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图书馆西文古籍修复实践浅说

2023-12-27 09:11齐静贾鑫周漠魏成光马雪艳
上海视觉 2023年2期
关键词:西文书脊装帧

齐静 贾鑫 周漠 魏成光 马雪艳

(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一、西文古籍保护的背景

古籍承载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振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近年来我国出现传统文化热,对古籍保护非常重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及连续几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推出即是明证。然而,在世界逐步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放宽视野,除传统中文古籍之外,也有大量西文古籍。因此,对于古籍保护来说,我们除了重视传统中文线装古籍之外,西文古籍的系统整理与保护工作也应同步推进。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多数图书馆对公藏少数民族古籍、西文古籍(尤其是涉及中华文化的)的保护和开发重视不够,应引导高校图书馆提高对此类文献的保护和利用的意识及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提高保护和开发水平。[1]

清华大学图书馆是我国西文古籍收藏的重镇。2021 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对本馆馆藏西文古籍进行了全面的清点普查。具体类目如下:出版印刷于1540 年至1850 年间的西文古籍有400 余种、1100 多册。馆藏西文古籍涉及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西班牙语、俄语、丹麦语、瑞典语、意大利语、荷兰语和阿拉伯语等多语种,内容涵盖哲学与宗教(Philosophy/ Religion),政治与思想(Politics/ Ideology),法律(Law),经济(Economy),语言、文学、艺术(Language/ Literature/ Arts),历史、地理(History/ Geography),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和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等学科类别,其中尤以西文汉学著作独具特色。

这些西文古籍在入藏后,大都历经了抗战时期的学校南迁,以及图书馆藏书条件不足的艰难时期。从保存条件和保护力度上,并未像传统线装古籍一样得到应有的保护和重视,而是与普通古籍以及民国时期平装书、精装本一起散放在书库内。限于语言不易识读等问题,还有部分西文古籍未编目分类。随着时间流逝,这批西文古籍大都存在皮质封面碳化、书壳断裂、书页缝线松散、包角磨损、烫金文字纹饰脱落等各种问题,不利于书籍的长期保存收藏。

基于此,我们力图在摸清清华大学图书馆西文古籍家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保护与修复,建立西文古籍保护修复档案系统,实现西文古籍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为相关学科的师生提供科研支撑,同时丰富清华图书馆的开放馆藏,尝试为西文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探索一条新路。

二、清华大学图书馆西文古籍修复实践

清华大学图书馆作为一所高校图书馆,其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一直秉持着传承和创新并行的理念。清华大学图书馆从建馆初期便一直承担着书籍修复工作,设有专门的装订工作股。现存馆藏借书卡片显示,不晚于1930 年代,图书馆即有“修理”“修匣”(修理函套)的记录。(图1)

图1 清华图书馆早期修复借阅卡记录

清华大学图书馆近年开始重视西文古籍的清点与保护修复工作。传统西文精装古籍修复工作主要包括载体修复和装帧复原两项内容。其中载体修复是指对书页破损、堵头破损、书壳破损等书籍各个组成单元的修复工作。装帧复原主要是将修复好的书籍各个单元按照书籍原有的装帧样式和工艺进行重新装配复原,如锁线、浆背、镶金、扒圆、起脊、缝堵头、上封壳等。[2]

2021 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修复组决定对西文古籍进行整体保护与修复。修复工作组特意挑选了全皮质、半皮质和四周包角皮质,封面为蜗牛式花纹、星空式花纹等具有代表性皮质与封面的西文书籍,还有一些烫金压纹工艺繁复、书缝湿拓大理石花纹等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帧皮面精装本先行开展抢救性修复。《约翰·洛克著作集》的修复就是典型的例子。(图2)

图2 清华图书馆藏《约翰·洛克著作集》(修复前)

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清华图书馆藏《约翰·洛克著作集》(The works of John Locke)共有10 卷,主要包括洛克的经典著作《政府论》(1660-1661)、《人类理解论》(1689)、《关于教育的一些思想》(1693)和《基督教的合理性》(1695)等著作。这套1823 年的版本,(图3)为民国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时期的旧藏。该著作集多次再版,近年还有引进国内的多个版本。(图4)

