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融入“钢琴基础”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索

2024-01-02 21:57刘磊
乐器 2023年10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钢琴基础

文/刘磊

钢琴基础课程在高校专业教学领域是面向音乐学科多个专业方向学生所进行的一种钢琴技术技巧普及性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钢琴技术能力与综合音乐修养,进而对于各个专业的音乐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钢琴基础课程作为高校音乐学科必备的一门课程,在发展与推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来不断的教学探索,形成了独立的教学体系与课程目标,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在新时代的今天,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为使其更好地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尝试以钢琴基础课程作为切入点,寻求二者之间的有力结合,进而形成更为卓著的教学效果。能够在这一学科的教学领域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完成既定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目标。

一、当前钢琴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的可行性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在当前高等教育各个类型的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钢琴基础课程均作为一种必备的教学内容面对所有学生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教材配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逻辑体系,能够充分融入钢琴技术技巧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了解钢琴键盘。能够在演奏、伴奏和钢琴理论知识方面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掌握一定的钢琴技术技巧。从这门课程所开设过程中对于综合音乐素养以及文化素养融合方面来看,显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调查过程中主要发现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现状问题:

首先,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方面已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无法适时融入全新的教学内容。由于钢琴基础课程在高校的专业教学领域开展时间较早,因此在教学大纲设置以及教材内容的编创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化的体系。这对于一门课程的开设来说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的过程中也体现出由于教学体系的成熟和相对封闭,造成了无法融入内容的更新,既定的模式始终在不断循环和延续。也使得未能有较为新颖的曲目、教学素材以及教学方法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造成了这门课程教学的经验主义、刻板印象。这无形中也造成了学生无法适时得到更为具有创新性和与时俱进的教学引导,显然与当前教学改革的初衷和目标有所背离。

其次,在当前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素材和内容组织方面,大多延续了西方钢琴教学的启蒙与初级阶段的教学逻辑体系,所应用的曲目也多由西方钢琴经典作品和练习曲等组成,对于中国乐曲的融入程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也造成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难有关于中国文化以及传统艺术等方面的教学引导,所预留的文化素养方面的提升空间与力度不足。这使得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但是显然教学的视野比较单一和闭塞,未能与当前课程时政相关的内容之间形成良好的协调衔接。

此外,钢琴基础课程在教学方面并未与音乐学科各个专业的具体教学层面形成有机的联动关系,这客观上造成了相互之间无法形成互通有无的往来,也无法从专业教学领域为钢琴基础课程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资源内容以及文化层面的熏陶。这使得当前的高校钢琴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之间各自为战,以个体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与归宿。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的高校钢琴基础课程教学总体较为成熟,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隐性的实际问题。在当前高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以及思政教育主题不断纵深的背景下,将思政教学元素与钢琴基础课程之间的结合是一种创新,同时也是迫在眉睫亟待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二者之间的相互结合条件来看,首先钢琴基础课程无论在教学频率、教学空间以及教学的灵活性,具备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内容的条件。与此同时,课程思政在与钢琴基础课程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有大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可以作为参考和支持,同时又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新时代文化之间构成协同关系。因此能够为思政元素与钢琴基础课程教学之间再结合提供重要的支撑,使双方能够互利互惠,真正形成取长补短,将更多优质的思政教育文化素材融入到钢琴基础课程的技术技巧教学当中,促进学生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与升华。

二、课程思政融入钢琴基础课程的内容组织

针对当前高校音乐专业领域钢琴基础课程中所应用的教材内容,在课程思政融入与结合的背景下应当对教材进行一定层面的改革。根据课程思政精神的教学素材,在保证钢琴基础课程技术技巧层面教学主体强度与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现有教材中的部分乐曲内容形成一定规模的替换或者双重选择,以使更具有课程思政教育价值的素材能够与钢琴基础课程之间构成良好的结合联动关系,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学内容重塑的齐头并进。在具体的内容组织方面,可以尝试融入以下三方面的曲目或素材内容:

首先,应当尝试将中国古典音乐或以传统民间音乐为素材所形成的钢琴改编曲目融入到钢琴基础课程之中。自20世纪以来,中国钢琴作曲家以中国传统民乐为依托,以卓越的创作水平和强大的民族责任感在创作中砥砺前行,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除了有一些为钢琴专业演奏者所量身定做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作品,还有一些钢琴改编作品趋向于艺术普及层面,适用于非钢琴专业的学习者进行演奏。在钢琴基础课程中将这些相关的优秀作品进行筛选、汇总,并根据技术难度融入到各个学期的钢琴基础课程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形成与当前西方钢琴音乐作品之间的替换,使学生能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在此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了解,可以对音乐旋律、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感受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从技术技巧层面加强对于这一领域的认知。音乐专业艺术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为中国人民所服务的,因此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尤其在钢琴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要避免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教学模式。应当大胆融入中国经典优秀作品和以传统音乐文化唯美改编的教学素材,使中国高校学生有机会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这些由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历史人文轶事之间构成紧密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形成学生对于这些作品背后创作背景以及文化格局的认知,这显然是十分重要且具有思政教学价值的。

