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根本方法与核心进路

2023-12-01 20:14黄前程
文教资料 2023年13期
关键词:讲道理金课本质

黄前程 刘 琳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1],这是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根本遵循,也是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根本遵循。抓住思政课“讲道理”这一本质,将从根本上廓清人们对于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模糊认识,从内涵、标准、方法和路径等方面提升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自觉意识。基于思政课“讲道理”这一本质,可进一步将思政课“八个统一”协调统一起来,并打造一个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整体系统,形成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基本脉络。可以说,“讲道理”是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根本方法和核心进路。

一、全面深入把握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与内涵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对思政课作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就抓住了事物本身。本质亦规律,掌握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揭示了事物的客观逻辑和内在规律。从本质上来认识思政课,才有可能形成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根本方法与核心进路。为此,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地把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内涵。

“道理”与“讲道理”都是中国式话语,从中国传统而来又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道理”,不仅是知识真理,也包括价值真理,“讲道理”既传授知识也塑造价值。“道理”不仅是一种包含学理的学术知识,也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政治知识,“讲道理”要求学以致用。“道理”不仅包含理论理性的知识,也包含实践理性的知识,“讲道理”意味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道理”不仅包含抽象规律,也体现为具体事实,“讲道理”常常与摆事实相结合。总之,“讲道理”要求知识性与价值性、学理性与政治性、理论性与实践性、逻辑性与事实性的多维统一。

1.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与价值导向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必须理直气壮地讲政治,既要讲青少年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小政治”,也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意识形态形成发展的“大政治”[3]。讲政治的核心是要讲好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讲好集体主义的价值准则,讲好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2. 要运用学理与知识讲政治立场与价值导向

思政课具有政治性与价值性,但思政课毕竟是一门学科知识,它必须运用学理和知识来讲政治、讲价值。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科学,它有信心运用学理分析和知识探讨的方式来讲清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及其科学性、合理性。任何一种知识、任何一种理论的根本前提都可以追溯到某一特定立场与价值选择。一种立场与价值的对错、优劣,根本上也是可以从学理上和知识上讲清楚的。用学理分析和知识探讨的方式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更能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说服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吸引力,反之则会损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教师只要思维新、视野广,就能够摆脱独断式的政治宣传和空洞性的价值说教,就能以知识的魅力和真理的力量说服人、引导人、武装人,从而推进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

3. 要用实践与事实增强理论与逻辑的证明力

“讲道理”从逻辑上讲,就是理论知识自我证明的过程,就是思想观点合乎逻辑的表达。但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其“讲”就不能只是说干枯的“理”,它还必须带上生动的“事”,就是要理事结合,夹叙夹议。道理还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没有实践检验的情况下,一个歪曲的理论观点往往也能自圆其说,一种错误的价值选择往往也得不到制止。说到底,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最高标准,也是检验价值的最高标准,只有运用实践逻辑,思政课才能实现知识性与价值性、学理性与政治性的完美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与价值的标准,实践更是超越理论知识的“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智慧体现在价值与知识向能力的迁移转化中,它往往是语言难以表达的,用以表达的手段就是事实与实践。这里,真理表现为行动与事实,而实践就是用行动与事实来表达真理。

二、“讲道理”作为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根本方法

方法是规律的外化,而“一切科学的规律、范畴、概念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4]。“讲道理”作为思政课的本质与规律,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内涵、标准、方法与逻辑。从“讲道理”出发看大学思政“金课”建设,其方法落在“讲”字上,其内涵与标准隐含在“金”字上,而其展开的逻辑就是“讲道理”展开的逻辑。

(一)“讲道理”决定了大学思政“金课”的内涵与标准

关于大学思政“金课”的标准,往往是从“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去理解。[5]但这显然是不够的。一般课程“金课”侧重于从学理性、知识性和理论性去把握和规定。而对于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与规律来说,还必然强调其政治性、价值性与实践性,也可以称之为思政“金课”的特别“三性”。从政治性、价值性与实践性出发,“两性一度”也就显示出了新的内涵。

从政治性来说,大学思政“金课”除了讲授政治知识与技术问题,还要说明政治立场及其合理性的问题。从价值性来说,大学思政“金课”除了讲授价值知识与真理问题,还要说明价值选择合理性和价值准则优越性问题。从实践性来说,大学思政“金课”不仅要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还要创造实践智慧。对于一般学科知识,政治立场合理性、价值准则优越性和实践智慧创造性问题都不是其必须解答的问题。对于一般课程“金课”,其“两性一度”根本上是要求面对知识及其应用的复杂性;而大学思政“金课”则根本上要求面对价值及其标准的创造性。

