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4-01-30 08:27刘莉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

摘 要:传统语文教学通常对单篇文章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讲解,费时耗力,效率不高,导致“少慢差费”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也不符合新课标倡导的学习理念。因此,采用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来践行新课标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势在必行。文章以杜甫诗歌作品为例,从“创设议题”“组织选文”“设计问题”三个方面着手合理地构建群文,然后进行单元整合,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单元整合的群文阅读教学当中,以此来探寻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杜甫诗歌作品;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古代诗歌教学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群文阅读单元整合教学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杜甫诗歌作品为例”(GS[2022]GHB0576)。

作者简介:刘莉(1989—),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一中。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广大高中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寻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具体表现为教师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整体改革,注重教学内容选择与活动设计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通过大量阅读材料,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这样,学生将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会积累和整合,从而彻底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单元整合教学提升语文知识结构化的水平,使教学从教授学生语文学科知识向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转化。本文从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入手,以贯彻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为目标,探讨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在基于“群文阅读”的单元整合教学实践中,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议题,组织选文,引导学生广泛且深入地参与课堂问题讨论,将传统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

一、创设议题

“议题”是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议题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手段,也是连接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纽带,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整合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合理创设议题。同时,应做到以生为本,根据学情来创设不同广度和深度的议题,并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自主探究。议题应具备真实性和可议性,兼具知识性和价值性,能够联通主干知识,契合学生的疑惑点、情感升华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此外,议题还应具有新颖性和思辨性,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拓宽学生的思维。

(一)以诗人为议题

1.以杜甫的人生经历为议题

“诗圣”杜甫是学生颇为熟悉的一位诗人,但是在一些学生心中,杜甫是一位被神化了的标签式的诗人,学生常常忽略他作为普通人的坎坷经历与心路历程,以及这些经历对他思想的影响。此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作品分布在不同年级段,这导致杜甫诗歌教学的分散性和杂乱性,未能体现不同时期杜甫诗歌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创设群文阅读议题时,可以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为议题,分别为“读书与漫游时期”“困居长安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西南漂泊时期”。

2.以杜甫的创作风格与其他诗人的创作风格的对比为议题

李白是一位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人,而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据此,教师可以“诗坛‘双子星”为议题,引导学生挖掘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感受李白飘逸豪放、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特的创作风格,以及杜甫沉郁顿挫、平易质朴的创作风格。同时,通过对比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以题材为议题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深刻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时代变迁。其中,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人民群众承受的各种压迫和苦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反映时事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政治的深切关怀。除了表现重大社会主题的诗歌,杜甫的诗歌还包括怀古、思乡怀人、咏物、登临等多种题材。

1.反映时事的诗歌

杜甫一生经历坎坷,阅历丰富,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漫游,寻访古迹和名人。他写了很多咏史怀古类诗歌,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慨与无奈。在安史之乱前夕,杜甫就敏锐地察觉到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阶级日益腐化,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写下了《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同时,诗歌也是杜甫用来干预时事、指责国政的手段,如《塞芦子》《悲青坂》等作品。杜甫对祖国的感情深沉且真挚,当看到国家残破、山河被破坏时,其会借自然界的花飞雨落表达爱国感情,如《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对雨》等作品。

2.思乡怀人的诗歌

设计“思乡怀人,体悟生活中的杜甫”这一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此类诗歌来了解生活中的杜甫,感受到他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怀念,以此塑造真实生动、血肉丰满的诗人形象。

3.战争题材的诗歌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自此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杜甫亲历了这一时期,他亲眼见证了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些诗歌有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的,如《岁晏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有揭露了統治阶级的罪恶的,对统治集团各种腐朽现象加以多方面的抨击,如《丽人行》《潼关吏》《洗兵马》等;有对老百姓无微不至的关怀,怀着满腔热情去歌颂人民、赞美人民的,如《负薪行》《又呈吴郎》等。

(三)以意象为议题

意象是审美者心中的物象,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师可以中国古代诗歌中这些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为议题,进行文本选择和单元整合。

1.杜甫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意象,千百年来,人们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表达自己人生中的悲欢离合等情感。杜甫的诗歌中也出现了很多次月亮意象,这些月亮意象寄托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笔者参考福州第十四中学詹碧容提出的“杜甫的孤月情怀”[2]这一议题,进行群文阅读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月亮这一意象,理解这一意象在同一个诗人笔下是如何传达出不同情感意蕴的。

