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023-11-13 09:00■彭
商场现代化 2023年21期
关键词:规制创新能力文献

■彭 楠

青海大学

自熊彼特将创新的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以来,创新的概念逐步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聚焦于企业内部的创新模式向数字创新、生态创新、社会创新等企业外部开放式创新模式转移。目前的研究尚未将最新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范围,因此本文选取2010—2022 年有关企业创新能力的文献进行综述以及后续分析,旨在发现具有时代特点的影响因素。

在国内研究中,陈力田等(2012)总结出企业知识管理、组织规划、战略选择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金静等(2018)总结出企业投入、经济环境、金融发展、法律保护、市场竞争程度、产权性质、公司规模、资本市场压力、控制权市场、政府干预、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薪酬契约、管理者特征、反腐败、会计信息可比性是重要的影响变量。

在国外研究中,Strazzullo 等(2022)总结出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技术工具、知识开发与利用等因素的重要作用。Aghimien 等(2022)从企业对机会的把握、对营商环境风险的感知、组织学习、企业资源管理以及创新信息技术等因素入手进行了综述。

企业应当以何种方式实现高效创新,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探讨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

一、方法和数据

文献计量法是一种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和文献学方法对文献进行科学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CiteSpace 作为目前学界文献计量研究的主流工具之一,能够进行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形成知识图谱,并有效识别研究前沿领域的本质、新趋势和突变等。

本文选取的出版年度为2010—2022 年,在中国知网上以“企业创新能力”为关键词,除去会议文献和不相关文献,共检索出418 篇中文文献。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合集中以“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或“enterprise innovation capability”为关键词,以“Article”为文章类型,筛选管理学领域相关标签,共检索出391篇英文文献。中外文献检索规则如表1 所示。

表1 中外文献检索规则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中文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为创新能力、企业创新、创新绩效、技术创新、专利、创新管理、中小企业、后发企业、协同创新等。

英文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为organizational culture、frugal innovation、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collaboration、cluster、resource-based view、firm、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等。

综合比较国内外研究主题,可以看出国内外研究重点有较多相似点: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协同合作、企业内部管理等。国内研究在企业规模、后发企业等方面有较多文献成果;国外研究中针对组织文化、资源投入、产业集群、企业社会责任也存在众多研究。

三、关键词突现分析

中英文关键词突现如表2 所示。

表2 中英文关键词突现

国内研究重点从企业自身资源及企业性质转向企业动态发展以及与外界的交互。社会资本在研究时间跨度上最长,并且多集中于前期研究,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吸收能力和零售企业出现于时间区间的后半部分,是国内研究的重要趋势。国外研究从外资投入、产品等实际的企业创新成果向可持续性等注重价值创造的成果转移。

综合上述结果,外部合作、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是国内外的共同研究重点。企业规模、产权性质是国内研究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资源投入、社会责任承担、数字发展、领导者特质是国外研究的重要因素。其中,企业内部管理具有较大范畴,涉及企业文化和领导者特质两个因素。考虑到近年来关于环境治理等国际热点话题以及各国不同的国情,本文认为环境规制、政策形势以及政府支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将上述因素划分为宏观层面的数字发展、政策形势、政府支持,中观层面的外部合作、环境规制、市场竞争程度和微观层面的内部管理、资源投入、企业规模、产权性质、社会责任承担。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1.宏观层面

(1) 数字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总体上能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呈现U 形关系或非线性关系。

在企业外部,数字经济能从行业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强度、企业区位、市场竞争程度、数字平台搭建、数字挑战及其应对措施、资源共享等角度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在企业内部,数字经济能从投入产出转换效率、资产专用性、人力资本结构、经营管理体系、企业规模等方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数字化转型可以改善企业创新能力、吸收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意愿、组织韧性,提高企业创新强度、全要素生产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效率和创新意愿,进而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2) 政策形势

政策形势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化程度、政府治理水平、法治化水平、产品及要素市场发展水平等。

良好的政策形势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其中,知识产权保护能够通过知识溢出调动企业内生动力。法律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执法力度以及经济政策规定的异质性上。

