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战役前的季方和黄逸峰

2023-11-12 12:11■张
铁军 2023年11期
关键词:陈毅苏北新四军

■张 杰

邓颖超和季方亲切握手

黄逸峰

1940年9月下旬至10月初,时任国民党江苏省主席的韩德勤突然下令将呼吁和平的南通行政专员兼国民党苏北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季方和委员黄逸峰等人撤职。集中了16个团的兵力,共1.5万余人,分别向黄桥进犯。

韩德勤为什么突然宣布对季方与黄逸峰两人撤职?

1940 年前,季方的资历可谓丰富:早年就学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1921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到广州黄埔军校任特别官佐,曾参加东征和讨伐陈炯明之役;1926年参加北伐;1928 年春在上海与谭平山等酝酿成立新党;1930 年8月,参加邓演达创建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任中央干部会干事,负责总务、联络、军事方面的工作;1931年邓演达被害后,他到北平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各省市联合办事处”,继续进行反蒋反帝斗争;1933 年11 月参加“福建事变”,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1934 年夏,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被保释;1938年参加“华东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的活动,联络和组织江苏地方武装抗日;1939年任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组织和推动长江以北各派军队联合抗日;1940年进入苏中抗日根据地。

黄逸峰资历也很丰富: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次被迫离党又再次入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历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南通特委书记、江苏省委候补委员、全国铁总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利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中将设计委员的合法身份,到苏北从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

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海门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汇编的《季方同志在苏中》载:1940 年6月28日,季方回苏北,在李明扬部(鲁苏皖边区抗日游击总指挥部)任参谋长,得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总指挥陈毅的支持,与黄逸峰、李俊民、朱克靖等一起,展开对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和其他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1940 年9 月14 日,在海安召开的苏北和平会议上,季方与韩国钧、陆小波、黄逸峰、朱履先等25 名苏北各界代表发出两份电报给重庆吴稚晖、叶楚伧等,促请国民党政府疾电韩德勤停战息争,积极整顿军旅,改善省政,爱民节用,立解倒悬,抑或派要员莅苏,挽救危局。

9 月27 日,苏北军民代表会议在姜堰召开,季方以苏中地区民主人士身份参加会议,韩国钧、李明扬、陈泰运亦派代表与会。但韩德勤拒不赴会。会上,陈毅阐明团结抗战的坚定立场,慷慨陈词,博得到会代表的同声赞叹(作者注:黄逸峰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10 月3 日,黄桥战役揭开序幕,李明扬、陈泰运虽持中立态度,但十分紧张。此时,朱克靖留在泰州,同黄逸峰、季方等日夜通话,交换情况。

由此可见,1940 年6 月开始到黄桥战役发生前后,季方和黄逸峰都在苏北地区一带,在陈毅的领导之下,开展对各抗日武装的统战工作。

此处做几点说明。

第一,1940 年的苏北地区情况特别复杂,日军在扬州等少数几个城市有驻兵外,其控制力主要体现在伪军。国民党军队这边,分为三块,一块是韩德勤部,一块是李明扬、李长江部,一块是陈泰运部,韩德勤属顾祝同所部,为直系部队,而二李则与桂系关系密切,陈泰运则是税警总团。复杂性体现在两点,第一点是二李与陈泰运与新四军关系尚可,另一点则是伪军态度暧昧,不少与抗日武装有联系。

第二,季方、黄逸峰两人差不多时间来到苏北,都有着国民党军队将领的身份,但实际上都是共产党员。黄逸峰二十年代便已经入党,季方则早年参加邓演达组织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工作,1938年春夏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共产党领导之下,以民主人士身份从事统战工作。

第三,陈毅率新四军一部过江后,遭到了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所部的压迫,为打破这样的压迫,必须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因此对国民党非顽固派的二李和陈泰运,保持友好态度。这样,季方和黄逸峰就成为陈毅这边最好的从事统战工作的人选。

第四,上文所提及的人物中,朱克靖是中共党员,参加过北伐;韩国钧曾担任过江苏省政府主席;陆小波、朱履先都是商界领袖。韩国钧、陆小波、朱履先均同情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对韩德勤不满。

由此可见,季方与黄逸峰在1940 年这段时期内,相互配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圆满完成新四军交待的统战工作。那么,这两位关系如何呢?

方荣欣在《一个爱国者的道路》(载《季方同志在苏中》(《海门县文史资料》第九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提及“季方遂勉为其难,由蒋的侍从武官贺耀祖代为接见。但蒋只交代陈诚把季方安排在总政治部工作,于是陈诚聘任季方为‘设计委员会’委员。至于敌后情况,只有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李济深,秘书长邵力子,以及钱俊瑞、黄逸峰等真正关切注意。……1939 年秋,季方几经辗转,终于回到苏北。过泰州,顺道先访李明扬,他们是陆军小学同学,又同在李烈钧部参加癸丑反袁。李明扬此时是‘苏皖游击总指挥’。再到当时江苏省政府所在地兴化,向韩德勤‘报到’。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黄逸峰已后发而先至,季方与黄商量,想成立战地党政委员会分会办事机构,在被分割为各小块的游击区内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

由此,季方开始与黄逸峰的合作。

季方与黄逸峰能够深度合作,在于二人若干因素的高度一致性。除了他们在抗日战争初期时,均在国民党总政治部所谓设计委员会任职以外,还在于他们都是共产党员,都是非常爱国的热血人士。

季方与黄逸峰合作的成功,也在于中国共产党、新四军,特别是陈毅的直接领导。黄桥战役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陈毅使用统一战线这一法宝,顺利获得了包括泰州二李和陈泰运等人的中立,确实不容易。季方、黄逸峰作为直接责任者,也非常关键。

黄桥战役之后,季方与黄逸峰均直接参与到新四军的工作中。季方主要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四分区担任重要职务,抗战后期在苏皖边区政府,解放后曾任农工党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黄逸峰则主持由新四军实际领导的外围军联抗部队工作,任司令,解放后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陈毅苏北新四军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苏北发展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陈毅论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