其次,应当尝试融入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钢琴音乐作品,筛选适合钢琴基础课程教学的素材内容。相关的钢琴音乐作品或者革命歌曲可以通过演奏或伴奏的形式有机地融入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之中。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体会革命思想,又能够辩证地了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逻辑与文化魅力。这些具有红色文化精神的音乐作品及钢琴曲目体现出中国革命战争所携带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见证了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的奋斗与抗争,也体现出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对于这些音乐作品及钢琴作品的学习和了解,是每一位当代高校学子都应当重视的重要素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的作品内容有机地融入显然有着重要的文化精神与内涵,同时也能够丰富钢琴基础的教学氛围,使钢琴基础课程拥有更为丰沛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文化气息。

除此之外,还应当尝试将当代全新的钢琴音乐作品与钢琴基础课程之间形成结合关系,通过演奏训练和音乐欣赏的双重方式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最新创作的成果展现在学生面前。虽然一些作品可能更适用于欣赏教学,但是作为高校学生应当广开视野,了解当前中国钢琴音乐的最新成果,认识到这些钢琴作品的创作格调以及背后所携带的中国文化风貌。

三、课程思政融入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

在课程中融入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内容层面进行优化与调整,使其融入更多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教材内容,与此同时还应当尝试在教学方法层面进行有力的调整。一门课程的开展归根结底是由教师所主导,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课程开展的主要驱动元素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教材内容的改变以及教学目标的调整。在教学方法方面有力地引入全新的内容与视野,使其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促进学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对综合文化知识所形成的深刻理解,进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首先,应当尝试在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对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文化层面讲解。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钢琴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钢琴演奏技术技巧方面的讲解。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钢琴基础课程的基本规律,但是也存在着重技轻义之嫌。在这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其面向的是音乐学科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因此应当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教育元素,使具有文化气息和思政精神的内容同样融入其中。尤其在上述教材内容发生变化之后,在教学方法层面应当尝试做出适度的调整。比如:针对教材改革之后中国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音乐作品或者红色主题钢琴音乐作品的课堂引入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更为多元地从文化层面介入,尝试通过对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描述,使学生深刻了解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以及卓越的文化精神,产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以及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肃然起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技术技巧层面的教学,显然学生更容易激发兴趣和情感,也能够更好地将这些作品进行演绎表达。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时兼顾了文化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双重内容,真正将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与钢琴技术技巧教育之间形成结合与联动关系。这样的方式方法十分重要,也能够对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榜样力量。

其次,在钢琴基础课程中还应当融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方式,采用开放体验式教学法,将更多文化信息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进程中。在当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系统组织下,尝试以更为灵活和多元的教学空间来呈现钢琴基础课程的教育力量。所谓“引进来”,指的是在钢琴基础教学课程的日常进行过程中,应当尝试邀请相关的理论学者、文化学者、社会音乐活动家以及当代钢琴音乐著名的作曲家、演奏者进入到学校教学领域。以他们的见闻和感受来讲述这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历程以及重要的社会价值,以此能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染力,使他们了解中国钢琴音乐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的发展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能够受到深厚的文化熏陶,能够真正读懂这些钢琴音乐作品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所谓“走出去”,则是力求使学生通过自主体验的方式,在课余时间能够深入到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演奏以及应用的社会广泛文化田野之中,通过切身的感受了解这些钢琴音乐作品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深入田野调查,尝试自主创作和演奏一些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钢琴音乐作品。这是对钢琴基础课程的一种教学拓展与扩充,能够使这一课程摆脱以技术教育为主的发展瓶颈,真正与当前的课程思政内容构建有力的互动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体验。

此外,在钢琴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中国钢琴音乐元素以及相关的思政教育素材,还应当尝试在阶段性学习成果得到显性提高的基础上举办专题的钢琴演奏音乐会,在校内范围形成相关的主题音乐会表演。这一方面能够激励学生对钢琴基础课程中所学到的相关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以及自主尝试实践的机会,客观上能够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根据钢琴音乐作品主题的特征形成更为深切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主题音乐会的演奏过程中实现对于这些优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校内外二次传播,通过表演和欣赏的过程能够激发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一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并借助主题音乐会的有利契机宣传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这样的方法既达到了以演带教的教学方法创新与突破,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空间与文化气氛。使高校真正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令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真正将这些学习成果融入到个人情感和文化领悟之中。

高校专业教育领域所开展的钢琴基础课程具有灵活多变和广泛的兼容性。因此在当前课程思政纵深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二者之间的有力互动,通过在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更新调整,可以将丰沛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到钢琴基础课程之中。同时,也使课程内容及形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新时代优秀的后备艺术人才。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钢琴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整式”基础巩固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