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语境下的红色综艺节目创新手段
——以《我把歌舞献给党》为例

2024-01-19 14:58蔡晶晶
新闻传播 2023年23期
关键词:献给党歌舞红色

蔡晶晶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 江苏 225009)

在当前以新媒体渠道传播资源和传统媒体内容生产资源结合为主流的媒体发展形势下,生产符合时代主题和受众需求的节目内容,是媒体的制胜法宝。近年来,以国庆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关键时间节点和相关红色文化内容为载体的红色专题节目、红色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这促使红色文化以一种新方式得以传播。红色文化传播,既是环境使然,也是民心所向。对于节目生产主体而言,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手段生产出更接地气、更富现实意义的节目内容,顺应和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显然,这一问题需要结合红色综艺节目实践进行深入性的探究。基于此,本文拟以《我把歌舞献给党》这一红色综艺节目为例,对节目创新的手段进行分析研究。

一、红色综艺节目的现实意义

(一)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综艺节目,是以红色文化为蓝本创作的具有传播性、教育性的综艺类节目。这种综艺节目形式,一方面,使原本沉寂的文化内容以真实、生动、感人的综艺节目形式呈现给受众,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广泛性传播;另一方面,打破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评价,使更多受众能够和愿意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并将红色文化推介给周围的人,最大限度地传播了红色文化的内容,释放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同时,红色综艺节目也能够促进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内涵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建党100周年的特殊时间节点,红色综艺节目以伟大建党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为参照创作的内容,能够生动、形象、全面地展示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核心精神、思想,为国民文化自信的增强提供持续性的动力。

(二)促使红色经典融入现实世界

红色经典,作为红色革命实践的产物,不应束之高阁,而是应该融入到现实世界中,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经典的熏陶。与那些红色文化博物馆、展览馆集中性的文物、事迹展览不同,红色综艺节目是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诸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以及当下的抗疫精神、航天精神等红色精神为精神文化载体创作的综艺类节目,这种通过精细设计和制作的节目,呈现出形式上一条线、精神上一个点的特点,使受众能够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通过一首歌、一支舞、一个人物、一段故事的观赏,简单而直接地感受到特定时代的精神力量,感受到一种精神、一股力量,并从现实生活和工作的角度思考文化的现实意义,促使红色经典文化真正融入现实、融入人们的生活。

二、红色综艺节目《我把歌舞献给党》概述

红色综艺节目《我把歌舞献给党》是由扬州广电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和背景下创作的歌舞类节目。该节目创作的初衷是借助歌舞这一喜庆的艺术形式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丰功伟绩,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我把歌舞献给党》这档红色综艺节目邀约了36位各具特色的广电主播、主持人、名记者,搭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及社会各界代表,形成了36支献礼队伍,最终通过网络票选和专家评定选拔出10支代表团,参与建党100周年《我把歌舞献给党》大型文艺汇演。

三、《我把歌舞献给党》中的创新手段运用分析

(一)让红色主题综艺化,实现红色文化主流传播

综艺节目,一直是媒体受众普遍喜爱的节目形式。从表面上看,红色文化与综艺节目之间似乎缺乏明显的交集,因为一提到红色精神,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革命先烈舍身为国、英勇无畏的形象和事迹,顿时能让人产生肃穆感,而综艺节目的节奏往往是轻快娱乐的风格,两者的风格表现出格格不入。实际上,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性内容,可以借助综艺节目的形式进行主流性的传播,而两者融合的难点和关键突破点是如何让红色主题综艺化。《我把歌舞献给党》选择以广电主播、主持人、名记者带团的方式呈现,其中的歌舞节目元素大多是一些受众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和舞蹈,这种将红色歌舞以流行歌舞的形式进行编排的节目创作方式,使节目既呈现出年代感,又表现出现代感的艺术特点,在“不忘初心感恩党”“引吭高歌新时代”“开拓创新接班人”“扬帆起航再出发”四个版块中,节目的主题和篇章设置更多地突出了节目的红色韵味和内涵,使节目具有明显的红色文化特点,并使红色文化更具时代性、生活性。让受众能够通过节目追忆革命先烈,聆听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

