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苏北纪事

2023-11-12 12:11毕天霞
铁军 2023年11期
关键词:黄克诚滨海县阜宁县

■毕天霞

1943年,黄克诚(左二)在苏北

1940年秋,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打开华中抗战的新局面,时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黄克诚,率部东进淮海,南下盐城、阜宁,于10 月10 日,在盐城白驹镇狮子口与新四军陈毅部胜利会师。

此后,黄克诚率部在苏北根据地战斗、生活了5年。在战火纷飞、血雨腥风、斗争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他为建立民主政权、扩大抗日武装、清剿土匪顽劣、实行减租减息、组织生产自救、开展反“伪化”反“蚕食”斗争,领导根据地军民粉碎日伪军多次大规模“扫荡”,巩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与盐阜人民建立了血肉相连的鱼水情,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发生在当时阜东县(今滨海县)的许多故事亦是广为称颂流传。

时属阜宁县的东坎镇(今江苏省滨海县东坎街道),自清代以来,“水陆交通,商贾辐辏,号阜首镇,为邑名区”,堪称阜宁“第一大镇”,史誉“金东坎”。

自1935年,东坎屡遭日军侵占和烧杀抢掠。1939年3月又遭日军轰炸,13人被炸死。

1940 年9 月,八路军五纵队后方办事处主任杨纯进驻阜宁县东北地区的陆庄、徐庄、于庄(今滨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境内)等地,听取地下党同志关于东坎、大套(今滨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地日伪军驻防、社会各派动向等情况的汇报。

10 月4 日,黄克诚率部从两淮、涟水抵达阜宁县佃湖、双套一带,国民党县长徐继泰,调部队往夹河(今滨海县坎北街道境内)渡口等地,企图围堵黄克诚部队,同时召集区、乡、保长,要求每家每户3 天内交300 块砖头和一副门板,用于构筑堡垒,以负隅顽抗。此时,黄克诚已指挥部队在夜间从陆庄渡口过了中山河,进驻陆庄、徐庄、于庄等地,随后由地下党派人做向导,从大套向外套、辛荡、夹河挺进,转向东坎。队伍接近东坎时,遭遇顽军二旅和税警团,枪声骤然响起,打死打伤敌人20多个,俘虏38个。

10月7日,八路军五纵队进驻已解放的东坎。

东坎解放后,黄克诚发出安民公告,包括八路军是老百姓的队伍、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等条款。东坎大街小巷,贴满“热烈欢迎八路军”“庆祝东坎解放”等红红绿绿的标语,所有商店照常营业,市场秩序井然。随后东坎成立了各界抗日救国会,召开欢迎八路军开辟盐阜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大会。

东坎人民获得了新生。

10月29日,抗日民主政权阜宁县政府成立。

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民主政府号召群众兴修水利、开荒种地,组织生产。从部队抽调人,组成民运工作队,到农村组织贫苦农民搞借粮斗争,发动群众有组织地向地主借粮,解决群众冬春断粮的燃眉之急。在短短1 个月内,全县借粮200 多万斤,救济贫苦农民7万多人,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当时苏北一带,尤其在海边,土匪多如牛毛,加上顽军的散兵游勇与地主武装相互勾结,与抗日政府为敌,杀害地方干部,抢掠人民财物,人民群众无法安居乐业。

时任“沿海剿共司令”的顾豹岑,在八滩(今滨海县八滩镇)纠集地主、土匪、流氓、小刀会五六百人,机枪七八挺,土炮30 多门,步枪数百支,组织了反动武装,以清朝士绅季龙图的庄园季家圩为据点,在庄园四角设炮楼,在圩门设吊桥,以四面坚持、八方射击,圩子周围还有水面5 米宽的圩河,圩坎上长满1 丈多高的钢桔子树林,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他们在海上抢商船、渔船,在陆上打劫行人,并在1940 年12 月,组织60 多人夜袭抗日民主政权八滩区公所,残害了区长徐锐等11 人,影响非常恶劣,严重威胁了抗日民主政权。

1941年1月15日,八路军五纵队老五团一个连包围季家圩,采取佯攻,进行火力侦察,以摸清敌人的火力点,结果伤亡很大。23日,再次包围季家圩,采取夜袭,又伤亡数人。黄克诚得到报告后,立即命令八路军老五团政委贺大增率全团1000多人,于1月31日深夜,开赴八滩,召集战士和群众代表开战法讨论会,最终决定2 月2 日用“土坦克打土圩子”的战术,即用湿透的棉胎堆积在牛车上,战士手持火油火棍隐蔽在车后,几十架牛车一起冲过圩子攀上吊桥,同时用浇了油的棉花和草捆,火烧钢桔林,用整捆手榴弹炸毁碉堡,一举将土匪全部消灭,匪首顾豹岑被当场击毙。群众闻讯,莫不拍手称快。

皖南事变后,黄克诚部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

7月31日,历时77天,南自扁担港(今滨海县滨海港镇境内)、北至头罾(今滨海县滨淮镇境内)全长45公里,被著名作家阿英称之“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的“宋公堤”告竣。这座捍海大堤筑起了共产党部队、新政权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坚不可摧的通道。

