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冲突的化解之道
——来自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绿色转型调查

2023-12-21 21:48杨雪锋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上海城市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天子填埋场垃圾

文 杨雪锋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蒋晴月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引言

杭州市政府在“十三五”期间提出“十四五”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从以卫生填埋场为主转变为“焚烧为主、资源化为辅、填埋为保障”的新格局,“零填埋”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杭州垃圾治理走进新时代。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是杭州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截至2020年12月16日前一直承担杭州主城区生活垃圾填埋任务,该填埋场在2020年底封场,此后功能转变为垃圾减量综合体,承担部分主城区生活垃圾中转、易腐垃圾(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处置等任务,日运营量超2000吨。垃圾填埋场变成生态教育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提供全产业链治理的绿色服务,经过生态化改造后一部分园区还将建成生态公园,天子岭综合体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重任,为化解邻避冲突提供了诸多经验与借鉴。

据了解,2021年前关于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居民投诉每年2800多件,近年来各个渠道收到的居民投诉仅为个位数。曾经邻避冲突甚为激烈的邻避设施为何不再引发投诉?课题组带着疑惑走进天子岭。本研究选择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及其周边社区为调研区域,通过对该企业及其周边社区的实地调研,了解垃圾填埋场运行现状及其绿色转型路径,了解周边社区居民与垃圾处置企业的关系,为其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天子岭垃圾减量综合体运营概况

(一)运营主体的经营模式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运营主体是杭州环境集团,属于国有企业,目前的业务范围,包括前端的垃圾收运和末端的垃圾处置(厨余垃圾处理)。前端垃圾收运方面,天子岭主要服务于杭州市的主城区,包括上城区、拱墅区全部、余杭区部分街道、临平区的部分街道、钱塘区的部分街道,由杭州环境集团合资企业西湖区环境集团负责西湖区垃圾收运。2020年前天子岭发挥的是填埋功能,此后转型为垃圾减量综合体。目前在杭州市城区东西南北布局有5个减量综合体,全部由杭州市环境集团运营,垃圾收运量每天7000吨左右,其中位于城北的天子岭减量综合体接收来自上述主城区的3000吨转运到临江垃圾焚烧厂。实施零填埋后,天子岭填主要承担垃圾转运和易腐垃圾处置,目前园区有850吨的易腐垃圾处置项目。

在企业运作模式上,杭州环境集团下设11个职能部门,包括集团办公室、党群、财务、企业发展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等;还有二级分公司,业务运营部门,包括垃圾清运公司,垃圾转运则是由物流分公司负责。垃圾处置企业也有很多分公司,比如污水处理的固废分公司;资源化事业部负责天子岭园区的四个易腐垃圾处置场日常运营;物业分公司负责园区的道路保洁、装备修理。

在工作监管机制上,杭州环境集团实行双重监管,外部监管主要有负责环境监管的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行业监管的市城管局、负责安全监管的市应急管理局。内部监管就是对生产经营进行内部监督,主要是由运营管理部对运行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监督。集团还制定了环保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来规划安全生产运营,定期举行应急演练。

(二)天子岭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静脉产业园区)建设是杭州市为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和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落实国家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出“先行先试”要求的重要举措,《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0—2020年)》《杭州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园区建设列为“杭州市生态建设十大工程”之一。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5721亩,以“出口、产业、城市、生态”为整体定位,以“一总部,六基地”为总体设计,重点建设清洁直运、生活垃圾生态填埋、厨余(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大件垃圾回收利用、沼气高值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利用、循环经济教育等示范工程,全力打造协同处置城市固废全球典范、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三、天子岭邻避冲突演变历程及其表现形式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始建于1991年,并于1994年列为杭州市政府“七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是全国首座符合建设部卫生填埋标准的大型山谷型垃圾填埋场。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承担了杭州主城区绝大部分生活垃圾填埋重任,为杭州市的整洁、美丽和环境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卫生填埋经验曾经是全国同行业的典范。尽管采取种种办法,不断改进工艺,但是毕竟垃圾填埋这种处理方式不可能消除邻避效应,因而导致周边居民的激烈抗争。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经过波澜起伏的矛盾演变,最终以各得其所而偃旗息鼓。根据调研情况,将邻避冲突的演变大致过程做简要概括如下。

