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意作业设计

2023-11-16 14:14卢海芹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双减核心素养

卢海芹

摘   要:“双减”策政的实施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语文创意作业的设计与研究成为教师关注与思考的重点问题。创意作业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作业与学生生活关联,要设计跨越学科界限、充满趣味、能张扬学生个性的作业,实现作业从知识到能力、从单一到融合的转变,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意作业;实施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8-0004-04

一、实施创意作业设计的原因

“双减”政策出台后,作业问题引起学校以及家长的高度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下发文件,强化对中小学生作业的管理;所有学校积极行动,通过开展专家讲座、校本教研、作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引发教师对作业问题的高度重视,提高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了“双减”政策,基本解决了作业量偏大、学生负担重,作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作业没有针对性,对所有学生“一刀切”以及作业评价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但是,仍有部分教师作业定位不准,作业设计能力不高,尤其是小学生的作业依然存在目标不明确、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等问题。同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维深度不够,无法激发起完成学习任务的决心和毅力。为此,我们提出要加强教师对创意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二、创意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多元化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任务,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努力探索、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学生的学业负担除了家长给予的课外学习压力之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教师将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两个方面。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大量的、机械重复的练习之中,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选材趣味性很强。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充满观、听、说、读、写、做、演的作业完成过程中,持之以恒地保持一种新鲜感,做到喜学乐做。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创新性

传统的作业方式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更多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仅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难以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与时代同频共振。同样,作业设计也要体现创新性。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需求和当前社会热点,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多感官参与、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效诱发学习动机的题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从而巩固课堂所学,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包括一位教师和多个学生,如果教师设计作业时,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统一规划布置,那么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做简单的作业就是在做无用功;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作业难度会让他们望而却步,只能通过抄袭等各种手段蒙混过关。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既要让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又要让学困生“吃得了”。如此,学生的能力不仅得到了锻炼,还能满足其渴求知识的心理,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创意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激发学生认真思考与积极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合作情趣与竞争色彩的过程,是一个积累愉快体验与成功经历的过程,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建设与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用新课程理念设计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作业,将每一次作业都赋予充实的内涵、无限的情趣,让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助力,是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为此,我们探索总结出以下几个设计策略。

(一)关联生活,从书本走向生活

核心素养的内涵就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不确定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那么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为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将作业内容与学生较为熟悉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富有生活情境的体验和实践中完成作业,提升综合素养。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再仿照课文的句式来说一说。学完《小蝌蚪找妈妈》后,教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的幼虫和成体一样有差异,又是怎样一步步完成蜕变的。这样的作业设计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链接,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学生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观察、思考,既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着眼能力,从知识走向能力

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避免那些机械书写、背诵、做练习题的传统形式,需努力通过“项目式”设计,让学生在掌握、运用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能力的提升。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我们把这个单元的作业设计成了一个“项目式学习”的活动:以“致敬鲁迅先生”为项目主题,以创办“鲁迅作品分享交流会”为核心任务,将本单元课文进行整合,设计“鲁迅先生初印象”“听先生讲自己的故事”“永远记住鲁迅先生”等三个作业任务。学生在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他们通过资料整理、课文品析、拓展阅读,深入探究和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轨迹和文學作品的特点,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鲁迅先生的民族精神。在鲁迅作品分享交流会上,学生创作丰富,有鲁迅作品点评、鲁迅画像名片展、鲁迅生活轨迹展示图,此外还有小小精彩辩论赛与学生自编自演的情境话剧。这样的“项目式学习”作业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阅读、理解、赏析等方面的能力,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跨越学科,从单一走向融合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不应只限于本学科,而应着眼于“全学科”“跨学科”进行作业设计,即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全学科”设计旨在让“单一”的学科学习,通过作业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比如,在进行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轻叩诗歌大门》的综合性学习时,结合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教师设计了如下几个作业:让学生收集与现代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开展一次讲一讲“诗中的故事”的活动;让学生整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给诗歌分类,并配上插图,还可以用书法形式展示自己喜欢的诗,开展“我做诗集小编辑”活动;让个人或小组用不同的形式练习轻声朗诵、配乐朗诵或者情景剧+诗歌朗读等,开展“诗歌朗诵会,评选优秀朗诵者”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创编的小诗展示出来,开展创编诗歌作品展活动,最后选编制作优秀诗歌作品集。这一系列的作业融合了语文、美术、音乐、表演等学科,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做手抄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办法,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发散思维和展示才艺的平台。因此,小学阶段,很多教师常常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做手抄报的作业。比如一年级小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就可以通过剪贴报纸、广告上的图画和字样,组合成一张主题性的手抄报。以让学生制作认识植物名称的识字手抄报为例。课堂上,学生通过绘制图画、标注植物名称来集中识字,在展示自己制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各自都认识了哪些植物。学生们在愉快的分享交流中达到了良好的识字效果。再如,学习了课文《黄山奇松》一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黄山各种风景、特产、山石、奇松的图片,或者相关的文章、诗歌,在全班举办一次“黄山知识知多少”的手抄报展览,既有效拓展了课文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豐富实践,从单线走向多维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避免学生发生只能通过一条单调的路径完成作业的现象,而要努力使学生做到“可以通过多种路径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问题能够拓展更多的思维方向”。

