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逻辑理路

2024-01-18 07:11茅徐斌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一体化建设实践逻辑

收稿日期: 2023-05-09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研究课题“服务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构建”(2020SCG011)

作者简介: 茅徐斌(1980—),男,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学分银行、继续教育。

摘  要: 作为新时期的学分银行制度发展导向,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适应国情,对服务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更强大的效能。在需求逻辑上,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以跨区域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满足了区域就业、教育与治理层面的发展需要。在动力逻辑上,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以一致的远景目标,打破了不同主体在合力协同上的要素融通需要,构成了内外并济的跨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管理动力体系。在实践逻辑上,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需要遵循统一目标确定、协同治理机构建设、区域性共享平台建设、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与学习成果认证共同体建设的发展路径,稳步推进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 区域学分银行; 一体化建设; 需求逻辑; 动力逻辑; 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4)01-0031-05

一、引言

学分银行制度是从我国教育国情出发,为了推进和促成不同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拓展学生发展的渠道和空间,提出的一项重要教学管理改革措施[1],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大政策文件中均有提出建立健全學分银行制度[2]。政策引导下,我国在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提高该项制度的服务效能。从实践来看,不同性质与类型的学分银行,目前仍然处于独立发展局面,没有通过技术手段与运行机制实现学习成果认证、累积与转换的互联互通,国家层面学分银行与区域学分银行间的融通缺乏经验积累与实践[3]。学分银行制度的初衷便在于促进跨省市的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显然目前的发展方向已有所偏离,需要改变当前学分银行在发展上的孤立分割状态[4]。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是指不同区域学分银行在共同目标与理念下,经过相互作用、影响与协作,实现区域合作背景下学习成果的自由存储、认定、转换与流动,以多个区域学分银行的共同发展来促进学分银行制度的效能发挥,更好地服务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由需求而决定,一是就业层面,区域人才一体化的需求困境亟待破解,要求发展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二是高质量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赋予学生高度的自主选择权,三是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实现跨区域治理的深层次数字化转型,而目前转型的难点正在于要素流动的行政边界约束。正因如此,我国目前迫切地需要进一步推进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三者的需求也决定了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主体操控力、主体契合力和创新推动力的合力,共同构成了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内外驱动力,不断为推进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赋能,使其发展具有了可行性。在实践中,则表现为遵循着目标确定、机构建设、平台建设、利益共享与成果互认的发展路径,形成标准化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流程,最终使该项制度可以实现区域合作背景下学习成果自由存储、认定、转换与流动的目标。总之,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逻辑以需求为导向,以动力激发活力,以实践促进发展。

需求逻辑是学分银行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通道,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动力逻辑是学分银行建设的内在驱动力和外部条件,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内容。实践逻辑是学分银行建设的路径和方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结合资历框架,有序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制定国家资历框架,建立功能完善的服务支持平台等。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完整逻辑体系。

二、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需求逻辑

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诉求,从这一服务定位来看,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需求逻辑在于三个层面,分别是就业层面、教育层面与治理层面。

在就业层面,区域人才一体化的需求困境亟待破解。我国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以及一线城市准入门槛较高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人才流动较大,区域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失衡问题。一方面,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区域间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实现良性的人才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是面向不同区域进行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从长远角度考虑,区域学分银行在充分保障学员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学员的学习成果存储与认证,跨区域的学习成果互认与转换是人才有序流动的必要基础,从而推动跨区域的人才有序流动,有助于整体人才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劳动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能够创造价值的劳动人口增长仍然与经济社会建设的人才缺口存在明显差距[5]。相关数据表明,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 000万人,其中高级工4 700万人、技师1 000万人、高级技师300万人[6]。上述数据表明,我国技能劳动者与高技能人才占比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有限的人才资源,有必要探索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促进有限人才资源跨省流动,实现跨省域的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形势,这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关键支撑点。