(二)“讲道理”构成了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方法论原则

“推动内涵式发展”是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核心要义,“讲道理”的本质从原则上规定了大学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实现方法和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达成方式。“讲道理”包括了讲什么样的道理和如何讲道理两个方面。在讲的范围上,“讲道理”可以有宽泛的谱系,而“讲道理”的本质也决定了思政课无论是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广义的知识范畴,都能运用说理的方式来讲授。在讲的深度上,大学思政“金课”要求强化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自觉抵制教学内容的庸俗化和碎片化;要求系统地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道理,对这一内容不能进行“隐性”包装,不能将其异化为一般的通识教育。在讲的形式上,要求增强亲和力、针对性,要求将文体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将革命性话语向治理性话语转换,并结合流行话语表达。

(三)“讲道理”支撑起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方法系统

“讲道理”扩展了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逻辑脉络,是整个大学思政“金课”建设方法系统的基本支撑。基于“讲道理”,思政课“八个统一”可以更加紧密地协调起来。对于“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讲道理”侧重从讲什么作出了统一。而对于“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讲道理”又侧重从如何讲做出了统一。在“八个统一”进一步协调基础上,大学思政“金课”建设可以从多方面、多途径展开,并形成自己的方法系统。从教学内容上,可以展开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思政课。从教学形式上,可以展开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合式教学。大思政课和实践教学本质上是将思政课本之外的知识纳入课程之中,对难以学科化的知识用跨学科化、超学科化的方式进行教授,而这也只有基于“讲道理”的方式才能实现。

三、“讲道理”作为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核心进路

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开展需要寻找合理的进路,也就是要形成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逻辑与任务为指引、以方法和举措为工作手段的推进路线。就教授的内容来看,大学思政课包含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基本功能和任务。[6]客观上这三个方面是融为一体,不能截然分开的——讲价值应讲出学理性和知识性,讲知识也要讲出政治性和价值性,价值认识与知识认识能转化为能力,能力也能深化价值认识与知识认识。但在具体的课程教授中,不同的教师往往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和路径,这样也就形成了课程教学的不同进路和特色。

在实践中,大学思政“金课”建设通常有两种基本进路,那就是“价值引力营构”进路和“知识魅力增强”进路。所谓“价值引力营构”进路,是指大学思政“金课”建设从价值塑造一侧入手,通过“自价值而知识”的径向加以展开;而所谓“知识魅力增强”进路,从知识传授一侧入手,通过“自知识而价值”的径向加以展开。其中“价值引力营构”进路的逻辑起点是从“价值侧”促进思政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教学视角;“知识魅力增强”进路的逻辑起点是从“知识侧”促进思政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教学视角。而通过营构价值引导力或增强知识魅力来重构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间深切联系,是这两种进路共同的矛盾驱动,且最终形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系统协同的教学方法,达到以“两性一度”为特征的一流课程,是二者共同的课程建设目标。

就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来看,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知识魅力增强”进路与“价值引力营构”进路必将深度融会;就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来看,思政课建设的各个进路也需要融合,而这种融合的机理和机制就蕴藏在“讲道理”之中。“讲道理”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它将知识、价值和能力三个培养要素有机统一起来。因此,可以将“讲道理”作为一个系统平台和核心进路,通过对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整合,形成“立德树人”整体机制、路径与方法,由此让大学思政“金课”建设得以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展开。

首先,“讲道理”可以直接将思政课教学的整体目标(价值、知识和能力三合一)作为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内在核心目标。它不必像其他进路要重新设计教学目标的分解、重构,而这种分解和重构或将给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其次,“讲道理”可以形成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主线,这条主线就是围绕知识与价值的融合、知识与价值的转化迁移创新教学方法。最后,“讲道理”作为大学思政“金课”建设进路可以作如下展开。

一是确立大思政课的教学理念,进行思政课之间的贯通,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沟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融通。二是以“两性一度”为指引,对大学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深化。三是进行教学形式改革,进行教学形式组合设计,特别要设计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组合。四是进行教学理论基础研究,深入研究“讲道理”的知识论基础及方法创新。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为新时代大学思政课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全面深刻认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内涵,并将思政课的“讲道理”和“八个统一”联系起来,将为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系统展开和一体化构建,提供坚实的方法论基础。这根本在于“讲道理”这一中国式话语本身就具有“八个统一”的丰富内涵,包含有“实践第一”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并将“实践智慧”纳入学科教学范围,从而能够形成大思政课的宽广视野和建设格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最显著的特征,它也是“讲道理”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学思政“金课”建设的根本方法和核心进路的内在禀赋。

猜你喜欢
讲道理金课本质
“讲道理”的面包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回归本质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童年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