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白苗族纹样与服饰研究

2024-03-22 08:33马若白
西部皮革 2024年5期
关键词:百褶裙苗族纹样

马若白

(中南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白苗族形成概要

苗族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述到五千多年前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的主要支系形成大概在宋元前后,青贝青乔《苗俗记》中记载:唐宋以前,曰蛮曰僚而已,前明就三苗地设府县卫,支派遂分:花、白、青、黑、红,以色名[1]。”白苗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和人文内涵。

白苗主要分布于黔西北地区,该地区苗族人数众多,并且支系复杂,主要分布于高原山地一带,是苗族西部支系中极为重要的一脉。白苗这个名称初见于清代,因为这个支系喜穿白,以白为美,故而称为白苗[2]。

2 苗族文纹样文化

作为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苗族人通过纹样去记录历史,从而演化出了种类繁多的纹样,苗族人以针为笔,以布为纸,将纹样具现为服装纹样,这也表现了苗族服饰图案的纪事功能,从而印证“苗族服饰就是披在身上的史书”一言[3]。

白苗族服饰纹样都是根据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留下的,保持了大体形态的不变,但是在细微处有丰富的变化,这也表现力白苗族妇女在制作中的创新与巧思。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白苗族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历史缅怀的纹样;二是对生活记录的纹样;三是对自然描绘的纹样,如动植物纹样。以下是白苗族纹样中较为典型的纹样。

2.1 江河纹样

江河纹样多见于苗族女性裙摆,常常装饰于白苗支系的蜡染花裙的第三段且环绕裙身一周。纹样是由三根线条彩色组成的,彩色线条配色较为固定,自上而下第一条往往是红色的,下面两条则是红、黄、绿、白四色组合,形成由上述彩色堆叠成的宽约五毫米的线条。最传统的花裙,江河装饰图案只有三条,这些图案代表滋养苗疆的河流。关于不同色彩的线条有不同的含义,有苗族老人认为,红色代表浑水河,黄色或黄白相间的线条是清水河,最后一条靛蓝色的则是清水河[4]。这是历史缅怀类的纹样。

2.2 羊角花纹样

是抽象的羊角造型。以左右对称的、两条形似羊角的线构成,“常常与方形的田块花相组合装饰与上衣的花背上,表现手法有以蜡染和刺绣两种”[4]。关于羊角花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在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的战争中,蚩尤部落伤亡惨重,苗族人急需转移,苗族首领用悬羊击鼓的战术(即将一只羊挂在鼓边,羊为了脱身不停扭动碰撞鼓面发出咚咚声,鼓声传播使炎黄部落误以为蚩尤族人仍在部落中,因为在苗族的祭祀中,鼓声是不能停止的)成功为部落转移拖延了时间。从而挽救了大部分族人的性命。这同样是历史缅怀类纹样。

2.3 护城迷宫纹样

“护城迷宫纹样造型为方形“回”字纹,传统的纹饰由一条白色堆布和一条彩色堆布相互穿插而成”[5],白苗族人一致认为,这个纹样代表曾经蚩尤部落的护城迷宫,常装饰在袖口和肩背部,在护城迷宫图案的内部,常配以螺蛳花和方形的田块花,代表着过去护城迷宫内丰饶富足的田园生活。这也是历史缅怀类纹样。

2.4 螺蛳花纹样

螺蛳作为水生类软体动物,在山地众多的黔西南是非常少见的,但是白苗族的服饰纹样中却大量出现螺蛳花纹样,这同样与白苗族迁徙的历史有关,在过去水草丰美的平原地区,螺蛳常见易得,白苗族人将其编织成纹样,成为对了过去美好生活的记录。这是对生活记录类的纹样。

2.5 铧口纹样

铧指的是农耕用具,是有些像现在铲子状的三角形农耕工具。铧口纹也是白苗族人曾经生活的见证。并且衍生出了新的含义——苗族姑娘出嫁,“娘家要托媒人送一对里面装着粮种和狼鸡叶的铁犁铧给婆家,铁铧就是新婚夫妇的一个见证物,寓意好好生活,不得反悔[6]。”这也直接表现了农耕文明对白苗族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亦是对生活记录类的纹样。

