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模式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

2024-04-04 15:05张文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高中语文

张文瑞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大单元模式设计散文教学活动,从研读途径、思考分析、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入手思考如何设计课程。研读途径方面,可围绕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主题活动、生活关联等。思考分析方面,可引导学生运用梳理、整合、重组的方法提升高阶思维能力。教学策略方面,可基于学习需求,创设情境、搭建支架、比较迁移。

[关键词]大单元模式;散文教学;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3-0016-03

散文主题丰富、形式灵活、语言风格多样,因此有很多不同的赏析要点,给学生的深入学习造成了一定阻碍。为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散文的特点,提升赏析解读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大单元模式优化散文教学实践活动。大单元模式强调以具有鲜明特色的学习话题、核心任务为线索,将知识点串联在一起,系统综合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其能确保知识的整体性,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更好地了解散文的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特别提到,在语文教学中要“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由此可见,大单元教学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体验,帮助他们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聚焦核心素养,拓展研读途径

(一)“教—学—评”一体化,提高语言能力

基于大单元模式的研读途径要突出“大”的特点,这里的“大”涉及框架层面、内容层面、意识层面。框架层面上的“大”指的是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活动框架,既要建立宏观教学逻辑框架,又要在具体教学环节上体现微观性。

在教授由《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组成的散文单元的时候,教师要构筑“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框架。首先引导学生精读《荷塘月色》,找出其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安排学生自主拓展阅读《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节选)》,开展鉴赏活动。最后让学生自主创作写景类的散文,并进行评价,看是否有不足之处,进而在修改中提升自我。如学生可基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分析通感这一修辞手法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主运用通感创作句子,说说它和比喻的区别,分析在写作中运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立足提高语言能力构筑“大”的教学框架,围绕具体内容组织学习活动,落实教学评价,进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主题活动,传承民族文化

大单元模式的“大”也体现在内容层面。教师要通过筛选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开展教学评价等开展主题活动,既要确保文章和文章之间的紧密联系,又要融入跨学科的内容。学生在解读散文的时候,可以将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其中,进而传承民族文化。

在教学由《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组成的散文单元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景物描写与爱国情感抒发”主题活动。该活动体现跨学科教学的特点,通过展现符合文章情趣的音乐、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互动讨论,整合相关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还要结合学到的历史内容,说说为何古今作者都喜欢将自己对家国的爱融入景物描写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家国情怀,并思考自己要如何传承爱国情怀。在设置主题活动内容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以使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并主动去传承、发扬。

(三)生活关联,增强审美意识

意识层面上的“大”体现在教学设计要指向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感悟、人生哲理等设置审美赏析活动,让学生通过系列学习活动全面增强审美意识。

教师可以围绕“凝练美、音乐美、修辞美、情感美”等角度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增强审美意识。如可以引导学生赏析“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泻”的应用好在哪里,体会凝练美;可以引导学生配乐朗诵,并思考“斑驳”“苍茫”“日日”“渐渐”等词语在音韵上具有什么特点,体会节奏美;可以结合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引导学生想象其展现了什么画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思考作者在看到景物时的情感。在完成了审美赏析任务后,学生还可以联系生活,开展创造美的活动。学生要思考如何用美的语言,展现美的情感,凸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二、指向高阶思维,深入思考分析

(一)梳理,聚拢零散知识

高阶思维指的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涉及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在设计散文大单元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基于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的目标,以期通过层层深入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可以先设计知识梳理活动,让学生聚拢零散知识。

为完成“阅读课文,思考要从哪些角度入手,写好写景类散文”这个任务,学生要拓展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教师让学生思考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入手梳理信息。学生提出可以从“文字、句式、修辞手法、篇章结构、整体风格”这几个角度入手梳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大的角度要如何细分。如从文字的角度入手,可以分析选词的准确性、生动性、音乐性等;从句式角度入手,可以分析文章中的特殊句式是否采用了長短句式结合的方式等;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可以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结合句子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从篇章结构的角度入手,可以分析作者如何编排相应段落;从整体风格的角度入手,可以分析作者的创作风格。

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开拓学生思维的宽度,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搜集整理知识,进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整合,形成科学体系

整合主要考验的是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他们要整理归纳梳理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最后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给他们介绍思维导图、表格等有助于思维可视化的学习支架,辅助他们进行知识整合。

