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发展需求角度探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

2024-01-15 15:22吴思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5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职业

吴思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作为高校中负责学生发展指导和心理辅导的重要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从大学生发展需求角度出发,探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对策,旨在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关    键   词]  大学生;发展需求;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5-0129-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他们面临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作为高校中负责学生发展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人士,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然而,在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规模和结构不合理。因此,从大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索新思路和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大学生发展需求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正在成长和发展的群体,他们具有独特的发展需求。了解这些需求并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

(一)学业发展需求

大学生的学业发展是他们在大学期間的主要任务。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选课规划是大学生学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大学生需要了解自己所属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要求,以便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为他们提供选课建议。他们可以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制订符合其整体发展目标的选课计划。

其次,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学生往往需要适应高中和大学之间的学习环境转变,而合适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新环境的挑战。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术成绩。例如,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以及如何组织学习材料和做笔记等。

最后,在应对考试压力方面,大学生也需要相关的指导和支持。考试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常见的评估方式,因此他们经常会面临考试的压力和焦虑。指导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提供一些有效的应试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压力;可以教授学生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技巧,以及如何制订合理的备考计划和时间管理方法等。

大学生在学习上需要指导和支持,包括选课规划、学习方法和应对考试压力等方面的帮助。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这种指导和支持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成就,促进整体发展。

(二)职业发展需求

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是大学期间的焦点。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并在毕业后获得相关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以便能够适应职场并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首先,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是职业发展的关键。大学生需要通过自我探索和职业咨询,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在专长。他们可以参加职业咨询和评估活动,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特点和要求,并通过实习或志愿活动来体验不同的工作环境。这些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并明确个人职业目标。

其次,获得相关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尤为必要。大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以便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做出明智的决策。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职业发展的信息,包括行业研究、职业展望和就业趋势等,也可以帮助学生制订职业发展计划,包括制订长期和短期目标、了解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寻找实习机会和进行求职指导。

再次,大学生也需要培养一些课外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提高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指导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课程和培训,包括沟通技巧、团队合作、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等。这些技能在职场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并展示自己的能力。

最后,企业合作和实习计划也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和实习,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积累经验和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大学可以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相关指导,以帮助他们获得实践经验和职业认同感。

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包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并获得相关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大学可以通过提供职业咨询、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等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并帮助学生在职场中取得成功。这种职业发展支持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身职业目标并适应职场的挑战。

(三)心理健康需求

大学生常常面临情绪波动、焦虑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大学生需要得到情绪管理的指导和支持。大学生处于一个转变期,他们面临一些挑战和压力。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感到焦虑、孤独、沮丧或者失落。提供情绪管理的指导和支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情绪问题。心理辅导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良好的睡眠习惯等。他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通过倾诉、表达和沟通来释放内心的压力。

其次,大学生需要应对压力的指导和支持。大学生常常面对来自学业、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品质。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提供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技巧来帮助学生,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压力释放方法,包括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等。

最后,大学生也需要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得到自信心的支持。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的问题。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出现自卑、自我怀疑或者自我厌恶的情绪。提供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通过积极的自我肯定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自尊、自爱和自我价值感,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抵抗力。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包括需要得到情绪管理的指导和支持、应对压力的指导和支持,以及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支持。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心理抵抗力,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这种心理健康的支持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并取得成功。

(四)社交与人际关系需求

大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这对他们在大学生活和以后的职业生涯都非常重要。社交与人际关系需求包括建立友谊和扩大人际网络、提高交往能力和处理冲突等方面。

首先,大学生需要建立友谊和扩大人际网络。大学是一个丰富多元的社交环境,学生有机会结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同学。培养友谊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交支持系统,减轻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大学还提供各种社团组织和活动,学生参与其中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人际网络。通过与不同人群的交往,大学生能够培养包容性、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其次,大学生需要提高交往能力。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大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提供了很多機会让学生锻炼交往能力,比如参加演讲比赛、参与学术研究团队、参与实习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增加他们与不同人群的接触,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大学生也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冲突并解决问题。在社交中,人际冲突不可避免。大学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通过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有效的沟通、妥协和协商,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人际冲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为满足大学生的社交与人际关系需求,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交友活动、社交沙龙和社团招募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交的机会。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和人际关系辅导,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大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社交机会,通过参与活动和培养交往能力,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学校和社会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与资源,满足学生这些需求。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素养不足

部分辅导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待提升,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指导和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辅导员在心理学和辅导技术方面的知识有限。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支持。然而,一些辅导员只具备基础的心理学知识,缺乏深入的专业知识。这导致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心理问题时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的分析和指导,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部分辅导员在跨文化教育方面缺乏了解和能力。一些大学生群体来自不同国家,他们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与国内学生可能存在差异。部分辅导员可能对这些差异了解不深,缺乏对跨文化教育的专业指导。这可能导致在处理跨文化交流和冲突时产生困难,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再次,部分辅导员在应对心理危机和紧急情况方面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大学生在面临个人、学业和职业等方面的挑战时,有时会出现心理危机状态。辅导员需要具备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包括紧急处理技巧和危机干预策略。而一些辅导员可能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无法有效地应对心理危机,给予学生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部分辅导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待提升,这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加强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辅导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以及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辅导服务。

