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阳及五运六气探析不寐病机 *

2024-02-18 03:41汪子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六气营卫脏腑

郑 敏 李 勇※ 蒋 帅 汪子栋

(1.枣庄市中医医院针灸三科,山东 枣庄 277000;2.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硕士研究生2019级,北京 100029)

不寐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患者常以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及睡眠时间缩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不寐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1]显示,失眠与年龄呈正相关,全球每年约30%的人出现失眠,我国成年人失眠的发病率高达38.2%[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群众心理及睡眠问题高发[3-6]。长期失眠还可引发躯体及心理问题[7],增加精神、心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发生风险[8]。

目前西医常规治疗失眠的药物有诸多不良反应[9],而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安全、效果确切、无毒副作用等优点[10]。中医临床治疗不寐大多从脏腑辨证立论,但天地阴阳、四时更替,五行生克乘侮,万物在气交之中,生命受阴阳及五运六气的影响而存在强弱的周期节律。不寐的发生与时间节律的变化密切相关,故在分析不寐病机、确定治则及方案时,需要以阴阳、五运六气理论为核心的临床思维作为指导。

1 不寐的中医理论溯源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在人类文明活动早期,人们就观察到五运六气、昼夜时间节律的变化与人体寤寐之间的密切联系。自然界阴阳之气的改变引发了昼夜的更替,人体的阴阳也随昼夜的更替发生变化,所以就有了睡眠、觉醒的交替。对于不寐的产生,《医效秘传》记载:“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类证治裁》记载:“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景岳全书》记载:“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五运六气的规律异常影响了自然和人体的阴阳平衡,机体阴阳平衡一旦被打破,营卫、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心神失养,就会导致不寐发生。故五运六气正常的规律、昼夜交替的正常节律、营卫协调运行是健康睡眠的基础,也是人体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基础。

2 阴阳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在中医学中,阴阳学说侧重哲理分析,五运六气学说侧重对自然周期性变化规律的阐述。阴阳和五运六气是一个完整体系,运气学说是阴阳学说的集中体现。阴阳五行之道,始于五运六气之候[11]。“阴阳平,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人与自然相应,一阴一阳主宰着天地之道,天地之间的四时六气又影响着人体的脏腑功能与活动。

阴阳,天地之道也,“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人禀受天地之气,成于四时之法,诞生于天地间,天人相应是阴阳学说的精髓。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研究气候变化与人体关系的一门学说,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天干地支为代表符号,把天地之间的四时六气与五脏活动相结合,来预测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影响。

3 不寐与阴阳

3.1 不寐与营卫 《灵枢》认为,正是因为营阴和卫阳在人体内正常循行,才会有人体昼精而夜瞑的状态。《诸病源候论》《杂证汇参》也认为,不寐责之于营卫偏胜、阴阳离合。白昼、卫气属于阳,黑夜、营气属于阴;阳主动、阴主静,随昼夜的变化阴阳二气此消彼长,人体就有了寤寐的交替变化。《黄帝内经》中指出,营阴和卫阳相伴,依十二经脉一昼夜五十周循行于身,初步探讨了营卫循行路线、规律与睡眠的关系[12]。

从病机变化来说,他病影响,卫气受阻,卫气不能入阴分,阴虚不能敛阳,阴阳不交,故不寐;邪客脏腑,气机失常,卫气受阻,血运不畅,营卫不和,卫气不能入阴分,故不寐;脏腑损伤,使卫阳受阻、阴阳失交,导致不寐。可见阴阳失和,营卫失调,阴不敛阳,阳不入阴,是不寐发生的重要原因。

3.2 不寐与脏腑 心藏神,魂归肝,意归脾,魄归肺,志归肾,五脏涵养五神。若五脏功能失调,脏腑机能紊乱,导致气血失和、阴阳失调、神志不宁,则引发不寐。脑为元神之府,其生理机能的关键在于心肾二脏[13]。脑主神的作用与脏腑功能相辅相成,共成一体。

从“五脏相关学说”[14]解释,不寐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脾、胃、肝、胆、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如《类经》云:“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

3.2.1 思虑劳损 伤及心脾 《灵枢·邪客》认为,心主神明,为藏神之脏、君主之官,主宰一切人体精神思维活动;心气安定,则五脏六腑得以安定。《类经》指出,七情内伤,心为先,继而累及其他脏腑[15]。“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思是人意识思维活动,脾主思;思虑过度,可使脾气升降功能失调,形成气结或气滞,导致脾胃的生理功能失常。脾不应思,心不主神,心神不宁而不寐,正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3.2.2 情志失和 肝失疏泄 肝主疏泄,阴阳气血的正常运行、神机出入的开阖都依赖于肝的调节。《素问·五脏生成论》记载,肝主血脉,血行有常,人体各项生理机能才得以实现;如果气血失和,血不入于肝,肝不藏魂,就会导致失眠[16]。《病因脉证》提出,怒气伤肝而肝气郁滞,或谋虑过多令肝血有伤,均可导致不寐。情志不畅等致肝气不舒,使肝失条达、气血失和,继而引发肝气上逆、化火生风,影响他脏,变生诸症,神明被扰,也可表现为不寐[17]。

