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动态变化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2024-01-24 08:17龚雅洁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闽西福建省城镇化

龚雅洁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城镇化建设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任务。201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强调要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建设要依托城市群、都市圈,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对于缓解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充分问题,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着较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目前针对省内地级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变化态势及影响因素的探讨和评价不足,鲜有文献在省级层面探究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鉴于此,本文按省域、地区、城市的层次分析福建省内城镇化发展过程及现状,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城镇化4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衡量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1 文献综述

郑雁玲等[1]研究发现,与传统城镇化高速度、低质量的压缩式发展不同,新型城镇化倡导以人为核心,注重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单卓然等[2]认为,新型城镇化的三大内涵可以概括为强调民生、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强调质量,具备四类规划策略:①“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与一体化”的统筹协调策略;②“三产三低三提升、三业三化三集中”的转型升级策略;③“资源节约集约、环境友好安全”的生态文明策略;④“集聚增长、混合利用、紧凑开发”的集聚紧凑策略。倪鹏飞[3]认为,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

衡量发展水平方面,马国勇等[4]从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城镇、开放程度、成果共享5 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含互联网普及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等。刘富华等[5]综合考虑经济、人口、社保、环境、空间5 个维度,包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人均道路面积等指标。陈景帅等[6]坚持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立足于城乡融合、可持续发展,借鉴其他区域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点的优秀经验,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4 个维度分析城乡融合中的耦合协调关系。欧进锋等[7]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出发,选取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构建评价体系。现有文献对新型城镇化衡量方式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研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

2 指标体系与数据说明

2.1 体系构建及研究方法

采用客观熵值赋权法衡量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表1)。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表1 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首先,对原始数据作标准化处理,消除因量纲不同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

对于正向指标:

其中,xij代表第i个样本第j项指标数值,x'ij为无量纲数据结果。

其次,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省份占该指标的比重pij:

其中,满足ej≥0。

计算信息熵冗余度dj:

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wj:

指标体系及各项指标的权重如表1 所示。

最后,计算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Yi:

2.2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福建省及省内地级市为样本,数据源于国家统计局、福建省统计局、中国城市数据库等。为保证数据连续和完整,结合福建省各地方历年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补充数据,不全之处选择线性插值法补齐。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福建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

本部分对福建省及福建闽南、闽东、闽西、闽北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 所示。整体来看,2002—2021 年闽南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最高,其次是闽东,闽西地区、闽北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低。由于闽西、闽北地区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人口分布不如闽东、闽南密集,大量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受阻。闽南、闽东地区地理条件、历史底蕴、经济水平、政策扶持等条件优于闽西、闽北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

图1 2002—2021 年福建省及福建闽南、闽东、闽西、闽北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

从时间分布来看,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变化趋势可分为3 个阶段。

2002—2004 年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福建省及福建闽东、闽南、闽西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出现下滑趋势。

2004—2010 年为第二阶段,在此阶段福建省及福建闽东、闽南、闽西地区指数在小幅上升后,保持平稳,可能的原因是随着《2005 年福建省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工作方案》的发布,福建省积极推进山海协作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工作,遏制了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下滑趋势。

2010—2021 年为第三阶段,在此阶段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高质量指数出现明显上升,随后保持在0.240左右。2011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新型城市化是拉动新农村建设重要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发展。该规划纲要的出台有效地推动了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登上新台阶。闽南地区指数由2010 年的0.241 上升至2011 年的0.539,闽东地区指数由2010年的0.123 上升至2011 年的0.274,均出现明显上升。可能原因是2011 年闽南、闽东两大都市圈架构开始搭建,闽南、闽东城市群逐渐形成,促进各市发挥比较优势,有效融合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在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深入合作,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力量。2017 年闽西、闽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高质量指数均出现上涨,可能原因是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试点,涉及三明、南平等闽西、闽北地区,该试点工程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助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3.2 福建省九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

本部分对福建省九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 所示。从发展水平来看,福建省九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层明显。第一类为厦门市,第二类为福州市和泉州市,第三类为漳州市、莆田市、三明市、龙岩市、宁德市和南平市。虽然个别城市成长性可观,如龙岩市,但整体水平与第一、第二类城市仍存在差距。

图2 福建省九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

4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受经济、社会、政府等多种因素影响,且大多数因素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参照欧进锋等[7]的方法,从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创新能力、绿色发展5 个方面选取5 个变量,分析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和5 个变量的关系。变量具体设定如下:地区人均GDP 用EB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用IS表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用Expend表示,研发经费占地区GDP 比值用RD表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用Green表示,应用Stata 软件分别计算2011—2021 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和5 个变量的Pearson 相关系数,如表2 所示。

表2 2011—2021 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和5 个变量的Pearson 相关系数

4.1 地区人均GDP

地区人均GDP 是衡量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经济规模巨大的城市可以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该变量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相关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两者为正向关系。

4.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值

2011—2021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相关系数均值为0.958,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重新配置,带动人口等要素向城市聚集,加快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质增效注入了动力,推动城镇化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转变。

4.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

2011—2021 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的强度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地方财政可以为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资金支撑,提高城镇化质量。

4.4 研发经费占地区GDP 比值

2011—2021 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与研发经费占地区GDP 比值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创新投入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可以助力产业加速实现转型升级,但由于省内不同地区创新人才与资源间存在差异,部分地区未能发挥创新投入对新型城镇化的助推作用。

4.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2011—2021 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相关系数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2021 年该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全社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绿色化发展、低碳化发展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新型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强调生态发展。据东南网报道,截至2023年,福建省森林覆盖率(66%)连续44 年位居全国首位,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相关系数变化来看,福建省已经开始探索生态与城镇化相结合的“福建模式”。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赋权法对2002—2021 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①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阶段性上升态势。②闽南、闽东地区属于高质量发展领跑地区,闽西、闽北地区发展空间大,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存在差距。区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对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产生影响。③检验变量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创新能力对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较显著,绿色生态逐渐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由此本文提出建议:首先,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差异,立足本地文化资源禀赋,挖掘特色文化优势和文物内涵,培育发展特色城镇或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增强特色新型城镇影响力。其次,设计差别化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和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对欠发达地区予以财政扶持,对福建省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口较大、城镇化水平还需提升的地区给予充分的财力保障。最后,深入推进市域快速铁路环线经济圈建设,降低远距离交通出行成本,建立都市圈经济统计分成及相关利益分享机制,发挥好沟通城市体系与乡村体系联络点作用,从源头上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有序推进融合发展、组团发展。此外,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同时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做好闽东、闽南资源带动闽西、闽北地区发展工作,产业结构转移升级不充分的内陆地区借助领先地区优势资源,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引导产业、要素集聚,实现产业链互嵌耦合、专业化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沿海发达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内陆地区产业提质增效,完成优势互补、资源互通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闽西福建省城镇化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