(一)天子岭邻避冲突演变历程

先后经历过早期的局部剧烈冲突、中期的邻避矛盾扩散和广泛理性抗争以及后期的普遍坦然接受,直至现如今一切归于平静。

第一阶段(1992—2008年):局部剧烈冲突。早期冲突以石塘村最为激烈。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初建规模不大,随着垃圾填埋量增加,其邻避效应日渐突出,受到环境污染影响最大的石塘村多次抗议,并和填埋场发生冲突。随着污染严重性增强,抗争的方式和程度也逐步升级。直到2008年的一场暴雨导致填埋场污水蔓延到村内,双方矛盾急剧恶化,村民聚集场区门口,阻断垃圾运输车辆进出,导致城区垃圾无法及时清运。为尽快摆脱困境,市政府提出补偿办法,对于该村村民愿意搬迁者可在杭州主城区获得安置房一套,部分村民接受补偿条件,矛盾暂时缓解。这一阶段,由于半山周边还是大型企业和牛奶养殖场,居民很少,所以邻避效应主要局限于石塘村,尚未扩散到其他区域。

第二阶段(2008—2018年):邻避矛盾扩散。自2008年石塘村部分村民获得初次补偿后,填埋场着手改进工艺,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技术,降低垃圾填埋的环境污染影响。然而,杭州城市化发展导致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加,填埋场不得不扩容建设二期项目,随着垃圾填埋量的增加,邻避冲突事端再起。村民和填埋场双方展开博弈,部分居民不断提出补偿要求并逐渐提高补偿要求,还签订污染赔偿协议,明确污染赔偿责任,要求园区承诺履行违约责任。由于垃圾填埋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已非填埋场自身能够控制。同期,杭州城北城市化已经扩张到半山脚下,西南侧相继开发建设多个楼盘,其中不乏绿城等高品质小区,随着住房交付入住,新的邻避区域出现,并以新的抗争方式引起舆论关注。“十三五”初期,市政府启动杭州市垃圾治理远期规划,确定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置格局,抓紧推进垃圾填埋场转型发展,为天子岭零填埋做准备。

第三阶段广泛理性抗争(2018—2020年)。由于G20峰会效应,杭州市区人口暴增(2010—2020年,新增常住人口37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增量出现在2016—2019年),2018年前后全市垃圾产生量达到历史峰值。由于石塘村的邻避效应过于突出,为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2018年市政府对该村实行整体异地搬迁,自此发生在石塘村的邻避矛盾完全解除。然而,新的居民区不断形成,而且这些群体相对来说文化水平较高,维权意识强,擅长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诉求,接连不断的投诉上访给辖区基层政府造成无尽的烦恼,甚至成为一个难以化解的不稳定因素。几乎每年的投诉量都在2000件以上,而且不少投诉直接到生态环境部和中央督察组,给社区和街道带来不小的维稳压力。与此同时,杭州市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创造性提出“三化四分”模式并得到国家认可。在不断强化垃圾系统治理的基础上,制定“零填埋”“零增长”双零目标。天子岭也开始进入“零填埋”倒计时。

第四阶段(2021—2022年):普遍坦然接受。2020年底,天子岭正式停止以填埋方式处置生活垃圾,从垃圾填埋场转变为垃圾减量综合体,同时启动填埋场一期生态化改造、二期封场覆膜、易腐垃圾生化处置、沼气发电、渗滤液处置等项目,并对中转站、易腐垃圾处置流程采用降噪、除臭等工艺技术,推进填埋场绿色转型,原有服务于主城区的垃圾清运工作改为转运,经此地中转至大江东临江焚烧厂。虽然不少居民对这种改变不甚关心,对新上项目也多持有保留态度,甚至预期不佳,但是总归比垃圾填埋更能接受。经过此番战略性调整,邻避效应骤然消减,西南侧曾经感受甚为强烈的夜间散发的臭味也难再闻到。在所难免的是,封场覆膜偶有破裂导致对题释放气体泄漏,受季节性气候因素的影响(夏初季节气压较低时、秋冬北风多时),仍会出现臭气飘散问题,因此,也会有个别居民投诉,令人欣慰的是每年投诉不足10件。

