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南阳农产品特色产业链发展困境与路径研究

2023-11-13 09:00孙子萌
商场现代化 2023年21期
关键词:南阳市特色产业冷链

■孙子萌 王 祯

南阳职业学院

乡村振兴要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而维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南阳市在自然条件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依托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具有地域优势、品牌优势的特色产业,奠定了农村发展的产业基础。截至2021 年年末,南阳市农业产值为732.1亿元,占南阳市生产总值的16.7%,目前,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南阳市需要在产业链发展、产业培育、品牌打造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优化设计,规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产业,不断促进南阳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南阳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1.自然条件良好

南阳市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市水资源总量70.35 亿立方米,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农业生产严重依赖自然条件,而南阳市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农业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条件,在多年的发展中南阳市逐渐形成了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水稻等为主的粮食作物产业;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烟叶、蔬菜、瓜类、中药材等。依靠良好的自然条件,南阳市成为河南省的“中州粮仓”,2021 年主要农产品产量达到2181.36 万吨,如表1 所示。

表1 2021 年南阳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2.区位优势明显

南阳市位于河南、湖北、山西三处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2020 年公路里程达到37937.9 公里,在其境内有焦柳铁路、宁西铁路贯穿市内,还有可以直通北上广的货运机场,形成“一体两翼、两圈两轴四极”向心发展、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在公路、铁路、空运的加成下,造就了南阳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其特色农产品的运输和推广提供便利。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目前南阳市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进步,在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建设成就,截至2020 年年底,南阳市耕地面积941.8 千公顷,农用机械总动力1448.43万千瓦、农田地有效灌溉面积368.21 千公顷,占河南省的比重分别为11.54%、13.84%、6.59%,如表2 所示。南阳市在农业基础设施上持续发力,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南阳市以打造高产示范区为契机,在鸭河灌区打造了多个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实行统一种植、统一包装、统一加工、统一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在打造品牌的同时,对其他县区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采取基础加强、示范带动等措施,南阳市特色产业的发展不断壮大。

表2 南阳市部分农业生产条件在河南省的占比情况

4.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

目前,南阳市政府立足自身发展条件,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特色产业。南阳市已建成以粮食(谷物、薯类、豆类和杂粮为主)、茶叶(绿茶、青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其他茶等)、水果(西瓜、甜瓜、白兰瓜、哈密瓜、脆瓜等)、蔬菜及特种作物为体系的农业产业体系化生产模式,实现了一县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猕猴桃、中草药等为代表的六大战略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已达六成以上,并实现了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各流程的全过程体系,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价值不断提高,产值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

二、南阳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困境分析

虽然南阳市在特色产业方面发展较快,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进入新时代,南阳市特色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来看,南阳市特色产业发展的困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规模小且分散

目前,南阳市特色产业培育已初具规模,但各产业力量分散,未形成统一的产业体系,在面对大企业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经统计,在全国认定的1253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企业中,南阳市仅有3 家企业入选,同样在河南省526 家省级重点企业中,南阳市只有39 家入选,占比7.4%,这与南阳市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规模不相符。可见,南阳市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较为缺乏,对特色产业的引领作用不明显,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大量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规模方面无法实现质的飞跃,限制着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壮大,南阳市特色产业的优势得不到发挥,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产业链条短且单一

综合发展经验来看,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自身及相关配套产业综合发展,具体到产业链上来讲,就是产业链尽可能地向前延伸,在附加值上有所提升,而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必须健全、完整,具体体现在“开发、发展、推广、生产、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上。结合南阳市的发展情况来看,南阳市特色产业在产业链的延伸方面还存在不足,在特色产业新品种的开发、发展方面投入不足,与高校之间的“产教融合”不足,产品更新换代慢,且在生产方面存量过大。从产业链各个环节来看,各产业链之间缺乏交流,形式较单一,具体的生产单元与大企业之间的紧密程度不足,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较慢,在特色产业的种植方面有粗放性;而在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方面缺乏技术推广和应用,存在过度依赖政府支持的情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生活理念的迅速改变,农户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多农民逐渐脱离了土地生活,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高素质农业技术人员也变得尤为稀缺,科技队伍的总体水平不高,科技人员待遇普遍偏低,人才流失严重。经调查,虽然全市的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873 家,但农业专业合作社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很多组织规模过小,参与农业合作的农户比较少,带动农户能力弱,众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还存在运作不规范、服务内容和手段单一等缺陷,不能有效地组织农民开展统一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无法与龙头企业更好地紧密对接,这是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又一瓶颈。

