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兰台“匠心”践行为民“初心”奋力推进延庆档案事业发展迈上新征程

2023-11-17 01:38郝建云
北京档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史志延庆匠心

郝建云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做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部署安排,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延庆区档案史志馆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深入落实“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档案事业“四个体系”建设,推动档案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档案力量。

一、践行为民“初心”,利用闲置资产建现代化新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延庆区档案史志馆以两馆建设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立足“建馆为民”的宗旨,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文化惠民的档案史志馆新馆。

(一)老煤库变身现代化新館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延庆区迎难而上、顺势而为,推动老旧厂房、低效集体产业等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最终确定将“煤改气”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城南集中供暖中心煤库,升级改造成延庆区档案史志馆新馆(南馆)。

新馆设计始终围绕如何将档案存储、展览展示、研究交流和传承文化相融合,充分考虑档案史志馆选址的特殊性,既保留了煤厂天车和起重机抓斗等原工业遗址的特色风貌,又将档案史志文化传承特质和工作要求全部融入新馆建设,通过内部升级改造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馆,生动塑造了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典型,在档案史志系统率先开创了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

(二)“一馆两址”科学规划、服务群众

2023年7月,主体结构3层的档案史志馆新馆(南馆)竣工并局部投入使用,竣工后南北馆总面积达到 12896.16平方米(北馆面积6378平方米),基本可满足未来30年基层档案接收进馆需求。

按照区委专题会议批准采用“一馆两址”运行模式的要求,北馆承担日常办公、档案查阅和数字档案馆功能,南馆承担档案存储、布展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功能。南馆一层布置了世园冬奥档案纪实固定展,今年4月开展后已接待区内外参观团体五千多人次。同时保留了三个临时展厅,为下一步举办特色临展备足空间。二层、三层共有九个专业库房,全部用于档案存储,全方位收集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事件、重大会议等方面的档案资料。重点在南馆设置世园、冬奥两件绿色大事及非典、新冠疫情防控档案专库,同时将北馆的科技、会计和实物档案库房搬迁到南馆,为档案史志馆后续拓宽业务范围备足空间。

南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开辟了史志资料查阅空间,联合区图书馆、百泉街道等单位,利用报告厅和公共文化服务区域打造开放式阅读空间,吸引周边的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走进档案史志馆,了解延庆历史文化,争做文化传承志愿者。新馆的启用不仅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延庆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书写兰台“匠心”,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

(一)深耕主责主业,写好“存史资政育人”文章

档案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延庆区始终把档案接收保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加强重点档案收集工作,扎实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更好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截至目前,区档案史志馆馆藏档案共有全宗179个,150585卷、330198件,电子档案85GB,照片档案14936张,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影片档案135盘,实物档案5442件,馆藏资料14105册。其中,2023年累计接收文书档案101卷18090件,科技档案1362卷,会计档案58卷,照片档案3册,婚姻档案259卷;完成1家机构改革单位档案接收工作,共518卷;完成1个重点工程档案接收工作,共337卷;新接收冬奥档案50余件、世园会档案61件;完成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14个工作组档案接收工作,共9473件。

在持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同时,延庆区档案史志馆用心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充分发挥馆藏档案在服务社会、服务民生、资政育人方面的作用。一是主动推进跨馆利用服务,与邢台市档案馆签订《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工作协议》,两地市民可通过档案查询程序,实现各类民生档案及部分开放档案的跨馆查询、异地出证,方便利用者就近查阅档案。二是积极推进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完成馆藏形成25年的档案(1991-1995年度)开放鉴定审核,其中,开放档案42460件,延期开放档案41529件。三是深挖红色档案资源,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北京延庆”APP上开辟档案史志专栏,连载《延庆革命史》;在《延庆报》开辟“学党史知区情”专栏;举办“长城故事与剪纸创意”巡回展、“延庆古城堡文化”“长城传说故事展播”等活动;向基层社区、村捐赠延庆历史文化书籍近千册,红色评书光盘1500余份;与部分中小学合作开办课外辅导课堂,讲好延庆长城文化、生态文化、冬奥文化等故事,培养延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传承人。