第五阶段(2023年至今):一切归于平静。在努力推进绿色转型的同时,不断改进垃圾处理技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和暖心服务,拉进和周边居民心理距离,设法改变居民的刻板印象,让居民从内心接受天子岭这种转型方式,并营造和谐的社区关系。从调研结果看,居民基本上不再有抵触心理,曾经谈“天子岭”色变的填埋场,已经被人所淡忘。

(二)天子岭邻避冲突表现形式

该填埋场地处拱墅区和临平区接壤处,位于半山北坡,居于呈马蹄状山坳之中。最大敞口处位于临平区石塘村内,南侧有一个风口,接近拱墅区的半山街道,其中龙山社区和虎山社区最为邻近。因此,这三个村社反响最为强烈,距离较近的杭钢西苑社区因为风向的原因并没有太多抱怨。分别对三类村社的不同冲突类型做具体分析如下。

1.石塘村的利益博弈

邻近的石塘村正处在园区敞口处,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在垃圾零填埋之前石塘村与天子岭填埋场矛盾最大,由于该村所处的空间距离、地理方位和地形地势,首当其冲面临填埋场产生的臭气和污水问题影响,特别是梅雨季节问题更加严重。长期的环境污染令石塘村村民苦不堪言,矛盾终于在2008年爆发,村民采取了封阻垃圾运输车辆的极端方式造成恶劣影响,市政府先后采取异地安置补偿、协议补偿等方式来缓解日益升级的冲突。“一闹就补偿”的简单维稳方式让部分村民尝到甜头,石塘村和填埋场之间的邻避矛盾异变为谋利性过度维权,源于邻避效应、诱于利益驱动,部分村民产生了动机的变异,即使没有产生很严重的问题,也会不断与其交涉以期获得一定补偿,导致邻避补偿成为无休止的索偿。市政府不得不调整处理方式,由市城投集团会同市规划部门为石塘村另谋新址,实施整体搬迁,同时征收该村集体土地,2016—2017年石塘村整村向半山街道(现三墩、桃园附近)搬迁,长达十余年的“拉锯战”终于划上了句号。

2.杭钢西苑的和谐共建

该社区位于天子岭西南侧,320国道(临半路段)旁,与填埋场直线距离3公里,涵盖1700多户,属于老国企杭钢家属区,但实际居住比例为三分之二,相关设施比较缺乏。社区租赁房(2013年左右交付)主要居住的是一些引进人才和杭钢的工作人员。由于地理位置、风向因素臭气对该辖区居民基本没有影响,居民闻不到天子岭产生的臭气,但是该社区门口的320国道是进入天子岭填埋场的垃圾清运车辆必经之路,该道路路窄破损严重且年久失修,车辆行驶速度慢,满载垃圾经过时路面颠簸导致垃圾掉落和污水滴漏而产生的恶臭等环境问题,影响面不大。相关反映渠道是居民向社区反映、社区再一级一级向上反映居民投诉的问题。鉴于社区遭受这种不期之遇,环境集团积极做好沟通工作,与该社区开展支部共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在情感上取得社区居民的谅解。经过市政府与杭钢集团的沟通协商,由市政府负责对320国道进行升级改造,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中。改造后,上述问题将会基本上消除。与石塘村不同的是,该社区并未直接遭受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是由于道路交通问题造成的间接性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大,加之环境集团主动释放善意,双方基本上处于和谐状态,尚未发现有大量投诉现象。

3.龙山虎山的理性抗争

在实施零填埋之前,邻避冲突比较严重的区域主要有龙山、虎山两个社区,大约有10个居民小区,其中反应比较强烈的是靠近虎山公园一带的住户,因为小区正处于填埋场的南面,中间虽有山体阻挡,但是正好处于山凹口的南侧,冬季刮北风、春夏梅雨季节时,造成低气压。从2017、2018年开始居民问题反映强烈。最早的房是2010年交付的,主要是居住在牛奶公司小区、龙山新村、虎山新村居民安置点的居民等。2013、2014年绿城开发的几个楼盘开始交付,大批量交付是在2015—2017年间。而这一时期正好是天子岭填埋场垃圾填埋量急剧增加的时期。

