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学校机制改革与活力提升
——通川区第七中学校“1+3+5+N”结构性改革实践

2024-03-29 20:30李波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通川区高品质理念

■李波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培养人们的能力和素质,更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1],将学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正式提出“打造高品质学校”的国家主张,高品质学校已然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目标。

通川区第七中学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也面临许多发展瓶颈。 为适应当前教育发展,办高品质的教育,学校彻底改革,转变思维,树立大格局、宽视野理念,办面向生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品质学校。

一、学校发展现状

为推动学校改革,首先应全面、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优势与弊端,梳理校情,为因地制宜建设高品质学校奠定良好基础。

(一)学校发展优势

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使命感及忧患意识。教师敬业精神强,乐于奉献、团结奋发,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近十年来办学成绩显著,办学质量得到达州市民的普遍认可,具有一定的区位影响力。

(二)学校发展瓶颈

第一,校园陈旧,面积小。学校处于老城区及西外新区的结合部,占地面积小,校舍陈旧,校园文化未升级打造,运动场地小,不适应学校高品质发展需要。

第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中老年教师偏多,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师的师德修养、理论素养、教科研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生源素质整体不高。学校面积小、环境较差,招收的学生主要是进城务工子女,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故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不高。

第四,学校管理评价体系滞后。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人事体制改革尚未深化,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绩效考核等方面仍旧没有打破“吃大锅饭”的弊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校的发展。

二、学校改革实践的具体措施

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普遍规律是“1+3+N”结构:确立指向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1 个核心”,专注落实“五育”并举的课程、教学、评价“3 大要素”,实施增强办学活力的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民主治理、校本研修、家校共育“N 个项目”[2]。 针对以上建设规律以及通川区第七中学校发展的现实状况,为有效利用优势,抓住发展契机,破解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境,通川区第七中学校在探索高品质学校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通川区第七中学校高品质学校建设以学校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愿景为导向,顶层设计完整的框架,形成了“1+3+5+N”的改革实践举措,即“一个核心+三大理念+五个抓手+N 项具体工作”,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以学校价值体系为核心,顶层设计高品质学校改革体系

学校要坚持全人理念,必须在传递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涵养人格、启迪智慧、关怀生命,为师生的自我实现、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创造空间[3]。通川区第七中学校以“1 个核心——面向全体,注重发展”为改革主线,并使这个核心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以“面向全体,注重发展”理念为依托,通川区第七中学校制定了相关的学生发展理念体系:学校理念是“精诚办学、追求卓越”,学校精神是“包容信任、尊重协作”,育人目标是培养“五优”新时代学生,学校愿景是“精品初中、品质七中”,即努力把学校办成“校园精致、管理精细、课程精彩、班额精小”,有“高品质教师、高品质学生、高品质家长”的达州市精品初中、高品质七中,擦亮通川区“七中”品牌,在主城区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该体系诠释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校本表达。

(二)以学校治校的三大理念为动力,共同保障高品质学校建设

治校理念是校长管理和发展学校的基本思想和观念,是学校运行规程和规范形成的基础。 学校的治校理念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品位。通川区第七中学校以“民主、法治、执行”为治校理念,坚持民主理校,依法治校,执行兴校,合力保障高品质学校建设。

(三)以学校工作的五个抓手为重点,协同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

五个抓手是通川区第七中学校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的重点。 在学校发展理念体系下,通川区第七中学校集内外合力,融内外资源,全面协同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

第一,建设队伍引领学校发展。 教师队伍的建设、家长队伍的支持关系着学校发展的水平。 通川区第七中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善于团结、乐于干事、敢于执行、勇于创新的管理团队;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业乐业的班主任队伍;培养一支有扎实学识、善于管理的教研组长队伍;造就一支讲团结、勤奉献、有自驱力、有幸福感的教师队伍;引领一支“会陪伴、会合作、会阅读、会锻炼、会激励”的家长队伍。

第二,健全制度保障学校发展。 学校制度保障学校各种措施的落实, 同时也能评价检测其效果。通川区第七中学校依据学校自身实际、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学校章程,广泛听取师生、家长意见,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上报教育局,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学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法治、尊重和自主发展的民主管理体制,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将学校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第三,外部借力创新学校发展。 通川区第七中学校合理、多渠道广泛利用外界资源,借工作室、共同体、上级部门、教研部门、社会、校友之力创新学校发展。

第四,六个体系助推学校发展。 通川区第七中学校通过理念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建设、教学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建设、教研体系建设助推学校发展。 学校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以及学校价值体系的思想引领下,形成了富有通川区第七中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第五,五个校园打造品质七中。 通川区第七中学校着力打造安全校园、文明校园、健康校园、智慧校园、文化校园,齐力实现学校发展的愿景。

(四)以每年开展N 项具体工作为保障,配合撬动高品质学校结构改革

通川区第七中学校每年开展N 项具体工作,保障学校发展的品质。

第一,抓好党建、安全工作。强抓党建工作和安全工作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组织体系,保障学校高品质发展。 安全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始终把安全放在育人的首位。

第二,完善学校管理机制,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学校规范行政人事管理,不断完善后勤管理机制,积极提升管理形象,着力打造精致校园。

第三,强力推行CSKZ 策略,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CSKZ”是通川区第七中学校抓教学质量的四个抓手。 一是抓常规(C),深入落实六个建设,优化常规管理效益;二是抓教师(S),全员深度参研参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三是抓优质课堂(K),全面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品牌优质课堂;四是抓中考(Z),精细强抓九年级工作,奋力抢夺中考桂冠。

第四,抓细抓实德育管理,培养“五优”学生。学校定期举办班主任“微论坛”,多渠道打造管理班级的优秀团队;打造“健康乐观、高雅卓越”的德育课程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网络;全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完善“一日常规、品质班级考核、德育标兵评比”等德育评价体系;着力培养“品德优善、学业优良、情趣优雅、身心优美、劳动优秀”的新时代学生。

第五,全面开展艺体活动,彰显学校艺体特色。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特色是学校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和持续发展的源泉。通川区第七中学校着力开展学校的艺体活动,彰显学校精神,形成自己极富有特色的品牌文化,成为学校面向社会的一张亮丽“名片”。

猜你喜欢
通川区高品质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达州市通川区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通川区水务局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
通川区十里水街一期绿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