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育人的功能审思、困境解析与路径重构

2023-12-13 16:42杨万贺任新玉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网络育人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杨万贺 任新玉

[摘 要]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融媒体理念的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其特有的理念和传播优势对高校网络育人的功能、内容、形式、渠道和效率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确保网络育人工作提质增效,高校应积极适应融媒体发展趋势,充分审思网络育人的现实功能,将网络育人要素以开放的视野和格局加以整合,通过理念创新、内容优化、资源整合和机制革新,提升网络育人的关注度、实效度、专业度和协同度,重构高校网络育人实施路径,厚重其教育功能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网络育人;高校;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6-0081-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6.012

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融媒体理念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媒体开始发挥着“外塑形象、内聚人心”的功能,其育人功能日益凸显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正式将网络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提出了切实要求。面对新形势,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促进网络媒体与育人的深度融合,提升网络育人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吸引力,使网络的“最大变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

一、高校网络育人的功能审思

高等院校是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领地。习近平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在新媒體背景下,网络媒体既是高校开展宣传工作的窗口,也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高校网络育人功能,以新时代的社会热点引导人、以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人、以校史文化的故事塑造人、以健康向上的环境感染人、以具体生动的事迹激励人,是高校打造优质网络媒介环境的应有之义。

(一)思想引领:导航青年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各种思潮交融交流交锋日益频繁,而高校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前沿阵地之一,始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政治任务。因此,高校必须时刻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引领上做好文章。为了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政治定力、政治素养和政治认同,增强“四个自信”,高校网络媒体平台应在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准确地转载、阐释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引导学生在重大原则问题面前,树立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主动明辨是非,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行为与社会主流价值协调一致,进而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二)知识传递:凝汇学识力量

高校网络媒体既是重要的思想阵地,也是重要的育人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2]。可见,增长学识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武装头脑的首要途径。学识的获得不仅来源于传统的书本和课堂,更来源于大学生日常的见闻和实践。一直以来,高校通过网络媒体及时发布新鲜的理论时事热点,传递最新的学术和专业发展动态,此举为高校师生主动开展专业研讨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在线渠道。高校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激发学习讨论热情,让大学生在日常的知识传递、经验交流和文化熏陶过程中,满足多样的文化需求,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凝汇学识力量,促进文化传承创新。

(三)情感凝聚:营造向上合力

情感是思想认知转化为实践行为的重要环节,情感对教育的全过程起着加速或延缓的效果,而网络媒体则是新时期高校凝聚向上合力的情感纽带。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广大师生在情感层面达成认同和共识,从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合力。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广大师生以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勇气和魄力,积极投身到学校健康发展和大学生个人成长进步的大潮之中,逐渐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体而言,高校网络媒体通过深入挖掘本校的校风校训和校史文化,积极传承大学精神,大力弘扬大学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构建舒适良好的校园环境,给青年大学生以归属感、幸福感和荣誉感,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增添推力。

(四)实践锻炼:磨砺社会本领

实践锻炼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融媒体时代,网络媒体逐渐成为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3]。高校网络媒体的日常管理主要以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师团队为主,日常运营主要依靠校内青年大学生团队。学生根据自身特长,积极参与到网络媒体平台工作中,通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培养知识应用、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创新创造等社会能力,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磨砺社会本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逐渐成为能够适应现实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二、高校网络育人的困境解析

高校网络媒体身处媒体变革的大潮中,其特有的理念和传播优势对高校网络育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随着媒体环境、媒体产品的不断变化,网络育人的主体功能必然面临新的多重困境与挑战。

(一)裂变庞杂的媒体环境,挤压育人的关注度

高校的育人活动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进行的。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因此,教育环境复杂化或脱离了特定的教育环境,育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体竞争环境趋于复杂化的同时,信息的来源和传播方式也渐趋走向融合。融媒体信息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拓展了信息来源渠道,简化了信息传播链条,使信息传播出现渠道多、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在终端设备实时动态地检索到所需信息,信息传播方式由传统的一对多的扇形传播向多对多的网状裂变式传播转变。这种裂变式传播方式决定了谁掌握了信息发布的先机,谁就能快速占据舆论的主流,这既导致了专业媒体机构作为信息把关人的作用下降、舆情监测引导难度加大,也为虚假不良信息的滋生提供了机会。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社会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裂变式传播使主流与非主流、合法与违法、本土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呈现鱼龙混杂的状态,这些现状都证明了网络媒体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高校的网络育人行为在裂变庞杂走向融合的同时,应该坚守教育初心使命,探索一条能够被青年大学生群体广为关注和接受的育人之路。