图3 《约翰·洛克著作集》第1 卷内页

图4 新版约翰·洛克著作集

这套西文珍本装帧风格具有传统的西文古籍装帧特色和艺术性。整套书为平脊精装,封面和封底采用规整的小方格压纹全皮质书皮,四边有碎花烫金的装饰。书口采用了德式早期流行的“糊彩书口”(图5),纹饰为典型的大理石花纹,与书籍内侧的环衬大理石花纹纸(图6)相得益彰。书口的大理石花纹装饰出现于 1750 年左右,半个世纪之后开始兴盛于英伦三岛。大理石花纹纸传播到法国后不久,就被应用于书籍装帧,先是用于书籍的环衬,而后是书口。初期大理石花纹纸十分罕见。[3]

图6 大理石纹环衬

书脊选用烫金工艺将书名以及卷次信息压印于酒红色的皮质模块上,再将其贴于皮质的书脊上。压印、烫金不仅可以装饰封面和书脊,还可以装饰书口;手工烫金是一门备受推崇的独特工艺。所用工具、装饰带等需要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压印在皮革的指定位置上。

装订工艺反映装帧的时代变迁。例如此书手工缝制的堵头布、封面封底的方形小方格压纹等。手工装订的贵重书籍常常用无色压凸印,无色凹凸压印指不添加油墨染料,仅用工具在封面上留下压痕,这项技术直到 16 世纪都是最常用的书籍装饰技术。装帧工艺繁多复杂,如封面皮革鞣制、无色凹凸纹、书口烫金等;如此考究的制作印刷过程,西文古籍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不言而喻。[4]

馆藏十卷本共计两套,书籍的破损程度,在其提供阅览服务的时候就已经显现。我们首先将书籍进行定损及信息登记。

第一,制作修复预案

装帧修复时既要考虑书籍可供翻阅的开合度,又要兼顾对书籍提供阅览服务时的保护;这些问题在做修复预案时就应注意。此外,材料使用、装帧修复手法的运用等都应加以考虑。

书脊部位皮面脱落碳化、断裂是此套书的修复重点。(图7)其中第1 卷整本书脊全部脱落,书壳连接处麻绳头断裂,早期已进行过修复。第2 卷书脊皮质上部断裂残缺;第5 卷封皮书壳脱落,早期修补痕迹为内侧漆布连接;第8 卷书脊缺少下端皮质。综合上述书籍破损情况及整套书籍的装帧设计和色调统一性。制定修复预案为:原书脊去除,对书脊进行保护性清洁。制作书脊空腔,两端堵布和制作竹节。对书脊进行保护性加固。

图7 《约翰·洛克著作集》书脊

第二,材料准备及制作

完成上述书籍修复主要的材料是植鞣革,即一种从植物中萃取出的植物鞣剂(丹宁酸液)鞣渍出的皮革,是西文珍本装帧修复业内常用的材料,其可以在适度保养下维持皮革的品质与柔韧性,易上色塑形。其次为堵布,即一种缝订或粘贴在书芯书脊上下两端,保护其不受磨损的丝绸或布带,对整本书而言,也能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再次为修补书角及书页修补时的手工楮皮纸。在选择材料的同时,还要注意外壳薄厚的均匀程度。将植鞣革边缘削薄1.5 厘米并进行染色备用,选取120 克的卡纸制作一个连接书芯和书壳,在翻阅书籍时减小书芯书脊受力程度的三折空腔,再用植鞣革裁切成若干小段制作竹节(即一些西文精装书皮面书脊处的棱形凸起,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对于书脊结构不全,无法判断是否有竹节的情况,可根据原书状态、装帧年代判断是否给书加竹节。竹节在书脊的分布状态有两种,一种是将书脊平均分为六段,将竹节安装在分割线上,一种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略高于其它中间四段。(图8)

图8 植鞣革染色及空腔竹节制作

第三、书脊处理

首先对书脊进行清洁处理,去除书脊处的碳化痕迹。采用固定比例的德国BYK 品牌的Laponite RD 与水调制而成的清洁凝胶敷于书脊上,清除残留干胶。然后在清理完的书脊上涂抹浆糊,粘上一层手工皮纸。在皮纸上涂抹混合胶,将细棉布粘在皮纸上。棉布上沾空腔。粘好空腔与棉布后书脊边缘会有些硬度,将其磨平滑,堵布位置剪整齐,用乳胶(无酸聚醋酸乙烯乳胶)封口。空腔两端各开口两厘米左右。最后将书脊整体外立面磨平滑。(图9)

