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康熙青花瓷器的艺术风格分析

2023-11-16 03:56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分水官窑胎体

陈 鹏

(呼和浩特博物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景德镇青花瓷发端于元代,至清代康熙时期,无论是制作规模还是制作技法都达到了顶峰。清人寂园叟所著的《陶雅》一书中写道:“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亦可以独步本朝矣。”可以说,清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代表了整个清代青花瓷的最高制作水准。

一、景德镇康熙青花瓷器的特色

(一)料色

康熙时期官窑所产的青花瓷,使用的青料大多为优质的珠明料。为了保证料色纯正,青花艺人革新了珠明料的提纯技术,由原来的“水洗法”改成了“煅烧法”,能较好地取出珠明料中的杂质,可以使青花瓷器的色泽更加鲜艳亮丽。从材料的成分上看,景德镇青花瓷所用的珠明料,主要成分为钴。在自然状态下,钴元素主要以氧化钴的形式存在。在珠明料中,氧化钴的含量不同,料色也会存在差异。在氧化钴含量较高的情况下,青花色调呈深蓝色;反之则为浅蓝色。有研究人员检测了大量的清代青花瓷器,发现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官窑所产的青花瓷器,珠明料中氧化钴的含量基本上都在10%左右,相应的青花瓷器的料色以浓艳的深蓝色调为主。根据清代陶瓷艺术家唐英所著《陶冶图说》的记载,康熙时期官窑所用青料,主要是产于云南宣威一带的上等珠明料。相比之下,许多民窑为了控制成本,多选择浙江无须的青料,或者是江西乐平的平等青,这些青料属于低档产品,因此民窑青花瓷器的料色以灰青色、淡蓝色为主[1]。

青花艺人在分水作画时,会根据画面的不同要求,灵活选择多种料色。在明代,主要采用“墨分五色”分水技法,常见的料色有焦、重、浓、淡、青五种;在清代康熙时期,“料分五色”分水技法被广为应用,常见的料色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种。对比来看,经过改良后的料分五色分水技法,使得景德镇康熙青花瓷器的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以青花瓷器上的山水画为例,青花艺人通过深浅、浓淡的料色搭配,可以营造出远、近、疏、密的不同层次,使青花瓷器更加富有特色。

(二)釉色

景德镇康熙青花瓷器使用的釉料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石灰釉,另一种是青白釉。两者的共性在于白中透青,可以使青花瓷器呈现出一种娇艳青翠、清新明快的色泽。其中,石灰釉有着更强的流动性和更高的透明度,同时与青料的融合性更好。例如,康熙时期景德镇的一些民窑,尝试在石灰中掺入凤尾草灰,窑藏多年后才取出使用,这时青花瓷器的釉面光亮如玉,料色青翠欲滴,可为上品。另外,清代康熙时期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烧制瓷器的材料以松柴、杂柴为主,烧制时产生的油脂也会熔化到釉面中,使得釉面更加光亮。到康熙中后期,景德镇官窑对青花色料和胎釉的提纯标准变得更为严格,这一时期制造的青花瓷器有着层次清晰的色阶。以康熙缠枝莲花纹盘为例(如图1),画面纹饰白中透青、光泽细腻,达到了清代青花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从品类上来看,康熙青花瓷器除了最为常见的白釉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黄釉青花、青花斗彩等若干类型[2]。

图1 缠枝莲花纹盘

(三)器型

相比于元、明时期的青花瓷器,清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种类更加丰富、造型也更为多样。大的高于一米,浑厚雄奇;小的不足一尺,巧夺天工。由于康熙时期民窑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民窑和官窑的相互竞争中,景德镇的瓷业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景德镇青花艺人对胎土淘洗有着严格的要求,通常要经过三次甚至更多次数的淘洗,保证胎土细润。使用精心筛选的胎土烧制胎体,才能有色白釉厚、坚硬纯净的质地。胎体表面光滑,保证了釉层能够紧密溶于胎体表面,达到了一种浑然天成的效果。从出土的康熙青花瓷器来看,康熙早期的青花瓷胎体相对厚重;中后期胎体开始变薄,并且器型也变得更加多样。除了比较常见的筒瓶、方瓶、葫芦瓶外,还有菊瓣瓶、将军罐、观音尊等类型,不低于百种。