(二)现象级优质媒体产品,冲击育人的实效度

目前,国内主流媒体优先进行融媒体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大众媒体竞争力、影响力和“圈粉”能力的现象级媒体产品,这些媒体掌握报道的优先接触权、发布权和话语权。现象级媒体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优势和品牌效应冲击着高校网络育人的实效度。高校网络育人的实效性重点体现在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来获得大学生群体的关注。一方面,高校网络媒体很难超越社会优质媒体的影响力。大众传媒受到专业化运作和利益的驱使,使之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打造出高关注度的现象级媒体产品。但由于青年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未完全成熟,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左右。因此,高校网络媒体在与大众媒体竞争的过程中,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实现最佳的育人实效。另一方面,高校网络媒体在现象级媒体产品的打造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以短小精练的产品吸引用户并被广泛关注和传播,这是现象级媒体产品区别于普通产品的关键所在。高校网络媒体的育人目标虽然明确,但如何准确把握最佳时机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则要在日常育人工作中不断地反思和探索,为大学生提供优质内容。

(三)更迭集成的媒体技术,检验育人的专业度

科学技术是媒介传播变革的利器。科学技术创新为媒体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逐步提升了网络媒体信息采集和推送的效率,增强了用户对信息的认知体验感。所以,高校网络媒体平台的专业性直接影响网络育人的实效性。强化高校网络育人功能必须首先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只有具备高度专业化的技术硬实力和内容软实力,方能在融媒体的大趋势下牢牢掌握育人的主动权。具体而言,高校不仅要建立和维护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网络媒体平台,培养能够熟练运用先进技术设备的专业型新闻传播人才,也要发掘具备政治素养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型人才。高校网络媒体要打造特色多样的育人产品,必须具备超前思维的同时,也要重视对负面信息的及时过滤和舆论监督,从而提升育人的专业性。反之,如果高校育人平台人员不熟练掌握融媒体信息技术,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势必然会反应滞后,这将导致高校网络育人的专业和水平受到大学生用户的批评或质疑。

(四)全链条媒体产业运营,考验育人的协同度

2022年,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时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顺应时代要求,把握传播规律,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更好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5]。在融媒体时代,网络媒体运营的核心在于一体化运行。一体化运营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将传统媒体的前端采集、中端载体和后端编辑集合为一体。通过一体化的机制协作,实现资源整合,从而合力打造全链条式的产业運营模式,这对网络育人平台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度提出了更高、更规范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求高校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加快构建网络育人平台,做到组织内部协同一致。高校网络媒体平台建设既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组织架构,也不同于现有的新媒体中心、新闻中心等机构,而是在校级官方网络媒体管理部门的管理和主导下,对各院系、各部门网络媒体育人平台,以及学生社团媒体平台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实现粉丝用户数量的聚合,并建立健全校内畅通的协作沟通机制,完善网络育人平台的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和综合保障机制。总之,在融媒体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平台既要加强统一管理,又要强化协同育人运营,这对高校网络育人的协同能力是一种考验。

三、高校网络育人的路径重构

事物是在不断的冲突、碰撞和融合中发展前进的。新时期高校面对新形势、新特点和新问题,要顺应融媒体发展大潮,主动拥抱互联网生态,通过对新技术的创新运用,推动网络育人走深走实,实现从单一到多样、从扁平到融合的转变。“只有把传统模式和新模式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有效地增强网络育人的实效性。”[6]进一步强化高校网络育人功能的四个维度,使青年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网络育人中提升个人素养和能力。