(二)让综艺节目年轻化,助力红色思想薪火相传

青年,是综艺节目受众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推广和普及的年代,有机会接触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中的综艺类节目;另一方面,综艺节目欢快、娱乐的主题和节奏,能够满足青年群体娱乐身心的需求。在红色思想传播方面,青年一代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而要想真正发挥好青年群体传播红色文化的优势,就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易于接受的文化触摸机会,使其真正感知、认同红色思想的时代魅力和价值。《我把歌舞献给党》是扬州广电联合本地区一些企事业单位编排的歌舞类综合节目,节目在保持整体完整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持各个单位作品的独立性,这样可以使参演的年轻人在无形中接受红色思想的熏陶,进而成为单位内部最基层的红色思想宣传员,带领和推动本单位内部的红色思想学习与传播。同时,参加节目的主播、记者也是媒体融合实践中的“领头人”,他们除了有“媒体人”的标签以外,还带有生活中的自媒体“网红”的标签。这些人与企事业单位的年轻人一起排练红色歌舞节目,可以产生明显的带动感,使红色思想的传播范围和效果得到扩展。例如,一些参加排练的年轻人会将自己身着红色革命服装的照片、视频发布到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上,形成舆论氛围,传播红色风尚。再者,《我把歌舞献给党》的另外一个传播特点就是“老带新”“师带徒”的情况。参加节目编排和录制的人员多是来自单位基层一线的老党员、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在节目中,形成“老带新”“师带徒”的活泼机制,使各类人员能够围绕舞蹈动作、歌曲发音等表演元素进行充分交流,同时,也使那些年轻党员有机会聆听老党员的红色经典故事分享。

(三)让红色传播平民化,感受榜样力量就在身边

媒体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已经完全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或者网络媒体收听红色文化内容,并将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片段分享给周边的人,实现红色传播的大众化、平民化,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革命榜样的力量。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为庆祝这个日子,各行各业都开展了丰富多元的党建活动。综艺节目《我把歌舞献给党》创作的最初思想就是把这些多姿多彩的党建活动作为分享内容,让参与人员寻找身边的优秀党员榜样、分享忠党故事,并把这些主题活动搬上舞台,形成电视综艺节目的特定环节、情节,这种方式给受众带来的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陌生感、距离感,而是产生红色榜样就在身边、平凡的人闪烁光芒的感受。例如,参与献礼歌舞节目队伍之一的“扬州三八疏沟班”的32名女工,她们担负着市区276公里下水道和二万多座窨井的疏浚、养护任务,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城市美容师”,这种与市民近距离接触的职业的方式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实现了平民化的传播。

(四)让媒体平台融合化,构建立体格局新式样板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媒体融合最为明显的效果就是扩大媒体的影响力。电视节目除了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播出外,还可以将节目内容以音频的方式在广播媒体进行播出,并将节目整体或者片段在网络自媒体上进行碎片化推送,这样就可以让受众在公交电视,以及商圈、路口的户外大屏上观看展播内容,形成融合化的媒体影响力,尽可能地做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我把歌舞献给党》是在融媒体背景下进行的红色综艺节目创造,其充分考虑了各种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特点,并尽可能地契合融媒体平台传播的规律,使节目效果尽可能地最大化。一方面,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扩大节目传播力。节目在录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演播室、海选录制现场等线下结合,与群众实现零距离接触,让扬州群众目睹红色文化传播,在播出方面,除了通过扬州广电城市频道进行播出以外,还通过网站、直播平台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实现了线上线下传播的融合。另一方面,线上多元渠道结合,扩大节目影响力。在线上传播方面,节目组除了将所有节目上传至扬帆App“我把歌舞献给党”网站专页以外,还将选拔过程的视频通过扬帆直播平台进行公开传播,同时,网页和直播平台还设置有转发、分享等链接,受众可以实时将自己看到的精彩内容通过一键分享的方式,推送给亲朋好友,实现网络的广泛传播。《我把歌舞献给党》的这种融合化传播方式,一方面,使参与节目的各企事业单位有机会获得多渠道、多角度的资源来展示本单位的形象,丰富单位员工的文娱活动;另一方面,契合扬州开展的迎党建、庆党建的主题,可以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再者,这种方式也彰显了扬州广电作为城市媒体在服务地方、宣传时代主旋律方面的公益担当和社会责任感。更让扬州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处处绽放红色光华。

