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联合体视角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实证分析

2024-01-24 08:17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联合体科技型科研院所

黄 婧

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科技部办公厅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提出,到“十四五”末,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制度体系,营造全社会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的环境氛围,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能力[1]。党的二十大报告[2]强调,要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政府相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做出政策安排,并依靠政策机制与营商环境引导和培育创新型企业。但科技型企业面对复杂的社会网络,想要实现持续科技创新,离不开企业与社会中多元参与主体在知识、人才、环境等要素间的交互[3]。

创新联合体作为一个政策概念,其应急性需求高于常规性政策需求[4]。国内学者对创新共同体的研究多集中在区域治理、协同治理方面。有学者提出,创新共同体就是以提高自身以及共同体创新发展水平为共同目标,通过具备一定执行效力的跨域机构、合作协议、协同机制,依托不同层级、部门及多元主体之间的集体行动与伙伴关系,对分散的创新要素资源加以集聚整合、统一配置,形成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协同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共同体[5]。还有学者从企业创新过程中员工个体创造力发挥与集体创新行动互动的视角,分析全员创新的新模式[6]。少数学者从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产生显著的协调创新影响,发现这种影响体现在竞争企业和其他研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机制上[7]。也有学者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了创新联合体的动力机制等问题[8-9],其相关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既有研究从政府政策激励[10]、企业内部协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创新模式。但总体而言,从创新联合体角度分析政府、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科技型企业之间的影响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构建创新联合体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以及联合体中各参与主体对企业创新的作用。

1 理论研究与假设

1.1 理论模型

结合王峥等[11]的创新共同体的框架,总结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创新联合体中承担的角色,如图1 所示。将其作为构建分析框架的重要依据,结合创新联合体特征和对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帮助,提出创新联合体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图1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创新联合体中承担的角色

图2 创新联合体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

1.2 研究假设

通过对“创新共同体”“创新联合体”“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相关文献[12]分析,发现创新联合体的参与主体主要是政府、科技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中下游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位于整个体系中的关键位置,接受来自其他主体优势资源的补充和专利知识的共享,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可与其他主体共担风险。经过进一步分析,政府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投入、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目标的影响存在如下关系:

(1)国家财政科技支出是政府主导下的财政政策工具之一。创新联合体中政府的作用是确定牵头科技领军企业,配合创新联合体组织不断探索成熟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联合体的运行关键是科技领军企业牵头,这为组建创新联合体确定了出发点,同时也保证了多主体之间的创新联系。换言之,政府在创新联合体中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为创新联合体提供平台和资金支持。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H1):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目标显著正相关。

(2)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从相互独立走向合作。在创新联合体中推进并建立跨学科的多元主体共同对话,引导政策制定者构建良好的科技评价和科学生态体系,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导致学科发展不平衡,造成科学知识供给失衡。高校科研院所可与其他主体形成新的共同体并获得力量,为各级政府提供科学循证基础上的政策意见;承担起科技治理合作者、科技投入引导者、集体行动倡议人的责任[13]。产学研协同发展是我国推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有效方式,有研究发现,影响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因素包含产学研联盟组合广度和深度,而广度能起到正向影响[14]。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H2):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投入与企业创新目标显著正相关。

(3)在创新网络中,企业创新绩效受到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和外部环境影响。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经费内部支出及其投入强度已成为衡量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中国企业R&D 投入多少关系着企业的创新能力[15]。对相关文献分析发现,企业创新能力对创新共同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创新共同体理念能激发科技型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主动组建创新联合体,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H3):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创新目标显著正相关。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1991—2020 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讨政府、高等院校、企业自身对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目标的影响,样本量共30 个。

2.2 变量定义

变量定义与说明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定义与说明

2.3 研究模型

为了检验创新联合体中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行为对企业创新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其中,n为变量个数,β0为常数项,βn为各变量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3 实证研究分析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对变量进行描述统计,以分析数据间的联系,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变量描述统计表

3.2 因子分析

运用SPSS25.0 软件,采用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统计量和巴特利特(Bartlett)球度检验来确定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3 所示,KMO 检验统计量值为0.805,大于0.5,可以看出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数据很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 球度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即说明所分析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有相关性则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3 KMO 和Bartlett 球度检验

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旋转矩阵,共提取2 个因子,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如表4 所示。变量x1、x2、x3、x4在因子1 中的载荷值较大,而变量x5 在因子2 中的载荷值较大,说明变量与其对应因子的相关程度较高。因此,将变量x1、x2、x3、x4 归为因子1,称作创新投入因子(1ˆx);变量x5 归为因子2,称作社会环境因子(ˆ2x)。

表4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3.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对原始变量的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后,对优化后的预测变量创新投入因子、社会环境因子与因变量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y)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5 所示,模型调整后的R 系数为0.997,说明创新投入因子(1ˆx)和社会环境因子(xˆ2)与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y)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高。为保证结果可靠,采用相对不受自变量个数影响的调整后R2的值,即0.994,数据接近1,即表示模型的拟合度是可以接受的,所有自变量可解释因变量的99.4%变异。德宾-沃森检验结果为1.338,可认为数据独立性符合。

表5 模型摘要b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得,创新投入因子(1ˆx)和社会环境因子(xˆ2)与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y)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对各参数进行分析。

其中,y为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β0为常数项,β1、β2为各因子系数,变量1ˆx和变量ˆ2x为创新投入因子和社会环境因子,ε 为随机误差。

结果如表6 所示,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 检验统计量的值为2 465.94,P<0.001 方差膨胀因子(VIF)的值都为1 表示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线性关系显著,可建立线性模型。其中,创新投入因子(β1=1 007 919,P<0.001)和社会环境因子(β2=1 102 435,P<0.001)显著正向影响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

表6 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得出多元回归模型方程:

3.4 假设检验结果

由回归模型方程(3)可以看出,创新投入因子和社会环境因子均为正值。创新投入因子包含R&D 经费内部支出、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研究与发展课题、全国R&D 人员全时当量,即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三方的经济支持、人力资本投入、知识投入等与创新发展有关的投入,与企业创新目标呈现正向关系。社会环境因子包含国内有效专利数,由政府支持和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所产出的专利成果在社会层面营造的创新支持环境对企业创新目标有正向影响。同时,从公式3 可知,xˆ2对于y的影响相较于1ˆx大。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各假设检验结果如表7 所示。

表7 假设检验结果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基于1991—2020 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本文探讨企业创新能力、政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投入对创新联合体中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目标的影响。假定企业创新能力、政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相关变量能够正向促进创新联合体中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目标的实现。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体中企业创新能力、政府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投入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发现,良好的社会创新环境相比于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目标实现有较大影响。

4.2 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创新联合体中企业创新目标和创新实现的能力将成为联合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研究应该着眼于政策和理论两个方向:一是政策层面的研究可以探索不同政策对创新联合体中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例如,研究可以关注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对创新联合体组建的激励作用,以及政府对联合体中创新型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支持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等。

二是在理论层面的研究中,可以探索创新联合体的新模型和理论框架,以更好地解释组织中高校及科研院所、领军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创新的动因和影响机制。例如,可以结合行动者网络、资源基础理论等跨学科的研究理论视角,构建创新联合体创新理论框架,以揭示联合体内部和外部环境对创新的影响机制。

猜你喜欢
联合体科技型科研院所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创新思维——打造智库联合体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