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苗族蜡染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

2024-03-22 08:33查沁怡周慧媛郑曦阳
西部皮革 2024年5期
关键词:蜡染苗族文创

查沁怡,周慧媛,郑曦阳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0 引言

当今中国的设计经历了西方设计的大肆侵入和计算机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之后逐渐走向理性,开始重新估价本民族设计元素的文化艺术价值,找寻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族设计。蜡染作为我国民族设计的艺术之花,更是传统技术美术宝库的奇异之花。在回溯本民族的艺术设计时掀起了“国潮”“国风”的时代浪潮,而蜡染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印花技艺也逐渐步入大众的视野,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审美情趣之中,向具体的生活环节层层渗透,通过不同的纹样诉说着不同的文化“密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也是一种民族文化自信的象征,使非遗活化又能在时代语言的破解之下,焕发新的生机。

1 苗族蜡染的发展历程

蜡染是我国自古以来世代薪火相传的传统印染工艺。其原理是用使用蜡刀将蜡绘制在一块方巾之上,让蜡干浸入布料的缝隙之中使得染料无法进入,待蜡风干后浸入靛蓝色的料之中形成花纹。在布经过一次次搓洗的过程中,蜡会逐渐裂开,从而形成独一无二且自然的“冰裂纹”。如图1。蜡染古称“蜡缬”,这里的“缬”有染彩的意思,是我国四大印花技术之一。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苗族蜡染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的汉代甚至更早,在后汉书中有西南夷“知染彩纹绣”的记载,也就是说早在秦汉时期生息在云贵山区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织染的技术,随后在六朝时期流行开来。而“蜡染”这一词被确切记载下来则是在唐代慧琳所撰写的《一切经音义》的第五十卷中提出的“众缬”字,它也就象征了中国传统纺织印染工艺的发展大步向前,直至宋代蜡染在到达鼎盛后,由于其颜色、材料等方面的局限性以及人们生活逐渐富足后开始慢慢的走向衰退[1]。

图1 蜡染流程图

而说起蜡染,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就属苗族蜡染。由于苗族所处地理位置的局限,这里的先民们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按照苗族一贯以来的习俗,所有的苗族姑娘年幼时,就要跟着妈妈学习蜡染技术,以此代代相传。在贵州苗族,不管是婚丧嫁娶或是其他的仪式活动都与蜡染密不可分,所以古老的蜡染技艺也因此得以保留下来。由于贵州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是聚居式的生活方式,所以因地理位置和支系信仰差异而使蜡染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2 苗族蜡染的图案类型

苗族蜡染的图案是苗族艺术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播媒介。蜡染图案在图案类型中独树一帜,每个图案的背后都有着属于它的传说和故事,所以说它的造型其灵感大都取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或者动人的传说故事,是先民们丰富的想象与自然相结合的结晶,通过夸张化的手法使之带着古老传说的神秘面纱和光怪陆离的想象。苗族蜡染的图案纹样十分丰富,有几何形,也有自然形象,这些纹样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2],包括各种动物类、植物类、几何类等,具体的苗族蜡染图案代表类型和特点见表1。

表1 苗族蜡染图案类型及特点分析

3 苗族蜡染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苗族蜡染作为非遗需要保护,而这种保护是发展中的保护,是和时代相融合的保护。保持非遗的生命力,使非遗真正的成为活态遗产,才能让非遗重回当下,才能在继承中发扬,在传承中创新[3]。蜡染在中国式“文艺复兴”的时代浪潮之中逐渐转化为当下人们的审美潮流。这些传统图腾穿越千年仍然充满生命力,而当代艺术家或是设计师用现代的眼光去欣赏那一袭源于草木的蓝色之美时,它早已摆脱了其自身的局限性,最终也将融汇进现代人的生活日常并与服饰艺术、文创产业等相结合,让人们更多地接触蜡染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让蜡染在传承中持续绽放异彩[4]。

3.1 苗族蜡染在家居装饰品中的活化

苗族蜡染具有强烈且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性,其类型繁多,而将纹样提取并独立出来作为设计的元素,是展现蜡染艺术最直接的方式。将这些独立的纹样元素运用现代设计的方式对其重组或是解构并制作空间装饰产品[5],例如应用到抱枕、毛毯、桌布、挂画等一系列家居装饰品之中,使得蜡染艺术的审美价值、装饰价值以及实用价值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赋予室内空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营造民族特色空间氛围和满足空间设计的审美需求,继而达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智慧的目的,使蜡染艺术在现代设计之中释放新的生命活力,为诠释苗族蜡染的文化内涵和设计内涵提供新的途径。