2.杜甫诗歌中的“风”“雨”意象

在不同的人生時期和人生境遇中,杜甫通过诗歌作品中的“风”“雨”意象,构建了不同的意境,表达出独特的感情。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天气变化会直接影响农民的生计和生活质量。作为一位深切关注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将风声、雨声等自然现象与老百姓的痛苦和苦难紧密相连。他写了很多涉及“风”“雨”意象的诗歌作品,如《春夜喜雨》《大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这充分体现了他关心苍生疾苦,热爱百姓。

3.杜甫诗歌中的“菊花”意象

菊花以其傲然不俗、坚贞不屈的品性,成为文人清高淡泊、安贫乐道的精神象征。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借助菊花来抒发隐者的超然洒脱、素雅高洁,因此,菊花也就成了隐士的化身,象征着隐逸超脱、淡泊名利。杜甫诗歌中涉及菊花意象的作品多达34首,既有对前人的继承,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杜甫诗歌中的菊花意象更多地承载着诗人傲视风霜、凌寒而立的高大形象。教师可以“杜甫笔下的菊花意象”为议题,引导学生对比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所写的相关诗歌,探寻这些诗人笔下菊花意象的异同。

二、组织选文

议题为纲,文本为目,“议题”是选择文本并进行组合的依据。在确定好议题后,教师就可以开始组织选文。在实际教学中,文本的数量应以大于四篇,小于八篇为宜,同时要注意文本之间应存在一定的结构联系,以确保其能形成多元的线索导向,能够引导学生实现有目的的整合,促进其生成性思维的发展。按照这一标准,结合上述议题,我们尝试为“群文阅读”的单元整合教学活动进行选文。

以作者为线索进行选文,可以从杜甫人生经历的四个时期进行选文,也可从杜甫的创作风格与其他诗人的创作风格的对比进行选文,并进行整合。

以题材为线索进行选文,可以从杜甫的咏史怀古诗、思乡怀人诗、战争题材诗这三个方面进行选文,并进行整合。

以体裁为线索进行选文,可以从杜甫的古体诗和律诗这两个方面进行选文,并进行整合。

以意象为线索进行选文,可以从杜甫诗歌中的“月亮”意象、“风”“雨”意象、“菊花”意象这三个方面进行选文,并进行整合。

三、设计问题

新课改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促进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倡导学生自主、积极地思考。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通过问题设计,将诗歌阅读鉴赏引向现实情境,充分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整合来组织选文、关联知识,从传统的诗歌内容分析转向问题设计和问题解决。

(一)要确保问题的可议论性与开放性

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问题设计,应围绕议题展开,并遵循议题的可议论性与开放性原则。在具体设计问题时,教师应着重设计那些没有绝对标准答案的问题,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在此前提下,课堂中师生的思考与讨论空间才能得到保证。如根据“从杜甫的登高望远诗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杜甫?”的核心问题,教师可组合《望岳》《春望》《登楼》《登高》《登岳阳楼》五首诗歌作品。在此基础上,还可设计比较型问题,展开横向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库;设计冲突型问题,形成纵向关联,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设计迁移型问题,实现多向渗透,让群文阅读的单元整合教学悄然发生。

(二)要结合多个文本设计问题

在进行多文本问题设计时,应首先从“同中求异”的角度出发,其次从“异中求同”的角度出发,最后从“组合与整合”的角度出发。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并促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探究。例如,教师可将问题设计为:“诗人所描绘的战乱景象有何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杜甫战争题材诗歌中的景象特点。总之,结合多文本进行问题设计,能够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杜甫的诗歌作品,并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

(三)要使问题纵横关联

教师应根据所选文本,设计比较型、冲突型、迁移型问题,促使学生形成纵横关联性思维,让群文阅读单元整合教学悄然发生。

同时,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关注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确保问题有梯度。前一个问题可以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后一个问题可以是前一个问题的结论的应用,层层递进,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由浅入深地掌握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综上所述,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活动中,议题是一个切口,群文是一个载体,整合是一种格局,思维发展是天空,语言运用是大地,深度学习是方向。同时,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始终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首要目标,整合课程素材,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大量素材进行梳理、重新组合、分析判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活动重整各类单篇文本,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达成单元学习目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壮志豪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广阔胸襟;“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是杜甫的思亲悠情。杜甫的诗篇见证历史,杜甫的精神勉励后人。跟着杜甫的脚步,学生会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白自己也要像杜甫一样,面对苦难不低头,向着梦想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7.

詹碧容.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策略探微:以“感悟杜甫的孤月情怀”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5):5-8.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论“读写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探索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