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24-04-04 07:00潘广胜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实践与思考双减合作学习

潘广胜

[摘 要]文章通过对“双减”背景下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阐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双减”背景下的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操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双减”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途径的探索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双减”背景;合作学习;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3-0075-04

传统的教学常以教师为主体,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学形式不够多元化,教学内容枯燥,课堂结构不完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缺乏自主探究意識和质疑创新精神。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发展。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像春风般吹响了为学生“减负”的号角。对于此政策的出台,笔者是拥护和赞同的——让教育回归更本真的状态,是每个教育人的初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认为切实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既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文化素养。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教师应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并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学校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必须倡导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明确分工,确定学习目标,在小组内学习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互助互信活动,在教师指导等相关因素的作用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具备几个要素: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进行科学分组,使组内学习能够产生帮扶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资源的共享。②有共同的学习目标。组内成员要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带头人和组织者,起到统筹、监督、指导、团结的作用。对课本知识的预习、自学,作业的完成、订正,检测后的查漏补缺,组员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小组内其他组员负责,有共同的荣辱观,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③教师的点拨指导。教师要及时更新和转换自己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到主导、点拨、总结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正确评价组员,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养成勇于质疑解疑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的品质。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一)实践背景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的乡镇高中。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校面临一定挑战,我校办学条件比不上县城学校,很多成绩好的学生到县城就读,因此,我校生源是成绩一般、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大部分成绩一般的学生难以独立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难以独立完成作业,上课时走神或干脆睡觉,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笔者阅读了《中学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等相关文章,于是开始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要解决上述问题,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实施策略

1.划分学习小组,优化组合

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的最基本单位,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六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可由教师指定学习成绩好、有威信的学生做组长;也可由组员自己推选。学习小组成立后,由小组长负责该组的学习相关事宜。

2.拟定小组学习目标,促进步

小组成员共同拟定本小组的奋斗目标。为了让目标成为小组组员的黏合剂和兴奋剂,目标的科学制定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指导组员把学习目标先定为近期可实现的一些小目标,让组员为了达到这些小目标进行团结协作、相互依赖的组内学习。在实现目标后,组员就懂得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产生成就感,进而在实现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时增强信心和动力。

3.细化组员分工,共同提高

各组组员在小组长的组织和带领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每次学习都有中心发言人,对问题的提出、整合、解疑都有记录员进行记录,还有评分员对组员完成学习任务、达成目标进行评价打分。为了锻炼组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所有组员的角色定期轮换。

4.开展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学习

(1)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教师设置的任务,在初步的自学中,逐一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交由学习小组,小组长负责整合问题。在课堂学习中,再由小组组员进行合作交流。学生会在这种互相学习交流中进行质疑、解疑,从而掌握知识。

(2)课堂学习

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渠道、重头戏。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合作、探究、体验的教学理念。教师课前须深入备课,然后对教学的知识进行设计,提出任务,编写好导学案。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质疑解答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对于课前预习中整合出来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则向教师质疑,由教师进行解惑。

(3)检评作业

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印象。在学习小组中,每次都由小组长检查组员作业完成情况,并督促按时保质完成。同时,小组长通过检查和评价组员的作业,及时查漏补缺,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

(4)背诵知识点

对于该掌握的知识点,组员间相互检查,相互背诵,实行一对一帮扶,直至每个组员都过关。

5.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正确且中肯的评价能给予学生成就感,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促使学生追求上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的方式分为口头评价和记分评价。评分的标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小组个人、小组集体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量化打分。为了让评价起到激励作用,那么在评价中必须做到公正、合理、及时,并且将及时评价与阶段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三)實施成效

1.顺应了教育发展趋势

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教学中,不仅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场教育革命。它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指明了现代教学发展的方向,扩大了教学理论研究的领域。

2.丰富了新课程的理念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态度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接受式学习不再是主旋律,小组合作式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交响曲。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扎实推进,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教师通过对学科教学进行有效设计,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科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

3.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1)促进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通过合作学习实验研究,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三个统一,即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统一;重视个性差异,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牢固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加速提高。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实验研究期间,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教学活动课,先后实施了100多节专题研究课、80多节教学示范课、60多节教学成果展示课;举办了全校性合作学习实验研究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说课、优质课等比赛活动。教师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优质课等 ,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教学设计的比赛,打破了教学常规,灵活地处理和运用教材,根据学情,在教育教学中精心设计内容,利用课件、设计精美的板书进行教学创新活动,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曾经,部分教师只是埋头教学,照本宣科,觉得课改是专家的事,认为科研很神秘,遥不可及。自从参与了合作学习研究后恍然大悟,原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进行能提高学生素养的活动也属于科研。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很多教师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们多渠道地获取与研究相关信息,把课堂与教学理念、学生个体有机结合,探索意识和研究能力大大增强。我校多数教师积极参加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掌握了常规的教育科研方法,逐步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转变。

