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2024-03-16 06:58孙高峰
学苑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师应习作

陈 燕 孙高峰

(浙江省海盐县通元小学,浙江 海盐 314300)

教育的初衷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生活,为此,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脱离于实际生活,特别是针对小学生。他们碍于阅历较少、表达能力较弱,所以在学习习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教师一味讲述,而没有从他们较为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则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他们写作素养的提升。故而,语文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爱好、创作水平等,然后合理渗透“生活教育”理念,使学生可以借助自己较为熟悉的生活内容,掌握创作高质量文章的技巧,从而高效完成学习目标,获得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生活教育”思想的含义

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这一思想,其对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其含义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生活即教育,这是指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应与学生的生活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即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高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应用能力不断提升。第二,社会即学校,这是指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各种文化知识外,还应积极参与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以此打破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壁垒,将两者深入融合起来,获得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第三,教学做合一,这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应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在遵循启发性原则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动手能力等,使他们在“做”任务的过程中逐渐领会知识的内涵,掌握相应的技能,从而获得综合素养的明显提升。

二、“生活教育”思想对小学习作教学的指导价值

(一)注重生活场景和生活阅历

“生活教育”思想着重强调习作活动应贴近生活,主张学生走出课堂与校园,注重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本领。这是语文习作教学常常忽视的地方,即脱离实际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习作题目缺乏深刻的认识,难以把握创作的方向,最终所创作的文章存在生搬硬套、可读性不强等问题。而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与社会的举措,则可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不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创作能力的明显提升;可以改变课业压力较大的现状,便于教师更好地完成“减负增效”的目标;可以改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以至于阅历缺乏的状况,使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写作技能,最终促进语文素养不断提高。为此,语文教师应加以重视。

(二)注重小学生的主体性

“生活教育”思想注重从“做”入手,要求语文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小学生在“做”中学习文化知识,并根据学生“做”的效果来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它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双减”政策、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等是相符的;它要求教师在习作课堂上,不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教”学生写作文上,而应关注学生“做”的情况,并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这对于教师更好地推动习作改革,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是较为有帮助的。

三、将“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策略

(一)注重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与教材中的素材相比,生活素材的灵活性与生动性相对较强,可以加深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便于他们在各项生活体验中高效完成写作目标。为此,在落实“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他们日后完成写作任务提供重要的支持。

第一,注重从校园入手。校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其中涵盖着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所种植的植物、小树林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去校园的小树林里观察昆虫,研究其身体结构、生长特点等,并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为昆虫起名字,会将自己曾经的经历适当迁移到昆虫身上等,随后在经过教师的指导以后,他们将创作出更多的优质文章。譬如《西瓜虫日记》《蚊子日记》等,这样一来,他们既收获了写作的乐趣,便于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又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技能,为他们更好地完成写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第二,注重从人际交往入手。小学生与其他同学、教师等相处较多,期间,会发生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与其他学生探究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方式等。在开展写作训练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其巧妙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使他们在掌握写作技能的同时,还能养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的品质。

第三,注重从家庭生活入手。学生与父母相处时间相对较长,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创作的源泉。譬如在学习习作《我想对您说》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运用书信的方式,讲述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考虑到这个范围相对较广,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例如设置“感恩”主题,让学生选取生活中较为典型的事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设置“沟通”主题,让学生从孝敬父母与为父母着想入手,提出较为合理的意见等。学生为了完成写作任务,会积极挖掘与父母相处的经历。由于每个学生与父母相处的方式是不同的,为此他们将创作出更多具有个性化的文章,这便于他们突破“千篇一律”的局限,长此以往,获得创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注重科学的指导

生活内容虽然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但是碍于写作技能的缺乏,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其描述出来,为此,教师在渗透“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还应注重科学地指导。

第一,布置生活化课前观察任务,请学生根据单元习作主题观察周围的人物。以习作《猜猜他是谁》为例。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观察人物,即认真观察周围的教师与学生,并填写记录表。如图1。

图1:观察记录表

期间,语文教师还应传授学生填写记录表的方式,首先明确所要观察的对象,然后运用一周的时间对其进行多个方面的观察,然后将其记录到表格中。针对不会规范填写表格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填写,比如在“兴趣”一栏中,可以写下“喜欢篮球运动;喜欢读书,时常与众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比如在“性格”一栏中,可以写下:“助人为乐、为人开朗”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掌握了正确填写表格的方式。等正式开始写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记录的内容,描写观察对象,以此降低他们的抵触情绪,便于他们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

