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的价值指向、内在要求及实施路径

2023-10-30 01:04兰育平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论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的价值指向与内在要求,提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的实施路径:基于岗位能力需求优化课程环节,实现岗课融通;利用第二课堂拓展实践教学,坚持以赛促学;对接“1+X”证书制度,实现课证融合;渗透“双创”教育,推进课创合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 艺术设计专业 融通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4-0139-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指明了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使命担当,即构建“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的教育体系。“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其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教学目标,以胜任岗位工作的综合能力培养为教学主线,将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职业技能证书、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教育等紧密融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增强高职教育的适应性。本文基于“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的价值指向和内在要求,探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的实施路径,以期培养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的价值指向

随着产教融合需求增长,以及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等在产教融合中不断发挥推动作用,“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其能促进人才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的双向结构要素深度融合,提升育人效果。

(一)体现社会化育人的教育本质

“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中,“岗”指工作岗位,体现岗位能力要求;“课”指满足岗位需求、符合行业发展的专业课程;“赛”指专业技能竞赛,用以检验教学效果、引导教学改革、衡量专业水平;“证”指资格认证,体现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技能水平;“创”指创新创业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就要素属性而言,“岗”“证”“创”属于社会要素,“课”“赛”属于教育要素,“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强调通过对标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设置专业课程,推动社会要素和教育要素在内容上保持一致,促进二者融会贯通,确保专业群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就培养模式而言,“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要求专业课程学习过程必须包含顶岗实习环节,鼓励学生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专业教学和人才评估两个方面推动“学做合一”,充分凸显职业教育社会化育人的本质,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明确指向。

(二)促进艺术设计人才德才兼备

当今职业教育理念强调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全面,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而且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就是强调将具有理论教育性质的“課”与具有实践教育性质的“岗赛证创”深度融合,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将学生带出课堂,使其在真实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中磨炼职业技能、增加职业体验,形成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综合职业素养。

(三)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知行合一”

根据当前社会要求,艺术设计人才应当具备多学科知识及综合技术技能,能够在生产服务活动中独立应对实际问题。这一教育目标实际上指向培养“知行合一”人才,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计也要体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完善。“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在课程设计上要求将企业岗位技能需求融入专业课程内容、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将企业顶岗实训纳入课程体系、在考核规则制订中将职业资格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并入学业评价体系、从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倒推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从而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及未来的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的内在要求

(一)以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为教育目标

当代科技发展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和信息高度综合的时代特征,科学技术集成化和行业产业集群化不断淡化专业概念,要求当代职业者不仅要储备本岗位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掌握其他专业知识。因此,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实施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自身竞争力和适应性的迫切需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实施“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第一,让学生掌握复合型知识。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复合型知识,即达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统一,以本专业知识为核心,延伸连接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开展“岗课赛证创”融通教学,通常是通过“学做合一”“理实融通”等教学形式启发学生认识具备复合型知识的重要性,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复合型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为其形成复合型思维和复合型能力打下基础。

第二,引导学生形成复合型思维。复合型思维具有跨领域、跨系统、跨时空的特征,强调思维的复合性和整体性,注重各方面的协调及整体的叠加放大效应,提供系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思考方案。“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的关键教育目标是在复合型知识基础上,通过构建社会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形成复合型思维。

第三,帮助学生提高复合型能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最核心的特征是具备复合型能力,即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专业综合能力是指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和关联学科的知识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职业综合能力是指在工作中所具备的迁移能力,如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的根本教学目标是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复合型能力。

(二)以提高融通育人效果为教育主攻方向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要求生产与教学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工作与学习相融合。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须立足职业教育本质,将提高融通育人效果始终定位为教育的主攻方向。

首先,确保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当前职业标准由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组成。“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对标职业标准设计教学课程,确保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精确对接。

其次,促进岗位技能需求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融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根本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因此专业课程教学不仅包括系统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包括专业对应岗位的实践操作技能。“岗课赛证创”中的“岗”与“课”,分别代表了艺术设计行业工作岗位需求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岗课”融通意味着岗位技能培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教学及实践内容与工作岗位内容之间的转化,必须要以教学情境与生产环境的融合作为桥梁。

最后,确保职业技能训练与专业课程教学协调同步。无论是“岗课”融合还是“课证”融合,其目的均是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艺术设计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对实习实训基地、培训场所、师资配置等资源的统筹安排,均体现了“岗课证”的融合。

(三)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教育核心依托

“岗课赛证创”中的“课”和“赛”体现了传统教育功能,是学历教育的組成部分,而“岗”“证”“创”均体现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功能,反映当前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可见,“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是依托于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整合双方教育资源所形成的一种育人模式,实施该模式需要始终将推进校企合作育人视为方向。

一方面,要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科研资源或艺术设计公司及企业的生产资源,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工作室、实验室、研发创新平台等形式,打破企业与院校、职业与教育、生产与学习之间的壁垒,融合专业知识传授、职业技能培训、生产实践、职业素养培育、生产技术研发及社会服务等诸多育人功能,打造产教融合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校企“双元”育人。要实现“岗课证创”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行业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主动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间的协作,共同开展专业学科建设、教学改革、课程设计、教材编纂、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等多方面工作,实现培训基地和研发平台的共享共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为企业员工及行业从业者提供优质的职业培训,使其更好地回馈社会。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的实施路径

“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是为了提升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和综合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当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为最终教学目标,通过构建“岗课赛证创”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融通、以赛促学、课证融合、“双创”教育渗透等目标。

