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2023-12-13 15:47翟红宇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基本技能基础知识问卷

文∣翟红宇 董 梅

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准确把握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是推动信息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西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依据信息素养五个评价维度编制调查问卷,借助微信分发问卷,利用问卷星平台回收并统计数据结果。通过对问卷问题及填写结果的数据分析,发现了本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生所处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和所经历的信息活动情况分析成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

一、调查背景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把“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作为课程总目标。对于中小学生来讲,他们信息素养培养的主渠道仍然在学校,主阵地仍然在课堂,主攻手仍然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水平,施以针对性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了当前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为帮助一线教师全面准确地掌握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水平,做好信息素养培养提升实践工作,我们开展了面向全省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编制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进行。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学生平时所处的信息技术环境、会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所经历的信息实践活动,从而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水平。

1.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设计围绕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进行。借助文献研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我省信息技术教育实际,提出了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共五个维度,分别是信息意识、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基本技能、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问卷中问题的设计从这五个方面着手。下面是调查问卷中的部分题目: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生活,你能主动去感受体验吗?( )

A.能主动地体验 B.不太愿意接受

C.根本不想去体验

本题用来了解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信息意识应该先行。通过问题“是否愿意去体验感受日新月异的信息生活”的问询,了解学生是否对信息具有敏感性。

你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特征、社会影响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程度处于哪个层次?( )

A.只是了解 B.能举例说明

C.能从生活现象中分辨事例 D.一无所知

本题用来了解学生具备的信息基础知识情况。知识是素养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越丰富,素养才能发展得越充分。信息基础知识内容很多,本题着重了解学生平时积累的最基础的知识。

2.调查问卷的特点。本次问卷设计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从实际出发拟题,问题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没有可有可无的问题。二是问题的排列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三是问卷中语气亲切、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学生愿意如实回答。四是问卷长度控制适当,整个问卷共25 个问题,回答时间预计在20 分钟左右。五是问题选项简单明了、相互独立,便于后期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基于上述原则,进一步厘清了调查问卷与考试试卷的区别。考试试卷用来测试学生某一门课程学完后的学习效果,更多的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考量,试卷内容围绕所学知识而设计,作答结果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调查问卷是用来收集学生态度的主观性数据的,从主题出发设计相关问题,问题选项是学生实际遇到的各种情况的罗列,不存在正确与否,学生作答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即可。

本次调查问卷中的内容完全来自于学生的信息生活学习实际,一方面是学习活动中所习得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以及所形成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是信息生活中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以及所经历的信息实践活动。

问卷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所以在编制调查问卷时,所设问题完全基于信息素养的五个评价维度,以提高问卷调查的针对性和一致性。根据评价维度的内涵要义,结合学生身边的或经历的事情,精心设计信息情景问题,通过捕捉学生所经历的信息活动情况以及具体应用状况,摸清学生底数,掌握其信息素养层次,真正达到问卷调查的目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全省中小学生进行,范围涉及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问卷的分发通过微信进行,问卷的填写和回收借助问卷星平台并给出统计结果。共收回问卷233200 份。从学校性质看,问卷来自乡镇学校的占29.30%,县城学校占36.46%,城郊学校占3.32%,城市学校占30.92%。从学段来看,参与调查的高中生占2.98%,初中生占25.99%,小学生占71.02%。调查范围覆盖了各个层面的学校和基础教育三个学段,基本可以客观地反映山西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

1.信息意识方面。着重关注信息敏感度和信息价值判断力两个层面。其中信息敏感度主要从体验信息生活和关注新技术两个方面设计问题,有88.93%的学生愿意主动感受体验信息生活,有72.62%的学生能主动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愿接受新技术的仅有0.97%。信息价值判断力主要通过对未知来源信息的处理进行调查分析。有64.54%的学生选择不予理睬,9.67%的学生会及时核对信息的真实性,22.55%的学生在核实真实性的同时,还会告知身边的人。数据表明,身处信息社会的绝大部分学生对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有较高的敏感度。面对大量信息,大部分学生可以有效鉴别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