(二)队伍规模不合理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也在不断增加。每位辅导员需要负责指导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学生,但他们的数量却没有与之相应增加。这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增大,可能无法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需求,影响到辅导的质量和效果。辅导员队伍规模过小也影响到预防和管理校园心理问题的工作。辅导员应该在校园中起到心理咨询和教育的作用,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然而,由于队伍规模过小,辅导员可能无法覆盖到所有的学生,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难题,也难以提供全面的校园心理教育。

(三)服务质量不均衡

由于高校之间的差异以及个别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水平的不同,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不均衡现象。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同高校的辅导员团队之间存在差异。一些高校的辅导员团队规模较大,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团队规模较小,队伍结构可能不够合理,导致他们无法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指导,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其次,个别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水平存在差异。由于每个辅导员个人素养和职业发展的不同,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和专业能力也会有所差异。一些辅导员积极主动,热爱工作,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然而,也有一些辅导员可能缺乏热情,对工作持漠然态度,或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有限,导致他们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最后,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往往受到评价和反馈机制的不完善影响。一些高校可能缺乏监管和评估机制,无法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这意味着辅导员可以自由发挥,但也存在质量不一致的问题。而在一些高校中,评估机制可能太过苛刻,导致辅导员过度关注数量和表面指标,而忽视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新思路与对策

(一)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是改善服务质量不均衡问题的关键一步。一是加强培训和教育。高校可以为辅导员提供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课程,包括学科知识、心理咨询技能、沟通技巧等,帮助他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根据辅导员的需求和高校的特点,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内容。二是鼓励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高校可以积极引导辅导员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会议,让他们接触到前沿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合作,辅导员可以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可以为辅导员提供资源和支持,鼓励他们发表论文、参与专业团体,并激励他们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成果。三是建立绩效评估机制。高校可以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根据辅导员的学术水平、专业技能、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及时发现辅导员在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培训和辅导。四是推动跨学科合作。高校可以推动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例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科与辅导员团队的合作。这样的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资源共享与互补,提升辅导员团队的专业素养。五是提供专业发展机会。高校可以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如组织研讨会、讲座、工作坊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高校也可以建立专业发展基金或奖学金,资助辅导员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进修课程,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调整队伍规模与结构

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辅导员队伍的规模与结构。一是增加辅导员的数量。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现有的辅导员队伍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高校可以适度增加辅导员的数量,以缓解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服务的不均衡现象。增加辅导员数量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1)通过招聘新的辅导员,增加队伍的人数。(2)借助志愿者、实习生等资源,提供一些群体咨询和辅导服务,支持辅导员的工作。(3)开展培训和引进外部专业服务机构,与辅导员团队合作,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二是优化队伍结构,引入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辅导员团队的结构应该具备多样性,既有专业知识背景较为广泛的辅导员,又需要一些具备特定专业技能的辅导员。为了提供更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可以引入心理学、教育学、职业咨询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这些辅导员不仅能够提供一般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还能针对学生的特定需求进行更专业化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引入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这些人员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还能够从实践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提升服务质量与均衡性

提升辅导员的服务质量与均衡性,需要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并注重选拔具备良好工作态度和沟通能力的辅导员,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与指导。

一是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高校可以制定一套明确的服务标准,包括辅导员的职责、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规定。标准应该具体、明确,并符合高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同时,应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督促。评价体系可以包括定期的自评与互评、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评估等形式。通过定期的评估和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二是注重选拔具备良好工作态度和沟通能力的辅导员。在招聘过程中,高校应注重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沟通能力。良好的工作态度是辅导员能够积极主动为学生服务、关心学生问题的前提。沟通能力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提供有效帮助和指导的关键。通過选择那些具备这些素质的候选人,可以有效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升辅导员的服务质量和均衡性需要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注重选拔具备良好工作态度和沟通能力的辅导员,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与指导。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改善服务质量不均衡的问题。

四、结论

随着大学生群体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复杂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紧密关注并适应这些需求。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调整队伍规模与结构,以及提升服务质量与均衡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他们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然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创新与改进,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尹渭莉.青年社区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16):173-176.

[2]周颖.“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山西青年,2023(10):123-125.

[3]连宸琰.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3):29-32.

[4]郭亭亭,魏道琼,高玉杰.新时代民办本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研究[J].经济师,2023(5):222-223.

[5]路磊鸿,黄洋,刘昌胜.新时代背景下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9):99-101.

[6]黄小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3,25(3):12-15,20.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