(一)借鉴融媒体的理念创新,增强育人功能的关注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和条件变了,发展理念就自然而然要随之而变。如果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发展理念就会失去引领性,甚至会对发展行动产生不利影响”[7]。因此,观念正确与否,决定着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在融媒体格局下,理念创新是影响高校网络育人是否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网络育人平台应在充分遵循融媒体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青年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将高等教育理念与融媒体理念双向融合,精准锚定高校网络育人的发力方向,在常态化的网络育人工作中突出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将高校网络育人的主体功能发挥到极致,提升网络育人的关注度。

首先,要坚守“育人为本”的初心和“用户至上”的理念。高校融媒体主要面向师生用户,重点是向学生倾斜。所谓的“用户至上”就是以“学生至上”为准绳,突出强调以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融媒体的“用户至上”理念与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结合起来,运用到高校网络育人的工作实践中,让充满人情味和人文关怀的网络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其次,要以“立徳树人”为引领,以“内容为王”为依托。在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媒体要在兼顾思想引领、情感凝聚、知识传递和实践锻炼的同时,打造网络媒体融合育人体系,重塑网络育人内容,重点突出“德”,增强内容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促进网络育人功能的重构与发展,实现高校网络育人工具性和价值性的融合统一。再次,要以“共建共享”理念达成“协同育人”的共识。高校网络媒体应遵循媒体融合的发展潮流,强化共建共享和协同育人的网络融媒体平台理念,进一步优化育人功能,在多元协同中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在实现各种网络媒体平台整合的基础上,在思想引领、情感凝聚、学识传递和实践锻炼等方面,实现网络育人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网络育人功能的质量和效率。最后,要以“开放互动”的思路打造“精致育人”的模式。在融媒体环境下,秉持“开放互动”的理念,更能促进“精致育人”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高校网络媒体要以开放互动促进精致化育人,在确保育人理念和方向一致的基础上,做到精确掌握受众群体在年龄、性格、专业等方面的差异化因素,从而实现“量身定制”“量体裁衣”,提高育人内容的贴合度和关注度,最终实现高校网络育人的主体功能在广泛性、融合性和特殊性三者相结合的过程中互为促进、协调发展。

(二)借鉴融媒体的内容优化,增强育人功能的实效度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育人应以内容优化为重点,只有具备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高质量育人内容,才能推动网络育人的主体功能发挥出实际效果。高校网络媒体既要抓住时代特征,又要把思想、情感、经验、文化等内容融会贯通,以充满创意的形式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对育人素材进行包装和制作,使之与聚人气、接地气的育人内容相契合,打造特色和精品,使青年大学生用户在人文关怀和怡情益智中得到教育和启迪。

首先,要以时政热点来彰显思想引领功能。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媒体要在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力等方面发挥其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中的思想引领的育人作用。其次,要以多元文化来提升知识传递功能。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媒体既要谈古,又要谈今;既要谈内,又要谈外。不断完善自身育人水平,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鉴别力、传播力和创新力,在增强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做到文明相承、薪火相传,最终实现文化的自我认知和觉醒。再次,要以关爱关注来提升凝聚情感功能。在网络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众之间的情感传递提供了优越便利的条件,高校网络媒体需要在语言、形式、话题等方面“把脉”,因势利导,提升育人内容的艺术性,在共通的基础上,建立起关注关爱的情感连接,从而增强网络育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最后,要以互鉴互进来加强实践锻炼功能。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应该在实践锻炼方面做好功课,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既要以现实问题育人,也要根据当前社会发展规律和青年群体的发展规律助力广大青年大学生认清时代、认清社会和认清自我,帮助青年大学生及时做出科学正确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进一步提升网络育人主体功能的实效度。

(三)借鉴融媒体的资源整合,增强育人功能的专业度

媒介融合是传媒领域的革命性变革的重要标志。在融媒体趋势下,要使信息高效优质传播,必须综合协调利用各种资源,才能改变新闻生产的策采编发四大流程。高校网络媒体必须整合平台、队伍、渠道、设备等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资源,才能实现以最低成本投入实现最大育人效果,最终克服网络育人功能发挥水平不一等诸多现实问题,实现网络育人功能由扁平化向集成化、工具化向价值化的转变,从而增强网络育人功能的专业度。

