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林下养蜂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2023-11-06 23:23任慕红詹洪平万炜
农技服务 2023年9期
关键词:仁怀市蜜粉养蜂

任慕红,詹洪平,万炜*

(1.仁怀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仁怀 564500;2.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近年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仁怀市持续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力度,以酒用高粱为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特色优势产业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生态畜牧、蔬菜等助推乡村振兴的致富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仁怀市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和蜂业基础[1],大力推广林下养蜂模式。该模式是指在林地中人工种植或利用自然生长的蜜源植物,并在林中养殖蜜蜂,形成林-蜂模式[2]。仁怀市现有养蜂户5 000余户,养殖蜂群1.5万群左右,年产蜂产品30 余t,年创收900 万元左右[3]。发展林下养蜂产业,并将其与种植业相结合,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增益,可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仁怀市林下养蜂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更好发挥其综合效益,对林下养蜂的综合效益及仁怀市林下养蜂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1 林下养蜂的综合效益

植物是蜜蜂的蜜源基础,为蜜蜂提供必需的营养和能量来源,而蜜蜂采食植物花蜜的活动,能提高植物的授粉率和结实率[4],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5-6]。蜜蜂作为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植物授粉媒介之一,其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使其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植物繁殖、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物种平衡,得以健康发展[7]。基于此,发展林下养蜂可产生兼具经济、生态、社会方面的综合效益。

1.1 经济效益

养蜂是一项相对易学和操作的兼职农业活动,通过养蜂可获得蜂蜜、蜂蜡等产品,使农户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8]。脱贫攻坚期间,贵州在省内多地发展养蜂业,在龙里县、纳雍县、开阳县、罗甸县等地形成典型模式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9]。养蜂业还可与种植业等其他产业结合,形成多元产业链,进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如仁怀市在长岗镇等地探索林下养蜂模式,利用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和蜜源植物,发展了一批规模化、特色化的养蜂基地,形成了林-蜂-药等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该模式可提高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林下养蜂还可与精品水果等其他林下经济及旅游业相结合形成新业态。其中,蜜蜂和植物之间形成的独特生态景观可作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新的方向和机遇。通过延伸养蜂业产业链,可增加林下养蜂产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生态效益

蜜蜂采集花粉和花蜜的植物范围广泛,全世界80%的显花植物需要昆虫授粉才能正常生长繁殖,而其中的85%依靠蜜蜂授粉,数量约17 万种[4]。蜜蜂作为植物授粉十分重要的媒介,通过传粉、授粉等方式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植物后代的生产力和抗病力[4-5,10],为植物物种的生存与延续提供保障[10-11];植物对蜜蜂的适应性进化,也使自身不断演化。这一过程增强了物种的多样性,蜜蜂在其中发挥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除与植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外,蜜蜂自身还是某些昆虫和鸟类的食物,使蜜蜂成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12]。另外,基于蜜蜂授粉可提高植物生产力和抗性的作用,将蜜蜂授粉应用于种植业生产,不仅有利于提高作物质量及产量,还能减少农药使用,进而降低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综上,发展林下养蜂,可进一步发挥蜜蜂在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与其他养蜂方式相比,林下养蜂可充分利用林下温度、光照等调节作用,为蜜蜂提供优质的栖息场地,进而为蜂群发展和蜂产品提质增量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13]。

1.3 社会效益

林下养蜂可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林下养蜂作为一种多元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提供多种就业和创业机会,使农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生活品质。另外,在有养蜂传统的地区,林下养蜂可促进当地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促进农村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为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在此过程中,当地农户通过共同参与和合作,建立起一种共同利益和价值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凝聚力和归属感[13]。

2 仁怀市林下养蜂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深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仁怀市乃至贵州全省的林下养蜂产业迅速发展,但产业发展所需的基层技术人才严重匮乏[14]。一方面,林下养蜂属于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熟悉和掌握林下养蜂技术的基层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较少;其次,养蜂产业与猪牛羊等常规畜禽养殖相比,属于小众产业,在畜牧管理部门中可分配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导致难以系统和持续地开展高效养殖、病虫害防控等技术的推广工作,未能充分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蜂行业,使养蜂行业长期存在的人员老龄化严重问题有所缓解,但新一代养蜂员也存在重销售、轻生产的特点,在产品宣传、销售上占有优势,但养蜂技术还不娴熟,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与产业发展速度还不匹配[15]。