(四)纹饰

清代以前,青花瓷器的绘画主题以山水、人物为主;清康熙时期,青花绘画的题材变得更加宽泛,除了人物、山水外,还有花鸟、走兽、鱼藻等多种。从纹饰风格上来看,受到了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等人的影响,构图舒展,意境深远[3]。有的笔触精细,各种细节一一呈现;也有的豪放粗犷,线条简明。康熙中后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纹饰以反映太平盛世的画面为主。特别是官窑制作的青花瓷器,用笔纤巧,注重对细节的表达,展现出了高超的青花绘画技艺。

龙纹和凤纹是康熙青花瓷器中比较多件的两种纹饰。青花艺人在绘制纹饰时,对纹饰的造型和姿态也予以变化。龙纹中,有海水龙、抢珠龙、出水蛟龙等多种;凤纹中,有凤穿花、龙凤呈祥、丹凤朝阳等多种。人物也是青花绘画的主题之一,既有一些历史中比较知名的人物,如文王访贤、竹林七贤等;也有许多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饮中八仙等。另外,康熙时期的青花瓷纹饰中,还出现了一些仕女图,并且多以静坐、梳妆的形式出现。画中仕女体型丰满、端庄稳重,也间接地体现了康熙时期物阜民丰的时代背景。山水画是康熙青花瓷的又一常见纹饰类型,具体又分为垂钓、泛舟、下棋等多种主题。以故宫博物收藏的康熙青花瓷“渔家乐”花盆为例,以山水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副渔民捕捞到大鱼、满载而归的画面,喜悦之情跃然瓷上。以“花中四君子”和孔雀、翠鸟等为主的花鸟画,也是康熙青花瓷器中较为常见的纹饰主题。

二、景德镇康熙青花瓷器的艺术风格

(一)富有人文情趣的画风

葫芦瓶是康熙时期青花瓷器的一种常见类型,如图2 所示。

图2 康熙葫芦瓶

该青花瓷器的釉面为白色,整体以青花为饰,腰部和颈部会有一圈花纹。腹部描绘的是几名或坐或立的高士,青草绿树环衬其间。在绘画时,由于毛笔吸附的青花料饱含水分,因此在毛笔与瓷胎接触以后,必定会出现渲染的情况。基于这一特点,在绘制人物图像时,通常是现在人物的面部、服饰等位置简单勾勒,然后以青花涂染,人物的风骨神情呼之欲出。这种富有人文情怀的绘画风格,实际上体现出康熙时期将文人画的水墨丹青融入瓷器创作的时代风格。

实际上,自从宋代瓷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以素雅莹润作为评判上等瓷器的标准,而使用彩绘装饰的瓷器很难得到士人的器重。元代出现的元青花,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对瓷器的审美。元青花使用“釉下彩”的创作方式,青花艺人能够在瓷坯上直接作画,让人物、花鸟跃然瓷上,使得青花瓷器上的纹饰不再只是简单的点缀作用,而是极大地提升了瓷器的艺术价值。与此同时,明代的著名书画家董其昌、陈老莲等所做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享有盛誉,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民众均争相收藏。在这一背景下,青花艺人尝试将这些画作绘于瓷器上,迎合了士人阶层和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间接地影响到清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画作风格[4]。

康熙中期,景德镇的官窑陆续恢复正常运作,来自全国各地的精通丹青之道的官员也参与到官窑青花瓷的绘制中,一时之间这种富有人文情趣的画风在景德镇青花瓷中盛行开来。当然,由于官窑对纹饰、绘画有着严格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值了青花艺人的创作灵感。因此康熙时期景德镇官窑制作的青花瓷器,虽然画作精美、技艺高超,但是风格趋同。相反,景德镇的许多民窑则不受此约束,大胆创新,自由发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二)分水技法的运用