其中,绿城开发的龙山社区田园牧歌麓云苑等小区住宅品质较好,房价较高,居民主要是白领、中产和杭州主城区的人员较多,他们多数人本来冲着生态环境优美的半山风景区而购房,期待享受这里的青山绿水;还有一部分业主以投资为目的,对房价敏感,认为垃圾填埋场排放的臭味会影响房屋价格。这些小区居民入住率的不断增加和填埋场垃圾填埋量增加几乎同步发生,导致投诉与日俱增,在2018年前后达到2000多件,居民抗争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通过12345市长热线投诉、向中央环保督察组举报、信访、行政诉讼、在家里窗户上拉横幅、建群讨论并组织上访等不一而足,虽然没有过激的表达方式,但是也给基层政府和社区维稳造成很大压力,始终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而龙山社区金隅田员外小区房屋品质相对不高,居民构成复杂,新杭州人和租房户较多。他们对房价敏感度不大,多数人工作早出晚归,因此相对于其他小区投诉较少。总之,不同的小区对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邻避效应感知存在差异。

四、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化解邻避矛盾的路径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区垃圾量翻番增长和末端处置能力增长缓慢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治废项目在落地过程中,均受到周边群众以信访、投诉等方式抵制项目建设,“邻避效应”舆情压力前所未有。为此,杭州市环境集团以“绣花针”的功夫,采用“请进来、走出去”,与周边社区党建共建的形式,通过面对面沟通,争取支持、增进了解,最后获得理解。集团投资建设的16个治废项目,累计召开听证会11场,座谈会百余次,最密集时1个月内3场听证会,组织周边市民外出参观成熟项目共计18次,参观人数768人次。2020年底零填埋后,持续开展属地共建和“两进”活动,周边居民住户对天子岭园区环境质量满意度大大提升。

(一)天子岭填埋场生态治理

该填埋场已于2020年停止填埋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覆膜和沼气处理,等待堆场自然沉降,堆体稳定后,计划在2023年到2025年,实施填埋场封场和生态治理。治理完成后将推动天子岭填埋场融入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助力大城北建设,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为杭州高水平打造生态文明之都提供建设样本。为了尽量降低臭气影响,对天子岭园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每周都要监测,并且在路口进行公示,环保部门和城管部门会定期来检查。目前,氨气和硫化氢的指标都是低于国家标准90%,氨气国家标准1.5,天子岭是0.1左右;硫化氢国家标准是0.06,天子岭是0.001左右甚至更低。各种预案很多,有综合预案、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安全上的消防演练、生态环境方面的污水管道破裂、污水外溢的应急演练等。虽然天子岭静脉小镇建设已经基本成形,但是填埋场二期今后的利用方向尚未明确,是做生态公园、光伏发电或者是其他的用途,还有待进一步考量。

1.以最高标准推进天子岭生态治理工程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于2020年12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为进一步保障填埋场的安全稳定运行,有效防范化解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确保天子岭填埋场的长治久安,还青山绿水于人民,经杭州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对天子岭填埋场进行生态治理。基于天子岭填埋场场地特点,结合其他城市填埋场封场治理经验,借助清华、同济、浙大等知名院校专家学者力量,研究制定了生态治理方案,项目主要为填埋场堆体整形、封场及绿化、填埋场地下水土污染防控能力提升、渗沥液导排与调蓄池清淤、市政配套、安全监测控制等内容。以提升地下水土污染防控能力为重点的生态治理项目(一期)已开工,计划2024年完成;以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为重点的生态治理项目(二期)已经取得项目赋码、通过环评备案,目前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计划2023年底前完成项目立项和初步设计批复,2025年底完成生态治理工程。

