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物联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应用

2023-12-26 18:04邓银伟梁亮亮张波涛
装备制造技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联网校企协同

邓银伟,梁亮亮,张波涛

(重庆市轻工业学校,重庆 400709)

0 引言

自1999 年美国Auto-ID 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以来,物联网技术爆发式发展,并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构建全方位连接产品或服务的智能工业、形成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有能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产业发展推动着职业教育不断调整、进步。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教学都需要相应的改革和完善,教师也应顺应数字化转型时代的新变化,做出新的应对。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转变传统育人模式,加快专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多元协同育人,尤其是校企协同育人显得尤为必要。

1 校企协同育人概述

2022 年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将产业与教育融合为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特色。“产”是指产业生产,是基础;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才能够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教师也只有在与企业的接触中,不断精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aken)于1971 年首次提出“协同论”,后被学者们应用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协同育人”观点。协同育人主要是指以职业院校为中心,协同政府、行业、企业、家长、学生以及社会组织等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育人模式,关键主体是学校和企业,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经常表述为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协同育人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落地,其主要目的是在学校与各方面,尤其是企业的紧密结合、互相支持与促进的过程中,达到互惠共赢,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职业学校物联网专业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意义

2012 年前后,很多职业学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或专业方向,将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传感器与WSN 技术及应用、RFID 自动识别技术等纳入核心课程,具有时代性和交叉性,对专业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自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以来,职业教育进入新发展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共识,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深入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进而实现专业的优质化发展。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多样化需求、爆发式发展、多学科交叉等特性使得其人才培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效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等优质资源,形成开放式的育人空间,尤其是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3 职业学校物联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现状

作为新兴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开设时间相对较短,专业建设需要不断探索;加之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日新月异,导致人才培养定位较为模糊,在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

新兴产业催生新的人才需求,新兴专业寻找新的合作企业,物联网专业建设存在校企合作的供需对接问题。一是缺少规范的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合作周期较短,各方的权利与责任模糊,相关利益点错位,不利于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二是基地建设不足,无论是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提供的实训设施设备更新速度慢,运行管理能力不足,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对学生的能力需求层次低,不能参与核心岗位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1-2]。

(2)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存在脱节

“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 年修订)”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指导方向,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了依据,但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更新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专业课程的开设需要以技术应用为主、基本理论为辅。但很多学校单一的教学方式、老旧的实训条件,导致学生简单地根据教师提供的操作说明,按部就班地实验验证,或者只是理论知识的简单延伸,对企业工作环境真实岗位需求认识不足,最前沿的物联网发展与应用融入不够。课程教学内容应随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环境改善、教师能力提升而实时调整,尤其是将企业最新应用项目转化成教学案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3]。

(3)“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明显不足

新兴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往往存在短板,专业教师转型一般遵循最新发展区理论,多从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等专业抽调临时组建,物联网技术应用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浅尝辄止,理论体系构建因实践经验不足而存在一定困难,实践教学因实训环境及典型案例缺乏显得难以为继,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充实,优化了队伍结构,但不足以支撑新兴专业的优质化发展。“师高弟子强”,加快“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显得极为迫切。

4 职业学校物联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针对职业学校物联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存在脱节、“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明显不足等共性问题,笔者认为应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CDIO 工程教育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育人机制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工程教育支撑学生岗位胜任力逐步形成,教师队伍促进新兴专业优质发展。同时以所在学校为例,进行了应用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重庆作为中国经济重镇和文化名城、中国智能制造的重要基地,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产生了中移物联网等本土化公司,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条件。一是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学校联合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中移物联网等公司组建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绘制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对接重庆市物联网产业的系谱图,共同开展市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形成了“双主体三融通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双主体”即与中移物联网等企业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三融通”即将技能证书、技能竞赛、中高职贯通的标准和内容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实现课证融通、课赛融通、中高融通;“四阶段”即通过校企深度合作,采取工学交替的形式,划分专业基础知识培养阶段、专业岗位要求认知阶段、专业工作任务实习阶段、专业方向能力形成阶段等四个阶段,螺旋提升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二是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学校以市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先后投入300 余万元改造升级现有物联网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建成集教学实习、生产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创新创业、职业启蒙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基地[4]。

(2)创新CDIO 工程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应做到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针对因为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脱节导致毕业生岗位胜任力不足的问题,引进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创新CDIO 工程教育模式。一是围绕1 个愿景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依托市级优质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等建设项目,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建立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岗位模型,进而帮助学生在真实产品或系统下完成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全过程。二是服务1 个大纲开发优质专业课程。依托校内外物联网实训基地,将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整个CDIO 全过程能力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编写专业教材,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教材《物联网系统安装与调试》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是对接12 条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共同创设CDIO 基本环境、确定学习目标,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设计完成20 余个基于企业真实岗位需求的实训项目,构建了产学研训竞创“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同时以教育教学研究为载体,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评估、学生考核等,提升教师综合职业能力,从而实现系统、全面的指引,使之具体化、可操作、可测量。“鱼菜共生智控系统设计与实施”作品荣获2023 年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物联网安装与调试》‘三融双导一转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入选市级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1+X 证书制度下‘活页式’教材开发探索——以‘物联网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立项市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工智能时代中职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的适应性转型与实践研究”立项市级职教协会科研课题。四是支持多样化需求丰富“第二课堂”资源。依托学生社团,激发拔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指导,共同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师生作品参加“双创”大赛累计荣获市级奖项10 余项。依托实训基地,开发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新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资料并组织培训与鉴定工作,建成了一系列教学培训一体化课程。

(3)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制定了物联网专业教师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培养方案并进行年度考核。二是组建专业(课程)建设教师团队。成立物联网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并根据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程度、教师专业背景组建了5 个课程建设小组。该教学团队入选市级首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物联网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团队参加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二等奖。三是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开展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每年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10 余场。四是加大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依托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实训项目开发,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新技术应用项目,已累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 个。同时,以全国技术能手为代表的学校专业教师还积极参加企业员工培训等。五是落实教师企业实践政策要求。利用实训基地专题研修、寒暑假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带队驻厂等形式,加大教师与企业接触频率,提高对企业岗位需求的认知度,进而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5 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既是生产力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教育理念与技术变化的要求。“物联网技术应用”作为现代学徒制专业的重要课程,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建强现代学徒制专业的不二选择。职业学校物联网专业建设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需要紧跟产业发展,加快专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创新CDIO 工程教育模式,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岗位模型,学生逐步形成岗位胜任力;需要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确保教师职业生涯有规划,加快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如此,才能提升职业学校物联网专业建设质量,提高物联网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重庆市乃至我国物联网产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联网校企协同
“身联网”等五则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抢占物联网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