如图2 所示是上海的一所贵州特色餐厅,将贵州苗族传统蜡染融入光影之中,古老的纹样记录着苗族祖先传递给后代的信仰密码,给予消费者于沉浸式非遗体验。

图2 上海山石榴贵州特色餐厅实景图(引自互联网)

3.2 苗族蜡染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

传承了2000 年的中国非遗蜡染手工艺产生于纺织、印色和画馈工艺成熟之后,多被当地的少数民族妇女用于传统服饰之中[6]。先民们由于生活艰苦,蜡染服装的实用价值自不待言,而当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这种实用价值渐渐转变为蕴含着精神需求的艺术品,直至今日,蜡染服饰依然是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情趣为一体的民族设计。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减“碳”增“绿”的战略实施,蜡染这项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生活和时尚行业结合越来越紧密,技艺传承人与设计师通过非遗与生活的连接点,以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融入我们的生活空间。蜡染现代服饰所增添的流行元素,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现代人的服饰审美观念[7],将传统美学融入现代潮流的时装之美,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的高超工艺,还彰显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如图3。设计师成昊在一次展览中被蜡染所吸引,立志将蜡染中饱藏的文化图像和祖先记忆传播给大众,所以在前年伦敦时装周的“中国之夜”主题节目中,成昊带着来自中国贵州省的苗族蜡染设计产品亮相,这也是我国非遗服饰秀第一次以专场的形式亮相于全球时装周上,埋藏在贵州大山里的文化珍宝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大闪光芒,如图4。

图3 蜡染在现代服装中的表现

图4 2020 秋冬伦敦时装周成昊作品

3.3 苗族蜡染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

贵州苗族丹寨县创新性地把苗族蜡染这项传统手工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这些工坊采取“遗+艺”的方式,设计、制作旅游文创产品[8],旨在为贵州少数民族妇女开创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系统,让当地的妇女靠自己精湛的手工艺获取合理的收益,并在经济收入和文化认同上同时受惠。通过这一项目的开发,逐渐吸引更多人群的目光,使少数民族宝贵的手工艺遗产能有效地传承下去,如图5、图6。

图5 丹寨县把苗族蜡染非遗工厂工作情景

图6 蜡染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

设计分穿越千年的自然图腾、浓墨重彩的民族史话、蜡刀生花的古老时尚和蜡染工艺制作体验四大部分,从变化多端、雕工精妙的图纹图腾到淳朴亲切的蜡染艺术画作,发掘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形态,感受中国传统的少数民族艺术魅力。丹寨县苗族妇女制作的产品,除了有传统的蜡染帆布包、玩偶,还有蜡染服装、装置甚至是首饰品等。有关蜡染文创产品做的最火热的应该属各地博物馆,其手工绝活不胜枚举。贵州省博物贵州省博物馆抓住机遇,活化资源、激发创新、聚力“破圈”,该馆所设计的文创产品中“黑亮侗布夜郎系列包袋”六件产品,在2021 年举办的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上一举斩获了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奖。未来,博物馆文创的重大意义在于可以挖掘文物的文化属性和价值,建立完备的IP 授权体系,协助其他产业发展,增加产品文化内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拓宽产品市场,在更大范围上促进经济和文化建设。

4 结语

近些年蜡染已悄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从抱枕到手帕、从短袖到时装高定、从装饰品到大型装置。蓝白花纹的质朴与优雅在这个时代俨然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使人们在深入了解苗族这一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基础之上,能够解读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而弘扬传统服饰文化,使我国传统文化能得以有效传承。寻找民族文化不同角度作为文化创意切入点,将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嫁接到不同产品,把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融入每一个设计乃至每一幅作品中。每个时代解读非遗的方式不一样,用当下的时代语言来破解非遗,让非遗不断创新,并很好地传承下去。

家居和服装的文创都只是非遗解码的方式之一,让非遗富有时代语言,在传承与发展中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使非遗活在当下,并融入人们的生活,在新时代让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更多地人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蜡染苗族文创
苗族蜡染
陶溪川文创街区
蜡染的纹饰探讨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蜡染手绢寄深情
苗族民歌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