首先,要加快平台整合,构筑核心育人阵地。近年来,部分高校相继在原网络媒体工作框架下成立融媒体中心,将高校网络育人品牌与网络融媒体融合起来,打造成一个特色化、风格化的网络育人品牌,形成示范效应、聚合效应和辐射效应,吸引、影响和凝聚更多的用户群体。其次,要加快渠道整合,暢通育人信息链。高校网络育人管理者和工作者应加快整合信息收集、编辑、发布及互动的渠道,充分利用多元手段和方式,尽可能地深入挖掘时新性、显著性的育人素材,全方位、立体式地向广大青年大学生传播育人信息,让网络育人功能更快捷、更简单、更有力地发挥出实效。再次,要加快队伍整合,配备专业人才队伍。当前,“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建设关键在于适应互联网时代工作要求”[8]。高校必须充分利用综合人才储备优势,通过组建高端人才智库,提升现有工作团队的专业技能和育人素养,着力培育“媒体+育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素养高的网络育人人才梯队,使网络育人队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最后,要加快设备整合,强化育人技术保障。随着网络技术更迭速度的逐渐加快,高校网络媒体工作队伍的育人工作需要配备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来保障网络育人功能的高效发挥。因此,高校应着眼未来,以共享为根本,加快整合现有软硬件设备,并及时引进新设备,为进一步提升网络育人工作的专业度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四)借鉴融媒体的机制革新,增强育人功能的协同度

融媒体潮流的快速发展对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的网络育人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通过机制的进一步整合优化,准确划分机制内部的工作职能,强化外部的协调配合,使各要素、各部门间实现相互衔接和相互协作,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平稳有序的网络育人体系,最终实现切实增强网络育人功能的协同度的目的。

首先,要健全协作竞争机制,扩大育人的影响力。高校在网络育人过程中,要完善内外协作竞争机制,使内部与外部合作、竞争结合,逐渐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的协作竞争机制,进一步扩大网络育人的整体影响力。其次,要健全互动反馈机制,增强育人的引导力。高校在网络育人工作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互动反馈机制,推动各育人部门和环节间由传统的无意识的信息反馈流逐步向有意识的信息反馈流转变,避免出现信息反馈失真和育人目标偏离,坚决维护校园网络育人生态平衡。再次,要健全舆情研判机制,塑造育人的公信力。高校的网络育人平台要以公开、公正为原则,重视提升自身的公信力。重点是要强化校内网络舆情监测,加快完善舆情研判机制,着力培育校内意见领袖。当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统筹联动,切实做到防微杜渐、有的放矢,从而防止网络负面舆情的发生和扩大。最后,要健全评价激励机制,蓄养育人的原动力。高校网络育人功能的发挥,关键在于要以柔性的方式自觉提升各网络媒体间的协同创新育人水平,以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最终实现青年大学生群体素养提升、思想进步和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有序发展三者间的协调共赢,构筑网络育人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发源地。无论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维度出发,还是从高校网络媒体自我发展的维度出发,当前高校都必须顺应融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清醒把握其传播规律和优势,充分审思网络育人的主体功能,深度解析网络育人的现实困境,努力构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新型网络育人平台,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整体育人大局,助推新型网络育人阵地建设,使高校网络媒体成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育人阵地。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记者.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人民日报记者.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4(1).

[3]人民日报记者.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5]人民日报记者.黄坤明出席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时强调: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更好凝聚团结奋进强大力量[N].人民日报,2022-08-31(4).

[6]李双依.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育人的工作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2021(04):75-79.

[7]人民日报记者.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2-04(1).

[8]李羽佳.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24):31-32.

The Functional Review,Dilemma Analysis and Path Reconstruction of Onlin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YANG Wanhe, REN Xinyu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Changchun, Jilin 13012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network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media, network med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Its unique concept and communication advantage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unction, content, form, channel and efficiency of network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online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grating media, fully consider the practical functions of online education,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online education with an open vision and pattern, and enhance the attention, effectiveness, professionalism and cooperation of online education through concept innovation, content optimiz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Reconstruct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network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thickens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practical value, emphasize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 network training ; universities; integrated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gree of cooperation

猜你喜欢
网络育人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高校易班平台的育人优势
“生活世界”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启示
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