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探索

2024-03-18 13:08郭丽丽
学苑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深度思政

郭丽丽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课程思政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入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在深入分析后,总结出理论实践脱节、教学目的功利以及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并且明确其是阻碍学科育人价值释放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教师学习与研读课程思政理念,发现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以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借鉴与参考多种优秀教育模式后,以“融入现实元素、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科学评价”为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随后采取“研读文章设计目标、合理设计问题、挖掘文章文化内涵、开展阅读活动、课后布置思政作业、评估思政效果”这六个策略,同步增强阅读教学和思政教育效果。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成因

(一)理论实践脱节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持续深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规划与实践中深入学习与合理渗透课程思政理念,这引起了高中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视。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仍旧把重心放置在让学生学习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上,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无法把学习到的理论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导致阅读教学中缺失思政育人因子。

(二)教学目的功利

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倾向于把语篇拆分为多个零散的部分,过度强调语法知识的重要性,没有从文化意识层面确定阅读教学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把精力集中在琐碎的知识点上,无法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文章主题,从而无法从更深层次感知与理解文章,导致文章的育人价值无法发挥,阅读教学的思政育人目标无法达成。

(三)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生背诵单词、掌握语法、提高成绩等知识学习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虽然从知识教学层面保证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但是没有关注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是否能够把握文章中的深层次内涵,所以也无法针对性设置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的教学方式。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经过教师的调查与分析,发现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会设置相应的思政主题,随后根据主题进行词汇教学,并且设置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深度阅读。因此,学生的词汇量会逐渐提高,并且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知文本深度内涵和感悟文本主题的效率提升,进而阅读能力获得长足、纵向的发展。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学生的学习观念对于其行为习惯具有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会使得学生接触多样的思政元素,并在其熏陶下,潜移默化转变自己的观念。除此以外,教师在学科育人实践中,会创设情境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从而学生会逐渐明晰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通过融合课程思政历练的深度阅读教学实践和探索,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其对于学生关键性能力和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在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为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从而使学生在提升深度阅读素养的同时,核心素养发展也呈现逐步提升的态势。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

(一)融入现实元素

提高教学的现实性有助于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意识,并且课程思政的一个主要要求便是引入新时代思想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追求以及精神追求。基于此,教师在把课程思政渗透在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时,必须融入现实元素,一方面把文章中的内容和现实中的实例与理论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设置生活情境辅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

(二)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其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之一也是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融合课程思政与阅读教学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必须学习的思政元素,围绕核心素养设置思政目标,把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以此保证学科思政育人的效果,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科学评价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在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优秀教师= 教学过程+ 反思”这一理念,显示了反思对于教师以及教学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工程,教师若想保证其效果递进式上升,必须进行适时调整与优化。就此,教师把“实施科学评价”作为课程思政融入深度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则,科学评估思政育人效果,为完善教育模式提供依据。

四、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研读分析文章,设定思政教育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重要的教学规划环节,对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与作用。与此同时,文章主题不同,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也显现出较大区别,所以教师必须在备课环节研读与分析文章,把握好文章主题,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且确定明确的思政教育目标,以此保证教学有序推进。以必修一第一单元中的“The Freshman Challenge”这篇课文为例,首先,教师通读一遍文章,明确文章描述的是高一新生Adam 阐述自己进入高中后的困惑,体现了其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与思考,所以教师确定本文思政主题是——树立与践行理想。其次,教师围绕着思政主题,从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这四个核心素养的维度,确定本篇文章的思政教育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与学习活动、课外活动等相关的单词和词组;带领学生学习提炼关键词与总结概括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辩证思考事情利弊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明晰树立目标和付出实践行动的重要性。此过程中,教师把教学目标细化,纳入思政教育目标,落实了课程思政的要求。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把理解与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作为思政教育的延伸,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中。由此教师依托英语文章,设定多元化的思政教育目标,为课程思政融入阅读教学做好准备。

