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汤在预防骨科静脉炎中的应用

2023-11-29 01:12郑艳红陈育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黄汤静脉炎内皮

郑艳红 陈育娟

(厦门市中医院骨伤科,福建 厦门 361000)

手术可对骨折患者机体产生创伤应激,加上骨折患者自身创伤的双重作用,其患处局部多存在疼痛、肿胀现象,临床针对此类患者每日需进行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多重治疗,常用治疗方案包括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抗生素、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骨肽注射液等,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痛苦,但此类药物易对机体静脉产生较大刺激,从而引发静脉炎,影响其预后。透明水胶体敷料贴敷为临床预防静脉炎发生的常用治疗,可减少静脉炎发生风险,但对部分患者效果欠佳[1]。静脉炎属中医学“恶脉”“脉痹”范畴,有学者[2]将其归因于气血运行不畅,热、痰、毒、瘀搏结阻于脉络,主张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法治疗。中药四黄汤由4 味中药材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效。但将中药四黄汤应用于骨折术后患者能否有效减少静脉炎发生,临床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前瞻性选取厦门市中医院86例骨折术后患者,旨在从静脉炎发生情况等层面分析中药四黄汤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9 年1 月—2021年3 月收治的86 例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 例、对照组43 例。其中观察组男26 例,女17 例;年龄19~66 岁,平均年龄(42.54±8.30)岁;骨折因素:车祸24 例,坠落10 例,其他9 例;骨折部位:上肢16 例,下肢27 例;体质量指数(BMI):18.8~27.5 kg/m2,平均BMI(23.06±1.42)kg/m2。对照组男24例,女19 例;年龄20~64 岁,平均年龄(41.76±8.17)岁;骨折因素:车祸25例,坠落11例,其他7例;骨折部位:上肢19 例,下肢24 例;BMI:18.3~27.2 kg/m2,平均BMI(22.81±1.40)kg/m2。2 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骨折术后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恶性肿瘤;病理性及陈旧性骨折;依从性差;严重器质性病变;凝血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骨肿瘤、骨质疏松。

1.3 治疗方法2 组均行常规静脉穿刺,采用22 G 留置针(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93141674)。

1.3.1 对照组接受透明水胶体敷料贴敷防治,以透明水胶体敷料[Coloplast A/S(康乐保公司),国械注进:20163642354]贴敷于22 G 留置针处,要求紧贴皮肤,无气泡,一旦出现气泡或有漏气情况,随时更换。持续防治7 d。

1.3.2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四黄汤防治,方剂组成:大黄5 g,黄芩10 g,黄连5 g,黄柏10 g。上药熬煮20~30 min 加热后浸湿纱布,拧干纱布上四黄汤余液贴敷于沿输液静脉走行方向,留置针上10~15 cm处,保鲜膜包裹,共4 h。持续防治7 d。

1.4 观察指标(1)2 组静脉炎发生情况。防治7 d 后评估,0 级:无异常;1 级:存在轻微发红或疼痛现象;2 级:存在红斑、肿胀或疼痛(符合2 项指标及以上);3 级:存在静脉索、红斑,且沿导管方向有明显疼痛现象;4 级:存在静脉索、红斑,且沿导管方向有明显疼痛现象,存在明显静脉线;5 级:存在静脉索、红斑、发热,且沿导管方向有明显疼痛现象,存在明显静脉线。(2)2 组防治前,防治3 d、7 d 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共10 分,分值越低,疼痛感越轻。(3)2 组防治前、防治7 d 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取静脉血6 mL,室温凝固,30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上层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T-1、ICAM-1、VEGF 水平。(4)2 组防治前、防治7 d 后凝血指标[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水平。以ELISA 测定血清TXB2、6-keto-PGF1α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等级资料行Ridit 分析或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对比防治7 d后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优(P<0.05)。见表1。

表1 2组骨折术后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对比[例(%)]

2.2 2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观察组防治3 d、7 d 后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骨折术后患者VAS评分对比 (±s,分)

表2 2组骨折术后患者VAS评分对比 (±s,分)

注:与同组防治前对比,1)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防治7 d后1.33±0.221)3.86±0.571)27.154<0.001例数43 43防治前5.12±0.62 4.93±0.70 1.332 0.186防治3 d后2.56±0.351)4.40±0.641)16.541<0.001

