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探讨

2024-03-23 06:50汪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产城智慧融合

文/汪琴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徐浩东 浙江汉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引言:

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对城市运营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实现各个领域的高效管理和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创新创业,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目前产城融合发展仍存在顶层规划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滞后、产城融合发展重视度不足等问题[1]。基于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产城融合发展的探讨研究,其价值与意义深远。

1.基于智慧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概述

1.1 意义

智慧城市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并指明了现代城市发展方向。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产城融合目标的实现非常有必要,即实现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2]。基于智慧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工作开展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为抓手,加速智能工业发展,促进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壮大,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机会。基于智慧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能够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效的城市管理和便捷的公共服务,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有利于实现现代城市稳定、可持续发展。(2)构筑宜居城市环境。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智能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服务水平,优化改善基础设施,营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例如,智能交通有助于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及安全性;智能公共服务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智能环保能够降低城市运行能耗,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3)带动创新创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和创业环境,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和创新人才,推动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发展,增强现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4)促进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基于智慧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应用广泛,包括智慧产业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综合体等[3-4]。在诸多应用领域中,以产城融合发展为导向,实现产业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1.2 特点

基于智慧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一种以智慧技术和智慧管理为核心,以城市发展为目标,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的模式[5]。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主要通过智慧化城市规划和管理,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促进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基于智慧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1)强调智慧化城市规划和管理。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慧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2)注重产城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与城市功能,以产业为保障和引擎,推动城市转型与服务升级,形成产城人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实现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3)明确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在发挥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优势的基础上,明确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促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6]。(4)强调资源共享。在智慧城市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智慧化的城市管理和资源优化整合,有助于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

2.基于智慧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2.1 智慧交通模式

智慧交通的交通模式,是充分利用现代多种电子信息技术形成智慧交通逻辑架构,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其涵盖大数据、自动控制、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多种先进技术,逐渐形成以汽车业、电子通信业、道路交通等多行业跨度深度融合的车联网新兴产业,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在我国,现已布局了部分国家级的车联网先导核心示范区和智能网联技术架构与创新示范应用场景,在智能交通路况感知系统、重点车辆联网联控动态运营监管、智能无人驾驶清扫车、自动驾驶接驳小巴等智慧交通领域的智能感知设备,以及数据安全、数据采集、车路协同等“车-路”“车-人”“车-车”信息交互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7]。此外,在路侧端瞬时智能感知、便捷停车管理、自动驾驶、自主导航智能决策等领域,智能网联信号、雷达实时检测、数字化智能化交通标识、透明智慧道路、“全息路网”等智能网联道路基础设施领域,均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示范应用场景和先导区的建立,不仅能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车联网快速发展,也能够促进汽车业、电子通信产业、道路交通等行业无缝深度融合。现有成果也预示着未来智慧交通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智慧城市构建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在智慧城市背景下,产城融合目标的实现,需重视智慧交通的构建及应用。

2.2 智慧政务模式

智慧政务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推手,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帮助政府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行政效率,促使政府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人性化。随着新基建提速,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信息新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进程为智慧政务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新模式全流程助力实现了移动智能化、电子一体化,形成了“公共支撑一体化、政务服务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的全方位局面[8]。在城市建设中,构建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体系、企业公共服务云平台、城市公共服务管理超级门户等,完善行政服务、政策服务信用评价、专项申报等功能,为人才培养、投资咨询、项目对接、技术创新、品牌推广、知识产权等领域提供更可靠的支持,有助于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功能升级建设。智慧政务的广泛应用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降低政府服务成本,满足群众和企业的需求。智慧政务有助于加深了解民意和社会需求,制定或调整相关政策,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实现便捷化、高效化、智能化的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

2.3 智慧治理模式

智慧社区在20 世纪末的兴起,成为现今智慧治理理念的重要起源,通过诸如智慧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互联网大数据信访平台、数字应急信息系统等项目,成功推动了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智慧治理涵盖了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教育等众多公共服务领域,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数据分析,全面了解社会各领域的需求和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促进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的提高。

在智慧教育领域,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及互联网技术推动了学习方式和教育形式的革新,实现共享资源,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丰富度,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在智慧医疗领域,通过电子平台可实现线上挂号和线上问诊,极大提高就医效率,降低就医成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医疗信息平台,共享数据资源,提升医疗信息传输效率,改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合作机制,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智慧旅游领域,以行业信息管理一体化为保障,以游客的互动体验为中心,整合优化旅游资源,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及创新[9]。在生态治理领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指挥中心,实现各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联防联控,并建立重点污染源自动化监控系统,动态监控重大环境风险源,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果。