2.以最严要求实施园区精细化管理

一是督促杭州市环境集团加强日常运行维护,做好填埋库区臭气管控。零填埋后完成4265米不同直径的气体收集管道调整优化及检查维护,完成覆盖膜破漏巡查修补5620处、集气井密闭788口、更换进口覆盖膜3.33万平方米,确保填埋库区臭气有效收集处置。同时增加场区内道路机械洒水及除臭药剂喷洒,目前道路机械洒水每日不少于12次,除臭药剂喷洒每日上下午各不少于1次。二是加大日常监管工作力度。杭州市城管局环卫固废中心进一步加强监管检查,重点加强对天子岭易腐垃圾处置、污水厂等项目及填埋库区巡检管控,确保处置设施规范运行达标排放,切实把治臭措施落实、落地、落细。三是定期开展环境监测评估。每周对天子岭园区臭气、污水等重点排放指标进行采样监测,持续做好厂界指标“一周一测一公布”工作,结果纳入对市环境集团的考核评估。

通过加强天子岭填埋场渗滤液防渗、规范处理和监测系统运行管理,以及加强天子岭填埋场臭气源头管控,实现园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信访投诉量断崖式下降,并在全省32个生态环境领域优秀案例评分中得分第一。在与周边社区居民交流时,居民对环境质量提升成效予以认同和感谢,园区内的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更是成为“网红打卡点”。天子岭园区入选住建部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

3.以最佳效果加强沟通,变邻避为邻利

通过开展“跟着垃圾去旅游”,便民服务进社区,邀请居民代表座谈交流等方式,建立“请进来”“走出去”“架桥梁”的沟通机制,取得周边社区居民理解,化解“邻避矛盾”。通过市能源集团一以贯之的努力,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然成为杭州城市垃圾“三化”处置功能体、杭州北秀景观带以及城市能源站。下一步,以结合拱墅区产业发展为导向,以贴合绿色发展为目标,将天子岭园区打造为新能源产业园区,形成以龙头主导产业为基础和主线,纵向上下游、横向配套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链条。

(二)与周边社区沟通协作

第一,对于周边社区进行补偿。首先,对邻避效应影响最大的石塘村进行补偿。对该村先后进行安置补偿、协议补偿、整体异地搬迁等,发生在石塘村的邻避矛盾完全解除。

与此同时,天子岭环境集团针对当地周边居民的邻避情绪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赠送水果、树苗,提供志愿服务,与杭钢西苑社区关系较为融洽,没有产生负面舆情。天子岭环境集团还与杭钢西苑社区共建合作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第二课堂”、生态教育等合作项目。

第二,组织居民参观。2019年零填埋之前,组织了各个社区居民去天子岭现场参观,但是反响不好,因为园区里也是有臭味的。天子岭环境集团在居民参观过程中对流程、工艺解释得很清楚,但是居民并不在意,他们只在意自己的实际感受(有无臭味)。居民中的律师提出行政复议,关于天子岭减量综合体的行政审批问题,工程施工在前、审批在后。面对此问题,政府组织2—3次的听证会,组织居民、天子岭代表、政府代表进行座谈。除此之外,让热心居民帮忙劝说其他居民,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第三,发挥居委会桥梁作用。首先,当居民来社区反映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臭味问题时,社区统一口径回复:臭味不是因为填埋,而是施工的时候膜撕掉了才造成的,减量综合体建造就是为了后期天子岭停运做准备。其次,让社区志愿者来帮忙进行宣传科普,尽量减少矛盾。最后,网格员、楼道长做好信息搜集,及时上报,不支持居民的偏激行为。