(一)基于岗位能力需求优化课程环节,实现岗课融通

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与艺术设计产业链中下游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需求契合。因此,高职院校要与艺术设计公司或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深入分析不同艺术设计岗位的实际需求,再依据目标岗位群的人才层次需求、岗位职能及职业成长规律等构建岗课融通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专业指导作用及桥梁作用。

以品牌包装策划与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品牌包装设计、制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品牌包装的创意、设计、调研、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掌握运用不同创意及表现形式完成包装设计及制作的能力。基于这一教学目标,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要求进行教学环节的优化。首先引入象州红米、灌阳红薯粉、金秀茶叶等扶贫农特产品项目开展教学,然后将项目工作流程细分为品牌包装认知、市场调研、包装优化改良、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五个环节,再通过产品容器、视觉效果、包装结构、包装用材等多项任务体现产品包装的保护、储运及销售等市场属性。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渐从“教师领导,学生完成项目”过渡到“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最终形成教师引导协助、学生主动开发项目的局面。岗课融通的模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制作能力及综合分析调研能力,促进课程教学设计与行业及岗位能力需求紧密结合,同时进一步细化岗位工作内容及促进技能标准与课程体系对接,这便于教师更好地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使教学在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品牌包装策划与设计项目能力方面的指向性更明确。

(二)利用第二课堂拓展实践教学,坚持以赛促学

艺术设计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学生除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之外,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施“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应当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采取主辅结合的方式,主线是以公共基础课、岗位技能课、实习实践课等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突出夯实基础、找准定位、增强能力的教学功能辅助线是第二课堂的拓展实践教学。在第二课堂中集中开展岗位技能教学,引入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及“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行业认证等职业考证任务。例如,在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赏析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追梦杯艺术设计大赛、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的获奖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好广告”的标准,加深学生对广告设计的理解。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创办校园艺术文化大赛、技能竞赛月等活动,围绕不同选题进行创意产品设计,如亲子T恤设计、“致敬女性”三八妇女节文创设计等,营造崇尚技能、钻研技能的学习氛围,形成赛教结合的格局。或者参照竞赛内容,将竞赛资源进行系统化、项目化改造,设计、制订基于竞赛项目的学习课程和实践教学计划,将竞赛所包含的最新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融入实践教学中,使教学的内容、环节更加规范和完善,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目的。

(三)对接“1+X”证书制度,实现课证融合

将职业等级证书引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中,使职业证书考取和专业课程学习深度融合,实现教学与考证的无缝衔接。以住宅室内设计课程为例,与之相关的“1+X”数字创意建模职业技能登记证书共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其中初级证书需要考3Ds Max基础建模、CAD图纸优化基础、SketchUp建模、VRay基础渲染等科目;中级证书需要考3Ds Max案例建模、VRay材质、VRay灯光、VRay渲染以及引擎应用基础等科目;高级证书需要考对插件及异形建模、光子图及彩色通道渲染出图、3Ds Max建模+VRay渲染完整流程、Photoshop后期技术和引擎引进等科目。任课教师要参考各阶段证书的考核标准及考核条件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将课程细化为与之对应的初、中、高三个教学阶段,要求学生考取初级技能等级证书,鼓励学生考取中级、高级证书。实施以证书考取为参照的分段住宅室内设计人才培养,制订符合學生能力范围和学习水平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将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技能考核与课程考试、实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彼此融通,使住宅室内设计行业的新规范、新要求、新技术融入住宅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使人才培养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贴合市场新需求,使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评估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课证融合。

(四)渗透“双创”教育,推进课创合一

艺术设计是一个兼具艺术性和工具性的专业,专业人才要求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其中创新是必备素养之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因其专业特点,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专业课程中继续加强“双创”教育的渗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从而使其成为创造型的设计人才。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实践通常以创新创业大赛为依托,学生在赛事中不断磨炼设计技能技巧、提升设计创意能力。但是,早期的创新创业大赛在形式上虽然能激活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却缺乏完善的比赛机制以保持创新创业力度,学生未能接触到真正的市场和资本,容易在比赛获奖后放弃创业项目,完全回归校园学习。要真正实现“双创”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推进专业教学与“双创”教育融合,学校必须要联合政府和企业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让企业代表市场,让地方政府鼓励和帮助学生创业项目落地,二者帮助协调资金、政策及市场资源。

例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广西民族文化特色,与区内知名企业及科研院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室、创意工社等,致力于广西少数民族建筑装饰及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邀请民间壮锦技艺传承人入校成立大师工作室,将壮锦技艺融入专业设计课程,将民族元素与时尚元素有机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广西民族时尚服装、民族工艺品的设计研发,并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商品形式,由创业团队或合作企业推向市场,创造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可见,“双创”教育是以专业技术为导向,与专业技术领域充分结合,从专业技术和市场需求角度实现从课程作业到创新创业实际项目的转变,实现了课程与市场的对接,使学生能够从中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熟悉行业和市场,积累创新创业经验,形成创新创造思维,成长为创造型人才。

“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增强融通育人为教学重点,对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培养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岗课融通、以赛促学、课证融合、课创合一的课程特点,实现专业与行业对接、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学与市场需求对接,促使学生同时获得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提升,最终使学生成为适应艺术设计行业及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仲璐,刘颜楷.双创背景下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双螺旋模型研究[J].大众文艺,2019(24).

[2]孟婷.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与双创教育的融合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7).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创意设计专业群‘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21B044)、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广西大学生就业研究专项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毕业生服务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2021ZJY121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兰育平(1976— ),广西来宾人,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高职院校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