2.4 产业转型升级模式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事业发展,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新兴科技产业的衍生,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新兴产业衍生方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实现四化同步,催生无人驾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物联网设备、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新型产业领域,为经济增长提供全新动力源泉。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通过新一代高端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生产设备的高度智能化和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将CRM、MES 等技术合理应用于传统制造业,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高效深度融合,整体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拓展销售渠道,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3.基于智慧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剖析

3.1 顶层规划不完善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综合考虑人文地理、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10]各项城市要素,对智慧城市建设期间的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需明确生态和谐发展目标,对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制定合理科学的顶层规划设计方案。现状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期间,存在顶层规划不够完善的问题,过度追求城市建设速度,忽视顶层规划的重要性,导致产业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当地产业发展情况缺乏全面细致地调研,导致经济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不契合的情况,阻碍产业经济健康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涉及交通、医疗、教育、环保等各个领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会影响各个领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互通。

3.2 公共服务水平滞后

智慧城市产城融合发展需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为用户提供行业咨询服务、人才培养统计、科研支持、资源整合及创新创业支持等服务[10]。现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和标准规范,导致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政府、企业及社会各方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商业模式,难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影响产城融合发展目标的实现。

3.3 产城融合发展重视度不足

部分开发区或产业新城在开发建设时仍停留在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上,对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及其重要性缺乏清晰认知,导致产业与城市之间缺乏衔接和协同发展机制,产城融合发展成效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囿于认知不清和长远发展眼光的缺乏,未能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剖析研究,难以明确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具体发展态势,导致智慧城市背景下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目标难以有效实现。二是规划不合理或管理机制不健全,出现产业与城市发展相脱节的现象,难以促进智慧城市、产业协同可持续发展。

4.基于智慧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具体策略研究

为解决智慧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问题,促进产城融合及智慧城市发展,需实施有效策略。具体而言,主要策略包括:

4.1 优化顶层规划,实现集约高效发展

为促进智慧城市与产城融合发展,需全面落实规划先行原则。一是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与通讯技术,精准获取归集,开放共享交通、产业、人口等数据资源,充分了解城市空间布局及城市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空间、道路系统、建筑布局等进行准确定位,引导人口分布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二是制定城市定位、战略产业、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等各方面顶层规划,科学处理早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充分利用城市自身具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强化产业资源的互补利用,拓展产业上下游环节延长产业链,加大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集聚度,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现代城市的发展潜力。

4.2 以人为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水平

随着各行业领域对创新理念和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建设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全面优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涵盖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方面,促进城乡之间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畅通[11-12]。二是结合人口分布及顶层规划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配置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娱乐、购物、旅游等休闲设施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三是重视居民就业和人口集聚,确保居民就业机会的均等化,实现职住平衡,减少通勤时间和成本,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四是推进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4.3 提倡双向融合发展,预防控制“两化”现象出现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提高对城市与产业双向深度融合发展的关注度,避免出现区域发展中的城市孤岛化或产业空心化现象。一是全面落实协同发展原则,协调城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空间关系,将产业园区作为城镇发展的动力和支撑,通过高品质产业园的打造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科技创新、带动就业增长,充分发挥产业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规模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全面落实同步推进原则,注重生产、生活及生态的和谐共生,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及环境承载力等因素,促进生产和生活空间有机融合,杜绝出现生活功能与生产发展不匹配现象,提高城市品质和功能。

4.4 注重绿色生态发展,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在产城融合发展中,为发挥智慧城市的优势,需全面落实绿色生态的发展原则,优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利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城市风险辨识管控系统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提升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促使产城融合朝着绿色低碳、高效集约的方向持续发展。

(1)提升绿色发展理念和管理水平,严格执行新增工业用地的供应管理以及项目准入标准,优化改进传统生产方式,强化指标控制力度。同时做好规划建设区外的工业用地腾退清理工作,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和资源滥用情况,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活和生产方式。(2)妥善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严格落实国家环保督察整改的要求,严格把控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做好重点断面达标整治,加强对大气污染问题的综合治理。(3)加快环境工程建设进程速度,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治水和管水机制,做好生活污水微动力处理设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作。增加绿化建设投入,提升自然湿地保护率和林木覆盖率,动态监控重大环境风险源,优化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确保监测监察结果的精准度,提升污染综合治理效果。

结语:

基于智慧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特点鲜明,注重智慧化的规划管理、产城功能的高度融合及发展路径的创新驱动,是新时期加速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治理及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探讨产城融合发展中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猜你喜欢
产城智慧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
有智慧的羊
产城融合:夯实石首县域经济未来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