2.6 鸡眼花纹样

鸡眼花就是以鸡的眼睛为基础创造的纹样。“黔西北白苗支系崇信鸡,认为鸡有着神灵一般的超能力,能够带领亡魂前往彼岸[4]。”在大小活动中,都要用到鸡做仪式。这是对自然描绘的纹样。

2.7 虎眼花纹样

虎眼花则是用老虎的眼睛为基础衍化而来的纹样,外轮廓为圆形,内以一个大圆为圆心,环绕一圈小圆。虎眼花的由来是和白苗族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传说白苗族曾经生活的地方常有猛虎出没伤人,于是他们在很多地方绘制上虎的图案,认为这样可以躲避真的老虎袭击。虎纹在后期逐渐简化为虎眼。这同样是对自然描绘类的纹样。

2.8 蝴蝶纹样

蝴蝶是苗族神圣的图腾,苗族人相信是蝴蝶妈妈孕育了万物,因此在苗族的历史中,蝴蝶纹样出现繁多,在苗族人织造中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蝴蝶纹样,如单个蝴蝶填充花草纹,二方、四方连续的蝴蝶纹样等等。这也是对自然描绘类的纹样。

在苗族传统习俗中,女红是女性是否有德才的重要评定方式,因此苗族女性成为苗族纹样的天然传承者,她们一代代的延续着女红的传统,编制着传统的纹样。由于纹样风格和服饰风格的共性是社会群体文化的体现,是不可随意改变的民族标志,是一种心理认同感,这也是这个族群文化能够长久的保持延续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苗族女性编织着传统的纹样风格,在一成不变的基础上寻求着小细节的创新,“局部创意是苗族服饰创新变革的主要方向,也这是苗族服饰风格变化平稳缓慢的最主要原因”[2]。

表1 黔西北白苗族常见服饰纹样简介(图片来源:民族学博物馆线上素材库)

3 白苗族服饰基本形制与社会意义

白苗服饰特征在史书《黔中苗民图》中记载道:“穿白衣,男子蓬头赤足,妇人盘髻长簪绾发”。由于白苗由东苗而来,因此《黔中苗民图》中对东苗的记载:“东苗在贵筑、修文、龙里、清平及广顺各属,有族无姓,妇人穿花衣,无袖,惟两幅遮前覆后,穿细折短裙。”亦可作为白苗服饰特征的前身。

白苗族女性服饰最常见有女式内搭带袖上衣、女式短披肩、百褶裙。女士内搭带袖为左衽系带款式,上衣衣身以白色为主,在袖口袖身处进行色彩点缀,女士短披肩由衣身和花背组成,衣身大部分以白色为主。花背如其名,以刺绣为主,由衣领裁片衣身裁片缝合而成,女性百褶裙的褶由木槌捶打而成的,裙子构成有三样特征,首先是是裙上要有留白处理,再者为裙身要有纯蓝色部分,这一部分已婚女性就要做成黑色,裙身以蜡染为主。最后裙摆处要有一圈的红色贴边,寓意吉祥。数件上衣通过交叉、缠绕将前衣襟固定在腰后,多条百褶裙通过缠绕、系带固定在腰臀处,形成“叠穿”的穿着特点,如图1 所示[7]。

图1 女性白苗服饰穿着过程

3.1 白苗族女性头饰

《述异记》中记载,蚩尤的部族最重要的武器是牛角,用角来进行攻击。白苗族相信自己是最接近蚩尤的一脉族人,因此也模仿蚩尤在头上带牛角梳,并且白苗族的牛角梳有别于其他支系的夸张、装饰繁杂,白苗族牛角梳简洁大方,保留木质原始色泽与纹理,具有古朴纯粹的美感。这个习俗一直保持到在上世纪80 年代,在现代文化冲击下,男性发型与汉族男性没有差异,女性还保留着这一习俗。

3.2 白苗族女性上衣

根据席克定先生在《苗族妇女服饰研究》中记录的分类法,将苗族女装分为三大类:贯首装、对襟装、大襟装。其下又分为若干型和若干式[2]。白苗族服饰也不例外。白苗服饰仍处于服装的初级阶段,呈现传统的平面结构,保持着最原始的直身式造型与拼接缝纫,如图2 所示。在中国制衣史中,平面制衣从存在一直延续至民国,西洋文化冲击下带来了立体裁剪,虽然现下制衣几乎都是立体裁剪模式,但是平面制衣仍具有它独特的美感与智慧。