在教育层面,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学习者的自主选择性。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可以倒逼区域内的教育资源重新优化整合,提高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需要跨区域间的高等教育机构广泛参与其中,以长三角地区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来看,各大高校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参与学分银行合作联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跨省域校际合作人才培养联盟。各大高校立足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大大提高了资源的覆盖率,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机会。同时,跨区域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机制,充分保障了学习者的自主选择性。跨区域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机制使学生在不同区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统一认可,从而不再受地域和学校范围限制,可以凭借自我意愿自主地选择课程与学习机会,享受到其他省域的优质教育资源。

在治理层面,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实现跨区域治理的深层次数字化转型。目前,上海市、浙江省等省域已经实现了学分银行嵌入政务平台,学分银行已成为省份政务工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内容。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则可以将省域空间数字化治理进一步延伸为跨区域协同的数字化治理,大大提高跨区域事务的处理效率。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在适度范围内,实现了不同省域市民的跨区域学习档案建档,在区块链等技术的赋能下,学习成果证明实现了跨区域开具,相关部门在接到市民诉求后,可以直接查询市民本人的学习成果与工作经历,从而为有关部门对市民进行精准画像与资源推送提供必要的基础,为市民提供契合自身的职业资源,为市民终身学习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可以通过跨行业、跨领域与跨部门的学习成果认证,突破要素流动的行政边界约束,为各类新技术在不同治理场景下的应用与创新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跨区域治理的数字化转型。

三、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动力逻辑

区域学分银行的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内需和外需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实现,二者形成的合力推动了学分银行的技术创新和服务革新。实现一体化建设要在管理层面和学习成果与数据资源层面实现互联互通,需要地方政府、学分银行机构管理部门、培训机构、教育单位和学习者共同参与并发挥作用。各类参与主体是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发展中发挥了不同的功能作用。地方政府和地方管理委员会可以运用宏观手段引导推动区域内学分银行合作发展,主要起到桥梁沟通作用,学分银行管理部门则主要负责一体化组织机构的日常运行,并负责不同学分银行的合作发展,促进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建设和服务创新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发展的需要成为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内需动力。学校和培训机构、学习者对区域学习成果转化的切实需要则成为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外需动力。在内需和外需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区域学分银行的一体化建设仍然需要借助最新的信息化技术,以从技术层面满足发展要求。

建设动力具体表现为区域学分银行的主体操控力、主体契合力和创新推动力。其一,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主体操控力以行政推力为主,随着社会学习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学习者需要通过丰富的服务满足自身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政府也需要不断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以满足广大社会学习者的丰富需求,在协同作用下将会直接过渡转换为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推力,从而由政府部门推动区域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学习成果互认建设,并以更大程度的操控力鼓励区域学分银行的一体化建设发展。其二,主体契合力直接决定了区域内学分银行的合作联系程度。一体化建设中需要考虑到时间和资金成本,在满足社会学习者需求下需要以共同协作方式提高服务便捷程度,从而使得区域学分银行的一体化建设既能够满足学习服务要求,又能够实现高水平的发展。其三,创新推动力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内容需要同时映射到培训机构和学校机构中,以虚拟现实技术和快速通信技术提高机构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传输速度,通过信息技术共享和技术架构应用打破技术层面壁垒,实现区域学分银行业务端的深度融合,从而帮助区域学分银行在标准转换、规章制度、管理流程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在提供丰富便捷服务的同时,提高区域学分银行资源应用的安全性,凭借技术的去中心化和高可信度特點实现精准服务,解决长期困扰学习成果互认和资源共享的信任问题,以强大的技术条件推进区域学分银行的一体化建设创新发展。

提升学分银行竞争力。由于不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学科设置等存在差异,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将所获得的学分在其他机构继续使用。而通过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不同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移,还可以使得学生更加便捷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化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对于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而建立区域性的学分银行体系,可以通过共同认可学分、协调课程设置等方式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增强相关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另外,区域学分银行建设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资源共享。区域性的学分银行可以通过集成各高校的课程、教材等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建立学分银行可以促进高等教育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各高校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整个区域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适应了社会需求,提高了教育效率,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学生需求,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四、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实践逻辑