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已经有一些官窑开始应用“分水”技法;在明代康熙年间,景德镇的青花艺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料分五色”的分水技法。他们根据青料料水的浓淡,将其分成了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个层次,根据绘画的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料水渲染作画,使得画面层次分明。采用“料分五色”的分水技法,在绘制不同主题时,能够起到不一样的效果,从而使青花瓷器的画面更加灵动和形象。例如,在人物画中,使用这种分水技法,利用明暗、浓淡的不同色阶,可以营造出一种人物的头发、衣袂在风中飘动的效果;在山水画中,使用这种分水技法则能够让山、水、树木等跌宕起伏,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另外,使用“料分五色”的分水技法,还能让青花瓷的彩绘进行多层次的装饰,在这一过程中使得画面的阴阳反差更加明显,并且不同纹饰之间过渡的十分自然。以上文中的康熙葫芦瓶为例,在大面积的山水画中绘上人物,并使用分水技法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感,给人一种人物纵情山水美景的感觉,提升了整个青花瓷器的人文艺术感。

在康熙中后期,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景德镇的一些青花艺人尝试将中西方的绘画技法相结合,创造出了“分水皴”这种用笔方法。简单来说,青花艺人在瓷坯上绘制花鸟、山石或人物时,借鉴西洋画中的焦点透视手法,同时再配合青料渲染时对于浓淡、明暗色调的运用,让画面的主次更加分明[5]。使用这种技法绘制的青花瓷图样,表现出更加强烈的立体效果,已经十分接近真正的水墨画。

(三)坚硬致密的胎釉

从宋代以后,为了让瓷器能够有一个优美的线条,瓷匠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清康熙时期,景德镇的青花艺人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平直线条与短促弧线相结合的方法,让瓷器呈现出一种敦厚圆润但是并不笨重的线条。对于一些中大型的青花瓷器,如棒槌瓶、观音尊等,为了防止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青花艺人将瓷器的重心下移,通过膨大腹部、增大足部的方式,保持瓷器的整体稳定性。以上文图2 的康熙葫芦瓶为例,足部宽大,略小于下腹部尺寸,约等于上腹部尺寸,确保了瓷器摆放稳定。同时,从颈部到上腹部,再从上腹部到腰部、下腹部的曲线节奏变化,让葫芦瓶显得挺拔高耸,犹如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

胎体是决定青花瓷器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许之衡所著的《饮流斋说瓷》中写道:“欲识瓷之美恶,必先辨胎。”可见胎体之于青花瓷器的重要性。景德镇康熙青花瓷的胎体结实、致密,尤其是瓷器的口、颈、腹等位置,转折刚劲硬朗,给人一种扎实、浑厚之感。从胎体原料的来源上看,景德镇青花瓷器多选用高岭土,而减少了瓷石的使用,这就让青花瓷器的硬度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同时,康熙时期景德镇的官窑,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民窑,对胎体材料的淘洗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保证了胎质的纯净性。最终烧制出来的胎体如同糯米碾磨后的汁水一般,因此又称为“糯米胎”。根据景德镇康熙青花瓷的硬朗造型与致密胎釉的特点,还可以鉴别瓷器的真伪。一些赝品虽然能够在青花色泽和整体造型上做的与真品极其相似,但是重量要比真的青花瓷略轻;如果在配合胎釉或其他细部特征,基本上就能分辨出真伪。

三、结语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被后世誉为“独步本朝、为清代之冠”。从现存的康熙青花瓷来看,无论是制作技艺方面还是纹饰风格方面,不仅达到了清代的巅峰,甚至也超过了明代。由于其原料、青料、釉料的选用十分考究,即便是后代制瓷技术有了明显进步,仿制器也很难达到真品的水平。其中,景德镇青花艺人创造的“料分五色”的分水技法,让康熙青花瓷的纹饰风格更加多样,画面人物与景色立体分明,让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研究景德镇康熙青花瓷并分析其艺术风格,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与研究博物馆馆藏康熙青花瓷器。

猜你喜欢
分水官窑胎体
铜官窑陶瓷
一种缺气可继续行驶充气轮胎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胎体结构
西夏官窑瓷器
此“官窑”非彼官窑
不同闸门组合下分水墙对消能效果的影响
借力地方特色,打造分水“生态民生品牌”——访桐庐县分水镇党委书记施建华
复合胎体金刚石钻头试验研究
分水口门防护涵下穿鹤大铁路施工技术
铜基金刚石锯片胎体组织及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