图2 黔西北白苗族常见上衣着装正反面款式图(笔者绘)

图3 黔西北白苗族常见百褶裙款式图(笔者绘)

由于过去织布幅宽尺寸有限、布料紧俏以及对布料使用手撕而不是裁剪等原因,服装面料基本采用正方形、三角形之类的规整图形进行拼接,正一件上衣一般仅由4 至6 片布构成,“—条裙子一般只要2、3 块布缝制,有的则整段布缝制,做成的服装不具有个体化特征”[8],全年龄段甚至男女皆可穿着。

白苗族服饰方正的裁片形状方便缝制,减少了缝纫工作量,大部分仅需衣身和袖子的缝合。有的缝制为了节省面料,将整匹布完整的缝进衣服中,不产生任何边角料,因此也不必会剪裁。有别于更原始的“织造型”服装。

3.3 白苗族女性下装

白苗支系的女性传统下装为百褶裙,通常是手功制作的。分成内外两条,裙长及小腿,“通常分为三段:裙头、裙腰和裙脚,除裙头外,其余几段均进行打褶处理[2]。在细节装点上,已婚妇女和未婚妇女有细微差异。百褶裙同样具有裁片简介易缝合的特征。

绑腿是苗族等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生活在山区中的人民常见的搭配。绑腿并非是作为纯粹的装饰而出现的,而是出于生活的实际需求而产生的。白苗族人多生活在山区,山区中山路崎岖、常有荆棘等植物拦路、蚊虫鼠蛇也较多,为了保护常在山间行路的自己,白苗族人开始用布条为双腿制作保护屏障。绑腿通常使用白色麻布或者棉布进行制作,在夏季不仅能够保护双腿,还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吸汗性。在冬季,毡袜成为较富裕人家替代绑腿的选择。在现代社会,裤子已经替代了绑腿在白苗族中的作用。

3.4 白苗族女性披肩

白苗族女性披肩是白苗族传统服饰中最为亮眼的点缀。披肩也具有裁片简介易缝合的特征,仅适用几块长方形绣花裁片缝合,再装点一圈彩色毛球就完成了制作。年轻女性不论婚否,都会在节日上搭配彩色披肩,如若特别重要的节日场合,青年男性也会搭配彩色披肩。

白苗族服饰不仅体现出白苗族的女性的技艺和历史,还具有审美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双重属性。白苗族女性通过服饰区分年龄以及婚否,笼统来说,青年女性着装最为繁琐,会佩戴很夸张的的牛角梳,穿多层百褶裙,装饰为蜡染和彩色布条镶嵌,服饰色彩鲜艳,已婚的女性和年长女性则带小牛角,穿着简单色彩也没有那么鲜艳,还会在百褶裙底加一条青布条作为标记。这些着装清楚的传达出着装者的身份地位,有利于社会伦理的引导。

4 结语

苗族的历史悠久复杂,在漫长历史中诞生了白苗族支系,白苗族人又背负着苗族传统文化,衍生出属于白苗的独特文化。就像一颗种子,生长出树干,树干衍生出千百条各异却同源的枝丫。作为没有文字的民族,白苗族的纹样与服饰默默的记录着过往,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因此白苗族的纹样与服饰具有很强的保护与探究价值。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文化的改变与先进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白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深深的影响了白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白苗族青年人想要走出去了解更新的文化。外面的青年人无处了解白苗族服饰文化,只有部分白苗族老人还在坚守。好在近些年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对民族文化类的保护传承已然开始,设计师们开始关注民族文化,并尝试对其进行创新性传承发展。地方高校也逐渐开设民族文化类课程,但这远远不够,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一往无前。如何保护与传承传统服饰与纹样,又如何创新运用传统服饰元素与纹样,是民族服饰中需要我们长期甚至终身潜心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百褶裙苗族纹样
苗族蜡染
提着百褶裙的蚯蚓
百褶裙
万变不离“百褶裙”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贝壳百褶裙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袁飞纹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