3.2.3 肾精不足 心肾不交 肾主水,纳气藏精;精血同源,相互转化,精足则气血盛、营卫充,故昼精而夜瞑。若肾精不足,气血生化无源,血不养神,神不安守,则出现失眠。《医法圆通》认为,上属阳,以降为和;下属阴,以升为顺。心火在上属阳,肾水在下属阴,二者交济,相互协调,故“心肾相交”[18]。若肾精不足,肾阳衰微,不能蒸腾水液上升以济心火,心火旺盛不能潜降,二者关系失调则心肾不交。而恐惧、惊吓等不良情绪可导致肾失固摄,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亢盛而不寐。

3.2.4 脑为元神之府 脏腑与脑相互影响 《素问集注》云:“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云:“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注”。脑为奇恒之腑,人体元阳精气汇集于头,濡养脑髓,主神志活动,是元神之府。脑是保持机体高度统一有序的中枢,协调、控制诸脏,对五脏所主之神具有统帅作用,同时依赖五脏六腑化生的气血津液的濡养,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19]。现在也有“心脑共主神明”[20]的观点。《景岳全书·不寐》指出,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若脏腑功能失调,其化生的精气不能濡养脑神,脑神失养,不能统摄五脏之神,易致五脏神乱,发为失眠。

4 不寐与近5年五运六气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不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化生木、火、土、金、水,是为五行;又化生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是为六气。五行六气在自然界化生一年气候寒热,在人体则化生为各个脏腑经络气血。由此,自然界气候、气运变化,人体气血也会随之感应。古人通过观察天文、气候与疾病的发生,发现其中存在一定规律性,加以总结之后,形成了“五运六气”理论。通过对每年五运六气的推算,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该年发病特点,为临床治疗与养生提供参考。

五运六气学说分为五运和六气两方面。五运即为木、火、土、金、水运,配合天干推测一年春、夏、长夏、秋、冬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六气包括火、燥、暑、寒、湿、风,配合地支推测一年在泉、司天和六时段的气候变化[21]。其核心理论为气化理论,即将五运六气相结合,揭示人体气化与宇宙气化的宏观整体关系。现将近5年五运六气特点与失眠的关系分析如下。

2018 戊戌年,运气特点: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太阴湿土,岁运太火。因这一年逢太阳寒水司天,水能胜火,适得其平,火运平,金不受克。因为水气司天,火受水制,火运之气为热,其正常的气化功能为温暑郁热,其反常的变化为火炎沸腾,其致病为热邪郁滞。土能制水,故土气滋润、水流丰盛,水湿相合而从阴化,万物因湿而发生变化。在人则暑温郁热挟湿,脾阳受困,若郁热化火则肝风会挟火上炎,导致不寐。

2019 己亥年,运气特点: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少阳相火,岁运少土,土运不及。司天之木气胜之,肝胜脾弱,土衰木胜,木胜乘土,风气流行,木火刑金。在人则易伤及脾脏,上火风燥,中湿。故人易肝火旺盛,肝胜乘脾,脾不应思,心不主神,心神不宁而不寐;或肝胜乘脾,脾胃不和,夜卧不安。

2020 庚子年,运气特点:司天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岁运太金,金运太过,则金恃强乘木。木不及,则母弱而火衰,无法制金;金乘木,故金气盛则清燥大行。在人则肝木受邪,肝气不舒,情志不畅而致不寐。

2021 辛丑年,运气特点: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太阳寒水,岁运少水,水运不及。司天之太阴湿土克水侮木,又逢水不及之年,肾水受克,其弱更甚。此外,辛丑年寒湿重,脾土得助,则易致肝肾同弱,易使人难主决断、意志不坚,迁延日久可诱发不寐。

2022 壬寅年,运气特点: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厥阴风木,岁运太木,木运太过,则风气流行。木运旺易生肝火,挟风邪侵犯头部,影响患者睡眠质量[22,23]。人与天地相应,木旺克脾土,脾土受肝木侵害,易有泄泻、脘腹胀满,烦闷、肿胀、呕吐等表现。2022 年上半年受到厥阴风木、少阳相火影响,人体容易烦躁易怒,诱发失眠、高血压病等疾患。

5 小结

《素问·宝命全形论》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已有学者[24]提出,细胞生命活动亦符合阴阳学说的运行规律,且自身具有阴阳属性。《灵枢·大惑论》曰:“病而不得卧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故目不瞑矣”。故调摄不寐,以在五运六气的大背景下平衡阴阳为纲。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加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逐渐显露[25],扰乱机体阴阳的节律。不寐的中医病机受外在环境、情志、饮食、劳倦体虚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通过探讨,认为五运六气的大环境作为外因,人体情绪和心理的不良影响引起阴阳失衡作为内因,导致了失眠的发生。

本文不是单方面从调节营卫、调和脏腑的角度论治失眠,而是增加了五运六气的大环境对人影响的相关论述。在天人相应及五运六气理论的指导下,岁宜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在平衡阴阳的指导思想下,调和营卫、脏腑,统调五志,联系心、脑,令其共司人之神明,以归正位,使寤寐得其时,希望以此为同道提供中医药防治不寐的思路。

猜你喜欢
六气营卫脏腑
基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探析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辨治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以“营卫气化”病机观论治皮肤病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基于“治未病”理论研究五运六气与脑出血发病的影响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五运六气对新疆克州罹患西北燥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二)——顾植山教授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贡献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