(三)开创多元治理模式

第一,实施绿色转型创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杭州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工作,在逐渐加强末端处置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基本形成投递—运输—处理一体化、“三化四分”分类处置的局面。主要做法是:(1)易腐垃圾协同处置。目前天子岭园区有850吨的易腐垃圾处置项目,不断创新形成工艺更集成、处理更协同、土地更集约、运营更高效、排放更环保、设备更精良、管理更标准的“预处理+厌氧产沼+沼气利用”易腐垃圾高效协同处理技术。(2)开发绿色能源,天子岭沼气发电厂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实现了我国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新突破,从1998年开始建成并网发电以来,经过不断扩容,目前日发电量达到37万千瓦时。(3)建设智慧园区。天子岭构建了全要素智慧环保平台,实现固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及污染防治全过程数据的快速收集、全面整合、深度挖掘、智能分析、按需共享、发挥数据资源价值,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智能化、可视化的应用场景,为行业监管、企业内控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第二,与媒体合作进行舆情引导。每年环境集团有和省级、市级媒体合作,请他们到企业进行宣传报道,有企业宣传方案。环境集团本身也有微信公众号,主动发布企业在垃圾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自身也有网站,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公开,每次上新项目、招标采购、人才招聘都会公布信息。信访科也在定期跟踪自媒体,发现负面舆情也会有应急预案。另外,天子岭环境集团设有负责公共沟通的部门,运营部管理部的信访科负责居民投诉、信访。实行“双进”政策,主要针对周边小区,比如田园牧歌等商品房。第一是把居民请到企业中,让他们参观交流;第二是主动去到社区,询问居民对企业工作的建议。

第三,建设多功能的天子岭分类减量综合体。按照杭州市垃圾处理的“瘦身、脱水、除臭”的要求。天子岭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方式建设,通过脱水、压缩等环节,其他垃圾将减量15%—20%,垃圾体积至少压缩一半,厨余垃圾减量可达70%。垃圾通过分类减量综合体处理,运输至末端处置厂后,可有效减少天子岭垃圾填埋量,改善天子岭的空气质量。天子岭分类减量综合体项目集合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干化、压缩、分选等多个功能,集约利用土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项目采用全国最先进、集成度最高的垃圾处置“技术包”。以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采用的干式厌氧发酵技术为例,它是让有机垃圾在厌氧条件下转化为甲烷气,然后进行发电上网。采用的立式厌氧工艺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运行经济,技术水平在国内应用案例中屈指可数。

五、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2020年天子岭零填埋建造了减量综合体之后,周边居民主观感受还是会闻到臭味。覆盖膜修补更换往往正是居民晚饭时间,产生的大量气味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生化段废弃收集处理效果差,无组织排放,恶臭问题突出。

第二,天子岭生态公园和基地开放的不多,搞生态修复的时候还是会有味道影响到周边居民。在杭州人概念里天子岭还是垃圾填埋场,再加上天子岭地理位置比较偏,学生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除非学校组织,单独让家长带去也不太可能。

第三,在化邻避为邻利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针对居民的不同诉求,采取的回应方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

(二)优化对策

第一,完善二期填埋场覆盖膜巡查修补机制。细化巡查区块,落实人员责任,实施每天巡查,发现膜破损及时修复,尽量减少因覆盖膜破裂而产生的臭味对居民的影响,同时做好安全作业。采用物联感知设备,提高覆膜巡查和臭味排放的智慧化水平。加强异味控制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所有项目的标准化运行水平,最大限度减少无组织气味排放。

第二,采用非金钱补偿方式实施邻利分享措施。转型后的天子岭垃圾减量综合体,虽然邻避效应大大减弱,但是仍然存在轻微的邻避问题。新上马的项目如厨余垃圾综合处理、沼气发电等产生的再生资源能源,均可采取一定的方式让邻近社区居民分享,如沼气供热、厨余垃圾处理后制造成营养土赠送给居民,适当减免附近社区的垃圾清运和处理费用等,真正化邻避为邻利。

第三,开放天子岭生态公园和基地,政府和天子岭企业要加大垃圾处理知识的科普力度,将生活垃圾处理知识送进社区、送入家庭,让人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垃圾处理技术,了解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基本情况、污染物控制标准、监测结果等内容,消除居民对垃圾处理的片面认知。同时,在天子岭生态公园和基地多开展环保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居民参观规范化垃圾处理厂,赢得公众对垃圾处理事业的支持。结合环保工业旅游基地、环保教育宣传基地功能,建成大型综合环保教育基地。

(感谢杭州市环境集团提供调研支持;课题组曹春露、刘昊、钱正同学参与了调研活动和资料整理。)

说明: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长三角地区城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演化模式、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天子填埋场垃圾
莫嚣张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垃圾去哪了
新型GCL复合垂直防渗技术及其在填埋场的应用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从儒家思想“礼”的角度看曹操奉迎天子及其政治影响
无字碑随想
倒垃圾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