4.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1)优化了课堂教学

合作性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多角度且多层次的学习互动,优化了课堂教学。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恰当的评价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快乐;组员角色的定期轮换能让学生体会到责任;组内成员的帮扶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因此,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的动机更加强烈,学习成效更好。

(3)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

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就是一个小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所有的组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大家团结一致、互学互助。这样,学生提高了协作能力,培养了竞争意识,有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凝聚力。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上,部分学生不踊跃发言,只是观望旁听,没有能真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组员必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因此,小组就成了组员学习、交流、讨论的平台。在这个属于学生自己的空间中,学生更敢于发言,更乐于表达,从而使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信息收集整理能力、答题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备课,编写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导学案,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路人,使学生在自学中能有的放矢、轻松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解疑,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在知识的碰撞中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现在大部分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获取知识或提出问题;对不懂的地方能质疑,主动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或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为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或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而感到自豪;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不仅比以前学得多,而且比以前学得轻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后,把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6)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要求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學中扮演组织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还是点拨者,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在“充分自主,有效合作,大胆探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体现了减负不减质。

(四)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

1.组织散乱,效率不高

学生在学习探究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学习主动的学生会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究,而学习欠主动的学生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讲话、搞小动作、等待别人出结果一抄了之;也有一些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实质性问题的研究,或只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

2.问题设置欠妥当

“以问拓思,以问造势”说的就是导学案中的教师设计学习问题体现的作用。一份好的导学案设计的学习问题,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但是有时教师因备课不够深入,会对教学问题缺乏认真深入的研究,导致要求学生探究的学习问题设置欠妥,使学生难以进行探究;或者是不需要小组集体合作探究的问题,也一味地让学生探究。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使小组探讨流于形式。例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对海啸一无所知情况下,让学生设计用什么样的方法预防海啸发生,致使小组探究误入歧途。

3.时间分配不当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刚涉及实质性问题,学生刚进入角色,教师就要求讨论停止或催促学生,急于让学生说结论,或急于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使小组合作学习半途而废。另一种情况是有的小组讨论停不下来,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三、“双减”背景下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几个成员组成一个学习的团体开展学习,那么,科学分组就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在分组之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情况,为小组的划分做好充分准备。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分为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每组成员都由这三类学生共同组成,人数以四至六人为宜。这样组成的学习小组可以避免学优生集中于一组中,使得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失去公平,中等生和学困生难以得到帮扶,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合理分组搭配,可以发挥学优生的优点。一般学习小组的组长由学优生担任,利用学优生学习能力强的优势,带动组内的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合作学习,体现出合作学习中的互补性。由于“组间同质”,小组之间的竞争是平等的,有机会让每个小组的组员体会到进步的喜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组组员的团结合作。

(二)培养小组成员的团结品质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品质。良好的团队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组员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目标,要做到团结一致,互相依赖。组员之间要合作、要帮助、要互补,这样小组才是一个集体。大家共同努力,小组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品质。因为小组组员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组员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不能出现“有己无人”或“三缄其口”的现象。学生要培养积极倾听,良好的沟通合作品质,在交流学习中,组员要彼此尊重,交流讨论时要认真倾听,学会表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意见要有理有据地进行沟通,学会整合,取得最终的一致意见。

(三)把握合作交流的时机

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时间的把握也至关重要。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仅靠学生个人的认知难以判断知识时,当组员经过交流讨论意见不统一或有争议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要注意,教师不可以一开始就把问题抛给学生讨论,要给予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防止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跟不上学优生的学习节奏或学优生“一言堂”“全包干”。教师还应掌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做到既充裕又合理,有收有放,不影响其他知识的讲授。

(四)合作学习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因有以学生为主体、共同学习、合作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已经成为“双减”背景下的一种必须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并非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最优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所授的内容、学生的特点、自身的素质,教学的资源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结合讲解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批注式学习、个体式学习,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突破口,与其他学习方法有机结合,为促进学生发展推波助澜。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减负不减质,这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而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是“双减”背景下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  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32-35.

[3]  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5-47.

[4]  张春莉.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若干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51-55.

猜你喜欢
实践与思考双减合作学习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