比如,学习二年级语文《身边的美食》一课时,教师采用项目式的学习方式,布置了综合性的课外作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结合《中国美食》这篇课文,确定了“我是美食小记者”“我是小小美食家”“我为家乡美食代言”等任务,并设计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学习汉字,探究汉字文化,还能以不同的方式了解和传承中国美食。

“我是美食小记者”采访小组,自主拟定采访话题,设计采访单,在采访体验中,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美术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用黏土制作美食”的手工活动。一团团橡皮泥在他们手中变身为栩栩如生的美味佳肴。在“我是小小美食家”活动中,小学生变身为小厨师,通过合作交流,制作美食菜谱,写出“美食秘方”,还要亲自下厨为父母做一道美食。学生提交的作业丰富多彩,有“美食彩塑”“识字菜谱”“美食秘方”,还有“我为家乡美食来代言”的讲解视频等,从多个方面拓宽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渠道。

(五)充满趣味,从“要我”走向“我要”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该作业的兴趣度,以及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难易度和持续力,努力做到让学生喜欢,而且是自始至终的“乐此不疲”。

比如,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的小短文,包括第三单元的《坐井观天》《寒号鸟》,第八单元的《狐假虎威》《风娃娃》等。这些故事性课文大多要求学生借助各种支架来讲故事,如借助图片讲故事、借助表格讲故事等。讲故事是学生比较常见的作业形式,如果把讲故事变成演故事,学生便更加感兴趣,因此,教师布置了课前三分钟讲故事的作业。随后,学生在课下按照教师提供的“讲故事评价单”练习讲故事,并在课前三分钟站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练习效果。这样的作业充满趣味,学生乐之爱之。

(六)张扬个性,从“一刀切”到“分层次”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努力做到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分层作业不仅要做到不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还要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作业超市”活动,将各种作业进行分类,且每一种类型的作业都有不同的分值,这些作业可以让学生自选。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作业,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会选择那些拓展型作业,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大部分会选择基础型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维护了学困生敏感的心理,又照顾到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分层作业还照顾到学生不同的兴趣与爱好。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反刍”这个小知识,教师设计了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请教家长,了解一下牛的消化系统,然后以不同形式展示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因为这个作业开放性比较强,所以收效甚好。有的学生画出了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有的学生除了“画一画”以外,还采用录制小微课的形式讲述这个故事;有的学生采用角色模拟的方法来读故事等等。

总之,作业既是指向学习目标达成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的补充与延续,又是学生拾遗补缺、自我激励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创意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需要教师从课标出发,设计具有关联性、思维性、综合性、情境性的作业,使“减负提质”落地生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获得成就感,体验到收获的乐趣,助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李红霞】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双减”专项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意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编号:220601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双减核心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