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惊恐障碍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 分析

2023-11-27 04:08高兵徐虹张文辉吕烨霍亮亮徐姗姗舒丽萍闫盼
浙江医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转运体羟色胺等位基因

高兵 徐虹 张文辉 吕烨 霍亮亮 徐姗姗 舒丽萍 闫盼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发作时可出现显著的心悸、胸闷、出汗、震颤、乏力等自主神经症状,伴有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据文献报道,人群PD 患病率为3.4%~4.7%[1-2]。在双生子研究中,PD 遗传度高达48%,一级亲属的同病率为一般人群的3 倍[3-4],提示遗传因素在PD 病因中的重要性。目前关于PD 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linked promoter region,5-HTTLP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PD 发病风险有关,但尚存争议。因此,本研究收集国内外关于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PD 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并进行Meta 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 利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PD 发病风险关系的相关文献,检索关键词包括5-HTTLPR(或rs25531、5-羟色胺转运体)、PD、基因多态性,检索时间截至2022 年9 月30 日。文献纳入标准:(1)病例对照研究;(2)5-HTTPLPR 基因多态性与PD 发病关系的相关研究;(3)在PD 组与健康对照组中能够提取5-HTTPLPR 各基因型频率分布数据;(4)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排除标准:(1)家族或双生子研究;(2)无健康对照;(3)基因型频率分布数据不全;(4)重复发表的数据;(5)综述或Meta 分析。

1.2 质量评价 2 位研究者独立采用Newcastle-Ottawa 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0~4 分为低质量研究,5~9 分为高质量研究。采用Begg's 检验、Egger's 检验结合漏斗图评价纳入文献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

1.3 数据提取 2 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种族、诊断标准以及PD 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包括等位基因模型(L 比S)、显性模型(SS+SL 比LL)、隐性模型(SS比SL+LL)、纯合子模型(SS 比LL)和杂合子模型(SL 比LL)]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 12.0 统计软件。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检验采用Q检验并以I2量化,若P>0.1且I2<50%,则表示各研究之间无明显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P≤0.1 或I2≥50%,则表示各研究之间存在明显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5]。以OR值及95%CI评价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PD发病风险的关系;基于人种进行亚组分析,采用等位基因模型(L 比S)、显性模型(SS+SL 比LL)、隐性模型(SS 比SL+LL)、纯合子模型(SS 比LL)和杂合子模型(SL 比LL)分别合并OR值。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质量及基本信息 最终纳入合格文献11篇[6-16],经Begg's 检验和Eegg's 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漏斗图基本对称,大致呈倒漏斗状,提示纳入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见图1。各文献NOS 评分6~7 分,提示文献质量较好。11 篇文献包括PD 组1 431例,对照组2 148例,各文献提取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图1 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PD 发病风险关系的漏斗图(A:等位基因模型;B:显性基因模型;C:隐性模型;D:纯合子模型;E:杂合子模型)

2.2 5 种基因遗传模型下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PD 发病风险的关系 纳入的各研究之间无明显异质性(P>0.1 且I2<5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在总体人群及以种族划分的亚组人群中,5 种基因遗传模型下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PD 发病风险均无关(均P>0.05),见表2 和图2。

图2 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PD 发病风险关系的森林图(A:等位基因模型;B:显性基因模型;C:隐性模型;D:纯合子模型;E:杂合子模型)

3 讨论

本研究对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PD 发病风险的关系作一Meta 分析,共纳入11 篇合格文献,包括PD组1 431 例和对照组2 148 例;结果显示5-HTTLPR 基因多态性可能与PD 发病风险无关。

目前尚未找到PD 发病的确切遗传易感因子。有学者指出,结合PD 患者使用5-羟色胺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时的反应及使用5-羟色胺能激动剂时的恶化情况,考虑PD 可能存在5-羟色胺功能障碍[17-18]。5-羟色胺功能受5-羟色胺转运体的调节。5-羟色胺转运体从突触间隙中再摄取5-羟色胺决定了突触后受体介导信号的量和作用持续时间,从而对5-羟色胺能神经传递进行精细调控[19]。研究表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其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影响脑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20]。关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研究最多的位点是5'基因启动子区域44 bp 的插入/缺失(5-HTTLPR)[21]。5-HTTLPR 有L和S 两种常见的等位基因,以及LL、SL、SS 等3 种基因型,其中L 等位基因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LL 基因型比SS 基因型个体有更高的mRNA 转录量和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表达量[22-23]。

已有文献报道,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24]、抑郁症[25]、强迫症[26]等多种精神疾病密切相关,但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对于PD 也有类似情况。Ishiguro 等[6]于1997 年首次探讨了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PD 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日本人群中,PD组与对照组具有相似的等位基因频率,提示5-HTTLPR 基因多态性可能与PD 发病风险无关。随后进行的几项研究结果也仍存在争议,如Maron 等[10]观察到爱沙尼亚PD 患者中LL 基因型和L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laya 等[27]纳入10 篇文献进行的Meta分析结果未发现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PD 发病风险的关联。与Blaya 等[27]研究相比,本研究进行了文献质量评价,去除NOS 评分<5 分的文献,保证了纳入文献的质量。同时,本研究还分析了5 种基因遗传模型,结果显示在总体人群及以种族划分的亚组人群中,5种基因遗传模型下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PD 发病风险均无关。Lonsdorf 等[28]基于PD 患者症状与5-HTTLPR 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发现,SS/SL 基因型患者在PD 某些症状的评分要明显高于LL 基因型患者,提示5-HTTLPR 可能是PD 病理发展过程中的调节基因,而非致病敏感基因。

综上所述,5-HTTLPR 基因多态性可能与PD 发病风险无关。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纳入研究相对较少、各研究对PD 诊断标准不一致、PD 患者的症状可能受不同基因联合调控而单一基因很难全面解释PD 发病等,故今后需要纳入更多同质和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转运体羟色胺等位基因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亲子鉴定中男性个体Amelogenin基因座异常1例
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在中药研究上的应用
大肠杆菌ABC转运体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WHOHLA命名委员会命名的新等位基因HLA-A*24∶327序列分析及确认
5-羟色胺:肝癌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DXS101基因座稀有等位基因的确认1例
产后抑郁症与雌二醇、催乳素、孕酮、五羟色胺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RNA干扰技术在药物转运体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