(一)明确总体目标

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符合当前区域发展的现实状况,规避了分散式治理模式下运行机构自我封闭发展的风险。长期以来,区域学分银行的分散治理模式为运行机构提供了独立建设的权利,但在发展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标准不统一问题。各自发展的混乱模式影响了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步伐。因此,区域学分银行的建设要率先明确总体建设目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化发展,促进学习成果按照总体目标标准实现转换。总体目标的提出与明确是对区域共同愿景的集中表达,该目标的确立打破了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中的区域条件限制。在公共的目标驱使下,坚定的共同的价值信念,遵守共同的规范标准更有利于区域学分银行的一体化建设。

区域内的学分银行在总体目标引导下可以实现资源内容、应用平台和管理团队的优化整合,制定符合区域学分银行发展建设的规章制度,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机构间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区域内部建设发展的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资源成果优化共享,满足个性化学习发展要求。区域学分银行的一体化建设要由区域内发展水平良好的机构牵头发展,积极与区域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总体目标下建设具有规范性标准框架,学习成果互通、学分互认的共同体机构。在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中要不断促进社会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等教育形式的融合发展,真正彰显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下总体目标的价值指向,随着不断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引导专业与技能教育的互通互融,从而实现区域内人力资源工作的高水平发展。区域学分银行的总体建设目标有效解决了区域内不同机构建设时间不同、发展水平不一和运行标准差异的多元化问题,在共同规范标准与资源运用中实现一体化机构的正常运行,解决了学分银行发展中最为紧迫的问题。

(二)协同治理机构建设

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需要通过协同治理机构解决内部发展问题。根据区域学分银行建设要求可设立跨区域办公室机构,在多家区域学分银行参与下可共同成立学分银行总行。通过区域学分银行总行机构可以为区域内的分属学分银行提供共通共享的运行标准,实现系统层面的互联互通,为区域内学习人员的跨区域流动学习、课程选择和个体发展提供便捷服务,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联动机制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更有效地解决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中的具体化问题,可在学分银行总行下设置专门的管理中心机构,该机构由区域内分属学分银行共同参与构建,并选拔确定管理中心主任和其他主要管理人员。为凸显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合作意识,管理中心具体工作的开展可采用轮值机制,对于区域内一体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由学分银行总行进行引导协调,区域内分属学分银行进行协同处理。一体化建设中的协同治理机构同样需要由分属学分银行牵头开展具体项目工作,包含区域协同共享业务、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区域沟通联络机制、制订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等。同时需要在分属学分银行的共同参与下积极引导实现学习成果的有效转化,开展跨区域学习成果认证,提高组织成果的申请和审核工作效率。

学分银行总行需要在区域办公室机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既定的总体目标指导各个分属学分银行开展共享化服务。管理中心作为处理日常事务的主要部门,应要求地方教育部门领导参与其中,听取行业专家建议,同时根据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协同治理要求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区域学分银行的建设发展规划提供专业性的学术指导和决策建议。管理中心的运行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化思想为指导,积极听取专家建议,形成鲜明的责任机制,以促进区域成果互通互认为方向,制定符合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发展的共同规范标准,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对区域协同治理发展有效的规范制度,进一步促进区域学分银行高质量发展。

(三)区域性共享平台建设

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需要依托共享平台,搭建区域性开放式共享平台且符合總体目标指导要求。共享平台以实现区域内的信息共享为主,从而实现区域内资源的高度互通。区域学分银行需要依靠专业信息技术实现革新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都需要应用于一体化建设中,通过实际应用提高区域内各个学分银行资源的互通互联,为区域内的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资源信息获取服务。搭建共享性区域学分银行平台,需要创新区域性网络平台,依靠区域网络促进区域内信息无缝衔接,提高信息转化传播效率,从而使区域学分银行的共享化建设落到实处,实现学习者的资源精准化获取。

此外,区域学分银行共享平台的建设也打破了区域内不同学分银行基于不同架构开发建设的局限性。在统一的共享平台建设中有利于形成规范的资源共享标准,从而减少区域间学分银行之间的资源体系建设差异性,打破技术壁垒。在此背景下,为服务数据转化提供了可靠途径,依托信息技术解决了学分银行间信息数据传输的信任问题,有效规避了数据的非法输出问题,凭借区块链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学分银行资源数据共享的信息安全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与高效流通。

