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寻绎

2024-01-30 06:31朱先云刘和军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读图时代有效策略小学语文

朱先云 刘和军

摘 要:现如今学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读图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积极变革,引领学生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插图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良好的学习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解读文本,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文章阐述了课本插图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基于插图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探讨了基于插图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读图时代;小学语文;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朱先云(1967—),男,江苏省淮安市高良涧小学。

刘和军(1978—),男,江苏省淮安市高良涧小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发挥插图的辅助作用,既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基本特征

在读图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读图时代,对图像的阅读越来越重要。阅读图像的方式与传统的阅读文字的方式相比有着不一样的特征。

(一)图片呈现更加形象直观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颜色较为鲜艳,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这些插图也较为直观和简洁,能够让学生快速地理解相应的内容。此外,这些插图还与课文相关的语言文字相对应,能很好地体现课文的主题。

(二)内容概括更加简约精准

图像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一篇文章的内容甚至可以只用一张图片就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疑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资源非常多,而且比较受师生欢迎,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属于一种直观化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而教师要想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来展开高效教学,就需要了解教材中插图的特点。第一是插图的艺术性特点。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教材插图融入了中国绘画艺术元素,渗透了中国美学内涵,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第二是插图的趣味性特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具有趣味性,契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元素構成更加与时俱进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教材插图融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及现代元素,不仅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而且注重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性特点。这些教材插图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教学辅助作用,可以引领学生更准确、快速地解读文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1]。

二、基于插图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图问题,笔者进行了专项调研,发现在具体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忽视插图

精美别致的插图是部编版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墨艺术、剪纸艺术等。编者如此精心设计的目的是方便师生利用插图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部分教师常常忽略这些插图资源,在教学设计中很少利用这些插图,没有发挥教材插图应有的作用;还有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喜欢照搬网上的课件图片及影像,忽视教材中的插图。

(二)唯“插图”是从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精美,内容丰富,与文章紧密相关,教师合理利用这些插图能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但插图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部分教师唯“插图”是从,不分教学主次,随意拓展,喧宾夺主,让语文课堂教学脱离了文章主题,变成了大杂烩。

教师应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插图并将其融入教学中,充分发挥部编版教材插图资源的作用[2]。

三、基于插图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研究插图,画里有话

1.插图会说话,提升语文素养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种语言,与文章联系紧密,具有深刻的内涵,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整合与有效利用。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的插图展现了夸父逐日的场景,设置这一插图的目的是进行文化溯源,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世界是如何起源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相应文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插图,先让学生思考和提取图片中隐含的信息,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人物,他在干什么;然后巧妙地设置学习活动情境,让学生和插图对话,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插图有故事,发挥育人功能

从整体设计、排版等方面来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编排体现了匠心和人文关怀的内涵,具有育人的功能。例如,《黄继光》一文插图的内容如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黄继光在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地扑了上去,想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教师在教学中可重点解读教材上“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插图,让学生做革命英雄故事小讲解员,弘扬革命精神。学生通过讲述故事能了解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事迹,明白黄继光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产生深厚的爱国情怀。

(二)利用插图,科学增能

1.激发学生潜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丰富的图片资源,这些图片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3]。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有一幅近景插图——“小兴安岭冬季雪景图”和一幅航拍小兴安岭的远景图,而课文是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美丽的小兴安岭的。“书中有图景却无”,此时“景”从何而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想办法揭开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神秘面纱。有的小组在纸上画“景”,有的小组在文中找“景”……在学生找“景”的过程中,小兴安岭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揭开,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和智力发展还不够成熟,能够接收的语言信息量也比較小。在使用语言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时,很多小学生会出现逻辑不清晰的情况。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插图教学,让学生学会读图,并在读图时进行表达,进而提高表达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教师可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图片,让他们结合图片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例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一文中的插图描绘了春日里燕子结伴飞行的景象,教师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细节,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自然段,品读具有鲜明画面感的词句,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图片内容进行描述,最后通过图文对照、同学交流、教师点评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所表达的内容是否正确、连贯、完整,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巧借插图,点石成金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用兴趣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重视插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合理把握教学契机,利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时,教师可以结合插图设置旅游出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看插图车票上的始发站、终点站、发车时间、票价等相关信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角色体验”挑战。“角色体验”挑战1:如果你是一名乘客,那么你必须掌握车票中哪些信息?“角色体验”挑战2:如果你是火车站广播员,那么检票时你应该如何播报?“角色体验”挑战3:小组合作设计火车票,颜色不限,样式不限。这些挑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聚焦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有机地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例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升国旗》中的插图内容如下:一群穿着校服、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向着中国的国旗立正敬礼。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这一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问题:五星红旗有怎样的内涵?学校为什么要在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通过这些问题,将插图引向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材中每一幅插图都是一个好的教学切入点,教师可以结合插图讲解文章的内容,让文章的重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将课文与图片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让小壁虎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扎根。教材中的插图生动呈现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体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插图猜读故事,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故事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4.指引难点突破

插图能直观、形象地呈现重点内容,辅助学生学习难点知识。教师以插图为基础,理清知识脉络和重难点知识,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以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读懂课文。文中插图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画面内容繁多,如热闹非凡的街市、身份各异的人物等。教师可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有效运用插图资源,将画面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让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合理地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进而突破学习难点,高效理解课文。

5.成为想象阶梯

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托图片,从不同视角讲解文本,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具魅力,更加形象。

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教师可以用图片融合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教师可以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小画家”的作品,思考“小画家”画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猜猜“小画家”的身份,以此让学生了解“小画家”的内涵;之后再创设“角色体验”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如果我是一只小动物,那么我的作品是什么?”这一问题,以此让学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雪地画作”。

总之,插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运用好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拥抱读图时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洪楷丽.“读图时代”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J].名作欣赏,2019(8):69-70.

张小云.读图时代: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利用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12):10.

谈震.小学语文“读图”三技巧:以《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为例[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0):76-77.

猜你喜欢
读图时代有效策略小学语文
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读图时代城市画报发展策略探析
读图时代下的传播活动图片化热潮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读图时代”视觉传播的利弊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