9 月20 日,经中共华中局决定,将阜宁县东北行署辖区划出,建立阜东县(今滨海县),县委、县政府驻东坎。

11月,阜东县临时参议会成立,庞友兰为参议长,杨芷江、八滩的田厚斋为副参议长。

此时,阜东县的生产自救热火朝天。因阜东濒临黄海,土地大部盐碱,政府发出开荒改碱、多种粮棉的号召,群众积极响应,每到晚上,几乎家家纺纱、户户织布,到处是纺车的吱吱声,姑娘、媳妇们边纺边唱动人的《纺纱歌》:“棉花白,稻子黄,根据地里好风光,纺纱车转又转,棉纱细又长,织成千匹布,军民喜洋洋。”1942 年4 月30 日,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阜东县百余名妇女参加在东坎举行的纺纱竞赛,七区的刘素华、东坎区的韩彩云、四区的朱淑芬分别获前三名,戴上了大红花。

1943 年,盐阜区抗日战争进入艰苦阶段,阜东县遭受日伪军侵犯。

2 月底3 月初,日伪军两次侵占八滩,实施“三光”,进行“扫荡”,遭到新四军三师八旅和阜东县总队两次袭击收复。

为反击日军“扫荡”,坚壁清野,黄克诚师长命令时任八滩区区长韩培信: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必须在敌人再进攻之前,拆光整个八滩镇。同时允诺:现在拆一个“银八滩”,等将来革命胜利了,还乡亲们一个“金八滩”!八滩镇300 多户商家服从新四军命令,仅3天时间,将八滩街拆个精光。

29 日,东坎日伪军300 多人又一次侵占八滩,并在八滩街东南侧王桥安设据点,但因八滩街已被拆光,敌人来了一无所获,无吃无住,只好龟缩在通济河北岸高大坚固的王家大院。黄克诚又令:趁敌人立足未稳,给其措手不及的打击,拔掉日军设在王桥的据点。

3 月30 日晚,新四军三师八旅在阜东县总队的配合下,在师参谋长洪学智、二十四团团长谢振华指挥下,深夜向王桥据点的日伪军发起攻击。因王家大院四周为开阔地,易守难攻,新四军采取“合围”“火攻”等战术,直打得八滩镇东南火光冲天,枪声震地。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战斗到天亮按计划结束,击毙日军山本中队长等日伪军70 多人,生俘200 多人,缴获迫击炮2 门、轻机枪3 挺、步枪250 余支、子弹数千发,粉碎了日军企图占领八滩这个新四军后勤保障基地的计划。新四军副营长王光汉及48 名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为纪念牺牲烈士,八滩王桥修建了“王桥战斗烈士纪念碑”。

3月,新四军三师不仅在八滩打了大胜仗,还在单家港、陈集打了大胜仗。与此同时,各区小队、民兵,在广大农村展开打伪军、捉汉奸的人民战争,群众主动报名参加民兵和各界抗日救国团体,帮助新四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做军鞋,可谓处处是战场,人人是战士。

一日,住东坎的日军用轻重武器开路,将伪军放在队伍中间,带着抢劫的财物,向阜宁县城逃窜。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得到消息,派一个主力连由獐沟(今属滨海县正红镇)区小队配合,在三灶(今阜宁县境内,与滨海交界)方向打伏击。区小队估计敌人在三灶遭到伏击后,一定会改道由三团湾去阜宁,于是布兵三团湾,在日伪军必经的公路两侧的芦苇丛里的堤堰边布下“口袋”。中午时分,三灶响起枪炮声,机枪手榴弹响声震天,伏击部队采取分割包围,将日伪军切成两段,堵住去路,敌人果真折向三团湾逃去,钻进“口袋”,又遭伏击。两处战斗共10 多分钟,打死打伤敌人200 多,缴获枪支100 余支、子弹无数发。

余敌慌乱逃窜,纷纷钻向芦苇丛,正在田里劳动的农民见状,一面大喊:“捉二皇!”一面拿起农具,追赶逃窜的敌人,田野里到处响起“缴枪不杀!”的喝令声。

3 个月的军民团结反“扫荡”,共歼敌1 万多人,大大改善了苏北的抗日战略态势,鼓舞了军民抗战信心和斗志。

12 月14 日,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二团、二十四团在阜东县总队的配合下,合围了东坎日伪据点,敌人被迫逃离,途中又遭到新四军的伏击,伤亡200 余人,被俘100 多人,沦陷299 天的东坎光复,成为抗日大后方。

1945 年9 月,黄克诚奉命率新四军三师主力开赴东北前线。盐阜群众依依惜别这支与他们结下血肉相连鱼水之情的人民军队。

猜你喜欢
黄克诚滨海县阜宁县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国庆海报
阜宁县古河镇突出“两特”“两环” 强化精准监管
阜宁县融合发展 筑牢防线谋新篇
黄克诚:忠诚无私、善谋敢谏的开国大将
黄克诚是个“抠门佬”
江苏省滨海县老年大学校歌
危难之时方显卫士本色——江苏省阜宁县环保局抗击“6·23”特大自然灾害侧记
江苏滨海县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及展望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黄克诚的家训:当好萝卜占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