中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游戏精神的课程游戏化教学方法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教师应做好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获得幼儿家长的支持,共同推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