3.特色产业高技术人才匮乏,生产合作组织发展缓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导致大众对“精耕细作”式的农业生产种植的积极性大为下降,农村人口的减少导致种植人员大量减少,专业种植人员不足,影响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总体来看,南阳市特色产业种植人员的科技水平仍较低,科技人员薪酬低、积极性差、人员流失严重。目前,南阳市采取了鼓励种植农户自发成立合作社的方式,但总体来看,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且大都流于形式,未制定切实可行的运作流程,在动员种植户开展有序的经营及与龙头企业对接方面作用不明显,影响整个特色产业向着做大做强做精方面发展。

三、南阳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

南阳市自然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较多,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立足实际进行优化发展,突破土地、技术、人才、资金方面的瓶颈,打造现代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体系。

1.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南阳市具有多样化的地域风光,对于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可以结合地形地貌发展特色产业。

(1) 打造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南阳市可以借鉴田园风光式的农业发展模式,临近市区的农村可以引进专业化的企业,利用现有农业资源,规划设计田园风光,打造“一村一景”式的观光农业主体。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有整体思维,避免产生重复建设和内部竞争的弊端,适当建设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体,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寓情于农业,打造南阳市特色农产品旅游观光品牌,形成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 打造影响力较广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南阳市拥有众多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如猕猴桃、茶叶、香菇等。但目前在市场上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仅有仲景牌香菇酱,部分特色农产品虽在本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缺乏“走出去”的影响力。因此,南阳市应当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并加大推销力度,实现农产品的高端化、品牌化,积极实行“产教融合”的发展模式,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在科技的加成下促进形成影响力较强的农产品品牌。

(3)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在离市区较远的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不成熟,因此要积极利用这些地区的水、光、热等资源,培育优质的特色品牌。在特色品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附加值,如可以引进龙头企业,就近就地加工,在便利运输的同时,增强产品的可塑性。另外,在政策方面,政府应当支持农户成立合作社,或者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实现特色农业的规模化、深度化种植。

2.构建完善的电商平台

(1)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电商平台的建设高度依赖互联网,因此要对南阳市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换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利用5G 网络和移动平台,强化检修力度,为电商平台的建设打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 进行职业化培训

南阳市要充分利用校企融合的模式,整合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定期对农户及企业进行培训。例如,充分利用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优势,实行校内集中培训、校外基地实训的方式,定期组织种植户及企业人员赴学校进行电子商务培训,提升种植户的专业程度,为更好地利用电商平台打下基础。

(3) 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组织

打造现代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模式,必须对农产品的生产、包装、销售进行标准化的规定,而电商平台的运行也需要专业化的组织。因此,要积极培育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组织,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的“第一印象”。

(4) 发展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

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可以积极与电商平台进行融合,借助电商平台的数据实行“订单农业”的生产方式,结合平台数据实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实时分享,在客户实施的追踪下实现农产品线上与线下的融合销售,创新农产品的零售模式。

(5) 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政策,协助企业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推广本地域内特色农产品,还应积极与优秀的电商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推动本地农户电子商务意识、理念的创新,从而实现南阳市特色农产品销售的跨越式前进。

3.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1) 制定南阳市乡村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

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较高,任何疏忽都会对农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南阳市特色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在运输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产品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因此要积极制定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对运输安全、技术规范、包装打造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促使冷链物流在运输过程中的标准化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保障特色农产品的质量。

(2)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受制于南阳市特殊的地理地貌,南阳市特色农产品的运输过程中冷链物流应用程度不高,影响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评价。因此,在推广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的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冷库、公路、运输节点等,并采取政策倾斜鼓励种植户采用冷链物流,加大冷链物流的补贴,实现农产品运输全程冷链物流。

(3) 打造冷链运输的全过程监管平台

冷链物流包括包装、储藏、运输三个主要过程,而目前这三个过程各自独立,冷链物流产品质量无法实现全过程跟踪。因此,要打造冷链物流的全过程监管平台,从产品包装开始就实现全过程跟踪,实时监管各个流程,确保农产品质量达到最优的水平。

(4) 发展冷链物流的多方式运输

鉴于农产品对温度、湿度较敏感,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实现一站式运输,减少不必要的节点停留,最大限度地提升运输效率。针对南阳市的实际特点,应该积极发展陆运、空运、铁路运输联合运输方式,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减少等待时间,发展冷链物流的“定时达”模式。

四、结语

南阳市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具备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先决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南阳市特色农产品已粗具规模,并向着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但受制于人才、产业规模、产业链的因素,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困境。在新形势下,南阳市应当从顶层设计出发,打造多样化的特色产业经营模式,充分结合电商平台实现第一、第三产业的结合,还应该从流通的角度入手打造一流的配送体系,实现南阳市乡村特色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南阳市特色产业冷链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南阳市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南阳市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