第二,善于引导。习作是一种输出活动,小学生碍于阅历较少,往往不知道如何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能借助生活元素,使写作思路更丰富。比如在学习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时,教师可以先拿出学生的相册,引导学生思考“长大”的含义,即为他人着想、学会承担责任、注重感恩回报等。随后引入今天的话题,并请学生思考完成这篇习作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先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然后认真想一想那一刻有了哪些不一样的感悟;有的学生提出回顾自己最为感触的瞬间,将与之有关的内容叙述下来,着重描写感到长大的那些事情;还有学生提出着重描写某一时刻引发的自己较为真实的感受,譬如开心、后悔等。对此,教师首先进行高度的称赞,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即“长大”可以着重描写令自己感触较为深刻的事情,着重强调自己的进步;也可以通过对比成长过程中两件事,凸显“长大”这一主题。这样一来,借助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习作主体的理解更为深刻了,这在很大程度降低了习作内容空洞无趣现象发生的概率。

(三)注重增加生活实践

生活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可以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使他们在观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从而获得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促使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从而养成善于发现美的品质;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便于他们在参与中对生活现象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比如在看到祖国的大好山河时,他们会产生浓厚的热爱之情,同时他们也明白,这一现象的发生依赖于许多的支持与维护,譬如清洁工人的每天打扫、园林设计师的巧妙设计、游客的严格遵守等,这便于他们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从而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为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视野的开拓与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将自己的理解,合理渗透到文章创作中,从而摆脱虚假套路,突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一,善用当地的资源。以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对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有较为深刻的了解;然后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当地的民俗馆,比如剪纸文化馆、刺绣文化馆等。以剪纸文化馆为例,学生在参观中可以直观感受剪纸作品的趣味性以及其丰富的寓意,从而惊叹于古人的智慧。这种亲身参与所形成的学习体验,是深刻的,是强烈的,对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是较为有利的。

第二,善用节日元素。中国节日文化较为丰富,在落实“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挖掘节日元素的内涵,并以此为核心,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在元宵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开展与之有关的活动,例如“猜灯谜”的比赛,并设置一定的奖项,从而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等比赛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参与经历写下来,以此强化他们的学习体验,加深他们对元宵文化的认可。

(四)注重生活化作文的讲评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作文讲评,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习作再指导和再提高的目标,从而为其写作技能的提高奠定牢固的基础。在开展讲评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欣赏的目光去审视学生的文章,以此将习作的“闪光点”不断放大,适时多元化的评价,从而增加学生的理解。

第一,善于欣赏。在“讲评作文”环节,教师可以请学生通过演读、朗读等方式,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譬如,首先请一名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文章中的一个片段,然后请全班学生开展星级点评,接着请其他学生进行挑战,实现作文片段擂台赛。学生在评析文章的过程中,应根据习作要求,阐述自己给出相应评价的理由,这么做,既可以使学生更为清楚写作要求,从而养成围绕写作要求而创作的良好习惯;又可以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通过借鉴他们的优点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

第二,善于运用对比,在作文讲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拓展学生的习作思路。譬如,将不同写法的两篇作文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对某一个集中描写片段进行对比,例如看其描写顺序、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感等,使学生懂得长短优劣,明白“彼优此长”,从而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五)注重积累经验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学生对于生活化习作教学的要求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教师在贯彻“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应积极积累经验。在备课环节,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授课方式;在教学结束以后,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反馈,调整教学方案。譬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不够深刻时,则可以在下次讲课时,适当融入这方面的内容,以此加深学生的记忆。总之,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生活化习作方案。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习作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换言之,即便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想要将其融入到文章创作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此,教师应保持高度的耐心,同时,利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经验。譬如,利用思维导图,将自己在完成习作任务中的不足列出来,然后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对于始终没有明显进步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并运用他们较为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写作技能。针对后进生,教师应给予其一定的成长空间,并善于运用鼓励性语言,鼓励他们用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长此以往,获得写作素养的不断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教育”思想的巧妙渗透,符合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规律,对于他们习作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积极贯彻“生活教育”思想,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以便能帮助学生走出“无从下笔”“千篇一律”等局限性,从而结合自己的理解,创作出更多有价值的文章。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教师应习作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习作展示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