(四)利益共享机制构建

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内部形成具有激励效果的利益共享机制。利益共享以满足区域内所有学分银行的总体建设目标为主,各个机构以相互合作形式满足一体化发展要求,建设过程中具有区域优势的学分银行可以根据合作情况将先进建设发展经验、研究服务成果与其他学分银行共享,为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追求共同利益是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其中参与机构需要相互学习其他机构的先进经验和工作理念,积极引入具有显著建设效用的技术,从而实现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的稳定发展,在相互合作中建立多方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

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应由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积极推进学分认定的标准化发展,将学分转换应用到各类区域工作中。通过不同学分银行先进经验分享与学习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利用。利益共享机制中应构建专门的合作管理机构,在总体目标引领下开展区域学分银行合作项目,并组织进行服务创新,通过开设特色服务课程创造新的利益共享链条,通过区域性特色课程内容吸引学习者注册加入学分银行,在利益共享条件下推进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出区域利益合作机构的联合优势,以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合作一体化建设发展,准确把握社会服务动向,引导利益共享机制发挥真实效用。

(五)学习成果认证共同体建设

推动区域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共同体建设符合长期发展要求,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具有等价交换属性。教育资源与服务内容的共通性要求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要进一步推动学习成果的互认,形成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的区域标准。区域学分银行要通过制度创新在不同学校和教育机构中建立具有普适性的学分标准,推动区域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证明在区域职业学习、就业应聘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基础上要构建形成与学习成果认证相互匹配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学分银行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引领性作用,在一体化建设中提高学分银行的公信力。

学分银行认证模式在不同区域实践中各有差异,但整体组成架构保持相同,基本包含认证框架模式和认证学分银行模式。由于不同地区学分银行发展程度各异,导致区域间的学分银行成果认证工作推进缓慢,而在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区域内教育发展规模与真实水平进行科学化评估,参照已有标准与其他区域关于学分成果认证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创新实践。在区域学分银行发展中应共同建立学习成果转换标准,融入区域治理框架,以此为起点作为学分认定和转换标准制定工作的基本依据,邀请行业专家与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进行实际论证,从而制定出符合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要求的认证标准,形成共通共享的转换标准,为区域学习人员的学习成果认证提供可靠的政策制度保证和标准转换依据,确保学习成果认证共同体得以建设实施。

参考文献:

[1] 胡蓉. 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建设:价值与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1(24):41-44.

[2] 于倩. 国家资历框架下区域性学分银行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22(10):49-55.

[3] 厉毅,吕长生,琚向红. 区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内涵、动力与实施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1(22):51-57.

[4] 张创伟,吴雪萍,陈兴伟,等. 区域技能学分银行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J]. 教育学术月刊,2022(1):27-34.

[5] 厉毅. 融入区域发展的学分银行建设:逻辑、难点与路向[J]. 教育与职业,2022(8):76-83.

[6]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会工作成就经验新闻发布会[EB/OL]. (2022-08-01)[2022-12-01]. http://acftu.people.co

m.cn/n1/2022/0801/c67502-32491261.html.

The Logical Way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Credit Banks

MAO Xubin

(Hangzhou Open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China)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credit banking system in the new era,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credit banking integration accords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has a stronger efficiency in serv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In terms of demand logic,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credit banks uses cross-regional learning achievement cert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regional employment,education and governance. In terms of dynamic logic,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credit banks with a consistent long-term goal breaks the essential financing needs of different subjects in cooperation,and constitutes th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power system of cross-regional credit banks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peration. In terms of practical logic,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credit banks needs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etting unified goals,buildi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stitutions,constructing regional sharing platform,constructing benefit sharing mechanism,building a learning achievement certification community,and steadily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credit banks.

Keywords: regional credit banks;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demand logic; dynamic logic; practical logic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一体化建设实践逻辑
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建设的导向与实践逻辑
高职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群与实训基地一体化建设探索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研究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