四、《我把歌舞献给党》对媒体融合语境下红色综艺节目创新的启示

(一)坚守红色文化底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综艺节目表现出了过度娱乐的倾向,对节目内容的策划、制作和编排过分强调让受众欢笑,导致一些粗制滥造的内容出现在节目之中,偏离了节目应当承担的文化传播使命。媒体融合背景下,虽然节目传播的方式比较多样化,但真正能够让受众有所感悟、有所成长的综艺节目仍然偏少,而这方面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我把歌舞献给党》的创新实践表明,红色综艺节目的重点应当在“红色”,所应坚持的路线是又红又专又娱乐,即坚守红色文化底线、展示专业综艺品牌实力、创作娱乐轻松的文化传播氛围。在此类节目创新中,要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红色文化的主题作品,并从服装、道具等方面加以衬托,使受众尽可能地体会到红色年代的生活情境,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同时,《我把歌舞献给党》也凸显了文化自信在红色综艺节目创新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即文化综艺节目的创造要坚持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为核心,通过节目内容的编排来深化广大受众对国家精神文化实力的认同和信心,并在节目中彰显国家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使红色文化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能够为更多受众所了解、认同和传播。

(二)增加节目的群众参与性

群众,是红色文化学习和传播的主流力量。虽然媒体的融合丰富了红色综艺节目传播的方式和渠道,但并没有改变群众在红色综艺节目传播方面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红色综艺节目创新要以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我把歌舞献给党》创作中,节目组不仅邀约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和组织,还在节目中加入了全民海选环节,使扬州地区乃至来扬州旅游的其他地区的群众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歌舞的排练和表演中,使群众能够充分参与到红色综艺节目的创新中,并在参与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当前群众热衷于学习和践行红色文化内容的情况下,红色综艺节目应当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发现、满足群众红色文化需求,作为综艺节目创新的重要发力点,避免节目“空心化”。

(三)调动节目参与者的激情

调动人的参与感,是综艺节目致胜的关键,红色综艺节目同样要遵循这一规律。《我把歌舞献给党》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设置了红色歌舞表演等群众信手拈来的内容,同时还安排每个代表团设计专属的手势、口号和短拉歌等容易激发团体激情的元素,并且,在歌曲舞蹈编排方面,将通过全民征集到的获奖作品作为素材进行加工演绎,使节目的参与者有激情、有动力参与到节目制作中,在节目表演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对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红色综艺节目创新而言,节目组要充分考虑到节目参与者的感受和体验,要有一根能点燃所有参与者热情的“火柴”,并适时点燃,使节目群众综艺的特点得到显现。

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综艺节目,是当前特殊历史节点下媒体创新的主要方向点。而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红色综艺节目的创新不可完全照抄照搬传统综艺节目的模式,而是应当遵循红色文化传播的规律。通过剖析《我把歌舞献给党》的创新手段,可以得出,红色综艺节目的创新要坚守红色文化底线,增加节目的群众参与性,调动节目参与者的激情,以此来体现和拓展综艺节目的红色文化基因。

猜你喜欢
献给党歌舞红色
红色是什么
赞歌献给党
红色在哪里?
唱一曲童谣献给党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赢来安宁献给党
追忆红色浪漫
一起歌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