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育人理念的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2023-12-26 13:30卢思宇
林区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双创创新能力

卢思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双创教育是当前国内高校关注的热点之一,双创教育不仅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更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此背景下,第二课堂的建设成为高校实施“双创”育人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外,通过自主选择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开展文体、科技、艺术、公益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以丰富自己的个性化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一、“双创”育人理念与高校第二课堂的关系

1.“双创”育人理念的定义与内涵

“双创”育人理念是指以创新创业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该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注重探索,注重创新,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双创”育人,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高校第二课堂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高校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和科技创新等课外活动的总称。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第二课堂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课堂的概念逐渐被引入高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

3.“双创”育人理念与高校第二课堂的内在联系

“双创”育人理念与高校第二课堂的内在联系为高校第二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为“双创”育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高校第二课堂中,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第二课堂是“双创”育人的重要渠道,通过第二课堂,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了解到不同的创新创业经验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高校第二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才能。在高校第二课堂中,学生需要与不同的人合作完成各种任务,这种合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4.高校第二课堂的目标与“双创”育人理念的契合点

高校第二课堂和“双创”育人理念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了解到各种实践经验和创新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不同的人合作完成各种任务,这种合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而“双创”育人理念强调创新创业需要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这与高校第二课堂的目标相契合。高校第二课堂和“双创”育人理念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提供了不同领域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双创”育人理念强调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这需要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综合素质。总之,第二课堂与“双创”育人理念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可以为“双创”育人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推动“双创”育人理念的实施和落地[2]。

二、“双创”育人理念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1.“双创”育人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双创”育人理念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但缺少实践环节。而“双创”育人理念强调实践与创新,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的应用。这种实践性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掌握实际应用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学生可以参加各类创新比赛、科研项目、实习等活动,通过实践探索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社会的发展使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双创”育人理念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例如,学生可以参加创新创业课程、创业实践等活动,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2.“双创”育人理念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双创”育人理念是指将创业与创新教育融合在一起,通过创业和创新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学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则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双创”育人理念的实施对于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于新事物和新思维的敏感程度和积极性。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创新活动,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并对创新产生兴趣和热情。此外,“双创”育人理念中的创新教育也是一种启发式教育,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找到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创新实践中,高校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开发和营销,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更能够锻炼其创新能力。同时,创新实践中还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合作、领导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双创”育人理念对于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应该加强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3]。

3.“双创”育人理念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双创”育人理念强调的是创业与创新实践,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创业和创新实践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进行操作、管理和决策等,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而在创业和创新实践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真实的商业模式、市场需求和经营管理等实际情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双创”育人理念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创业和创新实践中,学生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和素质,如领导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市场分析和商业模式等。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团队合作和商业模式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创业和创新实践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4]。

三、“双创”育人理念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路径

1.组织创新创业比赛,为学生提供参与的平台

随着“双创”政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创业和创新,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其中,组织创新创业比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首先,比赛的形式可以根据参赛者的特点和参与的行业来选择。例如,可以是商业计划比赛、创意设计比赛、创业模拟比赛等。其次,比赛的内容应紧密围绕创新和创业,可以设置一些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主题,如新能源、互联网、医疗等。再次,应建立比赛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及奖励机制等。在组织机构方面,可以设立比赛组委会,由学校领导、相关专家和教师组成。在规章制度方面,可以规定比赛的报名方式、参赛条件、评审标准等,确保比赛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可以设置一些奖项,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创意奖等,为获奖者颁发奖品或奖金,以鼓励参赛者更加积极地创新创业。最后,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可以组织相关的讲座、论坛和展览,邀请成功的创业者和专家分享经验和观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和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创新创业服务,学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建立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服务,如技术咨询、资金支持、法律服务等[5]。

2.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获得自我提升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也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在此背景下,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志愿服务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提升,也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志愿服务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志愿服务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需求。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志愿服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领导力,在志愿服务中学生需要组织和协调团队成员,制订工作计划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协调合作,形成团队合作精神。这些能力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场。除此之外,参与志愿服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应对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如: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设立志愿服务中心或者志愿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志愿服务,对学生的志愿服务经历进行认证和记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

3.组织科技创新比赛,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科技创新比赛是“双创”育人理念下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比赛,为学生提供参与的平台。例如科技论文、发明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比赛,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担任评委,为学生参与比赛提供支持和指导。在比赛中专家和学者可以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学校可以利用实验室、研究基地等科研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研究支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科研经费和材料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比赛项目。比赛结束后,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科技展览和技术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展示比赛成果和创新成果。科技创新比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解行业和市场动态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职业。总之,“双创”育人理念下的第二课堂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积极推动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4.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双创”育人理念的实施,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创新,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其中,项目式学习是“双创”育人理念的一种实践方式,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和任务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实践探究等环节,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中,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践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大多是通过课堂学习和考试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的运用能力。而项目式学习则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主题、制定方案、开展实践等环节,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创新是“双创”育人理念的核心内容,而项目式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研究方向,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出色的沟通协作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参与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第二课堂活动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水平。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和素质提升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专业化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专业化培训,例如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学设计与评估、教学技能培训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师的需求。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专业研讨会和培训班,增加教师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才能提高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专业素养的培养,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组织教师观摩公开课、开展教育教学竞赛、参与课题研究等,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技能,进而提高第二课堂活动质量。总之,第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以“双创”育人理念为出发点,探讨了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实践策略。通过阐述“双创”育人理念的内涵,提高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中所获得的重要经验和技能的认识。第二课堂的建设是一种有效的实践策略,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并在其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应积极探索和推进学生第二课堂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双创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