大单元活动中的知识整合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学生了解什么是思维导图及表格,并试着运用这些工具整合信息。如可以绘制“修辞手法”思维导图,标注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相关例句等。第二步,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及表格分析资料。如有学生将比喻和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整合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点;有学生对比《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两位作者的创作风格。第三步,学生采用新旧知识融合的方式,合并新整合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再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收获。如可以将散文知识和诗歌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知识体系。

(三)重组,选择切入视角

重组旨在提升学生创造方面的高阶思维。学生可以将不同的语文知识重新组合在一起,找到探究事物的全新角度,然后试着完成一些主题活动。

由于散文中常常有大量的意象,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意象,因此在设计单元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散文和诗歌赏析组合在一起,从“意象的古今传承”这个全新的角度入手,设定探究主题。如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荷塘月色》中的意象,并拓展阅读相关古诗词,看看其中是否有类似的意象,若有,则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有学生发现,《荷塘月色》中出现了“荷花”这个意象,而该意象在古诗词中出现的次数也很多。然后引导学生开展古今对比,让他们将搜集到的带有“荷花”意象的语句按照年代排序,并分析其象征意义是否出現了变化,着重分析《荷塘月色》中作者是否赋予了“荷花”新的寓意。最后要求学生整合自己的收获,创作一篇小论文。他们可以“荷花”意象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地分析其寓意的古今变化和相关传承。

重组活动能让学生的思路更开阔,也有助于他们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能帮助自己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三、基于学习需求,选用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唤醒情感体验

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能促使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激趣、问题引导等方法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导入单元学习项目。

展示多媒体课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故都的秋》等文章前,先展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故都在不同季节中的状态,以及作者的生活背景。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与作者形成共鸣。生活激趣指的是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情感。如在解读《荷塘月色》前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在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会采用什么方法消除内心的困扰,以及优美的景物能否帮助自己排遣内心的郁闷之情。可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互动探讨的情境中,让他们在思考交流中有所感悟。如在解读《我与地坛》时提出问题:“作者这样一个身患残疾的人看到衰败的地坛,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这样做有助于拉近学生和散文之间的距离,唤醒他们的情感记忆。通过这种方法,能消除学生和散文作品之间的隔膜,提升他们的散文理解能力和共情能力。

(二)搭建支架,指导深度学习

高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基于他们的学习需求,给他们提供一些能促进思维深入的学习支架。

教师可以将大单元活动分成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索三个环节,并在各个环节分别提供不同的支架。在阅读欣赏环节可以提供范例支架,教师用某个词句作为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分析。在表达交流环节可以提供读写支架,让学生参与改写、仿写、创写等一系列活动,逐步了解如何提升散文创作能力。如可以模仿《荷塘月色》中描写夜赏荷花的内容,写一写自己欣赏其他花的场景。在梳理探索环节主要提供问题支架,以使学生的思考角度更全面、探究更深入。如可以提出问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主要阅读的是写景类散文。那么,除了写景类,还有哪些散文类型呢?你能否上网搜索相应类型的经典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和写景类散文在语言、结构、风格上有什么异同?”这样的问题支架能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他们可以自主展开更进一步的学习。支架设计要考虑所教文本的特点,还要考虑任务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能有针对性地设置支架,便能使学生的学习探究更深入。

(三)融合经典,进行比较迁移

高中学生阅读量逐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步提高。故此,他们想要探究未知事物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教师可以基于他们的这一特点,引入课内外经典散文作品,组织学生开展比较迁移类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作家风格对比”是一项有助于学生融合、比较、迁移知识的单元学习活动。第一步,自主拓展阅读。学生寻找并阅读朱自清、郁达夫的其他散文作品,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说说这两位作者的创作风格。第二步,展开对比分析。学生要从作品风格、创作理念、语言运用、结构特点等角度入手,对比朱自清和郁达夫的作品,说说它们的异同点。第三步,组织迁移创作活动。学生可以从下面两个活动项目中任选一个完成。项目一是尝试创作一篇评论文,分析郁达夫和朱自清的创作风格异同点,并说说影响他们创作风格的因素。项目二是模仿郁达夫或朱自清的创作风格,描写校园的风景。大单元教学的特点是促使学生整合此前学过的各种知识,并进行迁移运用。教师在选用教学策略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基于大单元模式设计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以大情境、大任务为驱动,用系统化、整体性思维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有逻辑性地开发学习主题,设计探究任务,进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散文的特点,提升读写水平,完善知识体系。

[   参   考   文   献   ]

[1]  苏革.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尝试[J].中学语文,2022(33):86-87.

[2]  袁文锦.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23(4):23-25.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人教版鲁迅作品为例谈散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
美文美教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