2.2 产业布局规划不合理

林下养蜂作为一项资源依赖型产业,对自然资源要求较高,蜜粉源是发展林下养蜂产业最重要的基础,也是决定发展规模的决定性因素,在实际推广林下养蜂产业过程中,部分存在忽视资源承载力的情况。一方面,在规划林下养蜂产业时对养殖点周围的蜜粉资源缺乏调查和评价,对资源的局限性预估不足,养殖的蜂群数量超过资源承载力,导致蜜粉源不足以支撑蜂群发展,进而导致蜂产品产量降低,还引起蜂群染病、飞逃等问题。另一方面,仁怀市林下养蜂多采用定点养殖方式,在养殖点周围人工种植的蜜粉源植物通常品种较为单一,花期较集中,导致出现部分季节蜜粉源丰富,部分季节又缺乏的情况,影响蜂产品的产量和蜂群的发展。

2.3 引种混乱、病害严重

仁怀市林下养蜂产业主要是中蜂养殖产业,中蜂养殖以就地、就近引种为宜,忌讳跨区域引进其他生态型蜂种,跨区域引种引起的品种混杂会导致地方品种的优良性状退化,易发生病虫害[16]。然而,在仁怀市发展林下养蜂产业过程中,由于当地蜂群数量限制、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引进外来蜂种,导致新养蜂场的病虫害高发、频发,甚至发生蜂群大面积飞逃或死亡的情况。引种混乱导致蜂群病虫害严重、群势弱、采集能力不强,进而导致产品的产量低、质量差,制约林下养蜂产业的健康发展。

3 仁怀市林下养蜂产业发展对策

3.1 强化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

随着前期林下养蜂规模和数量的大幅提升,对于林下养蜂产业的人才和技术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加。针对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缺乏、技术水平不足等现实情况,需进一步强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一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农业技术服务人员,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养蜂行业协会、合作社及新型青年农民培训班等平台,发掘养蜂技术人才,并为其提供系统和持续的理论和实操技术培训,培养土专家、土能手。另一方面,大力培养林下养蜂产业管理人员和宣传销售人员,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及各种信息资源,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养蜂人群的技术需求和文化习俗,创新科技服务措施,为林下养蜂产业发展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3.2 科学规划养蜂与种植产业协调发展

随着蜂产业的快速发展,蜂产业与蜜粉源资源不匹配的问题愈发凸显。对此,政府、企业、合作社等机构应充分汲取前期工作经验,充分认识蜂种资源和蜜粉源资源的优势和不足,有效分析蜜粉源分布的差异性,以林下养蜂为重要切入点,在发展养蜂产业过程中可考虑补充种植部分蜜源植物,科学规划林下养蜂和种植产业。需立足当地优势,理性评价当地自然资源和种植产业的蜂群承载量,在科学高效利用天然蜜粉源、经果林等资源的同时,强调适度规模,推广小场多点养殖模式,探索小转地养殖和蜜源补充种植等方式,积极开发地方优质蜂产品,推动仁怀市林下养蜂业和种植产业协调高质量发展。

3.3 规范引种、科学养殖

在扩大仁怀市林下养蜂产业规模过程中,可在当地加强人工育王技术的推广和培训,以满足蜂群数量提升的需求;尽量不跨区域引种,如确需引进蜂种时,尽量选择在外界蜜粉源丰富,气温适宜时进行引种,此时对蜂群繁殖和发展较为有利。引进蜂种时应充分考虑引进地蜂种的繁殖力、采集力、抗病力、抗逆性等性状及引进地的自然环境等,最好选择当地或附近直线距离10 km 以上的蜂场,通过引进种群、卵虫、处女王或王台等方式引进同生态类型的蜂种,防止近亲交尾,保持杂交优势。同时,强化病虫害防控等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做优做强当地林下养蜂产业。

猜你喜欢
仁怀市蜜粉养蜂
仁怀2022年酱香白酒工业总产值超897亿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茂县蜜粉源植物调查及利用分析
我国蜜粉源植物种类的统计与分析(下)
仁怀地方酒企2019年产量23.6万千升
中国酒都·贵州仁怀食品生产许可证(SC)获证酒厂名单(截止2019年2月11日,共506家)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女状元
北京市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