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2023-12-09 14:57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院系隐患消防

羌 锐

高校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羌 锐

[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剖析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根源,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抓手,切实消除重大火灾风险隐患,为平安校园保驾护航。

高校;消防安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作为社会化治理的一部分,抓好高校消防安全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消防安全治理形势分析

近年来,高校消防安全形势整体稳定,但是火灾尤其是亡人火灾也时有发生,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12.26”实验室爆炸造成3人死亡,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24”实验室爆炸造成2死9伤[1],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给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应该看到,当前持续平稳向好的高校火灾形势,是一个动态的、建立在专项整治重压下的脆弱平衡,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面并未根本改变,稍有松懈极易反弹。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校园消防安全 “总体平稳、隐患量大、风险不小”的局面仍将持续,保持火灾形势长治久安的压力依然巨大。

二、高校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薄弱环节

进入新发展阶段,高校消防安全面临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遭遇更多新风险、新挑战,既有社会面消防工作的共性难点,也有高校领域及队伍自身能力建设的个性问题。

(一)校园的消防安全服务供给水平不足

这种压力来自于崭新的时代使命。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高校承担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使命,迫切需要符合新发展格局的校园消防治理体系保驾护航,以高校的一域之治,助力全国大局稳定。这种压力来自于复杂的现实斗争。通过全国消防安全三年整治专项行动,高校领域火灾形势得到有效遏制,但历史积累形成的消防隐患存量大,充电桩的安装使用、电动汽车的停放等又带来了新的风险增量,校园消防安全不托底的整体态势尚未根本扭转。这种压力来自于师生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高校作为全社会高层次人才聚集地,对消防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校园的消防安全服务供给水平与师生的实际需要还不够适应,与师生的期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二)当前最大的短板是基层基础不牢

制约高校消防安全的基础性、瓶颈性问题依然突出。部分高校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院系等二级单位消防工作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日常消防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二级院系、职能部门没有认真贯彻“三管三必须”要求,齐抓共管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院系认为消防安全工作是保卫处(消防科)的工作,自身没有消防管理人员,一线消防管理工作“短腿”“无腿”问题突出。财务、人事等职能部门没有对校园消防安全足够重视,导致消防改造经费不足、消防岗位人员工作热情不高等问题。个别高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消防基础薄弱。未与时俱进编制校园消防专项规划,没有制定年度消防规划实施计划,导致微型消防站不能满足“3分钟到场”最小灭火单元的建设需求、老旧楼宇没有按照规范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问题久托不改。

(三)当前最大的困扰是履职强能差

一是思想存在懈怠。全国消防安全三年整治专项行动后,在长时间、高强度的火灾隐患治理工作后,个别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存在“看一看,等一等,放一放,缓一缓”的松懈麻痹思想,甚至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错误意识。二是业务不够精通。一些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岗位人员法治思维不够牢固,专业素质不强不精,不愿查、不敢查、不会查,查不出问题、查出问题整改不了的现象客观存在。三是管理缺乏手段。隐患督改手段单一,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缺乏行政、舆论、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综合措施,火灾隐患治理陷入“整治、反复、再整治、再反复”的怪圈尚。

三、提升高校特色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举措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针对高校火灾特点,要讲究辩证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持续开展消防安全系统治理和综合能力,切实提高校园火灾防控能力。

(一)坚持规划引领,夯实基层基础,持续完善校园火灾防控抗御体系

首先,坚持消防规划引领。依托高校“双一流”建设规划,将消防工作纳入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研究完善校园消防专项规划,同步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制定消防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列出目标任务和工作时限,将完成工作纳入干部实绩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其次,强化指挥调度体系。建立高校、院系两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分别搭设指挥部,两级党委成员每日轮流值班,实体化运转。制定并落实消控室值班员“1秒钟”发现火情、楼宇防火巡查员“1分钟”现场确认、微型消防站“3分钟”到场处置的闭环机制,建立健全校园防灭火指挥调度体系,实现“灭早、灭小、灭初期”的目标。再次,培育消防安全文化。将消防安全设置到高校特色课程建设中,做到有师资、有教材、有课时。在校园广播中开辟“消防之声”,将黑板报、宣传橱窗等作为校园消防宣传工作的阵地,营造浓厚消防宣传氛围。各院系每半年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全员消防安全演练,切实提升师生消防安全素质。

(二)深化系统治理,统筹发展安全,坚决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重大风险

一是“重实效”提升本质安全。研究制定《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从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消防演练、火灾事故处置等方面对下属单位进行标准化管理,并定期开展达标创建评比工作,有效提升校园火灾整体防控水平。二是“抓重点”亮剑火灾顽疾。对于实验室、宿舍楼、食堂等火灾高危领域,聘请专家顾问团队,逐个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切实找准火灾风险点,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落实校长、分管校长、院系负责人重大风险隐患挂图作战和高校党委成员跟踪督办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三是“谋长远”推动科技赋能。坚持消防“大数据”建设理念,应用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对消防远程监控、电气火灾监测、消防“户籍化”管理等系统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预测分析,构建“用数据预知预警、用数据辅助决策、用数据指导实践”的校园消防管理新机制,实现火灾高效精准防控。

(三)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着力提升校园消防安全治理水平

一要发挥党委行政“领导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切实把消防安全纳入到高校工作全局和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定期召开党委会、校务会和行政办公会,专题研究校园火灾形势,部署推进消防安全重点工作。二要压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对照“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保卫部门与纪委、财务、教务、学生工作、后勤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实验室等职能部门,建立完善消防安全通报、会商研判、联合检查等工作机制,推动职能部门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三要倒逼二级院系“主体责任”。“十次督导不如一次问责”,开展校园消防安全领域失职追责工作,对因责任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火灾责任事故的院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单位相关人员责任,切实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最末梢”火灾防控水平。

[1]赵志全,戈福琴.1949—2019年中国高校恶性火灾事故统计分析 [J].今日消防,2021,7(3): 89- 91.

[2]王生辉.新时代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 (14):108-110.

[3]肖方.黄明:坚持底线思维 强化系统观念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J].中国消防,2021(03):1.

[4]胡长玉、王爱义.建设高校智慧消防 提升安全治理能力——基于高校消防安全治理能力的多层次技术建构刍议 [J].消防界,2021(07):68-69.

(责编:杨书元)

猜你喜欢
院系隐患消防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消防界》征稿启事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