(二)合理设计问题,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合理设计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促使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仅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而且也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针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在提高其阅读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包含多种道德元素的现实问题。以必修一第四单元中的“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篇课文为例,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说一说汶川地震给你留下的印象?你知道汶川地震对当地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吗?”随后邀请学生在思考后回答问题,以此教师既引出了本篇课文的主题,又通过触发学生回忆的问题,让其感知到灾难的毁灭性;其次,教师在组织学生深入阅读时,以“Why does the writer say‘hope was not lost’?”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分析、推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后得出答案,同时推动学生感受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品质,促使其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能够对类似事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最后,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结合课文,思考在面对灾难时,国家以及个人该如何做?”以此促使学生在发散性思考中提升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三)挖掘文章内涵,树立学生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欣赏,有助于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英语是一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和知识内核的学科,其不仅辅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还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外国优秀文化,对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是课程育人中的重要内涵,所以教师在把课程思政融入阅读教学时,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必修一第五单元中的“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这一篇课文时,首先,教师明确本文是对中国文字字体体系的介绍,所以从其中挖掘出“多样化字体”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这两个文化元素,以此为带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其次,教师按照课文中介绍的顺序,对应展示不同书法字体的代表作,促使学生在直观观察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总结出中国书法的起源时间,并让学生思考其距今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教师进行延伸教学,介绍英语文字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以此增强学生的跨文化认知。

(四)开展阅读活动,融入多元思政元素

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可以打破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和沉浸体验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与此同时,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重视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对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掌握,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深度阅读实践机会。就此,教师把多元化的思政元素融入在阅读活动中,促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思政教育。例如,教师引入“I Have A Dream”这一篇课文文章,开展以下活动:首先,在班级中举办“朗诵比赛”,要求学生结合对文章主题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有感情地背诵或者朗读演讲稿的内容,从而学生会在准备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文章,尝试理解马丁·路德·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并且感悟其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良好品质,以此教师既为学生创设自主深度阅读的机会,又顺势推行了思政教育;其次,教师举办“仿写大赛”,要求学生以“My Dream”为主题写作一篇文章,随后学生会在构思写作内容时,受到马丁·路德·金的精神感召,树立为民族、为国家奋斗的远大理想,此过程中,教师依托文章,把教学活动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道德修养。

(五)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思政教育效果

作业是辅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围绕着词汇、语法教学设计阅读作业,较少涉及到思政内容,这就导致思政教育效果无法得到有效巩固,深度阅读教学的思政影响无法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内化。除此以外,大部分英语教师往往设计书面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使得学生产生枯燥感与乏味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对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保证课程思政元素的占比更加合理,同时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有效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以必修二第三单元的“Stronger Together:How We Have Been Changed”为例,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结束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高中生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为题目写作一篇文章。随后,学生会在写作时融入自己对科技发展的思考和看法,并且阐述自己如何看待互联网时代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一过程既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意识,促使其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除此以外,教师把思政教育渗透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创新作业形式,又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如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然后结成小组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不仅提高学生深度阅读和自主阅读能力,还促使学生在合作中树立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

(六)评估思政效果,适时调整思政策略

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不仅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还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科和学生的良性发展。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迁移情况,没有设置评估思政教育效果的指标,无法为课程思政策略调整提供依据。对此,教师丰富评价指标,根据思政教育目标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策略。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围绕“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这四个维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如考查学生对思政主题词汇的掌握度、是否能运用正确方法阅读文章、思维能力是否得到锻炼与提升、是否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政内涵,以此多角度了解思政教育的效果。其次,教师注重结合课堂中的观察分析,了解学生对思政策略的接受度,如通过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或参与活动,评估课程思政模式的有效性。最后,教师根据思政教育的评价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若班级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整体提升,则在下次课程思政与阅读教学设计中借鉴此次经验并在细节处进行优化,调整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若班级学生核心素养未有明显提升,则全面创新下次课程思政与深度阅读教学设计。

五、结语

综上所述,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合在深度阅读教学实践中,不仅是落实教学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教育生命力的有益尝试。与此同时,高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蓄力期,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与意识的关键时期。为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深度阅读教学为切入点,探索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角度,运用多元化的实践方法,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深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