2.信息基础知识方面。主要从信息概念及特征、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工作原理及程序算法等方面设计问题。在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特征、社会影响等知识的调查中,有58.25%的学生只是了解甚至一无所知,能应用于生活的仅占28.77%。对于计算机网络知识,有52.09%的学生只是了解,能应用到生活的仅占29.93%。对于计算机原理,简单了解的占47.09%,能结合实际说明的仅占11.24%。数据表明学生在信息基础知识方面储备不足,整体薄弱。

3.信息基本技能方面。重点从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入手,分硬件设备的使用和软件工具的使用两部分设计问题。手机和电脑作为日常生活、学习的主要硬件设备,有84.60%的学生手机使用频次较高,而电脑(包括平板电脑)使用仅为14.36%。数字化工具软件按其功能特点和使用程度设计问题,发现常用的基础性软件, 能熟练使用的学生占比与软件的使用频次有关,如信息交流工具“微信”,占比达到了86.42%。文本信息处理软件,能熟练使用的学生占比为55.38%。作为最基本最常用的文本处理技能,居然有近一半学生还不能熟练使用,反映出平时使用还是不够。而图像、表格、演示文稿处理软件,熟练使用的占比更低,为30%左右,说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应用更少,技能较差。除了基础性软件外,还有就编程工具和编程内容设计的问题。能熟练使用工具的学生占比约为10%,学习过编程内容的学生约为44.9%。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思维培养的一个环节,与新课程的要求差距较大。可以看出,实际生活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数字化工具,学生使用熟练度也高;使用复杂度高、频次低的工具,学生整体熟练度不够。综合以上数据,学生在信息基本技能方面水平偏低。

4.信息应用能力方面。从信息来源、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交流分享、解决实际问题几方面进行综合评测。在信息加工、交流分享方面,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体较差,不会的占到45.75%,接近一半,能非常熟练完成任务的仅占7.04%。在生活实践中,有69.54%的学生可以自主在线学习,59.04%的可以进行电子支付,48.32%的可以熟练应用电子导航,28.83%的会使用图书查询系统查书,21.97%的会网上购火车票。针对全过程的信息应用能力(即从分析问题、确定信息来源到形成解决问题思路),仅18.11%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做到,可以精准获取信息的仅占27.48%。可见生活中简单的信息应用学生能力尚可。

5.信息社会责任方面。有91.76%的学生具备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并采取加密、杀毒等措施有效防护;有31.46%的学生对引用信息进行出处标注。在遵守法律法规方面,有92.62%学生了解互联网使用公约,其中49.15%的学生比较熟悉公约内容,完全不知道的仅占6.37%。在面对不实言论时,有92.52%的学生能理性作出判断,有39.15%的同学敢于指出不当之处,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从数据来看,学生整体的信息社会责任已初步建立。

四、建议对策

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每位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针对信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整体薄弱的现状,要确保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强化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势在必行。下面是具体的建议与对策。

1.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实现多学科多渠道发展。信息基础知识与信息基本技能薄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频次低、熟练程度不够。《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思路值得借鉴,即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反复巩固知识与技能,循序渐近地、反复地练习实践,最终达到强化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学科融合是一种无痕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实现信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效提升。应以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为主导,其他学科课堂为辅助,协同发展。在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采用学科融合、技能融合的方式,每周组织各学科进行集体备课活动,联系某学科当前教学内容,找出信息技术学科的切入点,把信息基础知识与信息基本技能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请其他学科教师尝试在机房开展教学,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展课堂教学,多角度渗透知识,实现技能融合。

2.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践行“做中学”的理念。“做中学”由教育家杜威提出,并被公认为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学方法。知识不是为学而学,而是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问题解决才是终极目标。“做中学”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反复运用知识、技能,使知识与技能内化于心,这是“躬行”的内涵。在项目活动中设计不同的环节,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各种技术工具,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分享,在做中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补齐短板,使自己的信息素养真正获得提升。

3.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学科课外平台。社团活动是学生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在中小学校学生参与度很高。信息技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组建与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社团,并定期开展活动。这些社团不仅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也巩固了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活动学生在信息分享、交流沟通、技能切磋、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都会获得成就感。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自主开发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课程,作为常规课程的有益补充,既可以加强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又能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拓宽学生的视野。

猜你喜欢
基本技能基础知识问卷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清律的基础知识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掌握基础知识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