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4-01-07 03:20刘甲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一致性双减小学数学

刘甲红

【摘要】在“双减”政策规定下,如何将“教—学—评”一致性落到实处,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文章遵循教与学原理,从“教—学—评”一致性的概述、“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和“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与突破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内容进行分析论述,从而将“教—学—评”一致性落实到教学中,最终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并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综合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教—学—评”一致性

引 言

自从颁布“双减”政策相关规定以来,总体教学工作主要落实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其二是校外方面,全面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其根本目的是减轻学生课内与课外的学习压力,重建健康的教育氛围,以防止当下“内卷”现象的继续扩散.这与我们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一致.那么在此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完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呢?对此,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记述.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概述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学业评价和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可以将其理解为三个方面的结合,其一是学与教的一致性,即所学即所教,在具体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相互匹配;其二是教评一致性,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的评价制度相匹配;其三,评学一致性,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相互匹配.

我们要在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其内涵.首先要把握其核心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要以“导学、导教和导评”的相关内容为目标;其次要体现评价的持续性,真正在过程中体现评价的作用;最后就是注意目标达成过程的动态展示,深化目标,让过程体现出来.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动力

通过各个国家在“教—学—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必要性,其中,针对实际情况做出的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成效.我们可以从数学教学的一致性的视角出发,将课程、教学、学习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综合展示,在各个内容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围绕目标走向融合提升.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必要性

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就数学知识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在整个活动中,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并充分发挥“教—学—评”一致性来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融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评”一致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于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这些环节的互相联系,真正了解它们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不能将“教—学—评”一致性落实到实际,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导致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知识很难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难上加难,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都会下降,无法形成健全而独立的认知体系,教、学、评各个环节在课堂活动中也会慢慢被剥离,课堂也很难成为一个完整的课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

(一)结合新课程标准,确定素养目标

在学生发展核心素養的总体框架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根基学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和根本活动阅历,以及通过与其他学科、生活之间的联系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在把握数学价值的同时,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具有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为此,教师依据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在教学中体现的多个小方面,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这些素养.

(二)结合教学实际,达成育人目标

下面结合“数学广角”中的“推理”内容,具体分析“教—学—评”一致性的实际应用.

1.紧扣“双减”背景,确定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是常规的、基础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也是“双基”教学,能不能完成相关任务、达成目标要求,首先要注意目标的确定.

例如,在学习“推理”这一课题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本章节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制订了如下目标:①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②借助自主互动方式,进行信息整理,并学会一定推理方法;③引导学生感受推理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创新意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加强动手实践、参与生活的主要手段.

2.紧扣“课题”特点,做好问题设计

在“课题”教学中,问题设计必须基于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围绕课堂目标达成的长远目标确定问题情境链.问题情境设计要注意层次性,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要将涉及的问题贯穿整个环节,将教学目标、问题情境和问题设计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一致性,做到情境素材的选取是针对教学任务的取向而设置,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达成目标而创设,最终在创设情境下落实目标.

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名侦探柯南的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整个小环节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将课题内容融入其中,将教学内容与问题设计、学生兴趣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了教学的结合.

3.做好“教评”衔接,实现策略研究

要做到教评衔接,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教学内容来制订学习任务,合作完成所教所学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师与学生的有机结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一致性.当然,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步骤,或者学习方式,也可以将课堂的探究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品味解题过程,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知道“结果”,还能让学生经历得出这一结果的过程,既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鱼”,又得到了“渔”.

为了更好地深入把握“推理”中的相关内容,开展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关情景短剧,如推理破案、智捉偷书贼等,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问题语言情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思考力真正体现出来.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评价,也可将各种方法收集起来让学生进行对比,或将解决方法逐步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在每一个问题产生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原因,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将问题解决上升为深入探究,逐渐将简单问题的推理上升到实践展示,将一个个精彩画面浮现在学生面前,如同情景剧在眼前上演一般.

教师还应针对各个小组的研讨分析及从个体到团队的评价分析进行总评,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问题情境的“主角”.教师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请某一小组上台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推理的过程,再由一人讲一讲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最后由同学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等.这些活动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中肯的评价,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他们今后的探究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各项活动中不知不觉提升了数学素养.

4.实现“评学”一致,构建评价体系

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结合所学知识内容的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评学”一致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评价的主体和评价方式也可以采用多样化和层面化的形式,只要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真实效果都是可取的.

在“推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各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

师:刚才,你们用了哪些方法成功地解开了柯南所设的谜团?比较这些方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谈谈你的想法或意见.

师:(针对上述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总结分析)孩子们,针对我们刚才解决的这道题,想一想在推理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请找出来.

师: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和柯南的方法不谋而合,柯南还把它们编成了推理儿歌,想一起来读一读吗?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给予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增强了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的信心.与此同时培养了他们有序分析、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与突破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活动,可能有一些关注不到的地方,或者教学目标设计定位不准的情况,导致在学习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或者设计层面不明显,导致分层训练不到位;或者加强了教学过程的研究,却忽视了评价的落实.

例如,在评价环节上,教师要基于学习目标、学情进行评价设计,尽可能地对学生学习任务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让每一个小环节都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进而将其引向深度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依托课程单元体系,从素养目标入手,立足学情,紧扣教学实际,采用多层面学习策略,关注学生在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不断完善研究过程的修补,以“教”引“学”,以“评”推“学”,“教”“学”“评”相结合,让学生的“学”逐步展开,依次引导学生在不断解决相关任务的情况下借助评价体系的推进,实现教学育人的目的.

这样的“教—学—评”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既能让大部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又能让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认可;既可以让部分学生创造性地实现目标,又能激励后进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课堂上获得自信,让师生在课堂上得到共同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认识和理解要到位,对“教—学—评”一致性的执行要切合实际,对“教—学—评”一致性的推进要“有的放矢”,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中,将“教—学—评”一致性落到实处,将其内在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总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素养的提升,同时要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思维,使自身具有研究教材、分析学情、落实教学目标的能力,并能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成果与策略引导,自主开展各项探究创新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马玲.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J].中国教师,2021(S1):26.

[2]师永帅.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4):199-200.

[3]王曉霞“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实践[J].新课程,2022(43):69-71.

猜你喜欢
一致性双减小学数学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