(二)安全管理科学布局,提升管档治档水平

延庆区档案史志馆高度重视档案安全工作,不断完善安全防控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档案库房管理,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态,严格做到防盗、防火、防潮、防虫、防霉、防光、防水、防尘。严格遵守档案审批、鉴定、销毁、开放等各项制度,定期检查账实是否相符,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合理性、科学性。

以数字档案馆建设驱动档案治理现代化,大力推进传统载体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确保档案存储数字化、管理现代化、利用网络化,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参考资料。目前,延庆区数字档案馆建设已全面开工,计划18个月竣工验收。

面对“一馆两址”同时开放利用没有经验可循的新挑战,区档案史志馆经过多轮调研、分析研讨,重新修订了机关内部日常管理制度、业务规范管理制度和财务内审制度,根据南北两馆功能定位,在稳定北馆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抽调一名副职领导带队,四名业务骨干长期驻扎南馆,统筹南馆展览和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开放,协调物业、保洁、安保等多部门综合管理,确保南馆环境卫生、安全存储和科学开放利用。

三、聚焦“延庆是属于未来的”,用档案激发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赞誉“延庆是个好地方”,并寄予“延庆是属于未来的”殷切嘱托,为延庆的发展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延庆区档案史志馆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档案背后的故事,弘扬延庆独特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为延庆的未来发展汇聚奋进力量。

(一)多方学习积累经验,深挖档案文化资源

为更好地挖掘利用档案资源,延庆区档案史志馆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多方学习先进经验,广泛调研座谈,先后参观学习了“年鉴北京”“志说一城三带”“我们的奥运”“北京冬奥精神”等多个主题展览;与三十多个单位交流研讨如何充分发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实际效能;征询区内老文化工作者和高校历史专家对延庆档案史志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区档案史志馆结合工作实际,深度开发馆藏红色档案,形成的《康庄火车站党支部建立始末》《八路军三进平北始末》等课题,被列为延庆区红色文化年度重点研究项目。利用馆藏档案资料,举办了世园冬奥档案纪实展,完成了《筑梦妫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纪实》图册,全书展示文书、照片等冬奥档案约200余件,从踏勘选址、场馆建设、疫情防控、赛事组织、城市保障、后续利用等方面记录历史、展望未来,大力弘扬冬奥文化、档案文化。

(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弘扬历史文化和紅色文化

延庆区档案史志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档案史志工作,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工作局面,为弘扬延庆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注入更强动力。面向社会招聘荣誉馆员,充实馆内档案史志专业人才队伍。定期召开荣誉馆员研讨会,设置编研课题,鼓励荣誉馆员积极主动、系统深入研究红色档案,形成各种档案史志研究成果。去年以来,编写出版了《延庆党史(1922-2015)》《延庆革命史(修订版)》和《妫川儿女英雄谱》三本延庆党史书籍,并面向全区各单位发放5500余册。出版发行《北京延庆年鉴2022》和《北京市延庆区地名志》,出版国家级传统村落《岔道村志》、市级传统村落《柳沟村志》,印刷了《北京日报上的延庆(2009年—2018年)》。

鼓励荣誉馆员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途径讲述档案背后的延庆历史,例如,走进延庆、海淀的多所学校,宣讲“詹天佑和青龙桥火车站”的档案史料研究成果,走进区直机关和区内外校园讲述长城故事。举办“十佳志愿讲解员”大赛,聘用“十佳志愿讲解员”充实讲解队伍,向广大市民讲述延庆在世园冬奥两件绿色大事面前勇担当、敢作为的精气神,讲述两件大事促发展、惠民生的丰硕成果,为延庆区的科学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新机遇迎来新发展。延庆区档案史志馆将忠实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秉承“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奉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职能作用,不断推进延庆档案史志事业现代化发展,为延庆建设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做出兰台人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史志延庆匠心
延庆区总工会开展“以案释法”线上培训活动
红嘴蓝鹊
Superlubricity enabled dry transfer of non-encapsulated graphene∗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北京市延庆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北京延庆辽代矿冶遗址群
有朋远方来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将分四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