图9 书脊皮面粘贴与塑形

第四、局部细节处理

西文古籍的修复要考虑书籍的全貌以及部分的细微之处,外观的颜色和材质都要保持高度的整体统一性。对材料、纸张颜色,以及原书的整体性都要做出考量。

修复过程中第2 卷、第8 卷书籍局部细节处理包括:书角部位磨损处和书壳边缘不规则粉化(即脆化磨损)的修补。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便是原书脊粉化断裂修补后书脊部位的粘贴等。原书脊因时间的流逝,保存条件不佳等因素而皮革严重粉化,在清除粉尘和刷胶时要特别轻微,一旦用力过度,书脊的皮质便会断裂成不规则的形状,规则的断裂连接尚好操作,但不规则断裂成小碎块部位要对照纹饰和字体以及同种类书脊进行复原位置的修补和粘贴。(图10、图11)

图10 磨损的书角与修补后的书角

图11 碳化的书脊及修复后的书脊

这两册书籍的原书脊都不够完整,一册缺少上端,一册缺少下端。所以,在粘贴原书脊的时候,先对书脊位置进行标记,记录好书籍的上下端和以及书籍内容正反面。位置标记好后,书脊刷混合胶(即小麦淀粉浆糊加适量白乳胶调制而成的黏合剂),原书脊部位刷乳胶(无酸聚醋酸乙烯乳胶)。刷胶前须对书脊进行打磨,用细号砂纸轻微打磨需要贴合原书脊的部位。再进行刷胶步骤,粘合好后先不用力,而是先将纹饰和书脊部位位置再次调整,然后再压实。胶干后,再次处理下细节部位,用一定比例的Klucel G(羟丙基纤维素)与浓度为95%的乙醇调配而成的固色剂进行固色。至此,这一册书籍的修补工作圆满完成。(图12)

图12 书脊匀色及抛光及最终修复完成

如果封面皮质边缘处严重粉化、颜色斑驳不均匀,还可以整条贴上皮纸进行匀色。裸露的书脊部位也可以用颜色来匀色进行并使用固色剂。

另外,封皮、封底、包括边缘以及细微部位的粉化部位也要注意。固色剂的使用不仅可以对皮质表面形成保护膜,同时可以提亮皮质;最后,用麂皮蘸取文艺复兴蜡(Renaissance Wax,即一种具有保护原色、防潮和防腐功效的无酸清洁微晶蜡)在涂抹完成固色剂的书壳上进行涂抹。涂抹均匀后,用棉布或者干净的麂皮进行抛光式打磨擦拭,直至皮纸表面颜色及材质均匀且光亮规整。

西文古籍因其书籍的不同装帧形式,对于书壳的装帧要求非常之高,具有典型的艺术性。书籍的外壳会采用特有的装饰方法,如烫金工艺,宝石的镶嵌等。其工艺技术繁复,用具材料考究。在完成修复第2、8 卷本后,更加感受到这套西文珍本亟待保护性修复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一本书的精髓所在,除了蕴含在它的内容之外,亦是作者与出版者的共情阐释。通过书册的整体创作设计潜移默化地向人透露出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息。一册书籍的诞生更是凝结了作者对出版者设计制作中审美与艺术性极大的肯定。

三、西文古籍保护修复的思考及建议

西文古籍的保护与修复有着重要意义。西文古籍见证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融合,可以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有益参照。其次,西文古籍本身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对其加以保护可以丰富中国古籍保护的内容,也可以使中国传统古籍保护修复有所参照借鉴;第三,西文古籍的保护修复及逐步公开,有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为西方汉学、全球史、书籍史及西方美术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素材。

鉴于此,我们建议加大对西文古籍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建议由文化主管部门牵头,摸清家底,编制全国西文古籍联合目录;其次,鉴于国内的西文古籍保护刚刚起步,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推出专门的扶持政策,在经费投入与人员培训方面给予支持;第三,西文古籍要求具备一定的西方语言及世界史与国别史的研究功底,建议馆藏单位能够积极与有关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实现共赢。一方面推动保护修复,另一方面助力学术研究;第四,西文古籍修复有着与中文古籍不同的修复理念和修复方法,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修复,还需要业界多加交流,总结经验与方法,制定相关行业规范。

猜你喜欢
西文书脊装帧
高校图书馆西文古籍开发整理实践及对策探讨
——以河北大学图书馆为例
乐籍西译: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
我读过这样一本书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西文图书编目中RDA书目记录使用分析
高等教育英语专业建设回顾
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
能装订书脊的订书机
能对书脊装订的订书机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