2.3 2 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2 组防治7 d 后,血清ET-1、ICAM-1、VEGF水平较防治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2组骨折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s)

表3 2组骨折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同组防治前对比,1)P<0.05。

VEGF/(pg/mL)55.11±6.60 53.85±6.46 0.895 0.374 28.30±3.581)33.51±4.241)6.157<0.00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3 43时间防治前43 43防治7 d后ET-1/(μg/L)76.12±8.37 74.58±8.22 0.861 0.392 41.37±4.601)52.26±6.541)8.931<0.001 ICAM-1/(pg/mL)306.16±32.73 298.12±33.81 1.120 0.266 204.74±14.561)252.62±21.461)12.107<0.001

2.4 2 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2 组防治7 d 后,血清TXB2 水平较防治前降低,血清6-keto-PGF1α 水平较防治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清TXB2 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6-keto-PGF1α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2组骨折术后患者凝血指标对比(±s,ng/L)

表4 2组骨折术后患者凝血指标对比(±s,ng/L)

注:与同组防治前对比,1)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6-keto-PGF1α 11.26±1.42 11.47±1.44 0.681 0.498 17.39±2.941)14.96±1.871)4.573<0.001例数43 43时间防治前43 43防治7 d后TXB2 166.25±14.48 163.26±14.38 0.961 0.339 118.76±7.281)146.22±10.141)14.425<0.001

3 讨论

静脉炎属临床常见病,多是由于静滴药液pH值过低或过高、血浆渗透压升高等使静脉遭受刺激,促使机体血小板凝聚、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并逐渐发展为白细胞浸润等炎性反应,从而发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静脉局部不适感、组织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3,4]。

透明水胶体敷料贴敷为临床预防静脉炎发生的常用治疗,此种敷料是由亲水胶肽微粒羧甲基纤维素、果胶、明胶混合组成,可通过吸收机体少量渗液、清创而达到消肿、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炎性物质吸收与代谢的效果。但临床实际应用时发现,此疗法虽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但作用较为缓慢,致使其临床应用受限。静脉炎归属于中医学“恶脉”“脉痹”“赤脉”等范畴,其根本病机为气滞血瘀。药物辛热、肝气郁滞,蕴而生热,以致化为火热邪毒,煎炙阴血津液,致血液凝结,化为瘀血阻于脉络,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引发诸症,故主张以通络解毒、清热凉血为主要治疗原则[5]。大黄、黄芩、黄连、黄柏为中药四黄汤主要组成成分,其中大黄性寒,味苦,可活血祛瘀;黄芩性寒,味苦,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性寒,味苦,可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黄柏性寒,味苦,可解毒疗疮、泻火除蒸、清热燥湿。现代药理研究[6]证实,大黄富含大黄素、大黄酚、大黄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嗜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及机体防御机能的效果;黄芩具有显著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作用,可增加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渗出[7];黄连具有显著抗菌效果,同时能抑制机体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微循环[8];黄柏富含生物碱、黄酮、苯丙素及酰胺类化学成分,可降低炎性因子转录与翻译水平、减少单核细胞渗出及巨噬细胞生成及清除自由基等[9]。本研究数据显示,防治7 d 后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优,防治3 d、7 d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可见中药四黄汤可有效降低骨科患者静脉炎发生风险,缓解疼痛感。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静脉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而机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可引发机体炎性反应及激活机体血小板、改变凝血功能。血清ICAM-1 可介导多种白细胞渗出,并黏附于受损血管壁,释放白三烯、组胺及溶酶体酶等物质,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血清VEGF 可诱导血管生成,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其表达量与机体内皮细胞受损程度呈正相关;血清TXB2 为调节机体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分子,血清6-keto-PGF1α 生物学活性稳定,可与机体TXB2 相互拮抗,其表达可直接反映机体凝血状态。本研究数据可见,观察组防治7 d 后血清TXB2、ET-1、ICAM-1、VEGF 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6-keto-PGF1α 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中药四黄汤应用于骨折术后患者可有效提高机体凝血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这可能是降低骨折术后患者静脉炎发生风险的机制之一。

综上,中药四黄汤可有效降低骨科患者静脉炎发生风险、减轻机体疼痛感、提高机体凝血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黄汤静脉炎内皮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当归六黄汤 传承七百年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三黄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炎1例
芍药地黄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55例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