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筋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4-02-26 01:21潘应桥
光明中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经筋腰椎间盘黏度

潘应桥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纤维环分裂后髓核突出导致神经根和硬膜囊受压刺激造成腰腿疼痛,30~50岁为高发人群,发病迅速且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威胁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1,2]。目前临床通过手术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手术创伤较大且术后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加上大部分人担忧手术疼痛及术后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故而接受度较低。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悠久,根据其临床表现归为“痹证、腰痛”等范畴,病机在于肾气亏虚、外力损伤,或风湿寒等外邪入侵,致使经络闭阻,气血运行受阻,筋骨有失濡养,导致脊柱内外阴阳不调,进而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与脾肾精血亏空、督脉失养相关。针灸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方式,具有便捷、简单、不良反应较少及效果明显等优势,目前在关节炎[3]、脊柱炎[4]、痛经[5]等疾病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经筋作为筋肉系统,具有产生力量及维持运动屈伸肌肉组织功能,本研究通过循经筋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临床效果,为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预后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九江市柴桑区人民医院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 骨科分册》[6]寒湿证型:腰部冷痛明显,转侧不便,疼痛加重,静卧床疼痛未减,寒冷阴雨天疼痛加重,舌苔白腻质淡,脉缓沉。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经临床体征与影像学证实;②年龄20~76岁;③未接受其他相关干预治疗;④精神、意识、认知及沟通正常。排除标准:①腰部既往有外伤史;②心、肝、脾等脏器严重功能不全;③造血系统疾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牵引疗法,利用多功能牵引床在患者胸部、盆骨等位置实施干预,注意根据患者体质量决定牵引重量,每日1次,30 min/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经筋针灸法:取穴[7]为腰部相关突出阶段的棘突旁、棘突下及下肢足三阳经筋病灶点,辅以髂胫束、臀中肌髂骨附着点、腘窝等,辨证配取八会穴、同名经脉腧穴、原穴及合穴。常规消毒,选择华佗牌毫针垂直进针,将20 mm艾条点燃置于穴位针柄,要求艾条艾绒细腻、卷曲、结实、易燃,温针灸3针,30 min/次,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月。

1.4.2 观察指标①疼痛情况与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8]评估疼痛,共10分,无痛0分,微痛0~3分,中度疼痛4~6分,剧痛7~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经信效度检验Cronbach’s α系数为0.723~0.921;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背痛疾病评分[9]评估腰椎功能,共4个维度日常活动受限、主观症状、临床体征、膀胱功能,总分0~29分,分值与腰椎功能呈正相关,经信效度检验Cronbach’s α系数为0.749~0.927。均在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分别评估1次。②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德国原 Schott SI Analytics毛细管式黏度计检测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在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分别检测1次。随访:随访半年观察患者复发疼痛情况,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评估,超过4分及以上表示剧痛,低于3分表示微痛。

1.4.3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均恢复至正常,生活与工作正常,直腿抬高试验>70°;显效: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对生活与工作影响较小,直腿抬高试验50°~70°;有效:主要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无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无改善或加重[6]。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疼痛情况与腰椎功能比较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与日本骨科协会腰背痛疾病评分均改善,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腰背痛疾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疼痛情况与腰椎功能比较 (分,

2.2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例,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5.13%(2/39)低于对照组23.08%(9/39)(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随访半年,2组患者均有复发腰腿疼痛,痛感强烈,但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上解释为肾气亏损,加上外邪入侵、外力损伤等致使腰腿疼痛产生[10]。另外,背部正中的督脉能输送气血精髓,肾藏精、骨生髓,肾与督脉有关。经筋刺法出自《黄帝内经》,而《难经》从解剖方面梳理了经筋理论及经筋疗法,《针灸甲乙经》明确了经筋始末、循行分布、经筋疾病病理与治疗原则,详细补充和完善经筋学理论。随着时代更迭,经筋刺法被历代医家完善应用,近代又在西医中汲取精华,其理论及治疗范围得到了扩大,在临床实际中具有重要作用[11-13]。《素问·长刺节论》有云:“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经筋失调是痹证主要因素,经筋长期劳损、牵拉及过度活动,易进展为筋结病灶[14,15]。肌肉牵拉收缩形成运动,肌腱与骨结合成为负力点,为经筋 “结”“聚”,称之为筋结并有形可征,呈点状或线状或块状,按压痛为显著特征[16,17]。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典型经筋病,针灸治疗遵循以痛为腧原则。有学者表示,经筋病证以辨病位为主,论治重在按部选穴[18];另有研究报道称,筋结病灶是筋病治疗关键[19]。因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关键在于查寻阳性筋结病灶,施以针灸可直达病所,通过循经筋针灸法有可能改变肌肉组织结构,解压筋结局部肌张力,增强痛阈,促使微血管流通消除炎症。

本研究经循经筋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牵引疗法,日本骨科协会腰背痛疾病评分高于牵引疗法。彭思萍等[20]在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实施针刺疗法,结果发现能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李颖焱等[21]研究报道,循经针刺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腰椎功能。施颖初等[22]研究表示,针刺与小针刀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进而疗效显著。以上研究均与本研究结果相同,循经筋针灸法根据经筋循行分布结聚特征进行阴阳辨证,选择腰部相关突出阶段的棘突旁、棘突下以及下肢足三阳经筋病灶点,再施以温针灸,使经络疏通,缓解了筋结局部肌张力,使痛阈增加,加速了微血管畅通,进而患者疼痛于腰椎功能得以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循经筋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发挥调节作用,提高临床效果。循经筋针灸法选穴以腰椎间盘突出棘突旁、棘突下及下肢足三阳经筋病灶点为主,以髂胫束、臀中肌髂骨附着点、腘窝为辅穴,针灸直至病所,符合即病在筋调之筋的治疗原则,并辨证选八会穴、同名经脉腧穴、原穴、合穴,旨在治局部筋结,使经脉调节助生气血化、运行进而经筋得以濡养。侯建强[23]研究报道结果与本研究相近,表示针刺郄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明显减轻了患者疼痛状况,有效调节了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液黏度,进而改善腰椎功能。滕迎春等[24]研究报道显示,“易医脐针”与针刺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显效率为95.79%,且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提示“易医脐针”与针刺结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循经筋针灸法中根据循经筋使病灶重建督脉、运输气血、濡养筋骨,促进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了水钠代谢,同时针灸以艾条燃烧产生热量发挥温肾补阳、祛寒散风、畅通经络的作用,减轻疼痛,进而提高临床疗效。随访半年,2组患者均复发腰腿疼痛,痛感强烈,但接受循经筋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复发率低于接受牵引疗法患者,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25,26]。腰椎间盘突出症刺激机体组织释放胺和蛋白多糖,循经筋针灸法可能阻滞了机体释放胺和蛋白多糖,抑制神经根炎症,而疼痛改善较彻底。

综上所述,循经筋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经筋腰椎间盘黏度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SAE J300新规格增加了SAE 8和SAE 12两种黏度级别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