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探究

2024-03-31 17:21蒙冬雪
甘肃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初中语文问题

蒙冬雪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教学观察等研究方法,发现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思政目标不够明确、思政资源开发不充分、相关评价不够科学等。为此,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目标、挖掘思政资源、强化思政导向等,以解决相关问题,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取得实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思政;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5—0028—04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各学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对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多学科课程,实现各学科协同育人。初中语文是整个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学生文化素养、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使课程思政的实施具备一定的优势。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对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有一定思考和实践,而且从日常教学观察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思政还存在一些问题,需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使初中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初中语文课程思政的意义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在新时代,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是实现学科育人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价值。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做到全学科协同育人,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将育人的任务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中,树人以立德为基础,立德以树人为依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对引导初中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有效的育人路径,从而保障初中语文育人价值有效发挥。

(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課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文化自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坚定信念和深度认同。具体来说,学生通过相关学习,可以了解中国语言文字相关知识,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在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语文教师在教学准备和实施中重视课程育人目标的落实,也为教师开展学科教学、实现课程育人指明了新方向。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和精神教育学生,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养分和道德标准。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当下,学生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同发展。初中生处于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逐步积累知识以及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奠定重要基础。由于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该学科在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过程中意义重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要求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意在“培智”,学科的人文性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意在“育德”,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能有效实现“培智”“育德”有机统一,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初中语文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思政的现状,笔者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向所在地区初中学校学生发放问卷600份,有效收回592份。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下。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目标不够明确

当前,一些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执行过程中,对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目标不够重视,也缺乏明确的思政教育目标。关于“语文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做得如何”的问题,有23.5%的学生认为非常到位,能够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有18.3%的学生认为比较到位,但有时不会深入解读思政内容;有51.4%的学生认为一般,感觉教师没有关注到思政元素;有6.8%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在语文课上提及思政内容。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师对思政目标的关注还不够。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为落实课程思政,教师需要将思政目标融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全过程、各层面。对日常教学过程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围绕“知识与技能”仅仅将目标设定为学生记忆和积累基础的学科知识,没有有效体现思政教育的要求。但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本质是学生进行知识再创造,其中包含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的形成。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中,所涉及的思政教育元素也不够,部分教师仅仅关注学生学科任务的完成情况,缺乏对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致使初中语文课程思政难以有效落实。

(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政资源挖掘不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对相关思政资源的挖掘不够充分。围绕“初中语文课程思政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有74.9%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挖掘不够;有81.3%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课程思政资源的应用不够充分;有23.5%的学生认为,家长对课程思政的支持不够;有26.7%的学生表示不关注相关问题。例如,在学习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一些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名句的背诵、新字新词的识记、诗歌篇章的理解方面,对于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有助于实现学生情感升华的方面不够重视,致使学生从诗歌学习中获得的精神养分十分有限。

(三)初中语文课程思政评价不够科学

围绕“目前初中语文课程思政的评价方式是否合理”的问题,有15.3%的学生认为完全符合实际,非常合理;有26.1%的学生认为基本符合实际,需要改进;有47.8%的学生认为,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有10.8%的学生认为完全不符合实际,缺乏科学性。可见,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思政相关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缺少可供教师执行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没有具体的参考标准,课程思政评价就无章可循,导致相关评价流于形式,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涉及的思政内容不多,部分教师仅关心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语言技能的掌握,而弱化了语文学科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三、初中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落实思政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体系,为教学指明方向并提供标准。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逐渐转移到思想情感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作者的胸怀、气度、品质、精神等,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2]。初中语文课程思政要求思政教育目标必须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各层次、全过程。

1.“知识与技能”作为语文学科的初级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识记语文基础知识,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还需教师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开展教学设计。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在讲解字词诗句时,不仅要让学生识记某个汉字或某首古诗,还需引导学生分析字词、诗句,让学生品味古诗的优美韵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2.结合“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需要亲历学习过程,探寻完成学科任务的方法,与渗透思政教育的目标比较贴合。教学重点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在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体验、感悟,从而获得新知,学习过程也是思政教育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设计七年级上册《散步》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可将“过程与方法”目标设定为: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体验课文的情感基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明白作者一家人因散步发生分歧的小事,体会其中蕴含的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因此,围绕“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思考作者的思想品质,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情感態度与价值观”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深度融合,是实现语文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关键。该目标旨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准确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政方向。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信客》一文时,应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悟信客仁义热心、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优秀品格,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默默无闻为人民服务的人。

(二)挖掘思政资源,有效转化利用

初中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中也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课程思政化不仅需要教师立足课堂,深度挖掘、充分利用思政教育资源,还应拓展课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隐性的思政教育资源。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老王》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老王的善良和仁爱之心,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做一个热心肠的人。又如在讲授《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懂得尊重自然、爱护动物。

教师还需要借助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学科活动开展思政教育,每单元后都有综合练习、口语交流等学科活动。例如,教师在组织口语交流活动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思政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向学生传授社交礼仪。语文学科具有人文特性,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实现精神品质的锤炼、文化的传承、思想的升华。

(三)强化思政导向,完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关于教学过程或结果的价值判断。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3]。为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不仅需要教师着眼于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改进教学过程,完善教学目标,渗透思政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识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还需坚持正确的评价方向,明确课程思政对学生长远发展的价值,从而努力将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牢牢围绕思政方向,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应使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制度化,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使教师在进行思政评价时有抓手和方向,执行更有力,落实更到位。

可以说,将语文教学评价与思政评价相结合,既满足了当前中考对学生语文学科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的考查要求,还突出了中考对学生人文素养、价值取向的考查。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将“学中做”和“做中学”有机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探寻有效的实施策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初中语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促使初中语文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尉丽珍.初中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3(16):20-22.

[2]刘会琴.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2(20):83-85.

[3]王吉斌.思想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23(22):83-88.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初中语文问题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