(3) 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创新税收减免、税前扣除、资金补助等宽松政策。

政府通过事后税收优惠的资源补充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减税和降费对企业创新具有互补性影响,能优化营商环境。政府还通过提高本地财政科技支出水平,使财政支出向城市创新和企业创新领域倾斜。政府补助的信号传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社会其他组织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和合作倾向。

2.中观层面

(1) 环境规制

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有促进、抑制和倒U形关系三种。环境规制主要通过增加企业末端污染物治理、增加绿色创新补偿、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等途径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面临环境规制时会采取进一步加大投资研发投入力度或重新配置现有资源两种方案。就环境规制异质性而言,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有积极的即期效应和抑制技术创新的滞后作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有较长的激励作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短期作用微弱,但长期影响积极。

(2) 外部合作

企业的外部合作有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两种,横向合作的主体是产业集群,纵向合作的主体是价值链。

产业集群通过影响市场需求、竞争机制、合作机制、政策内容和强度等因素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增强企业间的信任水平和资源共享倾向,并通过内部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创新意识、研发投入等因素促进外部作用的扩散。在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中,企业为了维护知识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还通过与高校、行业机构、政府等多方进行互动交流,形成“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式创新通过持续重组和并购整合行业关键技术和创新资源,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融入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持续引进与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培育。

(3) 市场竞争程度

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主要有促进、抑制和非线性关系三种。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增加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投入提升产品创新质量,并积极增加广告投入推进新产品市场化。较高的市场化程度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有效利用资源、整合资源,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3.微观层面

(1) 内部管理

有关企业内部管理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主要涉及战略选择、营销推广、成本控制、领导者特质、企业文化管理等因素。

在战略选择上,企业会根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而采取不同战略:在新生期及成长初期采用模仿创新战略等,在成长后期及成熟期采用自主创新战略等。在营销推广方面,主要有抑制和促进两种观点。抑制观点认为营销投入会挤占企业的创新投入,促进观点认为企业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能激发企业的创新投入动力。在领导者特质方面,领导者的战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关系能力对企业创新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企业文化管理方面,企业文化能够作用于企业员工、管理模式、组织学习能力等,从而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

(2) 资源投入

企业主要通过资金、人员、技术等资源的投入为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在资金方面,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投资、外资以及风险投资三种,并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促进、抑制、倒U 形关系、N 形关系四种作用。

在人员方面,研究人员的能力能够企业增强竞争力,巩固研发基础,但过度的人员投入会造成人员冗余,降低工作效率,阻碍组织创新。

在技术方面,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消化吸收、直接购入成熟技术,或接受外商投资,实现新设备、新产品、新加工方法以及销售策略、管理方法、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3) 企业规模

在现有研究中,企业规模多表现为人员或资本规模,并常以控制变量或调节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研究模型中。

企业规模体现了企业创新竞争力所依赖知识基础的宽度和深度。通常规模越大的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相对缓和,优先占据有利市场地位,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为企业创造收益,弥补创新成本。

(4) 产权性质

我国对企业产权性质的划分包括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联营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具体研究中,大多粗略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种。

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政府补助、研发经费、政策制度、融资约束、高管团队特征、薪酬差距、环境规制、股权结构、外资投入、行业性质、政府债务等因素,产权性质多以控制变量的形式出现。

(5) 社会责任承担

企业主要通过向社会提供工作机会、从事公益活动、改善环境质量、参与地方扶贫项目等行为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一定能直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但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随着正能量的外部行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及其他社会组织对企业的信任度。社会信任能够塑造外部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弥补正式制度缺失,促进知识共享,缓解内部融资约束,降低资本成本,促进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五、述评与总结

本文使用CiteSpace 软件对2010—2022 年国内外关于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综述。

纵向对比来看,国内研究倾向于探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因素,侧重企业自身;国外研究倾向于企业创新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影响,侧重整体结构。横向对比来看,各因素之间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将某一因素割裂开来分析会忽视因果复杂性的影响。

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在时代背景下愈发复杂多变,而在当下数字时代,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愈发复杂,仅凭借少数几个因素难以一窥全貌。此外,国内外关于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的侧重点不一致,各有特点。因此,对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需要结合时代特征持续进行,实时更新。

猜你喜欢
规制创新能力文献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